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級多功能皮膚接口微流體裝置,分析汗液,測量生理和心理壓力

2020-10-31 柔智燴

臨床級多功能皮膚接口微流體裝置,分析汗液,測量生理和心理壓力

【導讀】:

用於臨床級別的生理參數監測的皮膚接口無線設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其用途從醫療保健到運動表演。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多功能的皮膚安裝微流體裝置,該裝置能夠以多種方式測量人的壓力。在他們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論文中,研究小組描述了他們的裝置及其用途:一種多功能的皮膚安裝式微流體平臺,用於捕獲和微標記汗液的生物標誌物分析,該汗液可以無創收集,在生物物理傳感中具有潛在的相關性。重點是比色和數字評估與壓力有關的參數集合,包括維生素C,皮質醇和葡萄糖的濃度,以及對汗水率和皮膚電反應的定量測量。這些結果代表了對用於生理監測的皮膚接口技術中新興功能組合的重要補充。

骨骼微流控設備的示意圖和光學圖像。其中包括用於皮質醇的集成免疫測定,用於葡萄糖和抗壞血酸(維生素C)的螢光測定以及用於出汗,出汗率和GSR的電接口。(A)裝置結構的分解示意圖。(B)放大的主要蛇形骨骼通道的視圖,用於跟蹤汗水流失,出汗率以及皮質醇的免疫測定。(C)主通道的剖視圖,突出顯示通道尺寸和集成電極。(D)用於葡萄糖和抗壞血酸的螢光測定的微流體結構以及系統的光學圖像(插圖)。(E組裝設備(的)光學圖像頂部),在經過機械扭曲(中東)和彎曲(底)。(F)與相似配置相關的力學的三維建模:平面(未變形;頂部),扭曲(中部)和彎曲(底部)以顯示相應的應變分布。

先前的研究表明,長期的壓力會損害一個人的健康。它可以導致糖尿病,抑鬱,肥胖和許多其他問題。一些人建議,應對壓力的方法之一是創建一種方法,以提醒人們壓力過大,以便他們可以採取措施減輕壓力。為此,先前的團隊已經開發出可收集汗液樣本的皮膚粘合裝置。微小的樣本中含有少量的皮質醇,一種可以用作壓力水平標記的激素。在這項新工作中,研究人員通過開發一種不僅能測量皮質醇水平而且更舒適的設備,對這些設備進行了改進。


用於監控汗水流失,汗水流率和GSR的NFC電子設備的設計。(A)NFC電子系統及其與汗液微流體設備和智慧型手機的接口的示意性框圖。(B)電子器件的光學圖像,顯示晶片位置。(C)電子電路原理框圖,顯示了用於主,參考和GSR讀數的參考電阻布局。(D)用於GSR的電極端子(左)和與微流控設備耦合的跟蹤參考電極(右)的放大光學圖像。(E)參考微通道中一系列人類汗液樣品的電解質濃度圖,以及通過無線讀數確定的相應ADC2值。(F)運動初期的體溫對∆GSR的影響。(G)皮膚溫度穩定並開始出汗(前臂,18至20°C溫度和15至30%溼度)後,出汗率與∆GSR之間的相關性。

研究人員從一個想法開始,即為了說服人們全天佩戴該設備,它必須既有用又舒適。通過用柔軟的材料製成設備,並輕輕粘附在皮膚上,從而解決了後一個問題。他們還在其微流汗收集設備(柔性網)上使用了骨架設計。並添加了電極,這些電極能夠測量出汗率和皮膚的電導率,兩者均會隨著壓力的變化而變化。此外還添加了一個無線發射器,可將所有數據發送到附近運行該設備關聯應用程式的智慧型手機。除皮質醇外,該設備還能夠測量葡萄糖和維生素C的水平。

骨骼微流控設備的分解圖,其中包括用於皮質醇的集成免疫測定,用於葡萄糖和抗壞血酸(維生素C)的螢光測定以及用於出汗,出汗率和皮膚電反應的電接口。

用柔性電極系統製造軟骨骼微流體:

製造始於使用光刻技術從圖案化的矽晶片上形成模具。更準確地說,將光刻膠KMPR1010以3,000 rpm的速度旋塗在矽片上30 s,在110°C的熱板上烘烤3分鐘,然後在300 mJ·cm -2的紫外線下曝光。2分鐘,並與開發人員MF917一起開發。深反應離子刻蝕(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塗層; STS Pegasus ICP-DRIE; SPTS Technologies Ltd.)將暴露的矽去除到選定的深度(約400 µm)。然後將PDMS的預聚物(Sylgard 184; Dow Corning;以基礎劑與固化劑的重量比為10∶1混合)澆鑄並固化在矽結構上,以產生軟模。這些模具用於形成NOA的結構(Norland光學膠; NOA 81; Norland產品;部分固化;暴露於30 W的紫外線下4至10分鐘。

銅電極的製造依賴於光刻工藝,從而以3,000 rpm的速度旋塗光刻膠(AZ4620)30 s,然後在60°C的熱板上烘烤1分鐘。在300mJ·cm -2的UV照射下曝光光致抗蝕劑之後,顯影1分鐘產生期望的圖案。接下來,用銅箔(DuPont)的銅箔蝕刻劑(HFCE100; Transense)溼法蝕刻,該銅箔層壓在塗有PDMS的載玻片(Fisherbrand)上(Sylgard 184;道康寧);以重量比為20:1的鹼與固化劑混合在110°C的熱板上部分固化3分鐘;去除了銅的裸露區域。在圖案化的Cu–PDMS襯底上鑄造厚約500 µm的NOA 81層,並暴露於紫外線(30 W,4分鐘)的照射下,可使Cu電極轉移到NOA 81的表面上。組件NOA微流體溝槽和電極利用未固化的NOA81以產生具有精確對準。雷射切割機(ProtoLaser R; LPKR)將組件的周界定義為完成製造的最後一步。

測試:

研究人員在四名健康的成年人志願者身上測試了他們的設備,要求他們每人佩戴一段時間。每個人都被剝奪睡眠以引起壓力,並要求他們定期騎健身車出汗。為了測量該設備的工作情況,還要求志願者提供定期的唾液樣本,這是測量皮質醇水平的標準方法。研究人員發現他們的設備與唾液樣本測試一樣精確,表明它可以用作無創壓力水平監測設備。

骨骼微流控設備的分解圖,其中包括用於皮質醇的集成免疫測定,用於葡萄糖和抗壞血酸(維生素C)的螢光測定以及用於出汗,出汗率和皮膚電反應的電接口。

骨骼微流體設備安裝在受試者的前臂上。

結論:

內分泌汗液是一類有趣但尚未完全理解的生物流體,其中包含一系列化學物質,其濃度可提供有關生理狀態的重要信息。潛在的相關性涵蓋體育科學,臨床醫學和軍事準備情況。此處描述的多功能設備平臺利用硬通道和儲層的軟微流體網絡以及集成的柔性電子系統,將其作為一種實用的單晶片實驗室型系統,具有免疫測定,螢光檢測功能和定製的身體和精神壓力的無線監控功能系統。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利用微流體技術測量人們的壓力狀態
    一個由美國、韓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多學科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多功能微流體裝置,可直接放置在皮膚上通過多種方式測量人們的壓力狀態。研究成果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論文詳細描述了設備結構以及它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效果。
  • MIT汗液生理學統計模型可跟蹤身體皮膚電導的分析
    MIT汗液生理學統計模型可跟蹤身體皮膚電導的分析通過考慮汗液生理學,該方法可以更好地利用皮膚電活動來跟蹤身體或情緒狀態下的潛意識變化一種新的統計結果信號分析方法比以前的方法更快,更準確,因為它基於汗液的生理學。皮膚電活動(EDA)是汗液誘導的皮膚電導波動,在測謊測試的電視劇中廣為人知。它可以真正有效地指示各種目的的下意識或"同情"神經系統活動,但僅如果進行了最佳分析。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一個基於MIT的科學家團隊提供了一種新的,快速且準確的統計模型來分析EDA。
  • 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對汗液、淚液及唾液...
    通過將傳感器直接與皮膚貼合,表皮可穿戴設備已經成為現實。目前,常見的傳感器集成方式包括電子皮膚、臨時列印的紋身、腕帶、貼片或者直接嵌入紡織品等幾種方式。這些集成方式可以確保傳感器與皮膚緊密接觸,並能在身體運動時承受機械壓力。 表皮體液(汗液及間質液)的分泌和組成 汗腺在人體皮膚表面廣泛存在——每平方釐米的皮膚表面平均有超過100個汗腺。
  • 曲面甚至皮膚上的微流道電子器件與傳感器3D列印技術
    自支撐微流體結構可實現多功能設備的自動化製造,包括多材料混合器,集成有微流體的傳感器,自動化組件和3D微流體。(圖片來源:明尼蘇達大學的蘇瑞濤)(A)示意圖顯示了3D列印的微流體閥的配置。(B)顯示3D列印微流體閥打開和關閉狀態的照片。以100kPa的壓力關閉閥。比例尺,3毫米。(C)在變化的壓力下對3D列印微流體閥的關閉壓力測試。(D)微流泵的流量測試。用標準蠕動代碼001、100和010驅動泵,其中1和0分別表示打開和關閉狀態。插圖顯示帶有兩個儲液罐的3D列印微流體泵。比例尺,5毫米。
  • Science 子刊:可在曲面上製造微流體裝置的自支撐彈性體3D列印技術
    來源:3D科學谷多功能微流體裝置製造現存挑戰製造微流體裝置的兩種常見方法是軟光刻和增材製造。軟光刻技術是一種微製造方式,能實現亞微米精度的微流控設備製造,常用製造材料為彈性體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但變形、存在耗時的手動步驟等因素限制了軟光刻技術在微流控設備製造中的更廣泛應用。
  • 科學家研發新型多功能電子皮膚,可測心率計步
    這種可穿戴設備可以自我修復,就像真正的皮膚一樣。它還可以執行一系列感官任務,例如測量用戶的體溫或追蹤人們的日常步數。 更重要的是,這款可穿戴設備可以被塑造成適合人們身體任何部位的形狀。 這一受人體皮膚啟發並粘附在人體皮膚上的可拉伸、可完全回收的電路板「電子皮膚」研究,於 11 月 6 日發表在 Science Advances 雜誌上。
  • 新式微流體壓力傳感器可區別彎曲負載
    ,不僅可在極其廣泛的範圍(2k-400kPa)測量壓力負載,同時還能區別彎曲或拉伸負載。在其發表於《ACS Sensors》期刊的報告——「具有高度靈活性、耐用性和靈敏度的三態液體微流控觸覺傳感器」(Triple-State Liquid-Based Microfluidic Tactile Sensor with High Flexibility, Durability, and Sensitivity)中,研究人員證實S型能表現出更好的液體動力學,同時也觀察到較直接微流體結構更高且更清晰的輪廓變形
  • 微流體裝置可測鐮狀細胞貧血的嚴重程度
    美國研究人員日前設計了一種測量血流細微變化的微流體裝置,可幫助醫生預測這種疾病的嚴重性。    鐮狀細胞貧血患者體內有一種突變的血紅蛋白,它使得紅細胞扭曲成鐮刀形或月牙形,阻塞或「卡住」毛細血管,進而限制通往器官的血流,造成患者極端疼痛、器官損傷、中風等。有些患者幾乎每個月都會經歷這些痛苦,而另一些人則多年沒有問題。
  • 皮膚貼片式微生物納米纖維素可穿戴式電化學傳感器汗液分析
    由巴西研究人員開發的這種裝置以貼膏藥的形式貼在皮膚上,可用於監測人體的新陳代謝和服用藥物。(UNIARA),坎皮納斯大學(UNICAMP)和巴西國家納米技術實驗室(LNNano)。皮膚粘附傳感器是印刷在塑料表面上的常規傳感器的改進替代品。它可用於無創檢測和監測汗液中存在的體液。
  • 智能皮膚:造福醫學界與智能界的神級裝備
    經測試,智能皮膚可在受試者上肢、頸部、前額、臉頰及下顎上工作24個小時而不刺激皮膚,該裝置測得的受試者大腿肌肉和心臟等相關活動信號,與用常規笨重電極、導電凝膠等所測得的信號吻合。汗液通過微觀通道滲透進設備內部不同的間隔,觸發各種化學反應並呈現不同色彩,從而反應汗液中的電解質和蛋白質濃度隨運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 微流體裝置可改善癌症檢測
    科技日報多倫多5月18日電 (記者馮衛東)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用來分離從腫瘤組織中逃逸出來的癌細胞,幫助醫生更好地進行診斷和治療。  新方法需要一款特殊的分離器件,基於腫瘤細胞和血細胞的尺寸和柔軟度差異,通過微型漏鬥狀管道擠壓血樣中的細胞,從而驅動腫瘤細胞和血細胞進入不同的流道實現分離。
  • 人體運動供能無線可穿戴汗液傳感平臺
    在眾多生理信號之中,蘊含複雜生理信息的汗液成為了人體無創連續傳感的潛在分析目標。考慮到能耗是影響汗液傳感的關鍵因素,而其應用場景又通常與劇烈運動緊密相連,採集運動過程中的機械能,用於供能汗液傳感平臺,為實現健康狀況無線追蹤提供了一種去電池化的解決方案。
  • 巴西開發新型傳感器,可粘貼在皮膚上,能分析汗液中的物質
    皮膚粘附傳感器是印刷在塑料表面上的常規傳感器的改進替代品。它可用於無創檢測和監測汗液中存在的體液。  微生物納米纖維素是一種100%天然聚合物。它是由糖中的細菌產生的。與塑料相比,它的主要優點是與人體皮膚的界面更好。
  • 微流體壓縮通道陣列結合機器學習識別乳腺癌細胞
    目前各種抗癌藥物研發和治療手段的發展在臨床應用上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但癌細胞的抗藥性和抗治療方法特性也在不斷改變。針對患者自身的癌細胞擴散程度建立治療方案的「個性化醫療」和「精確醫療」理念也在不斷完善和發展。精確醫療需要在診斷病人癌細胞的擴散程度和轉移能力方面達到個性化識別。
  • 納米能源:仿生多功能雙模式壓力傳感器作為電子皮膚
    通過電子設備模仿人體皮膚中的體感系統在智慧機器人技術和可穿戴電子產品中具有廣泛的應用。本文報告一種新型的仿生柔性雙模壓力傳感器,該傳感器基於具有微金字塔結構的互鎖壓電膜和壓阻膜。由於在前壓電膜的厚度方向上引起較大的汙點變化,並在後壓阻膜中增加了接觸面積,因此大大提高了傳感器的靈敏度。
  • 一個魔方的微流體立方體
    這項研究現在發表在《自然:微系統和微工程》上。 微流體系統由於其反應速度和高通量的功能,在科學研究中非常有用,包括化學分析。然而,該技術仍在發展中,其潛力仍有待充分探索,因為微流控制造過程仍是昂貴和費時的。為了快速部署定製的微流控系統,生物工程師提出了模塊化微流控系統的概念。在模塊化設計中,單個微流控塊可以被設計並組裝成一個系統。
  • 微流體微流體概述、優勢、應用、下一步發展
    ·在檢測和區分分子方面具有高精度和敏感度·與實驗室大型機器相比,減少分析和診斷系統的佔地面積·縮短分析時間,更快得到檢驗結果·液體在微型管道中的分層或平滑流動可實現更有力的流動控制·可在微尺度對實驗參數和樣品集中度實施更強的控制能力 微流體系統廣泛用於毛細管電泳、等電位聚焦、免疫測定、流式細胞術、質譜分析中的樣品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