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技術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

2020-12-03 電子發燒友

微流控技術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

李倩 發表於 2018-08-21 14:06:18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過去十年,微流控技術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即插即用式裝置和特定應用設置的商業可用性,得以將這項革新性技術交付給非專家用戶,支持他們拓展食品、化妝品和藥物傳輸領域的研究。

對乳膠微滴、納米粒和脂質體尺寸的微調能力,與傳統批量生產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甚至可以實現以前無法實現的生產過程。此外,通過並行操作多張微流控晶片來增加產量,可以保證在整個生產規模上實現一致且可預測的控制。

隨著微流控技術的普及,實驗室也正在尋找更多的應用技術,科學家們想要購買能夠解決應用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案。製造商必須與客戶對話,以對其實驗室現有和長期的潛在需求建立清晰的認知。

通過與最新的微流控應用保持同步,製造商可以確保持續提供實驗室所需的一切,不管是該領域專家所需的單獨組件,還是非專業用戶所需的現成系統。

為科學家們提供研究工具

過去,製造商會出售單獨的微流控組件——晶片、連接器和微泵,並不真正了解客戶的預期應用,但是現在這一局面已經發生了變化。

現在,人們對科學家所做的事情產生更大的興趣,開始了解他們的工作並提供向前邁進所需的工具。吸引非微流控專業的科學家是該技術得以廣泛採用的關鍵,其中一種方法是提供針對特定應用定製的即用型系統,包含啟動和快速運行所需的一切,並且只需要簡單的培訓。

這種方案使用戶相信,製造商採納了他們的意見,並提供可以解決問題的完整解決方案。而不只是簡單地丟給他們一套組件,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去做。科學家們不需要了解所有的技術細節,只需要知道該系統是否可以完成該項工作。

另一方面,有些研究人員對微流控技術非常熟悉。這些用戶經常需要為特定應用指定系統,或需要一個能夠根據需要進行調整的開放平臺,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應用。在這種情形下,定製化套件可以滿足上述需求,將指定的單獨組件與定製化系統結合,用於藥物開發、微粒生成或細胞包覆封裝等應用。

廣泛地應用

如今,增長最快的應用領域是將藥物包覆封裝在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中,以緩慢釋放藥物。不同於口服止痛藥的「快速出擊」,這類藥物可以在數小時或數天內從聚合物中緩慢釋放出來,從而持續提供較低劑量的藥物。該應用需要一個經過設計的微泵,能夠非常平滑、精準地控制流量,確保可重複產生大小一致的液滴。

最近的一項開發成果也顯示了藥物傳輸應用的潛力,它是一種基於脂質體的系統。脂質體是由脂質雙分子層形成的疏水膜包圍的含水核心,可以負載疏水或親水分子。脂質雙分子層可以與其它雙分子層(如細胞膜)融合,將脂質體內容物傳遞至人體內的作用部位。

雖然製藥行業是微流控技術的主要用戶,但是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和學術機構也對該技術產生了興趣。研究人員正在廣泛使用微流控技術進行單細胞包覆,例如,將探索單細胞轉錄組RNA測序(scRNA-Seq)作為一種工具,可以簡單且穩固地獲取數千個單細胞的轉錄組。前所未有地實現對細胞水平組織的深入了解。

目前,微流控技術的另一大真正「熱門」的領域是不斷發展的晶片實驗室技術,輔以器官晶片的概念,旨在用微流控晶片模仿器官功能。

除了生物分析應用,微流控技術也與諸多領域相關聯。實際上,液滴生成的乳液,其粒徑可以實現從納米粒到微乳再到大液滴。化妝品、食品和染料等產品都是液滴,因此微流控技術在這些行業和其它領域均具有巨大潛力。如香奈兒等化妝品公司,正在試驗在實驗室規模使用微流控技術。對他們而言,下一步是將產程放大,以製造更大量的產品,上述目標可以通過使用多個微流控系統並行處理來實現。

總結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微流控技術已經走過了漫長的道路。如Dolomite Microfluidics等公司不僅開發了易於組裝的單個組件,包括微泵、晶片和傳感器,也開發了完整的系統,使該技術更容易被廣泛的研究人員、專家和非專業人士所接受。

時至今日,科學家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開發微流控技術的新應用,而不是專注於技術的提高。

隨著該技術越來越普及,可延伸的應用也將如雨後春筍一般不斷湧現。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昔日「高冷」流式技術「走入尋常百姓家」——視頻專訪貝克曼...
    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1935年創建於美國加州,進入中國至今已有40年,是一家非常本土化的企業。據吳應光介紹,貝克曼庫爾特在上世紀70年代末進入中國開始,就推出了針對中國用戶的解決方案。幾十年來,貝克曼庫爾特在中國本土化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如2014年收購賽景。「當時的賽景只是一個30人的團隊,而現如今光研發團隊就已經超過一百人。
  • ——「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一個仿照日常居家環境的實驗室中,試驗機器人HERB(縮寫自家用機器人管家,Home Exploring Robot Butler)已經能夠識別100餘種日常物件,其中包括計算機顯示器、植物和各種食物。
  • 「控」是微流控技術的精髓,「SODA」系統大有可為——訪浙江大學...
    近年來,微流控晶片技術不斷引來相關領域學者的關注,有業內專家認為,微流控應用的春天來了。那麼,微流控技術發展即將進入全新階段了嗎?帶著這些問題,儀器信息網特別專訪了浙江大學化學系微分析系統研究所方群教授,請這位在微流控領域深耕二十餘年的學者談談他對微流控技術發展的看法以及他們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 FLIR ONE Pro LT——真正讓紅外熱像儀走入尋常百姓家
    在網際網路、智能製造加速發展的背景下,紅外熱成像技術發展逐漸加快,除了滿足現代化工業生產、城市建設等的相關需求外,也逐漸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了使紅外熱像儀產品更好地服務於大眾,更便捷地應用於工作和生活中,全球紅外熱像領域的領導者菲力爾專為個人用戶研發了FLIR ONE Pro系列手機熱成像產品,只要將其插在智慧型手機上,手機便可以變身為紅外熱像儀,改變了一直以來紅外熱像儀價格居高和應用限制,讓紅外熱像儀真正地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
  • 微流控技術「顛覆」在哪裡?
    突破時間、空間限制的微流控技術  作為晶片實驗室(Lab on chip)的典型代表技術,微流控技術發展迅速,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一門涵蓋分離分析、分子生物學研究
  • 微流控技術的生物學應用
    隨著用於微通道中流體的注射、混合、泵送和存儲的新器件和工藝的發展,近年來微流控系統在化學和生物化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儘管微流控技術近年來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樣品引入和處理一定體積範圍的流體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戰。納米技術的最新發展則有助於提升微流控技術。微系統已經徹底改變了可用於分析複雜樣品的高靈敏度生物分析系統的發展。
  • 11位院士齊聚中國北鬥應用大會 北鬥飛入尋常百姓家
    11位院士齊聚中國北鬥應用大會 北鬥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中新網武漢9月23日電北鬥「飛入尋常百姓家」9月23日,中國北鬥應用大會暨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九屆年會在武漢開幕。隨著北鬥三號的建成,北鬥已進入全球服務的新時代,北鬥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全面開花。
  • 白蟻飛入尋常百姓家,該如何是好?
    正好遇到白蟻繁殖婚飛季,在傍晚的時候19:00——21:00就會飛入尋常百姓家。 3—6月份白蟻婚飛季節,家中的門窗都要設置沙門紗窗,防止白蟻飛入室內,因為一旦有分飛蟻飛入室內,只要配對成功就會尋找合適的地方築巢危害。方法 :對付這種通過「爬、飛、帶」進來不久的分飛蟻,很好滅殺,只需關掉燈,在室內放盆水,然後用手電筒照向水中,這樣室內的分飛蟻都會接二連三的趨光飛入水中,並淹死。
  • 國內微流控技術應用最新進展:在IVD產業最早迎來收穫期,四家企業...
    同年,世界首屆國際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在荷蘭Enschede舉行,微流控晶片全面進入大眾視野。次年,全球首家專門從事微流控晶片技術的公司Caliper Life Sciences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成立。
  • 齊齊哈爾:百姓宣講志願同行 讓政策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自開展「百姓宣講 志願同行」理論宣講主題活動以來,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委宣傳部突出圍繞理論政策的重點、社會生活熱點和群眾關注焦點,充分發揮鶴城志願者在理論宣講中的主力軍作用,不斷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築牢理論宣講志願服務平臺。
  • 是什麼原因影響家用燃氣洩漏報警器進入尋常百姓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編者按: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環保意識的增強,燃氣的需求明顯增加,燃氣已進入千家萬戶,使用燃氣既方便又乾淨,給生活帶來方便,但燃氣又是一種易燃易爆氣體,使用不當容易發生爆炸和火災事故。
  • 孔雀飛進尋常百姓家:小夥靠養孔雀年入十萬!
    在飼養孔雀的過程中,耿天時不斷探索,攻克一個個難關,孔雀養殖和繁育進入穩定階段,種雀數量擴展到百餘只。孔雀的市場需求很大,肉和蛋都可以食用,很受一線大城市高檔消費者的歡迎,效益相當可觀。耿天時養孔雀鼓起了腰包,這也吸引了不少人來參觀學習,耿天時也樂於分享經驗,從來都是毫無保留的講述經驗、傳授技術,用他自己的話就是要讓孔雀賣到北京、上海,而且要讓孔雀飛進尋常百姓家。耿天時告訴我們:他有一個計劃,打算以「基地+農戶」的形式進行合作,然後以網際網路平臺作為依託進行銷售,預計今年發展本村養殖戶3—5戶,然後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 數字微流控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
    數字微流控的基本機制類似於更傳統的方法,但是所涉及的液體體積要小得多,其流程也高度自動化。 數字微流控技術中,微滴的生成和操作由電潤溼、介電電泳和不混溶流體流動三大原理支撐。 數字微流控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 數字微流控技術依賴於由液體表面張力引起的液滴生成。表面越疏水,液體滲透性越差。
  • 淺談微流控技術發展及應用
    本篇文章將從微流控技術發展重要時間節點、開發微流控晶片需要考量的主要因素以及熱門應用領域三方面簡單介紹微流控技術。微流控技術發展的重要時間節點1. 20世紀90年代Manz、Harison等人開展早期的晶片電泳研究,並提出了微-全分析系統(μ-TAS)的概念。
  • 國內微流控技術:IVD產業最早迎收穫期
    同年,世界首屆國際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在荷蘭Enschede舉行,微流控晶片全面進入大眾視野。次年,全球首家專門從事微流控晶片技術的公司Caliper Life Sciences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成立。在國外已經發展了十年的微流控技術,直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才正式進入中國,伴隨著體外診斷(IVD)產業在中國的逐步興起,微流控在近幾年才逐步被人熟知。研製技術百花齊放打響微流控賽道第一槍的是《Lab on a Chip(晶片實驗室)》。該刊創建於2001年,專門用於收錄微流控技術研究類文章。
  • 重慶這家科技公司要將「空氣制水」送入尋常百姓家
    「只要有空氣的地方,都能制水」這樣的技術不再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2017年5月14日,Water Myth科技公司即水神話全球運營中心在重慶仙桃國際數據谷正式成立,他們將運用網絡手段,以重慶為支點,將「空氣制水」技術更多地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 一文了解微流控技術的生物學應用
    隨著用於微通道中流體的注射、混合、泵送和存儲的新器件和工藝的發展,近年來微流控系統在化學和生物化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儘管微流控技術近年來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樣品引入和處理一定體積範圍的流體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戰。納米技術的最新發展則有助於提升微流控技術。微系統已經徹底改變了可用於分析複雜樣品的高靈敏度生物分析系統的發展。
  • 微流控設計研發:微流控技術研究應用新進展
    微流控技術的優勢早已被人們所熟知,隨著晶片加工工藝的發展進步,人們越來越多地將這一技術應用於商業化項目,使這些商業產品越來越向微型,集成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而更多的科學家則是將微流控晶片技術應用到基礎研究上,為原有的醫學診療打開了另一扇大門,有效地降低病人的痛苦,提高診斷效率。
  • 潘建偉:遠沒到「飛入尋常百姓家」地步
    潘建偉:遠沒到「飛入尋常百姓家」地步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網際網路催生了許多新經濟形態,但是「新」未必是創新,需要冷靜分析。黨的19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們要鼓勵創新、倡導創新、包容創新,也要特別注意維護創新。
  • 微流控技術在食品快檢中的應用
    微流控技術,又稱微流控晶片技術,是將樣品製備、反應、分離、檢測等生化反應過程集成到釐米尺度的晶片上的技術。它發端於毛細管電泳技術。進入21世紀,隨著PDMS軟刻蝕和微閥微泵技術的應用推廣,微流控晶片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技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