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微流控的世界,Microfluidics is fun!
當你用到數字微流控(Digital microfluidics, DMF)時,水滴會奔跑。
當你使液體表面產生周期振動,微滴會「永動」。
當你能看到湍流(Turbulent flow)的模樣時,它像是具有魔力的波。
當你把一滴酒精和水的混合液滴在玻璃上,就會看到漂亮的煙花。
這就是微流體的世界,而微流控,正如其名,研究的就是微流體的控制,當然,其含義遠不止如此。
它是一門技術,融合生物、化學、機械、材料、電子等多學科而成;
它是一門自然科學,通過微通道結構網絡來研究流體力學;
它也是一門藝術,給我們展示了令人驚嘆的流體微觀世界;
它還有兩個名字:晶片實驗室(Lab-on-a-Chip)和微全分析系統(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s)。
那麼,如何讓微流體產生各種運動?
首先,我們需要給微流體跑道(微通道網絡),需要給它們競技場(微腔室),然後需要給它們足夠的energy(驅動力),最後我們需要對它們的運動表現進行「評審」,所以還需要裁判(監測子系統與檢測分析子系統)。
所以,微流控的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場盛大的運動會,需要各個子系統協同完成。
微流控研究微尺度下的流體(μL, pL),所需微流控晶片尺寸只有小朋友巴掌大小,在許多微流體實驗中,從時間和空間上都表現出了巨大優勢,大大縮短分析時間,減少試劑使用量,有利於實現設備集成化、微型化與便攜化,同時,還表現出了高解析度、高靈敏度等優勢,在工業界和學術界都備受關注。
(艾菲爾鐵塔圖案的微流控晶片@MMN lab, ESPCI Paris © Agence Proxima)
微流控最初起源於上世紀50年代噴墨印表機,之後經歷了70年代的小型氣相色譜儀,再到後來90年代,由Manz等人提出了微全分析的概念。
歷經30餘年,微流控已被廣泛應用於醫療診斷、藥物篩選、食品安全、環境檢測、石油化工、司法鑑定、航空航天等等領域,比較典型應用有單細胞分析、核酸分析、液體活檢、器官模擬等。在2004年,微流控被Bussiness2.0雜誌稱作「改變未來的7種技術」之一。
微流控正在崛起
創立於美國矽谷的PreciGenome公司,專注於微流控系統的工具開發、系統設計及方案集成工作,擁有一批學術背景強、產業經驗豐富的,包括機械、光學、材料學、影像分析、軟體等方面的技術專家。
目前PreciGenome已經形成進樣控制、晶片設計、連接管理、監測與檢測系統在內的微流控研究及工業化全鏈產品。其產品被耶魯大學,芝加哥大學,紐約大學,哈佛大學等眾多歐美大學研究所使用。
創立於蘇州的銳訊生物,作為PreciGenome在中國地區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全面負責PreciGenome微流控產品線在中國的產品銷售、應用開發與技術支持工作。
註:以上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郵箱:info@rainsurebi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