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註定要被深度產業化的技術——微流控解析

2020-09-10 儀商網

  微流控(Microfluidics)指的是使用微管道 (尺寸為數十到數百微米)處理或操縱微小流體的系統所涉及的科學和技術,是一門涉及化學、流體物理、微電子、新材料、生物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的新興交叉學科。它可以將生物、化學、醫學等領域分析樣品的過程,包括製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晶片上,並且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因為具有微型化、集成化等特徵,微流控裝置通常被稱為微流控晶片,也被稱為晶片實驗室(Lab on a Chip)和微全分析系統(micro-Total Analytical System)。


  一、微流控發展歷史

  微流控是伴隨著微機電加工系統(MEMS)技術的發展而來的。MEMS技術是指用半導體技術,將現實生活中的機械系統微型化,形成微型電子機械系統。微流控正是基於MEMS技術特點,將一個大型實驗室系統縮微在一個玻璃或塑料基板上,從而複製複雜的生物學和化學反應全過程,快速自動地完成實驗。其特徵是在微米級尺度構造出容納流體的通道、反應室和其它功能部件,操控微米體積的流體在微小空間中的運動過程,從而構建完整的化學或生物實驗室。

  20世紀90年代,Manz和Widmer等人採用晶片實現了此前在毛細管內完成的電泳分離,並於1990年首次提出微型全分析系統(Miniaturized Total AnalysisSystem,μTAS)的概念,此後微泵及流量傳感器才被陸續開發出來,基於將完整的實驗室分析系統集成到晶片上的流體處理概念的出現催生了世界範圍內微流控晶片的研究。

圖1 微流控技術發展歷史


  二、微流控晶片的優勢及應用場景

  (一)技術優勢

  基於MEMS發展而來的微流控晶片技術,被譽為改變未來的七種技術之一,相比於傳統方法其技術有如下優勢:

  1.1 微型化

  微流控技術能夠把樣本檢測整個過程集中在幾釐米的晶片上,通過液體流道的設計、微型閥門的安置、液體腔體的設計等模塊的集成,綜合完成檢測的操作過程,最終使整個檢測實現微型化。

  1.2 高通量化

  微流控晶片通過設計可以呈現多流道的形式,通過微流道網絡可以將待檢測樣本分流到多個反應單位,由於反應單元之間相互隔離、互不幹擾,因此可以根據需要對單個樣本同時進行多項檢測。與常規檢測相比,顯著縮短了檢測的時間,提高了檢測效率,實現檢測的高通量化。

  1.3 樣本需求小

  在微流控晶片上檢測所需要被檢測的樣本量體積往往只需要微升甚至納升級別。同時由於其高通量的特點,對一次採集的樣本就可以實現多項測試,因此對於不易獲取的樣本檢測更加具有優勢。

  1.4 試劑消耗量少

  由於微流控晶片的微型化特點,其內部的反應單元腔體同樣非常小,使得整個反應體系總體積非常微小,與傳統檢測體系相比,大大降低了試劑的消耗量。

  (二)應用場景

  微流控晶片存在上述明顯的優勢,使得其在不同領域都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如與微流控晶片結合最為緊密的體外診斷領域,其在生化分析、免疫診斷、分子診斷等IVD細分領域都能夠發揮出自身的特點,替代傳統IVD檢測方法的潛力巨大。此外在細胞分離方面的優勢可以大大提高循環腫瘤細胞的檢出率和純度,從而為相關癌症的治療提供關鍵支持。在藥物篩選領域,比如幹細胞晶片,可克服現有的幹細胞進行體外研究的局限性,通過實時精確控制幹細胞微環境中的各種因素,儘可能地模擬幹細胞生長分化的複雜環境等等。

圖2 微流控晶片應用場景

 

 三、微流控技術介紹

  (一)微流控晶片的材料:矽片、玻璃、PDMS、紙等。

表1 微流控晶片製造材料

圖3 不同材質的微流控晶片


  (二)微流控晶片製造技術:眾多,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表2 微流控晶片製造技術

  (三)微流控晶片的流體控制

  微流控分為被動式微流控和主動式微流控。被動式微流控,不藉助外力,通過液體自身的毛細作用等完成各項反應。主動式微流控,則是通過儀器內部精密控制晶片內反應腔結合閥門裝置,精確控制液體的流動形式,定量控制反應樣本體積,使樣本定量參與反應,達到精確控制。

表3 微流控晶片流體控制方法分類


  四、微流控市場容量及前景

  根據Yole分析師最新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全球微流控產品市場規模達到87億美元,2019至2024年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達11.7%,預計2024年將達到174億美元。兩項主要應用為:(1)即時檢測(POCT);(2)製藥/生命科學研究(包括測序、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此外其它微流控應用也在不斷發展。

圖4 全球微流控市場規模及增長率

 

 五、國內外主要廠家及產品介紹

  (一)國外主要廠家

表4 國外部分微流控產品公司介紹

  (二)國內主要廠家

  中國近年來微流控產業發展迅速,相關專利數大幅增長,但是真正產業化的企業還是屈指可數。

圖5 國內主要微流控產品製造商

表5 國內部分廠家及其產品介紹


  六、總結

  微流控晶片未來一定會被深度產業化。這是源於目前市場需求的不可逆轉、進程加快以及在某些重大領域下該技術的不可替代性。以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新型經濟很有可能通過它來實現對當前產業的轉型升級,進而對整個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

來源: 邵錢 火石創造

相關焦點

  • 一個註定要被深度產業化的技術——微流控解析
    一、微流控發展歷史微流控是伴隨著微機電加工系統(MEMS)技術的發展而來的。MEMS技術是指用半導體技術,將現實生活中的機械系統微型化,形成微型電子機械系統。微流控正是基於MEMS技術特點,將一個大型實驗室系統縮微在一個玻璃或塑料基板上,從而複製複雜的生物學和化學反應全過程,快速自動地完成實驗。
  • 一個註定要被深度產業化的技術:微流控解析
    目錄微流控發展歷史微流控晶片的優勢及應用場景1. 技術優勢2. 應用場景微流控技術介紹1. 微流控晶片的材料2. 微流控晶片製造技術3.一、微流控發展歷史微流控是伴隨著微機電加工系統(MEMS)技術的發展而來的。MEMS技術是指用半導體技術,將現實生活中的機械系統微型化,形成微型電子機械系統。微流控正是基於MEMS技術特點,將一個大型實驗室系統縮微在一個玻璃或塑料基板上,從而複製複雜的生物學和化學反應全過程,快速自動地完成實驗。
  • 微流控技術「顛覆」在哪裡?
    微流控技術是指對極微量流體(10-9~10-18L)精確控制的一種技術手段。微流控晶片則是將生物和化學基本功能單元集成的一個小型晶片。  微流控技術將持續推動生命分析化學的發展。我國微流控技術持續高速發展,從web of science收錄的期刊論文數量來看,3年前來自中國學者的學術論文佔比不到10%,現在已經上升到24%,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微流控技術強國。
  • 微流控技術的起源
    這就是微流控技術必將火起來的基礎。 微流控技術 微流控(microfluidics)是一種精確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體, 以在微納米尺度空間中對流體進行操控為主要特徵的科學技術,具有將生物、化學等實驗室的基本功能諸如樣品製備、反應、分離和檢測等縮微到一個幾平方釐米晶片上的能力,其基本特徵和最大優勢是多種單元技術在整體可控的微小平臺上靈活組合、規模集成。
  • 體外診斷浪潮熱,新興技術微流控緣何成為香餑餑
    微流控晶片(Microfluidics Chip)則是通過 MEMS 技術將一個大型實驗系統縮小細微至一個玻璃或者塑料基板上,經過複雜的生物學和化學反應過程的複製,快速自動完成實驗。在這個過程中,樣品製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都集成到了一塊微米尺度的晶片上,微米級尺度構造出了容納流體的通道、反應室和其他功能部件,微米體積的流體經過操縱在微小的空間中運動,進而構建了一個完成的生化實驗室,並且能夠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的一項技術。
  • 淺談微流控技術發展及應用
    10. 2004微流控技術被Bussiness2.0雜誌稱作「改變未來的7種技術」之一。開發微流控晶片需要考量的因素要能夠控制10-9~10-18L的極微量液體,那作為承載的晶片得是多麼的精密呀!儀器信號檢測對微流控液滴信號進行採集,此處涉及到的主要技術有:可視化讀出、電信號讀出和擴增曲線。6. 配套軟體系統當然,一個好的微流控系統光有晶片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個簡單實用軟體系統,這樣可以大大提升使用者的體驗哦。
  • 微流控高端「雙論壇」在我市舉辦
    據悉,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此前已經成功舉辦了七屆,是中國微流控領域頂級的學術盛宴,今年第一次來到嘉興。同期召開的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由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發起主辦,旨在進一步凸顯微流控晶片產業化在微流控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性。「雙論壇」特別邀請到微流控晶片領域資深專家和企業家60多位,在兩天時間上演近60場精彩報告。
  • 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圓滿落幕...
    微流控高端論壇旨在增強微流控晶片工作者間的合作交流,進一步推進微流控晶片學科及產業化發展。論壇特別邀請到國內微流控晶片領域頂尖專家和企業家60餘位,吸引近400位微流控晶片研究學者、生物醫學領域微流控應用專家、微流控產業界人士參會交流。
  • 從三方面介紹微流控技術發展及應用
    微流控技術問世至今,不過近30年歷史,但其發展迅猛,被稱為下一代醫療診斷「顛覆性技術」。本篇文章將從微流控技術發展重要時間節點、開發微流控晶片需要考量的主要因素以及熱門應用領域三方面簡單介紹微流控技術。
  • 微流控自動化|微流控晶片介紹及發展前景
    微流控(Microfluidics)指的是使用微管道(尺寸為數十到數百微米)處理或操縱微小流體(體積為納升到阿升)的系統所涉及的科學和技術,是一門涉及化學、流體物理、微電子、新材料、生物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的新興交叉學科。
  • 高速攝像機在微流控技術中的應用
    多相微流體系統研究對微流控技術發展非常關鍵。如何建立多相微流體系統相關研究基礎理論,解析其反應過程與機制,實現對流體流動及反應的精準調控,高速攝像機及測量技術可在此研究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微流控、兩相/多相流案例圖:iX Cameras高速攝像機i-SPEED 716:高解析度 2048x1536 像素傳感器滿畫幅最高5,315 fps 7,960 fps @ 1080p
  • 國內微流控技術應用最新進展:IVD產業最早迎來收穫期,融資億元
    2016年7月28日,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提出「體外診斷產品要突破微流控晶片、單分子檢測等關鍵技術,開發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等重大產品,研發一批重大疾病早期診斷和精確治療診斷試劑以及適合基層醫療機構的高精度診斷產品。」
  • 2018第二屆微流控技術前沿研討會圓滿召開
    本次會議集中展示了近年來我國微流控晶片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結合了醫療、醫藥領域的實際需求, 體現了微流控最新最前沿的技術應用(單細胞分析、單分子檢測、體外診斷、器官仿生和藥物活性、毒性研究),力求推動國內微流控技術在醫學、生命科學等相關領域的快速發展。此次會議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頂級微流控技術專業會議。
  • 國內微流控技術應用最新進展:在IVD產業最早迎來收穫期,四家企業...
    微流控技術發展史(動脈網繪製)  從1995年首家微流控技術公司誕生開始,微流控晶片正式開啟了商業化、產業化之路,晶片的快速模板複製法PDMS、晶片的軟光刻微閥早在2002年,從首屆微流控學術會議開始,我國就為研究微流控技術的相關公司每年提供數千萬人民幣的資金支持,促進國內微流控技術的發展。  2016年7月28日,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提出「體外診斷產品要突破微流控晶片、單分子檢測等關鍵技術,開發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等重大產品,研發一批重大疾病早期診斷和精確治療診斷試劑以及適合基層醫療機構的高精度診斷產品。」
  • 國內微流控技術:IVD產業最早迎收穫期
    次年,全球首家專門從事微流控晶片技術的公司Caliper Life Sciences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成立。從1995年首家微流控技術公司誕生開始,微流控晶片正式開啟了商業化、產業化之路,晶片的快速模板複製法PDMS、晶片的軟光刻微閥/微泵被相繼提出,首臺微流控晶片商品化儀器在1999年被安捷倫公司和Galiper公司聯合推出,被應用於生物分析和臨床分析領域。
  • 微流控技術的生物學應用
    隨著用於微通道中流體的注射、混合、泵送和存儲的新器件和工藝的發展,近年來微流控系統在化學和生物化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儘管微流控技術近年來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樣品引入和處理一定體積範圍的流體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戰。納米技術的最新發展則有助於提升微流控技術。微系統已經徹底改變了可用於分析複雜樣品的高靈敏度生物分析系統的發展。
  • 微流控晶片行業研究|微流控技術|晶片|生物|診斷|化學|-健康界
    目前來講,微流控的最大的產業化場景還是在於體外診斷。一塊晶片的成型要考慮微流控晶片加工、微流控晶片封合、微流控流體驅動、氣溶膠汙染設計、儀器信號檢測、配套軟體系統,涉及工業製造、設計、軟體工程、計算機技術等高精密技術科學。一條晶片製造生產線大約涉及50多個行業,一般要經過2000-5000道工藝流程,製造過程相當複雜。
  • 「控」是微流控技術的精髓,「SODA」系統大有可為——訪浙江大學...
    近年來,微流控晶片技術不斷引來相關領域學者的關注,有業內專家認為,微流控應用的春天來了。那麼,微流控技術發展即將進入全新階段了嗎?帶著這些問題,儀器信息網特別專訪了浙江大學化學系微分析系統研究所方群教授,請這位在微流控領域深耕二十餘年的學者談談他對微流控技術發展的看法以及他們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 數字微流控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
    數字微流控的基本機制類似於更傳統的方法,但是所涉及的液體體積要小得多,其流程也高度自動化。 數字微流控技術中,微滴的生成和操作由電潤溼、介電電泳和不混溶流體流動三大原理支撐。 數字微流控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 數字微流控技術依賴於由液體表面張力引起的液滴生成。表面越疏水,液體滲透性越差。
  • 精準醫療的微流控技術
    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是現代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伴隨著微機電加工系統(MEMS)技術的發展,電子計算機已由當年的「龐然大物」演變成由一個個微小的電路集成晶片組成的便攜系統,甚至是一部微型的智慧型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