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移動產生靜電,可穿戴設備電路保護如何設計?

2020-12-05 電子產品世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6/346814.htm

電路保護技術和電路板布局策略有助於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連通性。可穿戴技術存在一個不可能出現在物聯網中的弱點:人體在移動時產生靜電。靜電可能損壞支撐物聯網應用的敏感電子設備。


為了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從人體放電模型(H B M)開 始,應用於描述集成電路對靜電放電(ESD)破壞的敏感性。 使用最普遍的H B M 概念是軍用標準M I L - ST D - 8 8 3 、 方法3015.8、靜電放電靈敏度分類中定義的試驗模型。相似的 國際HBM標準是JEDEC JS-001。無論在JEDEC JS-001還是在 MIL-STD-883中,都用100pF電容器和1.5kΩ放電電阻器模擬 帶電人體。測試中,電容器在250 V到8 kV的電壓範圍內完全 充電,然後通過與受試器件串聯的1.5kΩ電阻器放電。


由於可穿戴設備設計為可以貼身使用,它們持續受到 因為與用戶近距離相互作用而產生的靜電衝擊。如果沒有適 當的保護,可穿戴設備的傳感器電路、電池充電接口、按鈕 或數據輸入/輸出埠有可能被與HBM試驗中產生的相似的 程度靜電放電(ESD)損壞。一旦可穿戴設備失效,整個網絡 的功能和可靠性也會受到影響。


先進電路保護技術和電路板布局策略能保護可穿戴設 備及其使用者。儘早在設計過程中運用這些建議將幫助電路 設計者們提高其可穿戴技術設計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 並有助於構建更加可靠的物聯網


1 封裝尺寸雖小,但ESD保護作用不小
可穿戴設備電路保護的一個設計挑戰是可穿戴設備的 尺寸越來越小。過去,需要大結構二極體和大封裝尺寸(如


圖1 TVS二極體兩種結構


圖2 IEC 61000-4-2評級、


設計人員應儘可能選擇單向二極體配置,因為它們在 負電壓ESD衝擊事件中的表現更好。負電壓ESD衝擊期間, 鉗位電壓將基於二極體的正向偏壓(一般小於1.0 V)。反之, 雙向二極體配置在負電壓衝擊期間提供的鉗位電壓基於反向 擊穿電壓,比單向二極體的正向偏壓高。因此,單向配置能 大大減小負電壓衝擊期間對系統產生的壓力。

合理確定二極體位置。大部分可穿戴設計不需要在每 個集成電路引腳上都使用板級T VS二極體。相反,設計人員應該確定哪些引腳暴露在可能發生用戶可能產生ESD事件的。如果用戶能接觸通訊/控制線路,這可能成為ESD進入 集成電路的一個途徑。傾向於存在這種途徑的典型電路包 括USB、按鈕/開關控制和其他數據總線。由於添加這些分 立器件設備需要佔用電路板空間,因此需要能裝入0201或01005封裝的器件。對某些可穿戴應用來說,可採用節省空 間的多通道陣列。無論採用什麼封裝類型,ESD抑制器的位 置要儘量靠近ESD源。比如,USB埠的保護應靠近USB連 接器。

縮短走線長度。走線布線在針對集成電路引腳的TVS二 極管保護設計中非常重要。與雷電瞬態不同,ESD不會長時 間釋放出大量電流。處理ESD時,一定要儘快把電荷從受保 護的電路轉移到ESD參考點。

首要因素是從信號線到ESD器件和從ESD器件到地的走 線長度,而非地的走線寬度。為了限制寄生電感,走線長度 應該越短越好。寄生電感會導致感應過壓,這是一種短促 的電壓尖峰,如果樁線夠長的話,這個電壓尖峰可能達到數 百伏特。近期的封裝技術進步包括能直接裝在數據車道上的µDFN輪廓,這樣樁線就不再需要了。

理解人體放電模型(HBM)、機器放電模型(MM)和帶電 設備模型(CDM)的定義。除了HBM模型之外,MM和CDM 也是描述運行便攜設備或可穿戴設備的集成電路ESD耐受能 力的試驗模型。不少半導體廠家認為MM模型已經過時。人 們傾向於在堅固性和產生的失效模式上跟蹤HBM,儘管有 些廠家仍在使用它。CDM是HBM的另一個替代模型。與模 擬人與集成電路之間的相互影響不同,CDM模擬集成電路 滑向走向或管子,然後觸及接地表面。按CDM分類的器件 在指定電壓水平上接觸電荷,然後測試存活率。如果器件仍 然功能正常,就在下一個電壓水平上繼續測試它,直到它失 效。CDM由JEDEC在JESD22-C101E中標準化。
包括處理器、內存和ASIC在內的晶片都會用這三個模 型中的一種或幾種來描述。半導體供應商在製造期間使用這 些模型保證電路的健壯性。對於供應商來說,當前趨勢是降 低電壓測試水平,因為這樣能節省晶片空間,也因為大部分 供應商遵守嚴格的內部ESD政策。


嚴格的ESD政策通過運行較低的片上ESD保護,能使供 應商受益,電路設計人員還是以對應用級ESD十分敏感的芯 片,決不允許因為現場ESD或用戶致ESD而失效。為了保護 高度敏感的集成電路,設計人員選擇的保護器件不僅要能防止增強的靜電應力,還要能提供足夠低的鉗位電壓。評價ESD保護器件時應考慮以下參數:

1. 動態電阻:這個參數描述的是二極體鉗制並將ESD瞬 態對地轉移的能力。它能幫助確定在二極體打開後其電阻會 低到什麼程度。動態電阻越低越好。

2. IEC 61000-4-2評級:TVS二極體供應商確定該參數 值的方法是增大ESD電壓,直到二極體失效。失效點描述 的是二極體的健壯性。這個參數值越高越好。越來越多的 Littelfuse TVS二極體能達到20 kV乃至30 kV的接觸放電電壓,遠遠超過IEC 61000-4-2規定的最高水平(4級水平的接觸放電電壓為8 kV,如圖2)。


隨著可穿戴市場的繼續成長和新設備的不斷開發,電 路保護需求也在日益增長。事實上,在設計過程的早期考慮 ESD保護和適當的電路板布局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 要。諸如TVS二極體這樣的小型電路保護器件將有效保護可 穿戴設備內部的敏感集成電路,維護物聯網生態系統價值主張。


可靠的長時間跟蹤算法。該算法研究的出發點是單獨地運用現有跟蹤算法或檢測算法都無法長時間地跟蹤目標。Kalal創造性地將跟蹤算法和檢 測算法相結合來解決跟蹤目標在被跟蹤過程中發生的形變、 部分遮擋等問題,同時,通過一種改進的在線學習機制不斷 更新跟蹤模塊的「顯著特徵點」和檢測模塊的目標模型及相

圖8 飛行器識別出地面機器人

圖9 飛行器保持在地面機器人上


圖10 油門行程與飛行器高度


圖11 基於開關控制的飛行器高度控制響應曲線


在此系統中,為了保持好的追蹤效果。根據地面機器 人在圖像中的位置,引入一個PD控制器,使飛行器保持在地面機器人上方。控制器的輸入是攝像頭畫面中央的像素位置,反饋值是實際捕捉到的地面機器人在圖像中的位置,控制框圖如圖7所示,根據實驗調整PD參數而使地面機器人保 持在圖像的中央。圖8顯示了飛行器識別出的地面機器人, 圖9顯示飛行器正在跟蹤地面機器人。

2.2 高度控制算法
根據實際飛行器實驗和悟空控制系統的說明,測試到 油門信號與飛行器的實際升降有對應關係,具體如圖10所 示。油門PWM信號佔空比分子在1000到2000之間變化,當 在1450到1550之間時,悟空控制系統會使飛行器會自動鎖定 當前高度,根據這一特點設計了開關控制器,當高度低於給 定值將佔空比分子設置成1580,這樣飛行器會緩緩上升。當 高度高於給定值時設成1430,這樣飛行器緩緩下降。並設置 實際值在給定值上下5cm不作控制,即自動鎖定當前高度。 如圖11,實驗時給定值在0.5m—1m—1.5m切換時,飛行器 能及時達到給定值。在打舵的時候,飛行器高度會有所改 變,該控制器也能及時調整達到設定高度。圖11中直線表示 給定高度,綠線表示飛行器的實際高度,在時間10s附近開 啟高度控制器。

3 結束語
基於國際空中機器人大賽第7代任務,本文提出了一種 機載設備的實現方法,並詳細介紹了該方法的硬體平臺和軟 件模塊。此方法完成了定位、高度控制、障礙物規避和單一 地面機器人識別與跟蹤。飛行器續航能力有限且比賽時間有 一定要求,所以要完成比賽a階段的追趕目標,上層的策略 模塊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比賽的b階段增加了飛行器的同臺 博弈,因此還需要更多的實驗以增加系統的魯棒性。

相關焦點

  • 可穿戴設備的健康監護設計方案
    二十年後,行動電話使我們能夠隨時隨地撥打電話。又經過20 年的創新後,語音通話已不再是手機這款智能設備的主要功能,它不僅可以拍攝美麗的照片、播放音頻和視頻流文件,而且還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現在還逐漸成為我們的私人教練。配備傳感器或者連接到穿戴式傳感器後,這些設備可用來監控日常活動和個人健康狀況。
  • 電路設計中如何防止靜電放電?
    電路設計中如何防止靜電放電?我們許多人都曾抱怨在實驗室中使用導電毯、ESD靜電腕帶和其它要求來滿足工業ESD標準。我們中也有不少人曾經因為粗心大意使用未受保護的電路而損毀昂貴的電子元件。   對某些人來說ESD是一種挑戰,因為需要在處理和組裝未受保護的電子元件時不能造成任何損壞。這是一種電路設計挑戰,因為需要保證系統承受住ESD的衝擊,之後仍能正常工作,更好的情況是經過ESD事件後不發生用戶可覺察的故障。
  • 簡化的電路設計可以徹底改變可穿戴設備的製造方式
    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了突破性的電路設計的使用,該設計可以改變可穿戴技術的製造工藝。矽基電子產品在短時間內迅速變得更小,更高效,從而導致了諸如手機等設備的重大進步。但是,諸如顯示屏之類的大面積電子設備沒有取得類似的進步,因為它們依賴於具有嚴重局限性的薄膜電晶體(TFT)設備。
  • 用於移動電子設備的電路保護方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90106.htm  移動多媒體設備正在從以音頻為主的設備向以視頻存儲為主的設備演變,對電源、數據傳輸速率以及電路設計的尺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越來越小的移動設計也提出了更小、更可靠的電路保護器件的需求。
  • 如何設計可穿戴產品?可穿戴產品設計的幾大要素分析
    如何設計可穿戴產品?可穿戴產品設計的幾大要素分析 工程師姚遠香 發表於 2018-07-29 09:43:00   在當今群雄逐鹿、競爭激烈的可穿戴市場中,獲得成功的關鍵在於差異化的產品特性和服務。
  • 一種新型可穿戴式發電機可為現有的無線傳感器供電
    加州理工學院醫學工程助理教授高偉一直在開發一系列廉價的可穿戴傳感器,以及利用人體為其供電的方法為可穿戴傳感器供電。如何為隨身設備供電一直是科技業界最大的挑戰,雖然電池是一種選擇,但由於電池體積大,而且電池會耗盡電量,所以並不理想。
  • 看這款「電子紋身」如何重新定義可穿戴設備
    以智能手錶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算是以一種半紅不火的方式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儘管在目前來看,「做手機的」同時還要「會做手錶」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常態,但即便是iWatch所掀起波瀾也不足當年iPhone的萬分之一。
  • 黃埔區ET-PSA-D加油站人體靜電釋放報警器
    黃埔區ET-PSA-D加油站人體靜電釋放報警器本安型人體靜電釋放報警儀,用於解決石油化工危險場所中操作人員作業靜電安全問題,在導除靜電的同時檢測人體電壓,當電壓值高於150V時,發出聲光報警提示。其觸摸球採用靜電亞導體材質,不會產生電火花,目前已普遍替代了傳統的不鏽鋼導靜電產品。
  • 潔淨室靜電保護(ESD)原理和設計(非常好!)
    靜電,通常都是人為產生的,如生產、組裝、測試、存放、搬運等過程中都有可能使得靜電累積在人體、儀器或設備中,甚至元器件本身也會累積靜電,當人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這些帶電的物體接觸就會形成放電路徑,瞬間使得電子元件或系統遭到靜電放電的損壞(這就是為什麼以前修電腦都必須要配戴靜電環託在工作桌上,防止人體的靜電損傷晶片),如同雲層中儲存的電荷瞬間擊穿雲層產生劇烈的閃電,會把大地劈開一樣,而且通常都是在雨天來臨之際
  • 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柔性混合電路方案
    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柔性混合電路方案 DevicePlus 發表於 2021-01-15 16:22:21 雖然基於剛性PCB板的傳統電子電路設計已經成為數位技術時代發展的可靠基礎,但這種設計可支持的外形尺寸和功能仍然有限
  • 非接觸人體心率檢測電路設計
    關鍵詞:非接觸;人體心率;去除噪聲;印製板;布局  0 引言  人體的心率信號非常微弱,在醫學上有多種測量脈搏和心跳信號的方法,醫學上的方法一般都是接觸式測量,測量手腕或者測量心臟位置的信號。現在非常流行的智能穿戴設備,採用了接觸式方法測量人體脈搏,從而間接的檢測心率。
  • 可穿戴設備的無線充電功能解決方案
    可穿戴設備的無線充電功能解決方案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9-03-21 08:05:00 可穿戴設備正作為電子元件的一個重要市場領域而迅速興起。
  • 可靠性工程――關於電子設備靜電放電(ESD)防護的設計原則
    問題嚴重性還在於很多人對靜電危害的認識不足和防靜電知識的無知,常把一些因ESD造成的設備性能下降或故障,誤認為是元器件早期老化失效。所造成的誤區有以下幾點。 (1)首先由於許多人對靜電的產生不太了解,因為l~2kV以下的靜電放電感覺不到的,但卻能使器件因電擊而受到損傷。(須知一般MOS電路和場效應管擊穿電壓約為300V)所以說靜電的損傷是在人們不知不覺的過程中發生的。
  • 可穿戴設備四大電源管理解決方案匯總
    可穿戴設備中的電池通常非常小,設備又需要長時間工作而不用充電,因此功耗是一個關鍵的設計考慮因素。要保證可穿戴設備的時尚性,電路需要保持在極小的尺寸以內,這使電源管理等器件更傾向於採用單晶片解決方案。為應對電池技術難以解決續航時間的訴求,可穿戴設備有可能採用新型電源,例如對太陽能或熱能進行能量採集。   可穿戴設備電源的安全性也不可忽視,充電器需要考慮到各種保護措施。
  • 冬天為什麼容易產生靜電?人體靜電能電死人嗎?
    冬季,除了寒冷讓人不舒服,人體靜電帶來的電擊感覺也非常令人討厭。不僅如此,有人還稱,人體靜電會引發心律失常等傷害,甚至可致人死亡。這更讓很多人擔憂起來。這是真的嗎?人體為什麼會帶電人體帶電一點都不奇怪,因為我們原本就是「電氣人」,體內信息大都是通過電信號傳遞。
  • 關於靜電放電保護,這篇文章不可錯過
    因為靜電通常瞬間電壓非常高(>幾千伏),所以這種損傷是毀滅性和永久性的,會造成電路直接燒毀。所以預防靜電損傷是所有IC設計和製造的頭號難題。靜電,通常都是人為產生的,如生產、組裝、測試、存放、搬運等過程中都有可能使得靜電累積在人體、儀器或設備中,甚至元器件本身也會累積靜電,當人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這些帶電的物體接觸就會形成放電路徑,瞬間使得電子元件或系統遭到靜電放電的損壞(這就是為什麼以前修電腦都必須要配戴靜電環託在工作桌上,防止人體的靜電損傷晶片),如同雲層中儲存的電荷瞬間擊穿雲層產生劇烈的閃電,會把大地劈開一樣,而且通常都是在雨天來臨之際
  • 淄川區PS-A3人體靜電釋放報警器
    淄川區PS-A3人體靜電釋放報警器濟南賽弗儀器儀表有限公司位於美麗的泉城-濟南,主要從事有毒有害氣體/可燃氣體檢測設備的銷售、維護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自成立以來,致力於向客戶提供滿足其應用安全需求的產品、服務和系統解決方案。
  • 有效保護愛機 編輯教你防靜電N種方法
    而人體又是最大的靜電載體,平時就帶有上萬伏的電壓,而在秋冬乾燥的季節,靜電更易在人體上積累,幾萬伏的高壓靜電人體本身沒什麼感覺,一旦接觸金屬等導電物質,就會瞬間釋放,如果靜電釋放對象是主板上得電子晶片,上萬伏的電壓就瞬間會擊穿電子元件,造成硬體損壞。
  • 優化用於物聯網的可穿戴設備的功耗
    優化用於物聯網的可穿戴設備的功耗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9-02-27 08:40:00 用於物聯網(IoT)的可穿戴設備和其他設備的電力傳輸環境非常複雜。由於需要儘可能節省能量,因此功耗變化很大。
  • 新型傳感器助力醫療可穿戴設備
    3、微型聲學傳感器   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Boulder分校和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可穿戴式微型聲學傳感器,主要用於監聽人體心跳和其他健康指標。   此次研發的微型聲學傳感器的重量僅為0.01盎司(約為0.28克),整體包裹在表皮電子中。表皮電子能使傳感器更柔軟輕薄,貼合人體皮膚,近兩年被可穿戴醫用設備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