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二屆微流控技術前沿研討會圓滿召開

2020-12-03 生物谷

8月17日,由

生物谷

主辦的第二屆微流控技術前沿研討會在上海隆重開幕。本次

會議

集中展示了近年來我國微流控晶片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結合了醫療、醫藥領域的實際需求, 體現了微流控最新最前沿的技術應用(單細胞分析、單分子檢測、

體外診斷

、器官仿生和藥物活性、毒性研究),力求推動國內微流控技術在醫學、生命科學等相關領域的快速發展。

此次會議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頂級微流控技術專業會議。邀請到來自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林炳承教授,同時,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專家和學科領軍人物,包括政府部門領導、企業高層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專家。

微流控以集成電路製造技術為基礎,能夠精細構建微觀結構,實現三維細胞的體外精細構建以及複雜組織類器官的構建,在機理研究和藥物測試方面取得巨大突破。同時,作為最前沿的交叉學科技術,微流控技術與

幹細胞

、基因編輯、疾病模擬、疾病

診斷

、預後管理等交集緊密,從基礎到臨床,是科研工作者和臨床醫生都需要關注的熱點前沿。

微流控技術

基礎研究

進展

8月17日上午,本次大會由來自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林炳承教授致開幕詞,並進行《微流控晶片:從單細胞分析到全器官仿生》主題分享。

林炳承教授在生物谷記者採訪中說道,「微流控晶片是當代極為重要的新興科學技術平臺和國家層面產業轉型的潛在戰略領域,科技部欽定的「顛覆性技術」,其中的器官晶片被達沃斯論壇評為2016年世界「十大新興技術」之一。微流控技術的產業化是一種必然趨勢。值得慶幸的是,這種態勢在中國已經出現,猶如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勢」。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林炳承教授

來自清華大學化學系林金明教授分享了《微流控晶片上細胞共培養及其藥物代謝分析方法研究》的議題, 表示目前微流控技術已成為細胞研究領域的重要工具。因其具有精確操控、靈敏度高、選擇性高、試劑消耗量小、結構功能多樣化等特點,因此這項技術被廣泛地應用於細胞相關領域的研究,包括細胞培養、細胞捕獲、細胞分化、細胞遷移、細胞融合、藥物代謝、細胞通信、

組織工程

等。同時,提到腸-肝臟代謝模型,通過設計微流控晶片,嘗試構建了腸-肝-膠質瘤仿生系統以評估聯合用藥治療膠質瘤。將中空纖維(HF)嵌入微流體晶片的上層中,用於培養Caco-2細胞以作為人工腸模擬藥物遞送。在晶片底部培養的HepG2細胞作為人工肝來代謝藥物。

清華大學化學系   林金明教授

來自北京大學微鈉電子學研究院副院長王瑋教授分享了《高體積通量過濾技術》精彩內容,通過深入研究聚對二甲苯(Parylene)的特性,並利用微納機電系統技術實現相應的微納功能結構,成功地實現了大體積臨床樣品中痕量細胞等目標分析物的富集分離、組織內目標細胞的可尋址電生理測試以及仿生物組織的可調楊氏模量柔性基底。為生物醫學研究提供了純化、度量、定位等新型工具。藉助於Parylene MEMS技術的可擴展性,有望實現更多功能集成的微流控分析系統。

北京大學微鈉電子學研究院副院長   王瑋教授

緊接著來自東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趙遠錦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研究員陸瑤教授對微流控與器官晶片研究和基於高密度抗體陣列的單細胞分析進行了精彩的內容分享。

東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趙遠錦教授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研究員  陸瑤教授

微流控醫療應用市場的挑戰與機遇

來自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陳兢教授分享了微流控創新轉化鏈的思考以及一站式解決方案,指出當前國內微流控行業所面臨著價格昂貴,技術落後的難題。傳統的生命科學分析方法需要複雜的樣品製備和儀器分析過程,耗時費力。微流控在微米尺寸級別下處理或操縱液體,具有微型化、集成化等特徵,因其微米級的結構而發展出獨特的分析性能,對檢測過程是極大的優化。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陳兢教授

微流控技術已應用於分子生物學、疾病的預防、

診斷

和治療、新藥開發、司法鑑定和食品衛生監督等諸多領域,已成為各國學術界和工業界所矚目並研究的一個熱點。來自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賀永教授,清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梁瓊麟教授,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的李剛教授依次就此話題依次做了報告。

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賀永教授

清華大學化學系      梁瓊麟教授

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     李剛教授

微流控新型檢測盒傳感技術

隨著微流控技術和光學傳感技術的發展,一系列被用於細胞遷移和外泌體檢測的微流控晶片也相繼被開發,局域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傳感技術由於其無需標記、可便攜等優點在生物傳感檢測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在生命科學、醫學以及生物學等諸多領域,經常需要從較為複雜的樣品中分選出所需要的單個細胞,以進行後續的科學研究,微流控在單細胞水平上的研究進展迅速,比如癌症研究中分選獲得單個癌細胞是後續進行單細胞測序的關鍵前提。

最後,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毛紅菊教授,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關一民教授,紹興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餘波,浙江大學智能系統和控制研究所牟穎教授進行了關於微流控新型檢測和傳感技術詳細介紹。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     毛紅菊教授

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     關一民教授

紹興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餘波

浙江大學智能系統和控制研究所    牟穎教授

在短短兩天中,十幾位演講嘉賓帶來了精彩的報告。與會者反響熱烈,深受啟發,廣泛的與演講者進行討論交流。在生物谷的努力下,多行業、多層次、多角度的對微流控應用新進展,微流控最前沿研究動態以及微流控最新技術和未來突破點進展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討論,極大促進了人們對微流控的理解。








相關焦點

  • 聚焦微流控會議現場,詳解高體積通量過濾技術
    8月17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8(第二屆)微流控技術前沿研討會隆重召開。演講嘉賓,北京大學微納電子學研究院副院長,集成微納系統研究所(MEMS)所長,微米納米加工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第六屆微納流體技術進展國際會議共同主席,第28,29屆IEEE微機電系統國際會議執行技術委員會委員,第19屆固態傳感器、執行器與位系統國際會議技術委員會委員王瑋教授為大家介紹了他的團隊在高體積通量過濾技術方面的成果。
  • ...and Disease研討會暨第四屆中英「細胞死亡、幹細胞與癌症...
    往屆回顧 「Cell Death & Cancer」中英兩國癌症生物學領域科學家交流大會舉行 10月26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腫瘤研究所癌基因及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主題為「Cell Death & Cancer」的中英兩國癌症生物學領域科學家交流大會,在上海復旦大學醫學院明道樓召開
  • 第二屆空港地面設備技術研討會在威海召開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張豐蘩 報導:11月19日~20日,由國家空港地面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國民航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中國民航報社、航聯保險經紀有限公司、電車人產業平臺、山東民航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協辦的「第二屆空港地面設備技術研討會」在山東威海召開。
  • 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圓滿落幕...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11月27-28日,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在歷史文化名城嘉興盛大舉行。作為本屆微流控高端論壇的主辦方之一,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已經孵化培育2500多家科技型企業,其中有35家單獨上市或者是被上市公司併購。馮葉成表示微流控技術是最前沿的交叉學科技術,也是科技部欽定的「顛覆性技術」,被譽為影響人類未來發展最重要的發明之一,所以本次論壇極具特色,對未來意義深遠,必將促進理、工、醫、產業界、投資界等領域的交流和互動。
  • 通知| 第二屆全國木質素科學與技術學術研討會暨輕工科技發展論壇
    第二屆全國木質素科學與技術學術研討會暨輕工科技發展論壇  由廣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廣東省化工學會、廣州市化學化工學會主辦的「第二屆全國木質素科學與技術學術研討會暨輕工科技發展論壇」擬定於2021年1月8-10日
  • 第二屆農業與土地遙感學術研討會暨研究生培訓會在我校召開
    本網訊 10月24日至25日,第二屆農業與土地遙感學術研討會暨研究生培訓會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在我校東校區順利召開。本次會議由我校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農業農村部農業災害遙感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農用地質量與監控重點實驗室、中國遙感協會生態氣象遙感專委會主辦,倫敦大學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氣象局遙感與氣候信息開放實驗室等相關單位協辦,這是繼2018年舉辦的第一屆農業與生態遙感國際研討會暨研究生培訓會之後的又一次學術盛會。
  • 第二屆微/納流控細胞分析學術報告會在京圓滿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9年9月25日~26日,由清華大學化學系和微量分析測試與儀器研製北京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微/納流控細胞分析學術報告會」在北京西郊賓館成功召開。會議為期兩天,旨在進一步推動微流控細胞分析研究的快速發展。
  • 2019觸覺技術研討會暨Asia Haptics 2020籌備會議圓滿召開
    2019年4月20日上午,由實驗室主辦的2019觸覺技術研討會暨Asia Haptics2020籌備會議在北航新主樓會議中心召開。
  • 第二屆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召開
    研討會現場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研究工作的開展和學術交流,推進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各領域中的應用, 2010年5月5日-6日,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承辦的「第二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勝利召開,50餘名專家和學者齊聚北京參加研討會。
  • 微流控技術的生物學應用
    隨著用於微通道中流體的注射、混合、泵送和存儲的新器件和工藝的發展,近年來微流控系統在化學和生物化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儘管微流控技術近年來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樣品引入和處理一定體積範圍的流體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戰。納米技術的最新發展則有助於提升微流控技術。微系統已經徹底改變了可用於分析複雜樣品的高靈敏度生物分析系統的發展。
  • 第二屆中法固體核磁共振研討會在漢召開
    研討會現場11月1日至3日,由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磁共振中心與法國裡爾科技大學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法固體核磁共振研討會」(2nd Sino-French Workshop on Solid State NMR Spectroscopy ,2010)在武漢召開。
  • 2018年度危爆品痕量檢測技術學術研討會在新疆理化所召開
    2018年度危爆品痕量檢測技術學術研討會在新疆理化所召開 2018-07-24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協、新疆物理學會及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新疆理化所小組協辦,上海新漫傳感技術研究發展有限公司、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及華信中安(北京)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贊助的「2018年度危爆品痕量檢測技術學術研討會」於7月20日至21日在新疆理化所召開。
  • 煙臺魯東大學召開全國群論教學研討會第十二屆年會
    原標題:魯東大學召開全國群論教學研討會第十二屆年會  魯東大學召開全國群論教學研討會第十二屆年會  魯東大學召開全國群論教學研討會第十二屆年會
  • 美格基因助力土壤生態學前沿研討會圓滿落幕!
    土壤生態學前沿研討會2020年10月25日至27日,「土壤生態學前沿研討會」在江蘇南京圓滿閉幕,本次會議由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生物與生化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第二屆亞洲-大洋洲空間天氣聯盟研討會在昆明召開
    11月4日至7日,第二屆亞洲-大洋洲空間天氣聯盟研討會(The 2nd Asia-Oceania Space Weather AllianceWorkshop)在昆明召開。吳季在講話中強調,亞洲-大洋洲空間天氣聯盟研討會的召開,有利於促進地區空間天氣數據的交換,推動地區空間天氣研究、應用及業務部門間的交流與合作,有利於加強地區間空間天氣信息和教育的共享與推廣;Iguchi先生在開幕辭中講述了亞洲-大洋洲空間天氣聯盟的發展歷程
  • 第二屆Cell Research分子細胞科學國際研討會在滬召開!
    11月1日至3日,第二屆Cell Research分子細胞科學國際研討會在滬舉辦,本次會議的主題是「腫瘤免疫與代謝」。本次研討會邀請了不少該領域的大咖,分別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終身教授Carl June,美國科學院院士、日本大坂大學教授Shimon Sakaguchi,歐洲科學院院士、法國巴黎第五大學醫學系教授Guido Kroemer等20餘位國內外知名專家,進行思想的碰撞,為「腫瘤免疫與代謝」等領域的研究帶來新的方向。
  • 召開第五屆熱電聯產與煤電深度節能新技術研討會的通知
    召開第五屆熱電聯產與煤電深度節能新技術研討會的通知  熱電聯(通)字【2016】第09號召開第五屆熱電聯產與煤電深度節能新技術研討會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推進大氣汙染防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熱電產業健康發展,解決我國北方地區冬季供暖期空氣汙染嚴重、熱電聯產發展滯後、區域性用電用熱矛盾突出等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國家能源局、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特制定
  • 第九屆光學期刊發展與合作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原標題:第九屆光學期刊發展與合作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8月8-11日,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雷射》雜誌社主辦,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光電子前沿》)編輯部和華中光電技術研究所《光學與光電技術》編輯部聯合承辦的第九屆光學期刊發展與合作研討會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
  • 研發中心學術交流研討會順利召開
    2017年11月14日,吉林特研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研發中心學術交流研討會在公司二樓會議室順利召開。研發中心任飛主任主持召開本次會議,重點針對近期的各項學習培訓展開學術交流研討,同時研發人員對細菌、病毒的分離鑑定操作流程做了詳細解讀。
  • 武漢物數所舉辦第六屆國際磁共振波譜學前沿研討會
    武漢物數所舉辦第六屆國際磁共振波譜學前沿研討會 2017-06-23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小】 語音播報   6月16日至18日,第六屆國際磁共振波譜學前沿研討會在武漢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