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創建微流控領域開源網站

2021-01-17 DeepTech深科技

近日,一個由麻省理工學院研究者創建的開源網站Metafluidics迅速躥紅,成為「微流控技術領域的Pinterest」 (註:Pinterest是著名圖片分享類社交網站)。

這個域名為Metafluidics.org的網站是一個涵蓋各類微流控晶片——晶片實驗室(lab-on-a-chip)——設計藍圖的免費知識庫,由各個領域的發明者提交匯集,包括專業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業餘愛好者、學生以及業餘製造商等。用戶能夠免費獲取各類微流控晶片的設計藍圖,從簡單的細胞分類器、流體混合器到更複雜的眼液分析晶片和基因序列合成晶片等。

此外,該網站還是微流控領域的社交平臺:所有用戶都可以登錄並提交其微流控晶片設計,並且用戶可以評論、下載網站共享的微流控設計文件並進行晶片製作或設計優化。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的David S. Kong稱,「該網站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推動微流控設計領域的創新,目前該領域的發展依然依賴於傳統的同行評議的學術模式。」

「微流控領域的研究者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在一篇論文中看到一個非常好的晶片設計方案,但是當嘗試借鑑或模仿作者的設計時,最關鍵的部分——實際的設計文件——卻往往沒有一個系統性的詳細描述。」Kong說,「所以,全世界的研究者不得不重複地從基本開始摸索微流控晶片的設計和發明,導致效率低、發展慢。這也是為什麼開源是如此重要,開源能夠極大的加速技術的傳播和進步。」

近日,Kong及其同事在《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該微流控晶片設計的開源平臺。

開源生態系統

Metafluidics網站的創意源自於著名的開源軟體項目免費網站GitHub,以及分享用戶發明的玩具、工具以及機器人等真實產品的硬體設計文件的網站Thingiverse。

Kong在MIT林肯實驗室作合成生物時有了Metafluidics這個想法,當時他正致力於研究如何組合DNA片段使其在活細胞中重編程新功能。在研究過程中,他經常需要用到DNA知識庫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GenBank,這是一個開源DNA資料庫,研究者能夠共享並獲取基因序列及其相應功能等數據。

Kong意識到,「在合成生物學領域,有相當多不同類型信息的共享平臺。生物科技領域的這種大型開源平臺十分重要,而我們希望在這個開源生態系統中填補有關開源硬體設計的這個關鍵部分。」

籌展微流控領域「大數據」

MIT團隊很快與開源軟體諮詢公司Bocoup合作,構建了一個共享微流控設計的開源平臺。用戶只需填寫簡單的資料註冊並登陸該免費網站,然後就能瀏覽精選的微流控設計或者搜索特定功能的微流控設計等。

上傳到Metafluidics網站的每個晶片設計文件都包含簡要設計說明、用於製造晶片的材料列表以及其它相關的設計文件如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圖紙等。

「紙基微流控晶片、3D列印以及軟光刻微流控晶片等,所有這些技術都需要數字設計文件。」Kong說,「我們是第一個提出該想法並為微流控領域學者提供這一關鍵數據的網站。」

目前,該網站的作品主要集中在由學生、業餘愛好者以及像Thorsen這樣的領域專家提交的設計,這些專家都是之前發表過一些高影響力晶片設計藍圖和微流控裝置的學者。

Kong說:「我們正在召集更廣泛領域的專家和先驅者,並籌展其優秀的設計文件。希望這(開源平臺)能激勵研究者開發出下一代微流控晶片。」

Metafluidics網站由一個編輯團隊管理,該團隊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系大二學生Nina Wang,以及致力於提高微流體領域開源網站意識的Kong等。最終,隨著人們上傳越來越多的設計數據,該團隊計劃針對特定的優秀設計推出「本周最佳」的評選等。

「不久之後,我們也想提出一些挑戰:誰能製造最快的粒子分類器?誰能製造出培養某種腸道微生物的裝置?」Kong說,「我認為,當有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參與並有大量開放性設計數據時,就是創新的時候了。」

微流控領域「民主化」

為了演示該開源平臺對於合成生物領域的潛在應用,研究人員利用該網站的開源數據提交了一款新穎的微流控裝置。利用通用的微流控部件以及一個開源的流體控制器,該團隊設計了一個基因迴路組裝設備——一個能夠自動將DNA片段組合成新的基因序列並具備在活細胞中表達新功能的微流控晶片。

Kong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展示開源系統進行DNA組裝應用的例子,鼓勵其他學者能夠利用這些數據模仿並提升這一設計,用於合成生物學的基礎研究。」

從長遠來看,Kong預計該網站會實現微流控領域的「民主化」,並從意想不到的地方獲取新的想法。

Kong說:「我們的受眾十分廣泛,從該領域最高級的先驅和專家,到第一次嘗試微流控設計的學生。這個開源平臺有望讓世界另一端的不知名的學生擁有龐大的粉絲團隊,只要他設計的微流控晶片足夠有趣足夠酷。」

相關焦點

  • 數字微流控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
    數字微流控的基本機制類似於更傳統的方法,但是所涉及的液體體積要小得多,其流程也高度自動化。 數字微流控技術中,微滴的生成和操作由電潤溼、介電電泳和不混溶流體流動三大原理支撐。 數字微流控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 數字微流控技術依賴於由液體表面張力引起的液滴生成。表面越疏水,液體滲透性越差。
  • 流場形貌的控制是微流控領域一個基礎研究問題
    打開APP 流場形貌的控制是微流控領域一個基礎研究問題 MEMS 發表於 2020-12-02 10:23:20 流場形貌的控制是微流控領域一個基礎研究問題。
  • 員工竊取前東家算法,還拿到 PyTorch 開源?Facebook 被 MIT 教授起訴
    雷鋒網AI源創評論訊,就在上周,一家由麻省理工學院(MIT)兩位教授設立的創業公司,將 Facebook 告上了法庭,指控 Facebook 侵犯了他們的商業機密,還將其核心算法放在 GitHub 開源了,而開源的恰恰是深度學習框架 PyTorch 的一個關鍵庫。
  • 微流控設計研發:慣性微流控聚焦的應用
    近年來,微流控技術因其在高通量,高效生化反應和篩選的研究中所展現出的巨大應用潛力而快速發展,其中慣性微流控是典型代表之一。慣性效應是能夠實現顆粒高通量精確操控的一種新穎微流控方法。慣性升力會驅動顆粒在微通道內發生側向遷移,通過調控顆粒的慣性遷移可實現不同尺寸顆粒的聚焦,富集和分離等功能。它的物理原理相對簡單。如果微粒懸浮液進入螺旋形微通道,那麼在很短的時間內,微粒將橫穿通道。
  • 如何選擇微流控晶片?
    通道可具有不同的內徑,通常在5~500μm範圍內,並且它們的微流道網絡必須專門為想要執行的應用或分析而設計(如細胞培養、器官晶片、DNA分析、晶片實驗室、液滴微流控等)。因此,微流控晶片允許在單個微尺寸裝置中集成通常需要在整個實驗室中進行的若干功能。
  • 微流控技術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過去十年,微流控技術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 隨著微流控技術的普及,實驗室也正在尋找更多的應用技術,科學家們想要購買能夠解決應用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案。製造商必須與客戶對話,以對其實驗室現有和長期的潛在需求建立清晰的認知。 通過與最新的微流控應用保持同步,製造商可以確保持續提供實驗室所需的一切,不管是該領域專家所需的單獨組件,還是非專業用戶所需的現成系統。
  • 開源中國張海龍:國內開源力量分散,有代碼託管網站的需求
    這個對於技術人員來說非常重要的網站被牆,還引起青年導師李開復的極力呼籲讓其開放。可能名人效應,或者大眾力量,GitHub被牆幾天之後被重新開放。在GitHub被牆事件之後,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到國內有人在做類GitHub的代碼託管網站,他就是開源中國社區的張海龍。雷鋒網就此對他進行訪談,希望從一個開源社區創辦者的角度,解讀這個事情。
  • 微流控技術「顛覆」在哪裡?
    微流控技術實際應用  從市場應用來看,目前還只是集中在生物、醫藥等領域,其他更多還處於科研探索階段。  體外診斷(IVD)  從目前的應用來看,體外診斷是微流控技術的最大應用場景。而體外診斷中,微流控技術的重點應用在於化學發光(免疫診斷)和分子診斷中。
  • 微流控技術的研究發展及應用前景
    微流控晶片技術是生物晶片的基石,它通過多學科交叉將化學、生物學、醫學等領域所涉及的樣品預處理、生化反應、分選及檢測等過程集成到幾平方釐米的晶片上,從而實現從樣品前處理到後續分析的微型化、自動化、集成化和便攜化的技術。
  • 南方科技大學蔣興宇教授新任微流控領域 Lab on a Chip編委
    英國皇家化學會微流控領域的知名期刊 Lab on a Chip 近日宣布南方科技大學蔣興宇教授加入編委會。已在 SCI 國際刊物發表論文 130 餘篇,授權技術發明專利 58 項,受邀香山科學會議和瑞典諾貝爾微流控論壇等國內外特邀報告
  • 國內微流控技術:IVD產業最早迎收穫期
    從1995年首家微流控技術公司誕生開始,微流控晶片正式開啟了商業化、產業化之路,晶片的快速模板複製法PDMS、晶片的軟光刻微閥/微泵被相繼提出,首臺微流控晶片商品化儀器在1999年被安捷倫公司和Galiper公司聯合推出,被應用於生物分析和臨床分析領域。
  • 微流控技術的生物學應用
    微流控技術為在推動生物學眾多領域的強大工具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用於微通道中流體的注射、混合、泵送和存儲的新器件和工藝的發展,近年來微流控系統在化學和生物化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儘管微流控技術近年來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樣品引入和處理一定體積範圍的流體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戰。納米技術的最新發展則有助於提升微流控技術。微系統已經徹底改變了可用於分析複雜樣品的高靈敏度生物分析系統的發展。
  • 從三方面介紹微流控技術發展及應用
    微流控技術問世至今,不過近30年歷史,但其發展迅猛,被稱為下一代醫療診斷「顛覆性技術」。本篇文章將從微流控技術發展重要時間節點、開發微流控晶片需要考量的主要因素以及熱門應用領域三方面簡單介紹微流控技術。
  • 微流控設計攻略!
    隨著體外診斷設備逐漸向小型化便捷化的趨勢發展,微流控技術由於其可在微小空間內精確控制流體運動,成為了現在眾多體外診斷企業爭相嘗試的一項創新技術,其在醫學診斷,藥物篩查,單分子研究中的應用為科學家解決了很多難題。
  • 中國微流控制造,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對診斷領域而言,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微流控裝置的發展為醫學研究創造出難以置信的機遇。Technology Networks(以下簡稱TN)採訪了Yole微流控和醫療技術研究部門的技術和市場分析師Sébastien Clerc(以下簡稱SC),共同探討了中國微流控產業的現狀和未來。TN:「中國製造2025」劍指何處,哪些行業會受到影響?哪些因素促使中國政府大力投資製藥和醫療器械領域?
  • 15 個開源的頂級人工智慧工具
    (點擊上方公眾號,可快速關注)英文:datamation譯文:Linux中國/Chao-zhi連結:linux.cn/article-7830-1.html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科技研究中最熱門的方向之一。
  • 2018 年度 GtiHub 開源項目 TOP 25:數據科學 & 機器學習
    如果你問怎麼學習的話,我可以給你一個暗示——開源項目!世界領先的科技公司通過在 GitHub 上發布其熱門算法的代碼,對項目進行開源。2018 年,在 Google 和 Facebook 等公司的帶領下,這類開源項目大幅增加。其中最好的那部分開源項目,寫代碼的研究者還提供了預訓練模型,從而讓你我這些人不必再浪費時間從頭開始創建高難度的模型。
  • 淺談微流控技術發展及應用
    本篇文章將從微流控技術發展重要時間節點、開發微流控晶片需要考量的主要因素以及熱門應用領域三方面簡單介紹微流控技術。微流控技術發展的重要時間節點1. 20世紀90年代Manz、Harison等人開展早期的晶片電泳研究,並提出了微-全分析系統(μ-TAS)的概念。
  • 什麼是微流控?有趣的微流體
    歡迎來到微流控的世界,Microfluidics is fun!當你用到數字微流控(Digital microfluidics, DMF)時,水滴會奔跑。當你使液體表面產生周期振動,微滴會「永動」。這就是微流體的世界,而微流控,正如其名,研究的就是微流體的控制,當然,其含義遠不止如此。
  • 微流控技術的起源
    這就是微流控技術必將火起來的基礎。 微流控技術 微流控(microfluidics)是一種精確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體, 以在微納米尺度空間中對流體進行操控為主要特徵的科學技術,具有將生物、化學等實驗室的基本功能諸如樣品製備、反應、分離和檢測等縮微到一個幾平方釐米晶片上的能力,其基本特徵和最大優勢是多種單元技術在整體可控的微小平臺上靈活組合、規模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