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還原氧化石墨烯MoS2複合材料的新型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

2020-08-31 柔智燴

基於還原氧化石墨烯MoS2複合材料的新型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與東北大學和中國的五所大學合作,設計並測試了一種可伸縮的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用於環境傳感。該傳感器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東北大學和中國五所大學組成的團隊開發,據說結合了新開發的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材料,獨特形式的二硫化鉬和氧化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戴在手指關節上的柔性氣體傳感器的示例。圖片來源:賓州州立大學Cheng Lab。

該團隊熱衷於觀察氣體敏感納米複合材料的獨特形態或形狀如何影響該材料在非常低濃度下檢測二氧化氮分子時的敏感性。他們通過在容器中裝滿磨碎的鹽晶體來改變形態。

(二氧化氮是車輛排放的有毒氣體,低濃度的二氧化氮會困擾肺部,高濃度的二氧化氮會導致疾病和死亡。)

當研究人員向罐中添加二硫化鉬和還原的氧化石墨烯前體時,納米複合材料在鹽晶體之間的小空間中形成了結構。他們用各種不同的鹽尺寸進行了嘗試,並測試了傳統的叉指電極以及新開發的雷射誘導石墨烯平臺的靈敏度。當通過溶解在水中除去鹽時,研究人員確定最小的鹽晶體使最敏感的傳感器成為可能。

賓州州立大學工程科學與力學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助理教授Huanyu Larry Cheng說:&34; &34;

根據《 Materials Today Physics》上發表的論文的合著者Ning Yi和Han Li所說:&34;

&34;寧怡和韓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生。

這項研究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化學學會石油研究基金的資助,並獲得了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東北大學的額外支持。

聯合研究單位有: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和材料研究所,

東北大學機械與工業工程系,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科學與力學系

廈門大學Pen-Tong Sah微納米科學技術研究所,

中國聯通東南研究院,

河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河北省機器人感知與人機互動重點實驗室,

上海工業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浙江工業大學。

原文題目:(2020)Stretchable, Ultrasensitive, and Low-Temperature NO2 Sensors based on rGO/MoS2 Nanocomposites.

Materials Today Physics.doi.org/10.1016/j.mtphys.2020.100265。

相關焦點

  • 可拉伸3D多孔雷射誘導石墨烯圖案上可監測威脅人體健康有毒氣體
    將rGO/MoS2複合材料集成在叉指電極或雷射誘導的多孔石墨烯導電圖案上,可得到超靈敏,可拉伸的室溫NO2傳感器,該傳感器具有出色的選擇性和在機械變形時的穩健運行。可變形的氣體傳感器可以穿戴在皮膚或柔軟的表面上,以檢測各種氣態化合物,是準確、實時監控健康或環境狀況所不可或缺的。
  • 氧化石墨烯/碳納米線圈複合材料,用於高性能溼度傳感器
    本文要點:碳納米線圈和氧化石墨烯生產了新型感測複合材料本文,浙江理工大學高俊闊等研究人員,基於石英晶體微天平(QCM)傳感平臺,利用商品化的氧化石墨烯作為傳感材料,並添加了商品化的碳納米線圈來阻止氧化石墨烯層的堆疊。所製造的新型傳感器具有超高響應(4618 Hz / 97%RH)和快速可逆性(2s)。這項工作不僅擴展了商業碳材料的應用,而且實現了具有商業潛力的高性能溼度傳感器的開發。
  • 浙江理工大學:氧化石墨烯/碳納米線圈複合材料,用於高性能溼度傳感器
    本文要點: 碳納米線圈和氧化石墨烯生產了新型感測複合材料,並在QCM傳感器上對其進行了改進 1 成果簡介 設計高性能的溼度傳感器以快速準確地檢測相對溼度
  • 浙理工:氧化石墨烯/碳納米線圈複合材料,用於高性能溼度傳感器
    本文要點: 碳納米線圈和氧化石墨烯生產了新型感測複合材料,並在QCM傳感器上對其進行了改進成果簡介 設計高性能的溼度傳感器以快速準確地檢測相對溼度(RH)在各種應用中很重要本文,浙江理工大學高俊闊等研究人員,基於石英晶體微天平(QCM)傳感平臺,利用商品化的氧化石墨烯作為傳感材料,並添加了商品化的碳納米線圈來阻止氧化石墨烯層的堆疊。所製造的新型傳感器具有超高響應(4618 Hz / 97%RH)和快速可逆性(2s)。這項工作不僅擴展了商業碳材料的應用,而且實現了具有商業潛力的高性能溼度傳感器的開發。
  • 疫情讓氧化石墨烯傳感器大顯身手
    Fraunhofer IZM的團隊自2018年4月以來一直致力於石墨烯- POC項目,該項目基於氧化石墨烯傳感器平臺。 這種傳感器通過一滴血或唾液在15分鐘內進行分析,使用的是3D結構的石墨烯薄片,而不是其他傳感器使用的2D單分子層。這種三維結構增加了測量表面和測量精度。
  •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程寰宇/美國東北大學祝紅麗:基於MoS2@rGO複合納米材料的高靈敏柔性氣體傳感器
    柔性傳感器以及可穿戴式設備已經成為了近期的研究熱點,生物電信號、溫度、以及汗液傳感器已經被研究人員廣泛研究。而與柔性可穿戴氣體傳感器相關的研究還較少,主要的阻礙包含氣敏材料對工作溫度的要求,氣體響應信號與應變產生噪音的剝離,以及對氣體檢測的快速響應與恢復。目前大部分電阻式氣體傳感器的工作溫度較高,能耗較大,且製備的工藝較複雜。
  • 受章魚啟發的可穿戴式傳感器
    粘附在皮膚上的可穿戴電子設備是健康傳感器技術的新興趨勢,因為它們具有監視各種人類活動(從心率到步數)的能力。但是,找到將設備粘貼到身體上的最佳方法一直是一個挑戰。現在,一組研究人員報告了受章魚「吸盤」啟發的基於石墨烯的粘合劑生物傳感器的開發中國化工網okmart.com。
  • Nature:可穿戴式石墨烯傳感器使用環境光監測健康狀況
    塗有納米顆粒的石墨烯已被用於製造可穿戴的光傳感器,該傳感器可測量穿過組織的環境光中的人體脈搏和血氧水平,從而為健康監護提供了一個潛在的平臺。可穿戴技術的普及已經大大增加,到2022年,美國市場預計將達到數百億美元(請參閱go.nature.com/33tcein)。
  • 3D列印+納米技術,為可穿戴設備打造靈活又耐用橡膠石墨烯傳感器
    可穿戴技術的遠程監控系統就是一種,而且,最近可穿戴傳感器系統的發展帶來了許多令人興奮的臨床應用。可穿戴傳感器具有診斷和監測應用。它們目前的功能包括生理和生化傳感,以及運動傳感。生理監測可以幫助診斷和治療大量患有神經、心血管和肺部疾病(如癲癇、高血壓、閱讀障礙和哮喘)的患者。基於家庭的運動感應可能有助於預防跌倒,並有助於最大限度地提高個人的獨立性和社區參與。
  • 石墨烯下一個應用方向:人造皮膚和可穿戴健康傳感器
    石墨烯下一個應用方向:人造皮膚和可穿戴健康傳感器石墨烯這個神奇的材料,可能很快就被用來製造高度敏感的人造皮膚和可穿戴健康傳感器人造皮膚「如果某些特定人群需要傳感器來感受到人造皮膚所帶來的觸覺的話,我們就可以利用石墨烯來製作出一種複合材料的機器,並賦予其更為敏感的壓力感知。雖然目前這個東西還無法佩戴,但在未來或許就能成為可穿戴設備。」甘恩說道,「人們可以把它作為假肢的一部分來靈活運用。現在已經有公司在觀察佩戴假肢的人如何與之交互。科學的發展,會促使這一技術更加成熟。」
  • 石墨烯氣體傳感器的作用機理
    一個非常小的變化所引起的氣體吸附的石墨烯片的電阻甚至下降到了分子水平是可檢測的。而且,石墨烯片,也可用於製造四點式設備,以有效地消除接觸電阻的影響。化學轉化的石墨烯還可以在大規模的成本相對較低合成。實際上,石墨烯材料已廣泛用於檢測有毒和爆炸性氣體。 石墨烯的結構
  • 傳感器熱點:壓電MEMS超聲換能器廠商Exo融資四千萬美元
    傳感新品  【使用納米複合材料的可穿戴、可拉伸氣體傳感器】  賓州州立大學,東北大學和中國五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並測試了一種可拉伸的,可穿戴的用於環境傳感的氣體傳感器。  該傳感器將新開發的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材料與獨特形式的二硫化鉬和氧化石墨烯還原納米複合材料結合在一起。  研究人員為了改變氣體敏感納米複合材料的形態,他們用非常細的鹽晶體包裝了一個容器。
  • 石墨烯與氧化石墨烯在紡織領域的應用
    認為:石墨烯與氧化石墨烯不僅可以賦予織物良好的防紫外、抗菌抑菌、耐熱、耐磨等性能,提高織物附加值,而且無毒無害、綠色環保,其複合材料可吸附降解印染廢水中殘留的染料,適應我國環保型社會發展趨勢。HUANG 等將改性聚丙烯胺與氧化石墨烯通過化學交聯式層層自組裝法處理到棉織物上,由於兩者的協同作用,在提高了棉織物阻燃性能的同時,減少了阻燃劑的用量。LU 等則用牛血清蛋白與氧化石墨烯作為功能整理劑,通過化學交聯層層自組裝的方式處理絲綢織物,處理後的織物不僅導電性能提高,而且保留了其柔軟的手感,為可穿戴電子產品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 空氣中的有毒氣體知多少?納米傳感器可監測了
    phys.org網站當地時間11月6日報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科學與力學學院的Huanyu Cheng教授團隊近期在《分析化學趨勢》雜誌中發布了一篇關於氣體探測可伸縮傳感器的綜述論文。  Cheng等在文中表示:研究人員對納米材料和傳感器設計方法的新認識或將推動可伸縮氣體傳感器的開發,使其更好地用於健康指標和環境有毒氣體的監測。
  • 植物可穿戴傳感器 可檢測植物的蒸騰作用
    打開APP 植物可穿戴傳感器 可檢測植物的蒸騰作用 工程師3 發表於 2018-04-30 09:07:00 基於石墨烯的新型傳感器可以為農民提供更精確的測量,以確定農作物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充分發揮其潛力。 愛荷華州立大學植物科學家Patrick Schnable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藉助這樣的工具,我們可以開始培育更高效利用水的植物。真令人興奮。我們以前無法做到這一點。但是,一旦我們能夠衡量一些東西,我們就可以開始理解它了。」
  • 基於3D雷射誘導石墨烯的可伸縮微型超級電容器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可伸縮的微型超級電容器,可自供電可穿戴設備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煥宇教授科學與力學系的多蘿西·奎格(Dorothy Quiggle)職業發展教授,教授Huanyu" Larry" 程煥宇教授帶領的一組國際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自供電,可拉伸的系統,該系統將用於可穿戴式健康監測和診斷設備
  • 可拉伸的氣體傳感器,用於檢測人體和有毒環境中的生物標記
    可拉伸的氣體傳感器,用於檢測人類和有毒環境中的生物標記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對納米材料,傳感器設計和製造方法的新理解可以幫助開發可拉伸,可穿戴的氣體傳感器,以監測人體中的氣態生物標誌物和暴露環境中的有毒氣體。
  • 新加坡國立大學歐陽建勇教授課題組:可粘附的可穿戴應變傳感器
    新加坡國立大學歐陽建勇教授課題組:可粘附的可穿戴應變傳感器近年來,柔性可穿戴應變傳感器在健康醫療監測、人體運動監控以及人機互動等領域得到了巨大的關注。雖然在文獻中報導的柔性應變傳感器一般可拉伸從而能監測人體的運動,但它們與皮膚的接觸會受到人體運動的影響而並不能總是與皮膚形成良好的共形接觸,因此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噪音。
  • 臺灣新型石墨烯複合材料 可降低LED溫度
    該研究團隊聲稱使用聚醯胺(PA)和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製備的散熱片,能夠使LED燈內部更有效地散熱。研究人員使用鈦酸酯偶聯劑(TCA)作為還原氧化石墨烯和聚醯胺的橋分子,製成的緻密納米複合材料比單獨使用聚合物的導熱性提升了53%。
  • 噴墨列印石墨烯實現太陽能可穿戴電子設備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據悉,來自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解決了如何使用墨水3D列印具有有用特性(例如將光轉換為電能的特性)的新型電子設備的難題。這項研究表明,可以噴射包含二維片狀細小材料(例如石墨烯)的油墨,可以將這些複雜的定製結構的不同層堆積並嚙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