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DNA測序法的兩次諾獎得主桑格逝世

2021-01-21 人民網

原標題:發明DNA測序法的兩次諾獎得主桑格逝世

  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日前在醫院去世,享年95歲。

  桑格完整定序了胰島素的胺基酸序列,同時證明蛋白質具有明確構造;他還提出了快速測定DNA序列的技術雙去氧終止法(桑格法)。桑格因此於1958年和1980年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是第四位兩度諾獎得主,唯一兩獲化學獎的諾獎得主,唯一兩獲諾獎的英國人。他被認為是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根據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11月20日證實的消息,桑格是19日在劍橋一家醫院熟睡中去世的。

  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前主任科林·布萊克莫爾教授說,桑格發明的兩項技術打開了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研究領域的大門。

  桑格1918年出生于格洛斯特郡,父親是醫生,對他影響很大。他畢業於劍橋大學。1986年,桑格獲得了英國最高榮譽的「功績勳章」,但他拒絕封爵,因為不喜歡別人稱自己為「老爺」。桑格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DNA測序鼻祖桑格辭世
    1953年,桑格完整測定了胰島素的51個胺基酸序列,證明蛋白質具有明確構造。這項成果不僅提供了一種洞悉蛋白質一級結構的工具,並為人工合成有活性的、高級結構的胰島素,提供了知識基礎和技術可行性。自1958年起,我國開始探索用化學方法合成胰島素,並於1965年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結晶牛胰島素的化學全合成。也就是在1958年,桑格獲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諾貝爾化學獎。
  • 科學網—紀念恩師桑格
    他是一位研究方法學的科學大師,他發明了能測定蛋白質和DNA順序的方法,為此,於1958年和1980年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當代生命科學劃時代的開拓者之一。以他名字命名的英國劍橋桑格研究所現任所長Mike Stratton爵士說:「他的DNA測序方法改變了我們對地球上生命的理解,並為從遺傳病到開發新的癌症治療手段奠定了基礎。」
  • 諾貝爾化學獎今揭曉 身邊這些諾獎成果你發現了嗎
    跨界得獎化學獎得主涉獵多重學科諾貝爾獎的創立者瑞典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化學家,曾發明硝化甘油炸藥。按照他的遺囑,諾貝爾化學獎旨在頒給化學方面有重要發現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人。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0次。因受二戰影響和秉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化學獎有8年沒有頒發。
  • 「富二代」也能諾獎梅開二度?不愛科研的他最終也走上了科研道路
    文章選自公眾號中科院物理所2020 年自然科學領域的諾獎已經落下帷幕生物領域諾獎頒給了C肝病毒的發現物理領域諾獎則是頒給了黑洞化學領域諾獎最終給了 >CRISPR 基因編輯好像哪裡不太對不過說真的,獲得諾獎一次已經屬實不易,不看不知道,到底多妖孽的科學家居然還能拿兩次
  • 「富二代」也能諾獎梅開二度?不愛科研的他最終也走上了科研的道路……
    2020 年自然科學領域的諾獎已經落下帷幕生物領域諾獎頒給了C肝病毒的發現物理領域諾獎則是頒給了黑洞化學領域諾獎最終給了CRISPR 基因編輯不過說真的,獲得諾獎一次已經屬實不易,不看不知道,到底多妖孽的科學家居然還能拿兩次?
  • 解碼「基因組學之父」桑格:測序,測序,測序—新聞—科學網
    在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等學科領域的教科書中,以桑格的名字命名的試劑、測序法是無法繞過的經典教學內容,桑格也由此被今天的年輕學子們奉為「祖師爺」級的人物。 事實上,兩次獲諾貝爾獎,就足以說明桑格在世界科學界所擁有的分量和地位。
  • 諾獎得主那些鮮為人知的軼事③
    諾獎得主那些鮮為人知的軼事4、失敗的體育運動員:弗裡茨·普雷格爾(因發明了對有機化合物進行微量分析的方法而榮膺1923年諾貝爾化學獎)普雷格爾上小學時成績平平,唯一的愛好就是體育運動,隨後,他連接兩次參加全國運動會,結果卻名落孫山,他的運動員之夢也因此徹底破滅。但他並未一蹶不振,而是果斷決定,從頭學起,走出一條新路。
  • C肝病毒發現者拉開「諾獎周」序幕,明晚物理學獎得主揭曉
    3位C肝病毒發現者10月5日斬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拉開了2020年「諾獎周」的序幕。即將在北京時間10月6日傍晚亮相的則會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疫情下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抗擊病毒性疾病的功臣,不失為應景。按照慣例,諾貝爾獎得主名單會在每年10月上旬公布,隨後在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時舉辦頒獎晚宴。
  • 他們竟然兩次獲得諾獎,有些人還差點獲得三次諾獎?
    他們竟然兩次獲得諾獎,有些人還差點獲得三次諾獎?(《智慧財產權簡史》人物篇)作者:獨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科技、智慧財產權。得益於居裡夫人的發明,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可惜的是居裡夫人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於1934年因惡性白血病逝世。居裡家族,除了瑪麗·居裡和丈夫皮埃爾·居裡,他們的大女兒伊蕾娜和女婿弗裡德裡克也一起拿過諾貝爾獎。
  • 諾獎得主 探秘未來科學「黑洞」 揭秘他的發明「前傳」
    共話未來科學  兩位諾獎得主和多位兩院院士將在論壇發言  記者了解到,世界未來科技論壇主辦單位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從這樣的架構,就能窺見此次「未來科技」的前沿性、權威性、專業性。而此次來蓉參會嘉賓也是各領域的科學研究「泰鬥」,其中,曾摘得諾獎的科學家就有兩位,他們是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國家工程院(NAE)院士、日裔美籍電子工程學家、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工程學院材料系教授中村修二,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加拿大物理學家、加拿大皇后大學研究主席、薩德伯裡中微子天文臺(SNO)主任阿瑟·麥克唐納。
  • 20世紀物理學巨人、諾獎得主菲利普安德森逝世,享年96歲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教授William Bialek等多位科學家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Warren Anderson)於當地時間3月29日逝世,享年96歲。
  • 我是一個普通人,只不過得了兩次諾貝爾獎。
    弗雷德裡克·桑格( 1918年8月13日-2013年11月19日),是一位英國生物化學家,曾經在1958年及198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是第四位兩度獲得諾貝爾獎,以及唯一獲得兩次化學獎的人。就這樣,桑格開始了他的研究生涯。蛋白質測序——埋頭苦幹換來的諾獎桑格確實不是聰明人,起初他所能做的,只是跟著研究員一起做實驗。當時,桑格的實驗室在地下室,終日不見陽光。而且因為跟人合用的關係,他工作檯緊挨著養小白鼠的籠子。然而,除了覺得鄰居們味道不好,桑格對自己的實驗室十分滿意[1]。
  • 諾貝爾化學獎今揭曉 身邊的這些諾獎成果你發現了嗎?
    跨界得獎化學獎得主涉獵多重學科諾貝爾獎的創立者瑞典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化學家,曾發明硝化甘油炸藥。按照他的遺囑,諾貝爾化學獎旨在頒給化學方面有重要發現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人。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0次。因受二戰影響和秉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化學獎有8年沒有頒發。截至2018年,共有180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其中只有5名女性。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曾兩次獲此殊榮。資料圖:美國女科學家阿諾德201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全世界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改變了一個時代
    自1990年設立以來,全世界僅有4位科學家兩次獲得諾貝爾獎:居裡夫人:1903年,發現放射性,和丈夫共同獲得物理獎;1991年,發現鐳元素,獲得化學獎。萊納斯·鮑林:1954年,揭示化學鍵的本質,獲得化學獎;1962年,反對核武器,促進核不擴散,獲得和平獎。
  • 桑格:發展「鏈終止法」測定DNA序列
    弗雷德裡克·桑格(1918年8月13日-2013年11月19日),是一位英國生物化學家,曾經在1958年及198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是第四位兩度獲得諾貝爾獎,以及唯一獲得兩次化學獎的人。 桑格在1955年將胰島素的胺基酸序列完整地定序出來,同時證明蛋白質具有明確構造。
  • 我敢打賭,這些關於諾獎得主的素材,你都不知道!趕快用起來
    >諾獎得主那些鮮為人知的軼事隨後,他連接兩次參加全國運動會,結果卻名落孫山,他的運動員之夢也因此徹底破滅。但他並未一蹶不振,而是果斷決定,從頭學起,走出一條新路。1925年諾貝爾化學獎)席格蒙迪有一對非常敏銳的淺藍色眼睛,但聽覺卻特別差。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3000份表格用於書寫諾獎的提名。
  • 諾獎理財啟示錄
    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由於諾獎組委會始終聯繫不上得獎者之一的米爾格羅姆,他的鄰居,同為諾獎得主的威爾遜不得不半夜跑到他家門前按響門鈴,這也讓兩人喜提了「諾貝爾獎得主被鄰居告知自己的獲獎」的微博熱搜詞條。
  • 對話第80屆諾貝爾化學獎發明測序DNA的人破譯生命天書的技術
    諾貝爾獎 諾獎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有金剛鑽,才能攬瓷器活,有些時候,重要的科學發現可以說是突然出現的,如果時機恰當,而前期研究也足夠成熟的話,但您的發現卻不屬於這一種,測定蛋白質的結構是多年努力和辛勤工作的結果,而測定DNA序列方法的發現,也是一脈相承的,為此,他於1958年和1980年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118年950人獲過諾貝爾獎,關於諾獎你知多少?
    、各領域的專家、大學教授、前諾獎得主等 在其一生中,共獲得355項專利,更因發明硝化甘油炸藥而聞名於世。然而,諾貝爾終生未娶,亦無子嗣。在其逝世前,親兄弟也早一步去世。1895年,62歲的諾貝爾在遺囑中寫道,「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