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微流控會議現場,詳解高體積通量過濾技術

2021-01-15 生物谷


8月17日,由

生物谷

主辦的2018(第二屆)微流控技術前沿研討會隆重召開。演講嘉賓,北京大學微納電子學研究院副院長,集成微納系統研究所(MEMS)所長,微米

納米

加工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第六屆微納流體技術進展國際

會議

共同主席,第28,29屆IEEE微機電系統國際會議執行技術委員會委員,第19屆固態傳感器、執行器與位系統國際會議技術委員會委員王瑋教授為大家介紹了他的團隊在高體積通量過濾技術方面的成果。

王瑋 

北京大學維納電子學研究院副院長

Parylene C相比通常使用的材料PDMS具有加工特性好,刻蝕簡單,隔水隔熱等優點。同時,Parylene C的化學氣相沉積過程與標準的微電子機械系統工藝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王瑋教授的團隊基於Parylene MEMS開發了一套高精度,高良率,低成本的2.5維Parylene C微孔濾膜加工方案。按此工藝製得的2.5維微孔濾膜具有超高孔隙率,孔距小,孔徑可設計,強度大等特點。實現了超大體積通量(水性樣本>ml/min;未稀釋全血>17ml/min;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及胸/腹腔積液10ml/min)和高細胞俘獲率(比傳統離心方式高3個量級)。相比其他孔徑接近的濾膜,高空隙率被證明有利於提升分離純度和細胞活性(細胞過濾後可原位培養)。對於細胞數遠大於孔隙數的樣本,可以通過超聲使膜振動,防止過濾停滯,最終在膜上形成類組織塊。

除了應用於血液、支氣管肺泡灌洗液、胸/腹腔積液等肺癌相關的多種臨床樣本的液態活體

診斷

外。2.5維微孔濾膜被發現也可以用於捕獲

黑色素瘤

切除後傷口處灌洗液中的

腫瘤

細胞,血液中的真菌,以及培養細胞陣列。

精彩還在繼續,關注生物谷平臺及官方微博@生物谷跟進會議最新動態!(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2018第二屆微流控技術前沿研討會圓滿召開
    本次會議集中展示了近年來我國微流控晶片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結合了醫療、醫藥領域的實際需求, 體現了微流控最新最前沿的技術應用(單細胞分析、單分子檢測、體外診斷、器官仿生和藥物活性、毒性研究),力求推動國內微流控技術在醫學、生命科學等相關領域的快速發展。此次會議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頂級微流控技術專業會議。
  • 環球公司成功舉辦單細胞RNA測序和液滴微流控技術交流會
    >應廣大客戶的強烈需求,2017年6月6日-8日,環球分析測試儀器有限公司攜手英國Dolomite Bio公司在北京、上海和廣州成功舉辦單細胞RNA測序和液滴微流控技術交流會,會議的主要內容包括:1、液滴微流控技術應用在單細胞研究的優勢2、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實驗中遇到的問題3、B細胞和
  • 淺談微流控技術發展及應用
    微流控技術(Microfluidics)是一種用來操縱極微量液體(10-9~10-18L)的新型技術平臺。微流控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學問題研究,其主要特點和優勢是將細胞培養、實驗處理及成像、檢測等步驟高度集成於一張晶片上。
  • 微流控設計研發:慣性微流控聚焦的應用
    近年來,微流控技術因其在高通量,高效生化反應和篩選的研究中所展現出的巨大應用潛力而快速發展,其中慣性微流控是典型代表之一。慣性效應是能夠實現顆粒高通量精確操控的一種新穎微流控方法。慣性升力會驅動顆粒在微通道內發生側向遷移,通過調控顆粒的慣性遷移可實現不同尺寸顆粒的聚焦,富集和分離等功能。它的物理原理相對簡單。如果微粒懸浮液進入螺旋形微通道,那麼在很短的時間內,微粒將橫穿通道。
  • 從三方面介紹微流控技術發展及應用
    微流控技術(Microfluidics)是一種用來操縱極微量液體(10-9~10-18L)的新型技術平臺。微流控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學問題研究,其主要特點和優勢是將細胞培養、實驗處理及成像、檢測等步驟高度集成於一張晶片上。
  • 2010年微納尺度分離和分析技術學術會議召開
    2010年微納尺度分離和分析技術學術會議暨第六屆全國微全分析學術會議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化學會聯合主辦,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聯合承辦的「2010年微納尺度分離和分析技術學術會議暨第六屆全國微全分析學術會議
  • 一文了解微流控技術的生物學應用
    隨著用於微通道中流體的注射、混合、泵送和存儲的新器件和工藝的發展,近年來微流控系統在化學和生物化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儘管微流控技術近年來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樣品引入和處理一定體積範圍的流體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戰。納米技術的最新發展則有助於提升微流控技術。微系統已經徹底改變了可用於分析複雜樣品的高靈敏度生物分析系統的發展。
  • 微流控技術的生物學應用
    隨著用於微通道中流體的注射、混合、泵送和存儲的新器件和工藝的發展,近年來微流控系統在化學和生物化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儘管微流控技術近年來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樣品引入和處理一定體積範圍的流體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戰。納米技術的最新發展則有助於提升微流控技術。微系統已經徹底改變了可用於分析複雜樣品的高靈敏度生物分析系統的發展。
  • 研報丨微流控分子診斷行業
    (2)分子診斷多個細分賽道處於導入期,新技術和新標的不斷湧現,適合早期投資介入。微流控作為微/納升流體控制技術,具有高集成、自動化、高精度等特點,同現階段分子診斷的發展趨勢相匹配,因此廣泛運用在分子診斷的各個領域。建議關注微流控技術驅動的同結構和功能相關的細分方向,如單細胞分析、四代測序、數字PCR等。
  • 國內微流控技術:IVD產業最早迎收穫期
    微流控的「微」是指實驗儀器設備的微型化(尺寸為數十到數百微米);「流」是指實驗對象屬於流體(體積為納升到阿升);「控」代表著在微型化設備上對流體的控制、操作和處理。它屬於一種底層技術,交織著化學、流體物理、微電子、新材料等多門學科知識,從理論上說任何流體參與的實驗,都應有微流控技術的一席之地。
  • 「控」是微流控技術的精髓,「SODA」系統大有可為——訪浙江大學...
    近年來,微流控晶片技術不斷引來相關領域學者的關注,有業內專家認為,微流控應用的春天來了。那麼,微流控技術發展即將進入全新階段了嗎?帶著這些問題,儀器信息網特別專訪了浙江大學化學系微分析系統研究所方群教授,請這位在微流控領域深耕二十餘年的學者談談他對微流控技術發展的看法以及他們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 微流控設計研發:微流控技術研究應用新進展
    微流控技術的優勢早已被人們所熟知,隨著晶片加工工藝的發展進步,人們越來越多地將這一技術應用於商業化項目,使這些商業產品越來越向微型,集成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而更多的科學家則是將微流控晶片技術應用到基礎研究上,為原有的醫學診療打開了另一扇大門,有效地降低病人的痛苦,提高診斷效率。
  • 高通量表面張力限制液滴陣列微流控
    隨著微流控技術的迅猛發展,微流控領域出現了眾多具有創新意義的新技術,如表面張力限制的液滴微流控技術表面張力限制的液滴微流控技術在生物醫藥和材料合成等方面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使用簡便而有效的方法製備出均勻性良好的液滴陣列也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近日,上海大學的巫金波教授團隊通過表面親疏水的差異將微米級尺寸的液滴固定在基片表面,製備出不同形狀、尺寸的液滴陣列,並利用液滴陣列進行單細胞的培養與觀測。
  • 微流控技術在食品快檢中的應用
    微流控技術,又稱微流控晶片技術,是將樣品製備、反應、分離、檢測等生化反應過程集成到釐米尺度的晶片上的技術。它發端於毛細管電泳技術。進入21世紀,隨著PDMS軟刻蝕和微閥微泵技術的應用推廣,微流控晶片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技術平臺。
  • 數字微流控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
    數字微流控的基本機制類似於更傳統的方法,但是所涉及的液體體積要小得多,其流程也高度自動化。 數字微流控技術中,微滴的生成和操作由電潤溼、介電電泳和不混溶流體流動三大原理支撐。 數字微流控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 數字微流控技術依賴於由液體表面張力引起的液滴生成。表面越疏水,液體滲透性越差。
  • 國內微流控技術應用最新進展:IVD產業最早迎來收穫期,融資億元
    微流控的「微」是指實驗儀器設備的微型化(尺寸為數十到數百微米);「流」是指實驗對象屬於流體(體積為納升到阿升);「控」代表著在微型化設備上對流體的控制、操作和處理。它屬於一種底層技術,交織著化學、流體物理、微電子、新材料等多門學科知識,從理論上說任何流體參與的實驗,都應有微流控技術的一席之地。
  • 微流控技術的起源
    這就是微流控技術必將火起來的基礎。 微流控技術 微流控(microfluidics)是一種精確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體, 以在微納米尺度空間中對流體進行操控為主要特徵的科學技術,具有將生物、化學等實驗室的基本功能諸如樣品製備、反應、分離和檢測等縮微到一個幾平方釐米晶片上的能力,其基本特徵和最大優勢是多種單元技術在整體可控的微小平臺上靈活組合、規模集成。
  • 國內微流控技術應用最新進展:在IVD產業最早迎來收穫期,四家企業...
    微流控的「微」是指實驗儀器設備的微型化(尺寸為數十到數百微米);「流」是指實驗對象屬於流體(體積為納升到阿升);「控」代表著在微型化設備上對流體的控制、操作和處理。  它屬於一種底層技術,交織著化學、流體物理、微電子、新材料等多門學科知識,從理論上說任何流體參與的實驗,都應有微流控技術的一席之地。
  • 微流控晶片行業研究|微流控技術|晶片|生物|診斷|化學|-健康界
    微流控的「微」是指實驗儀器設備的微型化(尺寸為數十到數百微米);「流」是指實驗對象屬於流體(體積為納升到阿升);「控」代表著在微型化設備上對流體的控制、操作和處理。它屬於一種底層技術,交織著化學、流體物理、微電子、新材料等多門學科知識,從理論上說任何流體參與的實驗,都應有微流控技術的一席之地。
  • 微流控技術「顛覆」在哪裡?
    微流控技術是指對極微量流體(10-9~10-18L)精確控制的一種技術手段。微流控晶片則是將生物和化學基本功能單元集成的一個小型晶片。  微流控技術將持續推動生命分析化學的發展。我國微流控技術持續高速發展,從web of science收錄的期刊論文數量來看,3年前來自中國學者的學術論文佔比不到10%,現在已經上升到24%,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微流控技術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