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型的低成本、便攜設備助力單細胞測序臨床應用已被開發出來

2020-11-27 電子發燒友

最新型的低成本、便攜設備助力單細胞測序臨床應用已被開發出來

發表於 2019-05-20 15:36:58

日前,在一項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最新研究中,來自紐約基因組中心(NYGC)和紐約大學(NYU)的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一種低成本、可攜式的新型3D列印微流控設備,並成功應用於臨床實踐,進一步推動了單細胞測序技術的廣泛應用。

為了驗證這一便攜設備在臨床環境的實用性,研究人員利用該設備對類風溼關節炎(RA)患者的滑膜組織進行了單細胞測序,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微流控技術的低成本常規應用。此外,該設備連同其電子和氣動元件,總成本僅為600美元左右。且該設備的佔地面積也很小,大小几乎與紙巾盒相差無幾。

目前,基於液滴微流控技術的單細胞RNA測序已經成為大規模並行細胞分析的強大工具。在臨床領域中,單細胞測序為了解疾病組織的細胞異質性帶來了突破,但成本效益及儀器友好性等問題仍阻礙了其廣泛應用。同類商業微流體儀器成本大多十分昂貴,並非所有實驗室都能配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3D列印微滴微流控設備,並將其部署在臨床環境中,對5個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滑膜組織進行了單細胞轉錄組分析,」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

紐約技術創新實驗室的高級研發工程師William Stephenson博士領導開發了這一設備,他表示:「我們設計的儀器內含微滴級別的微流控晶片和Drop-seq獨立技術,可滿足大規模並行單細胞RNA測序需求。」此外,設備的便攜性允許臨床人員在手術現場或手術後對患者樣本進行實時處理,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處理和運輸環節以優化樣本質量。

根據論文,研究人員對20,387個單細胞進行了測序,並在轉錄組水平上揭示13個不同的細胞群。此外,研究人員還確定了以前未識別的成纖維細胞亞群並辨別了其在滑膜內的空間位置,為風溼性關節炎的藥物開發帶來了潛在的靶點。值得關注的是,所有患者組織的單細胞測序工作均在手術切除後大約一個小時進行。

從手術室到測序的工作流程

據介紹,該研究是構建全面RA滑膜組織「細胞圖譜」(cell atlas)的一個重要步驟。下一步,研究人員將搜集更多其他類型風溼性關鍵炎患者的數據,目標是從其他關節炎患者獲取患者樣本,如銀屑病關節炎和骨關節炎。此外,他們還計劃使用CITE-seq(NYGC技術創新實驗室開發的一種新型基因組工具),通過轉錄組以外的細胞表面蛋白更精確地對細胞類型進行分類。

研究人員還表示,該技術將有助於描繪難以在標準實驗室中研究的樣本,例如生物防護設施中的高度傳染性或在實地研究環境中收集的樣本。為了方便技術在科學界的廣泛使用,該技術已經完全「開源」。儀器的相關說明和裝配手冊可以在Metafluidics存儲庫中找到。Stephenson博士最後說道:「我們希望,這一設備能最終解決基礎研究和臨床環境中執行單細胞轉錄組分析實驗的障礙。」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高通量多通道的單細胞測序設備,將投入醫療科研應用
    我有一種強烈的直覺,對於成千萬上億的細胞而言,僅取96個採樣細胞測定來描述細胞特性是有局限的,但有精細的檢測已足夠令人興奮,一旦細胞通量提高到成千上萬,那麼單細胞測序的應用場景就會有無限可能。 2016年,10x Genomics推出了首款單細胞高通量測序儀器Chromium,從設備層面實現了單細胞高通量cDNA建庫。
  • 尋因生物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旗下自主研發的單細胞測序產品開始...
    本輪融資將助力尋因生物加速單細胞測序平臺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完善自主開發產品在國內科研領域的商業化布局,並推進單細胞測序技術及相關數據在臨床及藥物開發中的應用。浩悅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近年來,單細胞測序技術飛速發展,高通量低成本的單細胞數據獲取使其廣泛應用於基礎科研和臨床研究。目前,單細胞測序的全球潛在科研市場體量已經達到130億美元。
  • 丹序生物完成1億元A輪融資,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驅動新藥開發
    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進一步升級其世界領先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全速推進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臨床開發、以及擴展其產品管線組合。丹序生物成立於2020年,致力於利用其全球領先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平臺進行抗體藥物的研究和開發,不斷推動針對包括傳染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內的適應症創新型藥物研究。
  • 生輝 · 生命科學大會嘉賓新格元方南開啟單細胞測序「江湖」
    在高通量測序領域,開始相繼出現一批以試劑盒、微流控設備研發為核心的企業,包括尋因生物(2015 年)和微著生物(2017 年)。其實,方南與單細胞測序的淵源由來已久。本輪融資將幫助新格元從耶魯大學獲得全球獨家專利授權,將樊榮教授的原創海量單細胞微流控測序技術商業化,開發一系列海量單細胞測序在臨床診斷和腫瘤免疫方面的應用。2019 年 6 月,新格元再獲由夏爾巴領投、華創跟投、以及原有股東持續加注的 1 億元 Pre-A 輪融資。
  • 還在講精準醫療的你,不知道單細胞測序就OUT了!
    2008年開始,NIH和NSF就對該領域持續進行投入,截止2019年NIH已投入接近16億美元,期間啟動的相關大型研究項目包括Human Cell Atlas及人類生物分子圖譜計劃等;國內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2017年,中國國家精準醫學研究重點項目提出單細胞組學技術的開發及臨床應用的重要性,並於2017年參與了「人類細胞圖譜計劃」;截止目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單細胞領域已經累計投入約
  • 「單細胞測序」技術發展迅速,實現產業化還要多久?
    單細胞樣品經捕獲分離獲得活性單細胞,隨後將活性單細胞遺傳信息擴增,建立測序文庫,最後使用Illumina測序系統對單細胞文庫進行測序,並進行遺傳物質的生信分析。目前,國內單細胞測序企業大部分集中在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設備、試劑、微流控晶片的開發,並積極探索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測序相關技術。
  • 單細胞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方向
    在我們錯過的歲月裡,我們看到NGS在臨床上的應用主要是檢測和診斷。近來,隨著NGS技術的下沉和成熟,我們看到它開始在藥物開發中得到應用。身邊有不少產品經理問我如何基於單細胞技術開發臨床產品以讓這個技術儘快落地,為人類的健康提供新的見解(早日上市)。其實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知道目前NGS的臨床應用走到了一個什麼樣的階段。
  • Namocell:關注單細胞測序以及單抗藥物的開發領域
    2019年1月,中生蘇州自主研製的流式細胞儀已在吉大一院投入臨床使用。2019年2月,達科為與必達科共同推出Exflow品牌流式細胞儀。2019年2月,國產廠商賽雷納也推出流式細胞儀新品。2019年,唯公科技研發的Easycell系列流式細胞儀也將獲證上市。此外,博奧生物、競天生物等國產廠商也於近年紛紛發布流式細胞儀產品。
  • 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成果落地,萬乘基因獲500萬元天使輪融資
    這輪融資主要用於上海中心實驗室和代理網絡的建設,高通量核單細胞測序技術的開發,以及單細胞測序設備的設計和製造。萬城成立於2018年,主要業務是利用自主研發的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平臺服務於科研、臨床和工業市場。
  • 專注液滴微流控技術 萬乘基因致力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測序的應用普及
    施教授告訴動脈網,在前期並沒有主動出擊做市場的情況下,公司已經服務了國內的近30家客戶,其中包括醫院、研究機構、測序企業和工業企業。目前,萬乘基因對外提供科研服務,並滿足臨床科室的生物學問題研究需求。此外,萬乘基因自主設計的微流控設備原型機已經設計完成,將陸續向用戶提供使用,並持續改進至量產標準。
  • 瞄準130億美元科研市場,單細胞測序平臺「尋因生物」獲得超億元A輪...
    據悉,高通量單細胞組學平臺「尋因生物」近日宣布獲得過億元A輪融資,博遠資本領投,辰德資本跟投。 單細胞測序是樣品製備環節的技術。過去幾十年以來,人們譯解的DNA都是從細胞群體中分析平均反應,而不是對單細胞進行檢測。這就只能產生一個平均結果,而不能看出單個細胞的特點。
  • 致力於單細胞測序技術,丹序生物獲1億元A輪融資
    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進一步升級其世界領先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全速推進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臨床開發、以及擴展其產品管線組合。丹序生物成立於2020年,致力於利用其全球領先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平臺進行抗體藥物的研究和開發,不斷推動針對包括傳染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內的適應症創新型藥物研究。
  • 2018單細胞測序應用領域突破性成果盤點
    ,它越來越多被應用在科研領域。PNAS:10X 平臺國內首篇科研論文,發現肺泡發育和再生的新機制  2018年2月,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湯楠、蔡濤團隊,使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在肺泡發育和再生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發現肺泡I型細胞(ATI)在肺泡發育和再生過程中存在異質性,lgfbp2是一種高度特異性的AT1細胞終末分化標記,為肺部疾病和肺再生功能的遺傳和細胞機制提供了重大參考。
  • 36氪首發 | 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成果落地,「萬乘基因」獲500萬元...
    36氪獲悉,基因檢測初創公司萬乘基因已獲得500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合力投資,本輪融資主要用於建立上海中心實驗室和代理商網絡、研發細胞核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以及設計製造單細胞測序設備。萬乘基因成立於2018年,主要業務是利用自主研發的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平臺服務於科研、臨床以及工業市場。現階段,其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商品化服務已經落地,並和數十家頂級三甲醫院開展合作,為醫生(科室主任以上)發表論文提供單細胞技術服務,且已有成果發表於Protein & Cell雜誌。
  • 快訊丨貝瑞基因攜手新格元打造多元化單細胞測序生態圈
    ,進一步拓展單細胞測序技術的應用場景,共同促進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發展,全力支持用戶在該領域開展多維度、深層次的前沿研究。新格元擁有國際領先的一站式Singleron單細胞測序系統產品平臺,提供從組織樣本處理到數據分析和解讀的全面解決方案,可完成對單細胞測序數據的精準注釋及臨床意義挖掘。
  • 新技術助力單細胞RNA測序數據聚類分析
    新技術助力單細胞RNA測序數據聚類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6 14:35:34 英國威康桑格研究所Mara K. N.
  • Nat.Rev.Genet最新綜述丨萬字長文闡釋單細胞測序如何研究腫瘤進化
    單細胞測序技術使我們能夠低成本、快速構建器官或者組織的大規模單細胞表達圖譜,了解器官或組織內細胞複雜的基因網絡以及單細胞中的調控機制,進一步探究各細胞群體的協同方式
  • 基因編輯技術助力智能核酸水凝膠 上海交大醫學院最新成果發表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受邀在世界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雜誌(IF=41.037)在線發表題為《CRISPR技術助力智能核酸水凝膠》的評述,介紹了最新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構建智能水凝膠體系的進展,該體系可用作便攜,快速和定量的生物傳感器,
  • 單細胞RNA測序技術的研究進展
    單細胞RNA測序已成為解剖細胞異質性並將組織分解成細胞類型和/或細胞狀態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這為從頭發現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單細胞轉錄組圖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可揭示複雜的細胞事件並加深我們對生物系統的了解。在本綜述中,簡要簡紹了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及相關應用。我們預計單細胞RNA測序在生物學中的作用將日益增強,在提供空間信息和與細胞形態的方面將進一步提高。將來,能夠更好地應用於科研領域。
  • 【盤點】單細胞測序研究進展一覽
    而應用而生的就是單細胞測序技術,該技術是指DNA研究中涉及測序單細胞微生物相對簡單的基因組,更大更複雜的人類細胞基因組。而隨著測序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破譯來自單細胞的30億鹼基的基因組並對逐個細胞進行序列比較已經開始變為現實。單細胞測序技術可謂是科技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