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已首次採用微流體技術製造宏觀石墨烯纖維!

2021-01-20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科學技術類

倫斯勒理工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微流體輔助技術,用於開發高性能的宏觀石墨烯纖維。石墨烯纖維是新近發現的碳纖維家族成員,在儲能、電子與光學、電磁、導熱與熱管理、結構應用等多個技術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從歷史上看,同時優化石墨烯纖維的熱/電性能和力學性能是非常困難的。然而Rensselaer團隊已經展示了他們同時做到這兩點的能力。宏觀石墨烯纖維可由分散在水溶液中的二維石墨烯氧化物片經流體力學組裝而成,形成溶解性液晶。

博科園-科學科普:強大的形狀和尺寸限制可以很好地控制石墨烯薄片的排列和方向,這對於實現石墨烯纖維的高熱電和機械性能至關重要。這種支持微流體的組裝方法還提供了通過控制流動模式來定製石墨烯纖維微觀結構的靈活性。Rensselaer機械、航天和核工程學院(MANE)教授、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連傑(Jie Lian)說:對不同流動模式的控制為宏觀石墨烯結構裁剪提供了獨特的機會和靈活性,從完美對齊的石墨烯纖維和管道,到垂直對齊的石墨烯薄片排列3d開放式結構。

微流體設計誘導的石墨烯結構片對中順序和取向順序,使宏觀石墨烯纖維的熱機電性能得到微觀結構控制和優化。圖片: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這篇最新論文是基於廉團隊2015年發表在《科學》上的研究成果。這項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贊助的研究是與MANE的其他研究人員合作進行,包括副教授Lucy Zhang和系主任Suvranu De教授。這項研究為優化纖維裝配和微觀結構以開發高性能石墨烯纖維的新科學鋪平了道路,這種方法可以擴展到其他材料,為不同的功能應用製造層次結構。

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倫斯勒理工學院參考期刊文獻:《Nature Nanotechnology》DOI: 10.1038/s41565-018-0330-9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浙江東華纖維製造有限公司隆重推出---石墨烯纖維
    浙江東華纖維製造有限公司隆重推出---石墨烯纖維 2020-10-13 09:01:13 來源:紡織網   什麼是石墨烯?
  • 石墨烯纖維,碳纖維的新趨勢!
    石墨烯纖維的功能性應用可能會化身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開創性商業產品,而這相較於石墨烯宏觀材料的未來應用情景無異於小巫大巫。19世紀前,主要包括植物纖維、動物纖維和礦物纖維的天然纖維類被廣泛應用,主導著人類生活。隨著社會發展,為滿足迅速增長的需求,並彌補天然纖維可用性的不足,由石化產品製造的合成聚合物纖維面世了。
  • 微流控法製備分層多孔超導炭黑/石墨烯雜化纖維用於超級電容器
    本文要點:通過可控的微流體紡絲方法製造超導炭黑/石墨烯複合纖維。該複合纖維具有大的比表面積,高的電導率和出色的機械柔韌性。成果簡介 隨著人們對可穿戴,便攜,靈活的紡織電子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這一領域和技術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 微流體靜電紡絲法製備硼-碳異質納米片纖維織物電極
    微流體靜電紡絲法製備硼-碳異質納米片纖維織物電極近年來,隨著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不斷變革,智能可穿戴設備成為研究熱點之一。為滿足可穿戴電子產品的供電需求,新能源存儲技術在高端智能化可穿戴設備行業的應用備受關注。
  • 石墨烯纖維
    石墨烯纖維是2011年才發展起來的一種以天然石墨為最初原料的新型碳質纖維,由石墨烯或者功能化石墨烯納米片的液晶原液經溼法紡絲一維有序組裝而成
  • 微流體微流體概述、優勢、應用、下一步發展
    儘管目前處於發展初期,微流體作為一個突破性技術正處於快速發展期,能夠用於從生物和化學到信息技術和光學的多個領域。圖為微流體晶片示例隨著越來越的研究人員認識到微流體的厲害,該技術已被應用到更多新領域來節約研究費用和時間成本。
  • 你一定要知道的——石墨烯纖維!
    近年來成功合成石墨烯纖維的例子及其在某些特殊應用上發揮的重要作用激發了人們的研究興趣,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構成的單層蜂窩狀結構的新材料,是其他維度碳材料的構造基礎。石墨烯具有很多獨特的性質,如高電子遷移率、高導熱係數、良好的彈性和剛度等。
  • 我國石墨烯纖維複合材料產業前景廣闊—新聞—科學網
    而作為石墨烯紡織物的柔軟、不怕摺疊、可水洗的特性就更勝一籌。 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新技術推廣應用中心主任王黎明介紹,在紡織行業,國內企業已研製出石墨烯複合纖維,並實現了工業化生產,目前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據我所知,美國還沒有企業生產石墨烯複合纖維,他們把精力集中在航空航天、儲能電池等更尖端的領域。
  • 浙大高超、許震團隊《AFM》:插層增塑紡絲法在高結晶度石墨烯纖維...
    石墨烯纖維是石墨烯片沿軸向有序堆積排列而成的連續相組裝材料,是由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團隊於2011年首次提出並率先製備的高性能多功能新型碳基纖維,具有高導電、高導熱、低密度等特性,在柔性導線、超級電容器、太陽能電池、鋰電池、傳感器等方面展現出誘人的前景,成為新的學術研究熱點。
  • 插層增塑紡絲法在高結晶度石墨烯纖維製備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1年首次提出並率先製備的高性能多功能新型碳基纖維,具有高導電、高導熱、低密度等特性,在柔性導線、超級電容器、太陽能電池、鋰電池、傳感器等方面展現出誘人的前景,成為新的學術研究熱點。不同於以往的碳質纖維,石墨烯纖維的構築基元是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機械強度等性能的二維晶體石墨烯,纖維的內部結構三維有序、緻密均一,有潛力將碳質纖維的性能推向一個新階段。石墨烯纖維製備的主要原料是氧化石墨烯,其組裝方法多種多樣,目前主流的技術手段是液晶溼法紡絲。
  • 談談材料界「網紅」石墨烯纖維複合材料的廣闊前景
    而作為石墨烯紡織物的柔軟、不怕摺疊、可水洗的特性就更勝一籌。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新技術推廣應用中心主任王黎明介紹,在紡織行業,國內企業已研製出石墨烯複合纖維,並實現了工業化生產,目前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據我所知,美國還沒有企業生產石墨烯複合纖維,他們把精力集中在航空航天、儲能電池等更尖端的領域。
  • 高性能石墨烯纖維研究獲突破
    浙江大學教授高超研究團隊近日在石墨烯纖維的規模化製備及高性能化等方面再次取得新突破,兩篇論文先後發表於《先進材料》。
  • Science 子刊:可在曲面上製造微流體裝置的自支撐彈性體3D列印技術
    微流體控制裝置已被證明具有引人注目的應用,例如診斷用的晶片上的實驗室(微流控晶片),DNA微陣列和基於細胞的檢測裝置。而將微流控技術與電子傳感器、曲面基板材料直接集成,並通過提高自動化程度來提升生產率,將可以進一步開發微流控技術的應用。微流控設裝置製造中可應用的3D列印技術例如立體光固化(SLA)、多材料噴射(MJM)在列印過程中存在未固化樹脂或支撐材料。
  • 聖泉成功研發導電纖維 中國石墨烯改性纖維產業再獲突破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阮曉琴)11日,國內在石墨烯應用於紡織纖維領域探索處於領先地位的新三板公司聖泉集團推出了新產品石墨烯改性導電纖維,這是該公司在相繼研發出具有遠紅外、防紫外、吸溼透氣、持久抑菌的石墨烯改性纖維之後的又一創新。
  • 生物技術:微流體分子交換器有助於控制治療細胞的製造!
    生物技術:微流體分子交換器有助於控制治療細胞的製造!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生助理Mason Chilmonczyk在反應離子蝕刻工具中的等離子體蝕刻步驟之後檢查器件。這項工作正在電子和納米技術研究所的Marcus Building潔淨室進行。
  • 浙大製造出新型石墨烯膜材料:柔性好,導熱強 解決世界難題
    通過巧妙設計,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石墨烯組裝膜:它是目前導熱率最高的宏觀材料,同時具有超柔性,能被反覆摺疊6000次,承受彎曲十萬次。這一進展解決了宏觀材料高導熱和高柔性不能兼顧的世界性難題,有望廣泛應用於高效熱管理、新一代柔性電子器件及航空航天等領域。
  • 石墨烯纖維面料
    作為目前發現的最薄、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石墨烯被稱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有科學家預言石墨烯極有可能掀起一場席捲全球的顛覆性新技術新產業革命,將「徹底改變21世紀」。內暖纖維石墨烯內暖纖維是由生物質石墨烯與各類纖維複合而成的一種智能多功能纖維新材料,具備超越國際先進水平的低溫遠紅外功能,集抗菌抑菌、抗紫外線、防靜電等作用於一身,被譽為「劃時代的革命性纖維」。
  • 全球首款採用創新防水輕便,石墨烯電池供電的智慧型手機
    Appear Inc.宣布推出全球首款採用創新防水技術的最輕便,石墨烯電池供電的智慧型手機據美通社2021年1月11日報導, Appear Inc.宣布推出全球首款採用創新防水技術的最輕便,石墨烯電池供電的智慧型手機。這款智慧型手機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
  • 北理工曲良體/張志攀在《Adv.Mater》期刊:石墨烯基纖維:製備和應用的最新進展-綜述
    由於簡單的設置和連續生產的潛力,溼法紡絲法是製備GBF最常用的方法,新型微流體噴絲頭和凝固浴有可能獲得具有超高機械和各向異性離子的GBFs。相比之下,加捻方法導致螺旋結構的GBF,具有大的拉伸性,這在柔性和可拉伸的裝置中是非常期望的。
  • 浙大高超、許震團隊等《自然·通訊》:石墨烯纖維的又一獨特性能...
    該工作探索了宏觀石墨烯纖維在中紅外區域的發光和探測性能,並基於此構建了首套纖維基雙向中紅外通訊系統。該研究展示了石墨烯宏觀材料在中紅外光電子器件通訊領域的應用潛力。  石墨烯具有原子級別的厚度和極高的電子遷移率,它可以通過載流子耦合或者灰體輻射的方式發射中紅外光,也可以通過結構設計在很寬的波譜範圍內呈現出光電響應能力。然而常規的寡層石墨烯對光子的吸收能力欠佳,難以做成中紅外器件。該工作將石墨烯組裝成弱耦合的宏觀材料,解決了石墨烯低吸收率和低發射率的問題,實現了高性能雙向中紅外通訊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