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技術的生物學應用

2020-11-29 生物谷

 

微流控技術為在推動生物學眾多領域的強大工具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用於微通道中流體的注射、混合、泵送和存儲的新器件和工藝的發展,近年來微流控系統在化學和生物化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儘管微流控技術近年來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樣品引入和處理一定體積範圍的流體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戰。納米技術的最新發展則有助於提升微流控技術。微系統已經徹底改變了可用於分析複雜樣品的高靈敏度生物分析系統的發展。這些器件可用於多種領域,包括臨床診斷、汙染監測、藥物發現和生物危害檢測等。

生物學研究

微流控系統具有樣品要求低、測試表面積大、系統佔用空間小等優點,是生物學研究的理想平臺。如今這些技術已被用於研究細胞和整個生物體。該技術簡化了其它繁瑣的操作,如流量控制、刺激傳遞和動物處理等。

目前,一些微型裝置已經成功地用於研究響應空間或時間刺激下的神經元活動的變化參數。微流控技術在「迷宮實驗」中對動物的感覺功能和運動行為研究非常有幫助。該技術還可以進行成像、表型篩選以及神經再生研究。

微流控系統的關鍵用途之一是單細胞的分離和生化研究。事實上,據已報導的研究表示,現已通過微流控系統成功測量了單個大腸桿菌細胞中β-半乳糖苷酶的表達。

幹細胞研究

幹細胞研究極大地受益於微流控技術的進步。與傳統方法相比,微型化有助於幹細胞分析更加深入。將微流控技術與螢光顯微鏡等設備相結合,可以提供一種更加系統化的幹細胞研究方法,同時也展現出了良好的醫學應用前景。

然而,為了更廣泛地應用於複雜的幹細胞研究問題,微流控的某些方面,如易用性、用於生產微流控器件的材料以及與其它系統集成等方面的問題還有待解決。

化學生物學研究

梯度

微流控技術可以控制通道中的流體層流流動,從而產生多個數量級的濃度梯度。目前已經有一些研究使用這些梯度來分析蛋白梯度中的中性粒細胞的遷移和白細胞介素-8(IL-8)梯度中的人中性粒細胞趨化性。

凝膠結構

當在瓊脂凝膠或瓊脂糖凝膠中使用軟光刻工藝來構建微流控系統時,它們可形成生物相容的微結構,而該微結構可以充當容器,並且可用在有表型改變分子的情況下培養微生物細胞。

陣列

包含交叉微通道陣列的微流控系統還可用於與細胞或蛋白質的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此類系統已用於多種類型的檢測,包括病原微生物的檢測和血清樣品中蛋白質的檢測。

液滴

微流控技術現已被用來設計能夠在微通道中產生微小液滴的系統。這些液滴體積非常小(通常以皮升為計量單位),可用於液體生物反應器等一些大家比較關注的應用中。

微流控稀釋器

微流控稀釋器可對溶液或試劑進行一系列稀釋。當用於實驗時,它們就類似於96孔板(96-well plate),但是試劑使用量較少,並且相對容易操作。

微生物研究

如今微流控技術已經使秀麗隱杆線蟲的研究成為可能。用於秀麗隱杆線蟲研究的晶片大致分為行為分析晶片、高解析度成像晶片和片上培養的晶片,儘管沒有任一器件屬於單一類別。大多數器件是帶有通道、微腔或微柱的PDMS晶片。如圖1a所示,大多數器件都與載玻片粘合,因此與環境隔絕。這些器件還包含用於蠕蟲進出的訪問埠。通道和微腔由液體介質填充,通常是M9緩衝液,並且進入埠允許介質交換,從而能夠輸送可溶性化學刺激物。PDMS晶片也可以用於瓊脂表面,如圖1b所示。在這種情況下,蠕蟲在受控氣體環境下的同時還能夠在瓊脂表面爬行。通常,當蠕蟲在瓊脂表面爬行或必須從菌苔進食時,這些裝置更適合用於觀察。

新的緊湊型系統能夠在晶片上進行行為分析、運動研究或長期微生物培養。這項新技術有助於將蠕蟲處理和成像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光遺傳學研究和基因篩選。

軟光刻技術製作用於秀麗隱杆線蟲研究的微流控器件

通過軟光刻快速成型技術製作PDMS微流控器件簡單、便宜且高效。整個過程可以在一天內完成,而PDMS器件的成型只需要幾個小時。軟光刻技術是基於鑄造成型的概念。

微流控具有體積小、成本低、廢物產生少等諸多優點,有利於生物學家和生物化學家展開進一步的研究。展望未來,微流控技術將有望在單細胞分析、基於細胞的分析、基因表達分析和表型篩選等領域中創造更經濟適用的方法,同時發揮出更大的作用,這些方法也將改變全球醫療保健研究。(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特邀您參與調研,調研用戶中抽取19位,可受邀免費參與10月25-27日蘇州2019(第三屆)微流控晶片前沿研討會!活動請點擊http://h5ip.cn/eh31

相關焦點

  • 一文了解微流控技術的生物學應用
    微流控技術為在推動生物學眾多領域的強大工具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用於微通道中流體的注射、混合、泵送和存儲的新器件和工藝的發展,近年來微流控系統在化學和生物化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儘管微流控技術近年來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樣品引入和處理一定體積範圍的流體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戰。納米技術的最新發展則有助於提升微流控技術。微系統已經徹底改變了可用於分析複雜樣品的高靈敏度生物分析系統的發展。
  • 淺談微流控技術發展及應用
    微流控技術(Microfluidics)是一種用來操縱極微量液體(10-9~10-18L)的新型技術平臺。微流控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學問題研究,其主要特點和優勢是將細胞培養、實驗處理及成像、檢測等步驟高度集成於一張晶片上。
  • 微流控技術的研究發展及應用前景
    打開APP 微流控技術的研究發展及應用前景 胡薇 發表於 2018-10-22 15:26:32 微流控晶片技術是生物晶片的基石,它通過多學科交叉將化學、生物學、醫學等領域所涉及的樣品預處理、生化反應、分選及檢測等過程集成到幾平方釐米的晶片上,從而實現從樣品前處理到後續分析的微型化、自動化、集成化和便攜化的技術。
  • 從三方面介紹微流控技術發展及應用
    微流控技術(Microfluidics)是一種用來操縱極微量液體(10-9~10-18L)的新型技術平臺。微流控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學問題研究,其主要特點和優勢是將細胞培養、實驗處理及成像、檢測等步驟高度集成於一張晶片上。
  • 微流控技術「顛覆」在哪裡?
    突破時間、空間限制的微流控技術  作為晶片實驗室(Lab on chip)的典型代表技術,微流控技術發展迅速,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一門涵蓋分離分析、分子生物學研究
  • 微流控技術在食品快檢中的應用
    微流控技術,又稱微流控晶片技術,是將樣品製備、反應、分離、檢測等生化反應過程集成到釐米尺度的晶片上的技術。它發端於毛細管電泳技術。進入21世紀,隨著PDMS軟刻蝕和微閥微泵技術的應用推廣,微流控晶片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技術平臺。
  • 微流控技術的起源
    這就是微流控技術必將火起來的基礎。 微流控技術 微流控(microfluidics)是一種精確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體, 以在微納米尺度空間中對流體進行操控為主要特徵的科學技術,具有將生物、化學等實驗室的基本功能諸如樣品製備、反應、分離和檢測等縮微到一個幾平方釐米晶片上的能力,其基本特徵和最大優勢是多種單元技術在整體可控的微小平臺上靈活組合、規模集成。
  • 數字微流控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
    數字微流控的基本機制類似於更傳統的方法,但是所涉及的液體體積要小得多,其流程也高度自動化。 數字微流控技術中,微滴的生成和操作由電潤溼、介電電泳和不混溶流體流動三大原理支撐。 數字微流控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 數字微流控技術依賴於由液體表面張力引起的液滴生成。表面越疏水,液體滲透性越差。
  • 微流控設計研發:微流控技術研究應用新進展
    微流控技術的優勢早已被人們所熟知,隨著晶片加工工藝的發展進步,人們越來越多地將這一技術應用於商業化項目,使這些商業產品越來越向微型,集成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而更多的科學家則是將微流控晶片技術應用到基礎研究上,為原有的醫學診療打開了另一扇大門,有效地降低病人的痛苦,提高診斷效率。
  • 一個註定要被深度產業化的技術:微流控解析
    目錄微流控發展歷史微流控晶片的優勢及應用場景1. 技術優勢2. 應用場景微流控技術介紹1. 微流控晶片的材料2. 微流控晶片製造技術3.微流控晶片的流體控制微流控市場容量及前景國內外主要廠家及產品介紹1. 國外主要廠家2. 國內主要廠家總結微流控(Microfluidics)指的是使用微管道 (尺寸為數十到數百微米)處理或操縱微小流體的系統所涉及的科學和技術,是一門涉及化學、流體物理、微電子、新材料、生物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的新興交叉學科。
  • 一個註定要被深度產業化的技術——微流控解析
    微流控(Microfluidics)指的是使用微管道 (尺寸為數十到數百微米)處理或操縱微小流體的系統所涉及的科學和技術,是一門涉及化學、流體物理、微電子、新材料、生物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的新興交叉學科。它可以將生物、化學、醫學等領域分析樣品的過程,包括製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晶片上,並且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
  • 一個註定要被深度產業化的技術——微流控解析
    微流控(Microfluidics)指的是使用微管道 (尺寸為數十到數百微米)處理或操縱微小流體的系統所涉及的科學和技術,是一門涉及化學、流體物理、微電子、新材料、生物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的新興交叉學科。
  • 微流控設計研發:慣性微流控聚焦的應用
    近年來,微流控技術因其在高通量,高效生化反應和篩選的研究中所展現出的巨大應用潛力而快速發展,其中慣性微流控是典型代表之一。慣性效應是能夠實現顆粒高通量精確操控的一種新穎微流控方法。慣性升力會驅動顆粒在微通道內發生側向遷移,通過調控顆粒的慣性遷移可實現不同尺寸顆粒的聚焦,富集和分離等功能。它的物理原理相對簡單。如果微粒懸浮液進入螺旋形微通道,那麼在很短的時間內,微粒將橫穿通道。
  • 2018第二屆微流控技術前沿研討會圓滿召開
    本次會議集中展示了近年來我國微流控晶片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結合了醫療、醫藥領域的實際需求, 體現了微流控最新最前沿的技術應用(單細胞分析、單分子檢測、體外診斷、器官仿生和藥物活性、毒性研究),力求推動國內微流控技術在醫學、生命科學等相關領域的快速發展。此次會議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頂級微流控技術專業會議。
  • 高速攝像機在微流控技術中的應用
    因其所需流體量少,熱質傳輸響應速率快,產生汙染物少等優點,被應用於航天熱控、生物晶片、醫療、化工、能源等各個領域。但因流體細小、速度快,存在研究時無法直接清晰觀測其流體運動狀態和流體運動流速的痛點。高速攝像機可以每秒1000~10000幀的速度記錄,可拍攝整個流體流動過程的動態畫面,並能取得精確的微流體尺寸和速度信息。
  • 體外診斷浪潮熱,新興技術微流控緣何成為香餑餑
    微流控晶片(Microfluidics Chip)則是通過 MEMS 技術將一個大型實驗系統縮小細微至一個玻璃或者塑料基板上,經過複雜的生物學和化學反應過程的複製,快速自動完成實驗。微流控技術的發展歷史雖然並不長,卻是一個涉及了工程學、 物理學、 化學、 微加工和生物工程等領域的交叉學科。微流控晶片是微流控技術的下遊應用單元,是當前微全分析系統領域發展的重點。圖 | 微流控技術發展史為什麼說微流控晶片是體外檢測的香餑餑?
  • 國內微流控技術應用最新進展:IVD產業最早迎來收穫期,融資億元
    在這眾多的應用場景中,微流控與體外診斷有著更深的關聯。早在2002年,從首屆微流控學術會議開始,我國就為研究微流控技術的相關公司每年提供數千萬人民幣的資金支持,促進國內微流控技術的發展。不過隨著國內生物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微流控的應用場景也會不斷擴展,未來微流控晶片批量生產的需求提高後,先佔據上遊的微流控晶片研發企業就佔據了先發優勢。除了聚焦的體外診斷領域,還有數家公司應用微流控技術進行單細胞水平的操作,例如匯先醫藥、美晶醫療和睿思生命都有應用微流控技術對外周循環腫瘤細胞(CTC)進行操作(捕獲)。
  • 微流控技術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
    隨著微流控技術的普及,實驗室也正在尋找更多的應用技術,科學家們想要購買能夠解決應用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案。製造商必須與客戶對話,以對其實驗室現有和長期的潛在需求建立清晰的認知。 通過與最新的微流控應用保持同步,製造商可以確保持續提供實驗室所需的一切,不管是該領域專家所需的單獨組件,還是非專業用戶所需的現成系統。
  • 國內微流控技術應用最新進展:在IVD產業最早迎來收穫期,四家企業...
    從微流控的定義上來講,真正微流控技術的問世是在1990年。瑞士Ciba-Geigy公司的Manz與Widmer應用MEMS技術在一塊微型晶片上實現了此前一直需要在毛細管內才能完成的電泳分離,首次提出了微全分析系統(Micro-Total Analytical System,ì-TAS)即我們現在熟知的微流控晶片。
  • 微流控設計攻略!
    隨著體外診斷設備逐漸向小型化便捷化的趨勢發展,微流控技術由於其可在微小空間內精確控制流體運動,成為了現在眾多體外診斷企業爭相嘗試的一項創新技術,其在醫學診斷,藥物篩查,單分子研究中的應用為科學家解決了很多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