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微流控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

2021-01-17 電子發燒友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數字微流控(Digital microfluidics, DMF)是一種強大的新興技術,它利用微升至納升範圍內的液滴精準操作來實現複雜的實驗室分析。

數字微流控通常與其他分析工具結合使用,如質譜、比色、電化學分析和電化學發光分析等。

通過在一系列步驟中以一系列層次組合併重複多次操作,得以實現複雜的實驗程序。數字微流控的基本機制類似於更傳統的方法,但是所涉及的液體體積要小得多,其流程也高度自動化。

數字微流控技術中,微滴的生成和操作由電潤溼、介電電泳和不混溶流體流動三大原理支撐。

數字微流控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

數字微流控技術依賴於由液體表面張力引起的液滴生成。表面越疏水,液體滲透性越差。疏水性可以利用電場產生,該過程被稱為介質上電溼潤(Electrowetting on Dielectric, EWOD)。運用電場產生液體表面的極性親水性,使液滴變平。控制極化位置以生成張力梯度,使受控液滴位移發生在微流控平臺表面。

數字微流控平臺的設置基於基板、電極及其配置,使用的電介質及其厚度,疏水層和施加的電壓。各個電極在底層以陣列形式圖案化,連續電極則位於頂層。

介電材料(如玻璃)圍繞著底層電極,負責電荷和電場梯度的積累。頂層通常塗有疏水層,以在微滴接觸點處生成低表面能。

當施加電壓時,電極被激活,導致表面液滴或多或少變得易被潤溼。如果附近的電極被控制電壓激活而下層電極未激活,則液滴將移動。因此可以通過沿著電極線的線性陣列電勢變化來操縱液滴。

數字微流控技術的最新進展

由數字微流控技術引起的液滴3D運動允許微流控裝置同時執行兩個不同的任務。通過使液滴可以進入兩種環境,廣泛開闢了生物學應用。此外,晶片尺寸也得以減小,為平臺設計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另一種稱為全地形液滴驅動的方法可以用於非傳統表面的液滴輸送,如彎曲、倒置或非水平形狀。

數字微流控技術的優勢所在

數字微流控技術,也稱之為晶片實驗室技術,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擁有眾多優勢。包括其在便攜性方面的高潛力,以及(稀有或昂貴)試劑或樣品消耗量的顯著減少。

其他顯著優勢包括數字微流控系統提供的高通量容量,以及因其尺寸小而不需要過多的功耗。

數字微流控技術的應用

數字微流控裝置通常使用磁性顆粒、光學鑷子、液液萃取或流體動力效應,用於分離和提取所需分析物。

例如,液滴可以穿過數字微流控裝置上的電極陣列到磁性電極,其中的磁性顆粒被功能化,使它們可以與目標分析物結合。

下一步,液滴在磁體上移動,磁場消除,磁性顆粒得以懸浮在液滴中。然後磁場被恢復以固定顆粒,同時使液滴移動。重複上述過程並伴隨洗滌和洗脫緩衝區以生成純分析物。

該步驟已經使用抗人血清血蛋白抗體進行試驗,證明了數字微流控技術在免疫學方面的潛力。

由於數字微流控技術使用的樣品體積較小,對生物原理的提取通常較為困難。然而,數字微流控技術與宏觀流體系統的組合則可以繞過這一障礙。

數字微流控技術也已經應用於創建免疫測定裝置,在異質免疫測定情況下,數字微流控技術通過自動遞送、混合、培養和洗滌晶片上的分析物,極大地簡化並擴展了複雜的實驗程序。一些實例包括檢測人胰島素、肌鈣蛋白I、TSH(促甲狀腺激素)和17-β雌二醇。

此外,數字微流控技術可以與質譜聯用以減少對溶劑和試劑的使用,同時降低分析所需時間。

其他領域的應用包括核磁共振光譜學,小規模反應化學合成以生成肽模擬物或PET示蹤劑,其需求量只有納克。數字微流控技術加快了實驗流程並實現了自動化,同時又保留了傳統大規模合成90-95%的效率。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微流控技術「顛覆」在哪裡?
    微流控技術是指對極微量流體(10-9~10-18L)精確控制的一種技術手段。微流控晶片則是將生物和化學基本功能單元集成的一個小型晶片。  微流控技術優勢  生命分析技術不斷發展,在新的時代背景,又面臨新挑戰和發展機遇:要求在特別小的空間,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外界條件進行物質定性、定量、結構分析、形貌分析等工作。  而微流控技術的出現為生命分析面臨的三大特殊挑戰提供了有力的操控工具。
  • 「數字世界」基本的工作原理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第三篇之「數字世界」基本的工作原理。首先回顧並評述了數據孿生概念的起源,其次回顧並評述了各大工業軟體巨頭是如何定義和使用數字孿生的,之後從「數字世界」基本的工作原理角度重新審視了數字孿生,在前述工作的基礎上給出了個人關於數字孿生的觀點,並對想進入該領域的後來者給出了本人的忠告。本系列文章的寫作,得到了e-works數位化企業網總編黃培博士的鼓勵,並給出了寶貴的意見,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 眾人拾柴火焰高,不斷前進的微流控技術
    黃巖誼 北京大學 題目:微流控技術與單細胞測序  單個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功能單位>  塗然在報告中介紹了其基於液滴微反應器和雷射誘導螢光檢測技術的液滴微流控高通量篩選系統研究工作,通過微流控晶片設計,微靈敏螢光檢測方法開發,集成光路和光電信號檢測,快速精準分選技術研究,研製了第一代液滴微流控高通量小型化篩選樣機。
  • 微流控晶片:流動現象、基本原理及研究進展
    目前,微流控正在向納米流控晶片發展,並且在納米醫學、器官晶片等新領域逐漸發揮重要的作用,一些新的流動現象已引起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極大關注。數字微流控技術基於電潤溼的基本原理對液滴進行各種方式的操控,並構建電極陣列以實現複雜的生物、化學分析,是目前生物微晶片研究中一個極具應用前景的新領域。
  • 微流控晶片:流動現象、基本原理及研究進展
    目前,微流控正在向納米流控晶片發展,並且在納米醫學、器官晶片等新領域逐漸發揮重要的作用,一些新的流動現象已引起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極大關注。數字微流控技術基於電潤溼的基本原理對液滴進行各種方式的操控,並構建電極陣列以實現複雜的生物、化學分析,是目前生物微晶片研究中一個極具應用前景的新領域。
  • 數字微流控技術能否革新實驗?
    Umapathi繼續說道,「生物學正在走向越來越複雜的過程,我們需要能夠操縱越來越小液滴體積的技術。微通道、微閥和微泵很快變得複雜起來。之前我創建的裝置,花費了我一個星期的時間去組裝100個內部連接。假設裝置規模從100個連接變成100萬個連接,手動組裝就變得不切實際。」該款新硬體包括軟體部分,允許用戶以高度概括性語言描述他們希望進行的實驗。
  • 淺談微流控技術發展及應用
    微流控技術(Microfluidics)是一種用來操縱極微量液體(10-9~10-18L)的新型技術平臺。微流控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學問題研究,其主要特點和優勢是將細胞培養、實驗處理及成像、檢測等步驟高度集成於一張晶片上。
  • 微流控技術的起源
    臨床醫學全面走向個性化醫療診療是當今醫學發展的一大方向,精準的體外診斷技術是正確診療的基本保證。而體外診斷基本主要是基於體液(血液,尿液,唾液)的分析,對於這些體液的操控, 自動化肯定是個大趨勢。 那麼對於液體的自動化操控,正是我們微流控要幹的事情。所以,體外診斷(IVD)裡除去試劑的研發,後續的自動化檢測, 基本避不開微流控。
  • 體外診斷浪潮熱,新興技術微流控緣何成為香餑餑
    早在 1959 年,Richard Feynman 教授提出了 MEMS 設想,其基本概念是用半導體技術將生活中的機械系統微型化,形成微型電子系統。1962 年,全球第一款微型壓力傳感器面世,隨後在輪胎壓力檢測和有創血壓計等方面有所應用。如今,MEMS 技術已經被運用到了軍事、航空航天、生物醫藥、工業交通等各個領域,並依舊扮演者核心技術的角色,智慧型手機便是這項技術最常見的應用載體之一。
  • 從三方面介紹微流控技術發展及應用
    微流控技術(Microfluidics)是一種用來操縱極微量液體(10-9~10-18L)的新型技術平臺。微流控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學問題研究,其主要特點和優勢是將細胞培養、實驗處理及成像、檢測等步驟高度集成於一張晶片上。
  • 微流控設計研發:微流控技術研究應用新進展
    微流控技術的優勢早已被人們所熟知,隨著晶片加工工藝的發展進步,人們越來越多地將這一技術應用於商業化項目,使這些商業產品越來越向微型,集成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而更多的科學家則是將微流控晶片技術應用到基礎研究上,為原有的醫學診療打開了另一扇大門,有效地降低病人的痛苦,提高診斷效率。
  • 微流控技術的生物學應用
    隨著用於微通道中流體的注射、混合、泵送和存儲的新器件和工藝的發展,近年來微流控系統在化學和生物化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儘管微流控技術近年來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樣品引入和處理一定體積範圍的流體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戰。納米技術的最新發展則有助於提升微流控技術。微系統已經徹底改變了可用於分析複雜樣品的高靈敏度生物分析系統的發展。
  • 微流控技術的研究發展及應用前景
    打開APP 微流控技術的研究發展及應用前景 胡薇 發表於 2018-10-22 15:26:32 早在2003年,微流控技術就被福布斯(Forbes)雜誌評為影響人類未來15件最重要的發明之一。這項技術使得實驗室研究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並在生物化學、醫學等諸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我們來看看微流控技術目前的研究發展及應用前景。 微流控晶片細胞分離 通過不同的分選原理,微流控晶片可實現對不同細胞的分離。
  • 微流控技術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過去十年,微流控技術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 現在,人們對科學家所做的事情產生更大的興趣,開始了解他們的工作並提供向前邁進所需的工具。吸引非微流控專業的科學家是該技術得以廣泛採用的關鍵,其中一種方法是提供針對特定應用定製的即用型系統,包含啟動和快速運行所需的一切,並且只需要簡單的培訓。 這種方案使用戶相信,製造商採納了他們的意見,並提供可以解決問題的完整解決方案。
  • 什麼是微流控?有趣的微流體
    歡迎來到微流控的世界,Microfluidics is fun!當你用到數字微流控(Digital microfluidics, DMF)時,水滴會奔跑。當你使液體表面產生周期振動,微滴會「永動」。這就是微流體的世界,而微流控,正如其名,研究的就是微流體的控制,當然,其含義遠不止如此。
  • 微流控設計研發:慣性微流控聚焦的應用
    近年來,微流控技術因其在高通量,高效生化反應和篩選的研究中所展現出的巨大應用潛力而快速發展,其中慣性微流控是典型代表之一。慣性效應是能夠實現顆粒高通量精確操控的一種新穎微流控方法。慣性升力會驅動顆粒在微通道內發生側向遷移,通過調控顆粒的慣性遷移可實現不同尺寸顆粒的聚焦,富集和分離等功能。它的物理原理相對簡單。如果微粒懸浮液進入螺旋形微通道,那麼在很短的時間內,微粒將橫穿通道。
  • 數字萬用表的基本測量原理
    數字萬用表的類型雖多,但測量原理基本相同。下面以袖珍式DT830數字萬用表為例,介紹數字萬用表的測量原理。DT830屬於袖珍式數字萬用表,採用9V疊層電池供電,整機功耗約20mW;採用LCD液晶顯示數字,最大顯示數字為±1999,因而屬於3z位萬用表。
  • 「控」是微流控技術的精髓,「SODA」系統大有可為——訪浙江大學...
    近年來,微流控晶片技術不斷引來相關領域學者的關注,有業內專家認為,微流控應用的春天來了。那麼,微流控技術發展即將進入全新階段了嗎?帶著這些問題,儀器信息網特別專訪了浙江大學化學系微分析系統研究所方群教授,請這位在微流控領域深耕二十餘年的學者談談他對微流控技術發展的看法以及他們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 新技術浪潮下的數字PCR
    數字PCR(dPCR)是第三代PCR,可通過分配反應進行絕對定量。這項技術在分子檢測中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和準確性。人們稱之為一項精確定量核酸的革命性技術。數字PCR工作原理數字PCR的關鍵步驟是樣品分配。
  • 一個註定要被深度產業化的技術:微流控解析
    目錄微流控發展歷史微流控晶片的優勢及應用場景1. 技術優勢2. 應用場景微流控技術介紹1. 微流控晶片的材料2. 微流控晶片製造技術3.一、微流控發展歷史微流控是伴隨著微機電加工系統(MEMS)技術的發展而來的。MEMS技術是指用半導體技術,將現實生活中的機械系統微型化,形成微型電子機械系統。微流控正是基於MEMS技術特點,將一個大型實驗室系統縮微在一個玻璃或塑料基板上,從而複製複雜的生物學和化學反應全過程,快速自動地完成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