氧化石墨烯增強聚丙烯腈納米纖維紗的微觀結構演變及力學性能研究

2020-12-03 易絲幫

廈門大學餘煜璽&劉冠彬Polym. Adv. Technol.:熱拉伸氧化石墨烯增強聚丙烯腈納米纖維紗的微觀結構演變及力學性能研究

DOI: 10.1002/pat.4918

為了揭示氧化石墨烯(GO)在聚合物納米纖維紗線中的增強作用,電紡了具有不同GO含量(0.1-0.5wt%)的聚丙烯腈(PAN)/GO納米纖維。通過在乾燥條件下熱拉伸紗線,可增強PAN鏈和GO在納米纖維中的排列。採用X射線衍射、偏振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和透射電子顯微鏡研究了複合納米纖維紗線的微觀結構。結果表明,PAN前驅體Tg以上的熱拉伸導致PAN鏈和GO的取向誘導結晶和取向增加。GO含量為0.1wt%且長度拉伸4倍的紗線具有最高的強度和模量(310.88±24.68 MPa和7.24±0.55 GPa),分別比電紡純PAN紗線高600%和500%。在低GO含量的熱拉伸紗中發現了最有希望的拉伸性能,這是因為PAN分子與含氧官能團之間發生了強烈的相互作用。此外,還提供了GO聚集的間接證據,這對較高GO含量下的機械性能產生了不利影響。複合納米纖維紗是可縫製且可編織的,可以用作熱解後的新一代複合材料的增強材料。

圖1.A紗線靜電紡絲設備的示意圖。B,獲得的聚丙烯腈(PAN)基納米纖維紗;C,0.1wt%聚丙烯腈/氧化石墨烯(PAN/GO)納米纖維和紗線織物的結構示意圖[顏色圖可在wileyonlinelibrary.com上查看]

圖2.0.1wt%聚丙烯腈/氧化石墨烯(PAN/GO)納米纖維在不同熱拉伸比下的代表性SEM圖像和直徑分布[顏色圖可在wileyonlinelibrary.com上查看]

圖3.A,具有不同GO濃度和熱拉伸比的聚丙烯腈/氧化石墨烯(PAN/GO)納米纖維的平均直徑,B,熱拉伸前後複合紗線的直徑分布[顏色圖可在wileyonlinelibrary.com上查看]

圖4.λ=1和不同GO濃度的聚丙烯腈/氧化石墨烯(PAN/GO)紗線的差示掃描量熱分析(DSC)結果[顏色圖可在wileyonlinelibrary.com上查看]

圖5.A,純聚丙烯腈(PAN)納米纖維的FTIR光譜,B,聚合物鏈的取向因子[顏色圖可在wileyonlinelibrary.com上查看]

圖6.A,0.1wt%聚丙烯腈/氧化石墨烯(PAN/GO)紗線的X射線衍射(XRD)曲線和B,計算出不同GO濃度和拉伸比的結晶度和晶體尺寸[顏色圖可在wileyonlinelibrary.com上查看]

圖7.A,0.1wt%聚丙烯腈/氧化石墨烯(PAN/GO)紗線的應變曲線。B,具有不同氧化石墨烯(GO)濃度和熱拉伸比的PAN/GO納米纖維紗的強度;C,模量;和D,破壞能量(J/g)[顏色圖可以在wileyonlinelibrary.com上查看]

圖8.石墨烯氧化物(GO)增強納米纖維的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圖像,在圖A的實線框中顯示的區域,在圖B中以更高的放大倍數顯示

圖9.熱拉伸後電紡聚丙烯腈/氧化石墨烯(PAN/GO)納米纖維的結構演變示意圖[顏色圖可在wileyonlinelibrary.com上查看]

連結地址:http://www.espun.cn/News/Detail/43169

文章來源:易絲幫

相關焦點

  • 北京化工大學潘凱《AFM》:新型具有3D互連的分層微觀結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
    ,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具有3D互連的分層微觀結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石墨烯氣凝膠通常通過氧化石墨烯的還原與冷凍乾燥製備的。但是,氧化石墨烯在製備過程中容易發生團聚,使得氣凝膠孔隙結構不穩定,在較大形變使用時容易發生坍塌,限制其在壓阻傳感器領域的應用。目前,通過控制石墨烯氣凝膠的孔隙結構、對石墨烯進行化學改性、引入納米材料等多種方法來提高石墨烯氣凝膠的傳感性能。
  • 你一定要知道的——石墨烯纖維!
    近年來成功合成石墨烯纖維的例子及其在某些特殊應用上發揮的重要作用激發了人們的研究興趣,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構成的單層蜂窩狀結構的新材料,是其他維度碳材料的構造基礎。石墨烯具有很多獨特的性質,如高電子遷移率、高導熱係數、良好的彈性和剛度等。
  • 浙大高超團隊在結構功能一體化石墨烯纖維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傳統碳纖維的製備方法主要是由聚丙烯腈纖維和瀝青纖維經過高溫熱處理得到,在高溫熱解過程中,兩者分別融合形成微小的石墨烯微晶。這些較小的石墨微晶間形成了眾多電子和聲子的散射,導致傳統碳纖維在傳導性方面有所欠缺,難以突破結構功能一體化的瓶頸。2011年,浙江大學高超教授團隊提出氧化石墨烯液晶溼法紡絲法製備了由單層石墨烯組裝而成的石墨烯纖維,被寄予厚望。
  • 加點石墨烯,強度提高2.25倍,低成本碳纖維值得期待!
    然而,但是目前大多數的碳纖維是從比較貴的聚丙烯腈(PAN)得到的,限制了其在汽車工業中的廣泛應用。近日,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李曉東教授和Leonid V. Zhigilei教授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Adri C. T.vanDuin教授(通訊作者) 重新研究了聚丙烯腈PAN的轉化化學和微觀結構演化,為低成本碳纖維的設計提供線索。
  • 石墨烯納米纖維作為具有增強鋰存儲性能的高耐久性嵌鋰陽極
    :電紡Fe2TiO5-TiO2@石墨烯納米纖維作為具有增強鋰存儲性能的高耐久性嵌鋰陽極DOI:10.1002/ente.202000215鈦酸鐵作為用於電化學能量存儲和轉化的潛在陽極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 技術研究:靜電紡絲技術製備碳納米纖維
    由於碳纖維具有導電性,其作為複合材料和電極中的增強材料應用於很多方面,將其尺寸縮小至納米級可能會提高其性能並開闢新的應用[Mao等2013]。靜電紡絲是紡絲聚合物溶液形成納米纖維的簡單方法,由於碳纖維通常由碳化聚合物製備,因此,靜電紡絲是製備用於碳化的聚合物納米纖維的有效方法。
  • 【行業動態】勃姆石/聚丙烯腈複合納米纖維隔膜:一種富有潛力的高...
    靜電紡絲是一種製備超細(亞微米或納米尺度)連續性高分子纖維的基本方法。典型靜電紡絲裝置主要由高壓電源、注射器、噴射針頭和接受裝置組成(技術核心是在高壓電場中)。由靜電紡絲法製備的納米纖維膜具有獨特的三維網絡結構,還有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吸液率高等特點,以其作為電池隔膜能夠提高離子電導率,改善電池的循環和倍率性能。
  • 石墨烯與氧化石墨烯在紡織領域的應用
    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功能紡織品;複合材料;抗菌性能石墨烯是由sp2 雜化的碳原子以蜂窩狀晶格結構連接而成的二維片狀材料,石墨烯及其氧化物獨特的結構和優異的晶體學參數,使其具有優異的電學、熱學、力學和光學性能。石墨烯是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它只有單層原子的厚度,約為0.335nm。電阻率為10-6 Ω·cm,為目前世界上 電 阻 率 最 小 的 材 料。
  • 石墨烯纖維
    石墨烯纖維是2011年才發展起來的一種以天然石墨為最初原料的新型碳質纖維,由石墨烯或者功能化石墨烯納米片的液晶原液經溼法紡絲一維有序組裝而成
  • 石墨烯摩擦表界面結構演變研究取得新進展
    石墨烯具有獨特的二維薄層結構,是一種極具潛力的新型潤滑材料。近年來研究表明,具有原子厚度的石墨烯不僅在微觀接觸尺度下具有超滑特性,而且在宏觀接觸方式下也展現出非凡的摩擦學特性,但是均強烈依賴於理想的石墨烯表界面結構。因此實現石墨烯摩擦表界面結構的調控對於獲得優異的摩擦學性能並推動其實際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Science:這種聚丙烯腈纖維力學性能媲美蜘蛛絲
    目前超過96%的商用碳纖維是由聚丙烯腈前驅體纖維通過高溫加熱和拉伸這兩個過程獲得的。在這個過程中,聚丙烯腈(PAN)環化,形成梯形結構然後碳化,形成最終的無序結構。碳纖維的強度和剛度極大地取決於前驅體纖維的組成,受到包括孔洞、雜質顆粒在內的缺陷的制約。一般來說,抗拉強度和韌性兩者不能兼顧。
  • 研究觀察到石墨烯拓撲缺陷結構動態演變
    圖1 (a)C-C鍵90°旋轉;(b)Si原子競爭佔位;(c)Si原子團簇60°旋轉 最近,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固體原子像研究部楊志卿副研究員、先進炭材料研究部尹利長副研究員等與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合作
  • 石墨烯纖維紗的性能及其應用
    石墨烯是目前發現的最薄、最堅硬、導電性能最強的新型納米材料
  • 已首次採用微流體技術製造宏觀石墨烯纖維!
    博科園-科學科普:科學技術類倫斯勒理工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微流體輔助技術,用於開發高性能的宏觀石墨烯纖維。石墨烯纖維是新近發現的碳纖維家族成員,在儲能、電子與光學、電磁、導熱與熱管理、結構應用等多個技術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從歷史上看,同時優化石墨烯纖維的熱/電性能和力學性能是非常困難的。然而Rensselaer團隊已經展示了他們同時做到這兩點的能力。宏觀石墨烯纖維可由分散在水溶液中的二維石墨烯氧化物片經流體力學組裝而成,形成溶解性液晶。
  • 石墨烯複合纖維及紡織品的製備方法與研究進展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證實它可以單獨存在。石墨烯是目前發現的最薄、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被稱為「新材料之王」。  作為具優異性能和獨特結構的新型碳材料—石墨烯在眾多科學領域的被廣泛關注和應用。
  • 原煤焦油和聚丙烯腈電紡納米纖維的有效二氧化碳穩定
    該研究經過創新設計,可通過靜電紡絲、二氧化碳穩定纖維和隨後的碳化處理,由懷俄明州粉末河流域煤的超臨界萃取液(稱為原煤焦油)以及預定百分比的聚丙烯腈製備出碳納米纖維。研究了原煤焦油添加劑對聚丙烯腈納米纖維結構、織構和表面性能的影響。 衰減全反射和漫反射紅外傅立葉變換分析揭示了在最新的氧氣基和二氧化碳基纖維穩定過程中,表面官能團動態演化路徑的差異。
  • 具有良好控制排列的氧化石墨烯複合材料的3D列印
    為了充分利用石墨烯的優勢,它在三維聚合物基結構中的排列是極其重要的,但仍然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本文,哈爾濱工業大學鍾晶課題組在《Carbon》期刊發表名為「3D Printing of Graphene Oxide Composites with Well Controlled Alignment」的論文,研究報告了在不對GO進行任何修改的情況下大規模對準氧化石墨烯(GO)的通用方法。
  • 浙大:靜電紡絲PVDF/石墨烯納米纖維用於高性能摩擦納米發電機
    石墨烯納米片的摻入和納米纖維微觀結構的協同作用促進了高結晶β相PVDF的形成,提高了其摩擦電性能;另外,PVDF中的石墨烯納米片也可以作為電荷俘獲位點,有利於提高摩擦電荷密度,進一步提高TENGs的摩擦電輸出。
  • 【科研進展】國外玻璃纖維等抗彈材料的研究進展
    美國陸軍工程研發中心還研究了負載碳納米管的E-GF複合材料的能量耗散和高應變速率動態響應。他們在E-GF氈上生長碳納米管,然後將負載碳納米管的E-GF氈與樹脂結合,形成複合材料。對材料進行力學性能和彈道性能測試表明,負載碳納米管的複合材料在高應變速率下比吸收能提高106%,準靜態應變速率下5個循環周期後能量密度耗散提升64.3%,V50值提高11.1%。
  • 哈工大:具有良好控制排列的氧化石墨烯複合材料的3D列印
    本文,哈爾濱工業大學鍾晶課題組在《Carbon》期刊發表名為「3D Printing of Graphene Oxide Composites with Well Controlled Alignment」的論文,研究報告了在不對GO進行任何修改的情況下大規模對準氧化石墨烯(GO)的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