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技術,又稱微流控晶片技術,是將樣品製備、反應、分離、檢測等生化反應過程集成到釐米尺度的晶片上的技術。
它發端於毛細管電泳技術。進入21世紀,隨著PDMS軟刻蝕和微閥微泵技術的應用推廣,微流控晶片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技術平臺。當用於檢測時,該技術即為微全分析系統(μ-TAS),它具有樣品處理時間短、檢測靈敏度高、能耗和成本低等優勢,而且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便攜化。微流控晶片上的生化反應屬於微米尺度,因此其檢測技術需滿足特殊的要求,即靈敏度高、響應速度快和體積小。
微流控技術在食品安全快速檢測中的應用
食品安全檢測的對象可以為食品中的化學汙染物、生物汙染物等各類汙染物,也可以為食品中允許物質的定量檢測。
對於食品中生物汙染物的檢測,運用較為廣泛的技術是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傳統的ELISA分析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樣品體積和較長的孵育時間。微流控技術在微流通道中進行分析,大大減少了樣品體積消耗,並縮短了分析時間。
總而言之,技術的快速發展提高了微流控功能、表面改性和固定化水平,從而促進了相關檢測方法的發展,並逐步拓展到各個應用領域。未來隨著製造工藝的進一步發展,將可大大縮短檢測時間,減少試劑消耗,並在食品安全檢測等領域產生更多自動化的定量檢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