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公司成功舉辦單細胞RNA測序和液滴微流控技術交流會

2020-12-06 儀器信息網

   

2011 年,《自然方法》雜誌( Nature Methods )將單細胞測序列為年度值得期待的技術之一,2013 年,《科學》雜誌(Science)將單細胞測序列為年度最值得關注的六大領域榜首,表明單細胞測序已成為科研熱點。


應廣大客戶的強烈需求,201766-8日,環球分析測試儀器有限公司攜手英國Dolomite Bio公司在北京、上海和廣州成功舉辦單細胞RNA測序和液滴微流控技術交流會,會議的主要內容包括:

1、液滴微流控技術應用在單細胞研究的優勢

2、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3B細胞和T細胞、FACS分選等應用介紹

4、現場演示Dolomite Bio公司的產品


會議現場,Dolomite Bio公司的技術專家Muriel博士演示了單細胞製備的整個實驗過程,現場所有客戶均被邀請親自體驗了實驗過程,客戶對實驗結果非常滿意,並對Dolomite Bio系統通量高、應用靈活、開放的特點給予了極大的肯定。


                 

                北京會議現場                            客戶體驗實驗 


 

              上海會議現場                            廣州會議現場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Bio成功舉辦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和單細胞液滴包裹技術交流會
    因此,針對單個細胞的研究技術,單細胞基因組學研究(Single Cell Genomics Study)成為生物學研究迫切的方向,並成為再生醫學,發育生物學,腫瘤研究,免疫學研究必不可少的關鍵研究手段。
  • 專注液滴微流控技術 萬乘基因致力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測序的應用普及
    新抗原的存在性和抗原性檢測是基於DNA而非基因表達做出的,這就需要結合單細胞測序來確定新抗原的表達強度,從而實現快速篩選。據施教授介紹,萬乘基因正在與多家研究新抗原的公司探索用單細胞測序技術作為工具,檢測腫瘤的單個細胞中是否表達了他們預測出來的抗原。
  • 什麼是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技術?
    自2009年湯富酬研究員在Nature Methods首次報導其開創性工作以來,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尤其是發育生物學和幹細胞研究中展現出強大的應用前景。隨著單細胞轉錄組擴增方法的不斷優化和核酸測序通量的持續提升,幾十甚至幾百個單細胞所提供的信息已經不再能滿足研究人員的需求。
  • 液滴微流控技術實現單細胞水平的抗體篩選與測序
    液滴微流控技術實現單細胞水平的抗體篩選與測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 16:05:30 美國1CellBiO公司Colin Brenan、法國巴斯德研究所Pierre Bruhns、巴黎第九大學Andrew
  • 科學網—發明拉曼激活單細胞液滴分選技術
    本報訊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研究員馬波與徐健帶領多學科交叉團隊,通過耦合單細胞拉曼光譜(SCRS)和液滴微流控技術,發明了拉曼激活單細胞液滴分選技術
  • Nat Biotech | 第6期導讀:納米孔測序、單細胞RNA計數技術等
    篇Analysis,主要介紹了納米孔測序建立細菌完整基因組、單細胞RNA計數技術、微流控抗體篩選技術、利用gRNA篩選進行Cas13 gRNA優化設計以及組蛋白修飾可視化閱讀器的建立等。對單個細胞的RNA進行大規模測序可以揭示不同細胞類型和狀態下的基因、亞型和等位基因表達模式。然而,目前的短讀(Short-read)單細胞RNA測序方法對等位基因RNA的計數和亞型解析度的能力有限,而長讀(Long-read)測序技術又缺乏在細胞中大規模應用所需的深度。在該工作中,作者們建立的Smart-seq3技術結合了全長度轉錄組覆蓋和5種獨特的分子標識RNA計數策略。
  • 科學網—發明簡易高效單細胞分選與測序對接技術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
  • 高通量表面張力限制液滴陣列微流控
    隨著微流控技術的迅猛發展,微流控領域出現了眾多具有創新意義的新技術,如表面張力限制的液滴微流控技術表面張力限制的液滴微流控技術在生物醫藥和材料合成等方面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使用簡便而有效的方法製備出均勻性良好的液滴陣列也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近日,上海大學的巫金波教授團隊通過表面親疏水的差異將微米級尺寸的液滴固定在基片表面,製備出不同形狀、尺寸的液滴陣列,並利用液滴陣列進行單細胞的培養與觀測。
  •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發明拉曼激活單細胞液滴分選技術—新聞—科學網
    單個細胞是地球上細胞生命體功能和進化的基本單元。單細胞精度的高通量功能分選是解析生命體系異質性機制、探索自然界微生物暗物質的重要工具。
  • 眾人拾柴火焰高,不斷前進的微流控技術
    黃巖誼 北京大學 題目:微流控技術與單細胞測序  單個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功能單位單細胞的分析研究手段中,基因測序技術由於有望獲取最多、最完整的信息而備受關注。然而,由於單個細胞內基因物質的含量極少,所以單細胞測序技術面臨巨大挑戰。黃巖誼在報告中介紹了他們團隊通過微流控晶片,穩定進行單細胞俘獲和定量觀測的研究成果。
  • 單細胞基因測序市場分析
    和qPCR在90年代的發展一樣,目前所有的刺激因素(高度的科研興趣,生物醫藥巨頭公司的關注等)正在解鎖這個市場,單細胞基因測序行業正面臨引爆點。of tumors,民生證券研究院  2.1 單細胞的捕捉和分離  單細胞測序的第一步是單細胞的分離和提取,目前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方法:流式細胞術,雷射捕獲顯微切割技術以及微流控技術。
  • 單細胞RNA測序技術的研究進展
    單細胞RNA測序已成為解剖細胞異質性並將組織分解成細胞類型和/或細胞狀態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這為從頭發現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單細胞轉錄組圖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可揭示複雜的細胞事件並加深我們對生物系統的了解。在本綜述中,簡要簡紹了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及相關應用。我們預計單細胞RNA測序在生物學中的作用將日益增強,在提供空間信息和與細胞形態的方面將進一步提高。將來,能夠更好地應用於科研領域。
  • 微流控技術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
    隨著微流控技術的普及,實驗室也正在尋找更多的應用技術,科學家們想要購買能夠解決應用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案。製造商必須與客戶對話,以對其實驗室現有和長期的潛在需求建立清晰的認知。 通過與最新的微流控應用保持同步,製造商可以確保持續提供實驗室所需的一切,不管是該領域專家所需的單獨組件,還是非專業用戶所需的現成系統。
  • 最新型的低成本、便攜設備助力單細胞測序臨床應用已被開發出來
    日前,在一項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最新研究中,來自紐約基因組中心(NYGC)和紐約大學(NYU)的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一種低成本、可攜式的新型3D列印微流控設備,並成功應用於臨床實踐,進一步推動了單細胞測序技術的廣泛應用。
  • 「單細胞測序」技術發展迅速,實現產業化還要多久?
    2012年,美國單細胞高通量測序公司10x Genomics、Mission Bio相繼成立。國內單細胞測序技術的應用從2014年起步,但大都集中在低通量領域,應用局限於應用為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D),外周循環腫瘤細胞(CTC)等。
  • 單細胞測序,你這麼火大家知道嗎?---記2015基因組學前沿研討會之單...
    最近幾年,關於單細胞測序的報導日益增多。事實上,單細胞測序是一個新興的領域。據了解,單細胞測序萌芽於2010年,13年左右才真正發展起來。2014年,單細胞測序的應用被列為《自然—方法學》(Nature Methods)年度最重要的方法學進展。
  • 新技術助力單細胞RNA測序數據聚類分析
    新技術助力單細胞RNA測序數據聚類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6 14:35:34 英國威康桑格研究所Mara K. N.
  • 微流控技術「顛覆」在哪裡?
    雅培i-STAT血氣分析儀臨床血液分析系統 ,是微流控技術商業化的 POCT經典之作。  Bio-Rad、Stilla Technologies等公司生產的微滴式數字PCR用到微流控技術。  羅氏分子診斷產品——羅氏cobas Liat也是用到了非傳統的微流控晶片結構。
  • 微流控技術的生物學應用
    隨著用於微通道中流體的注射、混合、泵送和存儲的新器件和工藝的發展,近年來微流控系統在化學和生物化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儘管微流控技術近年來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樣品引入和處理一定體積範圍的流體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戰。納米技術的最新發展則有助於提升微流控技術。微系統已經徹底改變了可用於分析複雜樣品的高靈敏度生物分析系統的發展。
  • 《陳巍學基因》筆記(11)單細胞RNA測序
    作為一種單細胞測序方案,它在轉錄本的序列覆蓋度上有所改善。基因組的完整覆蓋實現了選擇性轉錄本異構體和 SNV 的檢測。原理起始引物。尾巴新技術隨著高通量測序的費用不斷地降低,它正變成科研中越來越普及的研究手段。相信有更多單細胞 mRNA 建庫方法,和更新的技術應用會不斷地被開發出來。Drop-seq哈佛大學的兩個團隊將微流體技術引入單細胞 RNA-Seq 方法中,分別開發出 Drop-seq 和 inDR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