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體微流體概述、優勢、應用、下一步發展

2021-01-19 大國重器高端電子元器件

微流體系統是能夠使用尺寸為數十至數百微米的微型管道來處理少量液體的系統。儘管目前處於發展初期,微流體作為一個突破性技術正處於快速發展期,能夠用於從生物和化學到信息技術和光學的多個領域。



圖為微流體晶片示例


隨著越來越的研究人員認識到微流體的厲害,該技術已被應用到更多新領域來節約研究費用和時間成本。微流體儘管具有壓倒性優勢,但尚未廣泛使用,原因主要是該技術商業化中所面臨的挑戰。

 

微流體系統可使用光刻技術來實現。聚二甲矽氧烷(PDMS)等聚合物已經替代矽和玻璃,廣泛應用在微流體器件的光刻製造中。PDMS是一個透明彈性聚合物,可透過氧氣和二氧化碳,因此在放置細胞方面非常有用。一旦製成了一個模具,可用該模具製造出幾個微型器件,用於研究和診斷。

 

·所需樣品和試劑量極少,尤其是昂貴的試劑,有助於節約成本。

·在檢測和區分分子方面具有高精度和敏感度

·與實驗室大型機器相比,減少分析和診斷系統的佔地面積

·縮短分析時間,更快得到檢驗結果

·液體在微型管道中的分層或平滑流動可實現更有力的流動控制

·可在微尺度對實驗參數和樣品集中度實施更強的控制能力

 

微流體系統廣泛用於毛細管電泳、等電位聚焦、免疫測定、流式細胞術、質譜分析中的樣品注入、聚合酶鏈式反應擴增、DNA分析、細胞分離和操控、細胞圖形化等步驟中。

微流體的研究應用主要是在抗生素耐藥細菌、血液中的納米粒子輸送、化學反應動力學觀察的研究中。

微流體的診斷應用包括癌症和病原學檢測。

微流體器件用於測量分子擴散系統、流體粘度、PH和化學結合係數。

在製藥學產業,微流體系統在生物藥劑學生產中有很多分析性使用,例如,蛋白質藥品製造中的監控和優化、鑑定人類細胞。

 

為微流體系統的設計和製造開發更複雜和創新性技術是當前所需,以及推動微流體器件的商業化。

Dolomite Microfluidics最近發布了其創新型3D流體印表機,稱為「Fluidic Factory」,是首個商用微流體3D印表機,滿足晶片、連接器、閥門、閥組和醫療設備等流體密封設備使用需求。



圖為Dolomite的微流體3D印表機和晶片

 (視頻時長1:16,大小9M)



微流體系統製造商Fluigent基於其專利FASTAB技術研發出MFCS系列微流體控制系統,以克服現有流體控制系統中的液體流量操控問題,特點是壓力驅動流量控制,能夠支持無脈流動和更大的反饋。



圖為Fluigent的MFCS微流體控制系統

 (視頻時長8:52,大小65M)



生物兼容聚合物如PDMS能夠支持嵌入式微流體器件活體生物醫療分析。微流體具備潛力進行單細胞或單分子分析,可以實現在細胞和分子生物的基礎研究。目前,為滿足在蛋白質組、基因組學、代謝組學所需,正在研究新的微流體工具。

 

儘管處於初期,微流體為未來提供了革命性和創新性能力。可以預見,更積極的學術研究將更好地展現該極富吸引力的技術所具備的潛力。


相關焦點

  • 微流體技術,碰撞布雷斯悖論,一個微流體的新時代?
    從上世紀90年代,微流體技術開始成形,到今天在生物學、化學和生物醫學領域裡無所不在的應用,這種將液體通過刻在矽片上的微小迷宮通道,然後在微觀尺度上混合、反應和分離它們的技術,讓世界產生了很多變革,以前需要整個實驗臺的技術,現在可以用微流體晶片在微觀尺度上完成。
  • 一個魔方的微流體立方體
    微流體系統由於其反應速度和高通量的功能,在科學研究中非常有用,包括化學分析。然而,該技術仍在發展中,其潛力仍有待充分探索,因為微流控制造過程仍是昂貴和費時的。為了快速部署定製的微流控系統,生物工程師提出了模塊化微流控系統的概念。在模塊化設計中,單個微流控塊可以被設計並組裝成一個系統。在本研究中,Lai等人提出了一種基於魔方結構的可重構微流體系統。
  • 有趣的微流體
    這就是微流體的世界,而微流控,正如其名,研究的就是微流體的控制,當然,其含義遠不止如此。那麼,如何讓微流體產生各種運動?首先,我們需要給微流體跑道(微通道網絡),需要給它們競技場(微腔室),然後需要給它們足夠的energy(驅動力),最後我們需要對它們的運動表現進行「評審」,所以還需要裁判(監測子系統與檢測分析子系統)。所以,微流控的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場盛大的運動會,需要各個子系統協同完成。
  • 晶片級微流體熱控技術
    DARPA表示,在晶片集成對流或微流體冷卻技術非常有潛力,可以加快先進晶片集成的技術革新。  DARPA最近發布了一份關於晶片級微流體熱控技術的項目,旨在為軍用電子設備探索革命性熱管理技術,幫助設計師大幅削減電子產品的大小、重量和功耗,以便加強國防電子設備性能。
  • 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3D列印未來可用於醫學測試的微流體通道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據悉,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機械工程系的研究人員與麻薩諸塞州納提克市的陸軍作戰能力發展指揮部士兵中心開發了微米級的3D列印獨特流體通道,可以自動生產用於各種醫學測試和其他應用的診斷、傳感器和化驗。
  • 基於免疫微傳感器的微流體系統
    1 引 言       近幾年,基於電化學原理的安培酶免疫檢測發展迅速,在食品工業、環境監測與處理、生物技術及臨床診斷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但這類免疫傳感器仍處於實驗室研究階段,很多性能還有待改善,例如傳感器的穩定性和一致性較差,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其向實用化、市場化方向的發展
  • 使用微流體液滴系統調整3D列印的柔性材料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UCDavis)的工程師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該論文使用了基於液滴的新型微流體系統3D列印柔性材料。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使用液滴夾雜物在印刷點調製擠出油墨的方法,這種方法代表了適應微流體技術和開發下一代增材製造技術原理的持續趨勢。3D列印既經濟又高效,不過很難用多種材料來製造具有最佳柔軟度的組件。
  • 微流體操控之循環進樣
    此外,在做一些微流體的過濾實驗時,也需要進行流體循環,如使用全血過濾膜濾除全血中的紅細胞時,通過流體循環使全血多次穿過全血過濾膜,可提高紅細胞濾除率。微流體循環中,需保證流體在微流控晶片中的流向一直保持不變,一般來講,實現微流體循環的常見方案有以下3種:1.利用循環模組實現微流體循環。2.利用兩向六位閥(L-Switch)實現微流體循環。
  • 復旦俞燕蕾團隊研發出全新概念光控微流體新技術—新聞—科學網
    在一塊幾平方釐米大小的晶片上集成生物和化學領域所涉及的基本操作單元,通過微流控技術完成不同的生物或化學反應過程,並對其產物進行分析,是近年來日趨熱門的晶片實驗室概述。理想中,晶片實驗室能夠實現包括醫療檢驗在內的多種用途,其發展或將帶來檢測等儀器的家庭化、普及化。要實現這一設想,微流控系統的簡化勢在必行。
  • 復旦俞燕蕾團隊研發光控微流體新技術 成果發表於《自然》雜誌
    理想中,晶片實驗室能夠實現包括醫療檢驗在內的多種用途,其發展或將帶來檢測等儀器的家庭化、普及化。要實現這一設想,微流控系統的簡化勢在必行。諸如昂貴液體藥品的無損轉移、微流體器件與生物晶片中的液體驅動等,都與之直接相關。近年來,伴隨微流體晶片的自身尺寸不斷縮小,功能單元數量日益增多,相應的外部驅動設備和管路越來越複雜和龐大。微流控系統的進一步簡化成為制約微流體領域發展的瓶頸問題,亟待從根本上提出創新性的微流體驅動新機制。
  • Covid-19正在重塑微流體市場
    市場研究人員預測,在2019年至2025年期間,微流體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為14%。Yole的分析師認為有八個領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DNA測序,CMOS傳感器,獸醫測試,用於PoC/PoN應用的MDx。全球診斷市場巨頭羅氏通常不會外包生產,但最近收購的微流控晶片廠可能會改變這種情況,Yole的分析師Sebastien Clerc表示,微流體容量在大多數應用領域都在增加。
  • 醫療晶片的特殊戰爭:從微流體技術說起
    這一整套操作微流體系統的裝置只有公文包大小,已經是高度便攜的治療蛋白生產系統了。同時,也表現出了非常好的活性和抗菌能力。受限於製造、應用等難題,比如早期的微流控晶片,其微小通道在設計時就會遇到的噴射問題。這些導致了遠遠沒有展現出半導體應具備的「摩爾速度」。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隨著材料科學和流體移動技術發展後,加上生物傳感器與基因工程的欣欣向榮,才共同推動了微流控技術的進步,也帶動了微流控晶片的繁榮。
  • Science 子刊:可在曲面上製造微流體裝置的自支撐彈性體3D列印技術
    微流體控制裝置已被證明具有引人注目的應用,例如診斷用的晶片上的實驗室(微流控晶片),DNA微陣列和基於細胞的檢測裝置。而將微流控技術與電子傳感器、曲面基板材料直接集成,並通過提高自動化程度來提升生產率,將可以進一步開發微流控技術的應用。微流控設裝置製造中可應用的3D列印技術例如立體光固化(SLA)、多材料噴射(MJM)在列印過程中存在未固化樹脂或支撐材料。
  • 新式微流體壓力傳感器可區別彎曲負載
    這款新型傳感器內含80μm薄的S型微流體,連接至直徑5mm的中央圓形凹槽,以及兩側圓形區域(直徑2.5mm),並以液體金屬共晶鎵銦(eGaIn)完全填充。該傳感器採用網版印刷的兩條銀電極運行經兩側圓形區域,模塑出鍵合至PET薄膜的軟矽膠,得以打造出堅固且有彈性的傳感器。此外,利用導電的液體金屬,傳感器不致於發生破裂或材料疲乏等狀況。
  • 微流體壓縮通道陣列結合機器學習識別乳腺癌細胞
    加群驗證信息:姓名-工作單位-研究方向,否則不予加群合作,諮詢,交流,投稿宣傳最新成果:qwsa042@sina.com       癌症一直以來是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首要疾病,隨著世界範圍內科技進步發展,自身因素導致的突變和外部因素誘導的癌症患者數量大幅提升。
  • 微流體裝置有望快速檢測血液中的癌細胞
    來自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以及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的一隊科學家,剛剛展示了一種新穎、實惠的微流體裝置,能夠快速檢測血液樣本中漂浮的癌細胞。目前研究團隊正在嘗試不同的方法,以提升癌症血檢的準確性。好消息是,新開發的診斷設備,能夠藉助微流體技術,將癌細胞與任何給定血液樣本中的其它細胞分離。與其它鎖定生物標記的為流體裝置(親和分離)不同,新裝置基於慣性遷移理論打造,能夠相當獨特地過濾掉 CTC 。
  • 空中微流體技術或將造福器官移植患者
    這一項新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之處。甚至在醫學方面都有它的身影,那就是3D列印器官。但由於人體器官十分複雜,3D列印器官遲遲都無望能夠普及。近日根據《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指出,來自荷蘭特溫特大學的湯姆·黑爾教授和其團隊所發明的空中微流體技術將能夠大大提升列印人體器官的成功率和效率。
  • 「前沿技術」柔性雙向微流體泵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瑞士聯邦理工學院與日本東京芝浦工業大學合作研製了一種柔性雙向微流體泵,並用這種泵製成了具有主動熱管理能力的手套。目前的流體驅動器多為機械泵、壓縮機、壓電致動器、電泳小型泵等剛性系統,缺少柔性、可拉伸的非剛性泵,限制了在微流體設備、可穿戴設備等領域的應用。研究人員用嵌入柔性電極的彈性管組成微型可伸縮泵,通電後驅動微流體流動。
  • 美國研發微流體通道防化玻璃塗料
    美國科學家**近開發出一種可將玻璃塗料塗覆在微流體設備通道上的簡易方法,使產品更具防化性能。   David Weitz與來自英國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的同事合作,使用溶膠-凝膠法發明了一種可塗覆在聚矽氧烷(PDMS)微流體上的玻璃塗料。聚矽氧烷是一種矽膠製品,很適合滲透到運用「軟刻蝕」技術的微流體設備內。
  • 醫療晶片的特殊戰爭:從微流體技術的新突破說起
    到了第二階段,則需要利用微流體裝置對合成的治療蛋白進行純化。墨菲等人對治療蛋白質純化的工作流程:吸附——洗滌——洗脫進行了優化,設計了一種微流體裝置,通過電磁閥操縱該裝置來控制單個微機械閥和相關的振蕩壓力脈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