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俞燕蕾團隊研發出全新概念光控微流體新技術—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復旦大學俞燕蕾教授團隊

 

科學網9月8日上海訊(記者黃辛通訊員陳文雪)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與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俞燕蕾教授團隊突破了微流控系統簡化的難題,創造性地採用自主研發的新型液晶高分子光致形變材料,構築出具有光響應特性的微管執行器,可通過微管光致形變產生的毛細作用力,實現對包括生物醫藥領域常用液體在內的各種複雜流體的全光操控,令其蜿蜒而行甚至爬坡,仿若具現了微尺度下的神奇馭「水」本領。今天,這一重大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雜誌《自然》。據悉,該項研究成果已申報中國發明專利和國際PCT專利。

 

審稿專家認為,操控微量液體進行反應和分析的系統在許多實驗室的研究中至關重要,並在很多領域展現出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光能可以被用來激發液體運動,但是現有的光碟機動技術存在驅動路徑單一、驅動距離短,以及可驅動液體種類有限等缺陷。

 

在一塊幾平方釐米大小的晶片上集成生物和化學領域所涉及的基本操作單元,通過微流控技術完成不同的生物或化學反應過程,並對其產物進行分析,是近年來日趨熱門的晶片實驗室概述。理想中,晶片實驗室能夠實現包括醫療檢驗在內的多種用途,其發展或將帶來檢測等儀器的家庭化、普及化。要實現這一設想,微流控系統的簡化勢在必行。

 

驅動新機制:光致形變令毛細作用力顯神通

 

微量液體傳輸是涉及諸多領域的重要問題。諸如昂貴液體藥品的無損轉移、微流體器件與生物晶片中的液體驅動等,都與之直接相關。近年來,伴隨微流體晶片的自身尺寸不斷縮小,功能單元數量日益增多,相應的外部驅動設備和管路越來越複雜和龐大。微流控系統的進一步簡化成為制約微流體領域發展的瓶頸問題,亟待從根本上提出創新性的微流體驅動新機制。

 

據文章第一作者、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博士呂久安介紹,可以精密聚焦,並能夠做到非接觸控制的光,恰以其如上特點成為了在微流體晶片上進行微小尺度的流體操控的上選。然而,已報導的光控液體運動或多或少存在限制。譬如,利用光誘導的馬蘭戈尼效應操控微量液體,需要向樣本添加光響應化合物,樣本汙染在所難免;利用雷射照射液體產生的熱能進行操控,可能因溫度變化而影響其在生化領域的應用;利用光誘導的表面潤溼性梯度操控微量液體,則只適用於少數特定液體,且僅可做短程直線運動,無法滿足實際需求……驅動路徑單一、驅動距離短、可驅動液體種類有限是現有光控微流體技術的主要缺陷。可以說,適用性廣泛的光控微流控技術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間,亟待繼續研發。

 

俞燕蕾教授團隊長期從事液晶高分子材料及其光致形變性能的研究。立足於相關豐富經驗,利用微管光致形變產生毛細作用力成為了該團隊創新液體驅動機制、突破現有機制限制的基本方向。

 

潤溼的液體能夠在軸向不對稱毛細作用力驅動下,自發向錐形毛細管的細端移動。脫胎於該條原理,團隊別出心裁地設計構建出一種管徑可在常用LED可見光源刺激下發生不對稱變化的微米尺度液晶高分子微管執行器,兼具流體通道和驅動泵的雙重功能。通過由管徑變化所誘發的毛細作用力變化,利用光來操控微管中液滴運動的「神通」得以以一種與過往全然不同的方式實現。

 

仿生設計:從動脈血管到新一代液晶高分子材料

 

    傳統的微流體器件通常採用矽材料、玻璃等非響應性材料構建。由這些材料構築的微流體器件需要連接許多外部驅動設備來完成微量液體的操控。而以往報導的液晶高分子材料多為交聯液晶高分子,化學交聯網絡的存在又使得這些材料不溶不熔,無法滿足三維立體形狀執行器的實際加工需要。如何設計一種加工性能優越、能夠製成微管執行器的新型液晶高分子材料?在明確液體驅動機制後,這一問題曾一度成為俞燕蕾教授團隊思考的重心。

 

生物動脈血管管壁因其層狀結構的存在,可承受高達2000毫米汞柱的壓強,可謂異常堅韌。研究人員受此啟發,仿生設計一種全新結構的線型液晶高分子材料最終成為問題的解決之道。通過開環易位聚合法,團隊成功製備出超高分子量的新型光致形變液晶高分子材料。這種線型液晶高分子沒有化學交聯結構,兼具優良的溶液和熔融加工性能,並可自組裝形成類同於生物動脈血管的納米層狀結構,擁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其斷裂伸長率可達傳統交聯液晶高分子的100倍,能夠以簡便的溶液加工法製成多種形狀,是新一代高性能液晶高分子光致形變材料。採用該材料,俞燕蕾教授團隊已成功構築直形、Y形、S形及螺旋形自支撐微管執行器,可用於在光照條件下操控不同類型的液體運動。

 

多領域應用:具有開創性意義的系統簡化方案

 

基於在微流體器件構築材料及驅動機制兩方面的創新,俞燕蕾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有效克服了現有光控微流體技術的不足。水溶液、血清蛋白溶液、細胞培養液、乙醇、植物油、汽油……其設計構築的微管執行器可以實現對各種極性和非極性液體、複雜流體,甚至是生物樣品輸運的光控,可謂是一種全新概念的微流控技術。

 

利用該技術,通過改變光照條件就能夠精確控制液體運動的方向和速率(高達5.9 mm s-1),實現以往無法完成的長程運動(在直徑為0.5 mm的微管執行器中連續驅動微量液體運動超過50 mm),甚至可以使微量液體攪拌、融合、克服重力爬坡,及產生S形和螺旋形運動軌跡。國外同行專家對此給出了「超越現有的微流體操控技術,是具有真正開創意義的優秀成果(Superior to all existing technologies; very nice piece of work with real openings)」的評價,並對其未來應用前景予以了充分肯定,稱這項技術必將引起眾多領域科學家的廣泛興趣。

 

俞燕蕾表示,作為一項基礎性研究,該微管執行器有望在生物醫藥設備、生化檢測分析、微流反應器、晶片實驗室等諸多領域「大施拳腳」,應用價值相當可觀。以生化檢測分析為例,液體的反應、分離、純化或都可以通過該微管執行器完成。至為重要的是,在實現相應功能之餘,微管執行器還能為微流控系統「瘦身」。當光源成為操控手段,外接驅動設備不再必要,大幅度系統簡化成為可能。晶片實驗室的高度集成化追求有希望藉助其力量邁出嶄新的一步。

 

據悉,該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計劃等共同資助。

 

相關焦點

  • 復旦俞燕蕾團隊研發光控微流體新技術 成果發表於《自然》雜誌
    9月8日,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與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俞燕蕾教授團隊在《自然》(Nature)雜誌發表關於光控微流體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據人民網8日報導,俞燕蕾團隊採用自主研發的新型液晶高分子光致形變材料,構築出具有光響應特性的微管執行器,在幾平方釐米的晶片上,通過光操控各種液體的複雜流動,令其蜿蜒而行甚至爬坡,形成無需外接設備的驅動新機制。
  • 復旦大學研發出光控微流體新技術
    &nbsp&nbsp&nbsp&nbsp本報上海9月11日電 (記者姜泓冰)採用自主研發的新型液晶高分子光致形變材料,構築出具有光響應特性的微管執行器,在幾平方釐米的晶片上,通過光操控各種液體的複雜流動,令其蜿蜒而行甚至爬坡,形成無需外接設備的驅動新機制,可以在生物醫藥設備、生化檢測分析、微流反應器
  • 集百家眾長——第五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暨產業峰會(大會報告篇)
    在報告中林炳承以其大連研究團隊的近期工作結合微流控晶片研究和產業化的新進展深刻並且扼要的闡述了其對微流控晶片這一「顛覆性」技術的看法。  復旦大學教授 俞燕蕾  作《光致形變液晶高分子及其微流控晶片構築》
  • 晶片級微流體熱控技術
    DARPA表示,在晶片集成對流或微流體冷卻技術非常有潛力,可以加快先進晶片集成的技術革新。  DARPA最近發布了一份關於晶片級微流體熱控技術的項目,旨在為軍用電子設備探索革命性熱管理技術,幫助設計師大幅削減電子產品的大小、重量和功耗,以便加強國防電子設備性能。
  • 南工大新技術讓N95口罩生產提質增效—新聞—科學網
    「N95口罩的關鍵技術在於其緻密而且,我們的技術可以讓口罩的濾芯層更為緻密,無毒低阻、舒適性佳、防護效果更好。」參與開發技術的南京工業大學博士李晴說。 李晴所屬的南京工業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陳蘇團隊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微流體紡絲和微流體氣噴紡絲工作的研究,前期通過紡絲參數的優化、紡絲體系的探索製備了一系列功能纖維材料,其成果日前在《先進材料》上發表。
  • 光控螢光染料的超分辨成像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蛋白質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以及英國巴斯大學合作,在酶激活型光控螢光染料的超分辨成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微流體技術,碰撞布雷斯悖論,一個微流體的新時代?
    從上世紀90年代,微流體技術開始成形,到今天在生物學、化學和生物醫學領域裡無所不在的應用,這種將液體通過刻在矽片上的微小迷宮通道,然後在微觀尺度上混合、反應和分離它們的技術,讓世界產生了很多變革,以前需要整個實驗臺的技術,現在可以用微流體晶片在微觀尺度上完成。
  • 復旦大學證實ctDNA甲基化篩查技術有效性—新聞—科學網
  • 多學科交叉打造藥物研發新概念 復旦大學多學科團隊合作為亨廷頓病...
    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伯壎與丁澦課題組和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光科學與工程系費義豔課題組等多學科團隊通力合作,開創性地提出基於自噬小體綁定化合物(ATTEC)的藥物研發原創概念,並巧妙地通過基於化合物晶片和前沿光學方法的篩選,發現了特異性降低亨廷頓病致病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有望為亨廷頓病的臨床治療帶來新曙光。
  • 第七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圓滿落幕 來年杭州再約
    俞燕蕾 復旦大學報告主題:《光致形變液晶高分子及其光流控晶片構築》光致形變液晶高分子通過結合分子的光異構化和液晶的協同作用近年來,俞教授開發了出一種光響應線型液晶高分子(Linear liquid crystal polymer, LLCP),可以通過熔融、溶液等通用聚合物加工方法製備薄膜、纖維、微管等執行器,並且具有優良的光致形變性能。團隊利用LLCP 開創性地構築了自驅動的光控微管執行器,利用微管的不對稱光致形變實現了對於微量液體的高效傳輸。
  • 復旦大學魯伯壎團隊:降解技術新概念
    」靶點藥物研發新技術撰寫綜述文章《降解技術的新概念》(Emerging New Concepts of Degrader Technologies),發表於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期刊綜述期刊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IF=13.5)。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為微流體技術打開了新的大門
    諸如立體光刻(SLA)和數字光處理(DLP)之類的還原聚合印刷(VPP)由於具有高解析度,因此是創建3D列印微流體的流行技術。3D列印可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體中一步創建高通量的流體設備,並直接進行設備參數調整。只需共享設計文件,就可以在不同的設施中分發和複製設計和設備。
  • 復旦科研團隊研發亨廷頓舞蹈症潛在新藥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伯壎與丁澦課題組和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光科學與工程系費義豔課題組等多學科團隊通力合作,開創性地通過基於化合物晶片和前沿光學方法的篩選,發現了「吞噬」亨廷頓病致病蛋白的「小分子膠水」,有望為亨廷頓舞蹈症的臨床治療帶來新曙光。
  • 遠紅光可調控基因編輯—新聞—科學網
    ,該團隊成功研發出了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split-Cas9基因編輯系統(以下簡稱FAST系統)。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作為新興的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因其諸多優點而倍受關注。然而,由於Cas9表達的不可控性導致的脫靶效應以及無法實現時空特異性的精準編輯等缺點仍存在,給臨床治療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因此,亟須開發一種可時空特異性精準控制的CRISPR-Cas9系統。
  • 【第三輪通知】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
    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第三輪會議通知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微流控晶片技術及其在臨床醫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研究與應用的發展,由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和中國生物檢測監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
  • 亨廷頓舞蹈症臨床治療迎來新曙光,復旦團隊研發潛在新藥
    本文圖均為 復旦大學 供圖丁澦(右一)和學生費義豔(右一)和學生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伯壎與丁澦課題組和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光科學與工程系費義豔課題組等多學科團隊通力合作,開創性地提出基於自噬小體綁定化合物(ATTEC)的藥物研發原創概念,並巧妙地通過基於化合物晶片和前沿光學方法的篩選,發現了特異性降低亨廷頓病致病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有望為亨廷頓病的臨床治療帶來新曙光。
  • 多學科交叉 打造藥物研發新概念 「明辨忠奸」的小分子膠水:復旦...
    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伯壎與丁澦課題組和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光科學與工程系費義豔課題組等多學科團隊通力合作,開創性地提出基於自噬小體綁定化合物(ATTEC)的藥物研發原創概念,並巧妙地通過基於化合物晶片和前沿光學方法的篩選,發現了特異性降低亨廷頓病致病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有望為亨廷頓病的臨床治療帶來新曙光。
  • 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圓滿落幕...
    智能微流控技術在智能製造及生物醫藥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尤其是在3D列印、醫療檢測以及精準用藥方面已經進入產業化。關一民教授對智能微流體的產品形態做了詳細闡述,並對智能微流體的應用領域及市場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 醫療晶片的特殊戰爭:從微流體技術的新突破說起
    這一整套操作微流體系統的裝置只有公文包大小,已經是高度便攜的治療蛋白生產系統了。同時,也表現出了非常好的活性和抗菌能力。這樣既把治療蛋白的生產變得簡單高效經濟,又能最小程度地減少試樣和試劑,研發和生產速度也能十倍上百倍的提高,對於治療蛋白的大範圍推廣,尤其是讓老少邊窮地區用上有保障的藥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
  • 復旦大學魯伯壎團隊綜述:降解技術的新概念 | 對話科學家
    「不可成藥」靶點藥物研發新技術撰寫綜述文章《降解技術的新概念》(Emerging New Concepts of Degrader Technologies),發表於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期刊綜述期刊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IF=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