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龍馬溪組頁巖脆性破壞特徵研究獲進展

2020-12-06 中國科學院

  近年來,面對著巨大的油氣缺口,積極進行頁巖氣勘探開發的相關研究顯得十分必要。我國四川盆地頁巖氣儲量豐富,對比分析美國典型頁巖氣盆地地質特徵,一些專家認為四川盆地下志留統龍馬溪組頁巖具有較好的頁巖氣生烴潛力。然而,由於頁巖具有緻密、低孔隙度、低滲透率的特點,頁巖氣一直難以得到高效的勘探和開發。水力壓裂技術是頁巖氣開發的有效手段,通過液壓碎裂增加儲層宏觀滲透率,從而達到頁巖氣增產目的。1985年起,水力壓裂開始廣泛應用於頁巖氣的開採,但壓裂過程中裂縫的擴展規律及裂縫動態擴展的監測與控制仍是研究難點。國內外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頁巖氣高效開採必須重視頁巖的破裂和損傷演化機制研究。

  基於以上科學問題,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基於室內試驗和數值模擬,研究了川南龍馬溪組頁巖不同應力條件下的脆性破壞特徵。巖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先對龍馬溪組頁巖進行單軸壓縮試驗,獲取巖石基本力學參數及聲發射活動特徵(1a)。隨後基於離散單元法建立數值模型,通過研究不同破壞階段聲發射與巖石細觀破裂的對應關係,驗證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圖1b)。最後,利用該模型模擬不同圍壓下的三軸壓縮試驗,研究龍馬溪組頁巖在不同應力條件下的脆性破壞形式和特徵應力的變化規律。

  研究結果表明,該龍馬溪組頁巖脆性礦物含量高,強度大,脆性特徵明顯。在不同應力條件下該龍馬溪組頁巖發生脆性破壞時具有相似的破壞特徵,且峰值強度符合Mohr-Coulomb線性規律。當加載到巖石損傷應力以前,微裂紋的分布無明顯方向性和區域性,該微裂紋的分布應與巖石的非均質性有關;損傷應力後微裂紋的萌生、聚集和貫通將受應力影響(2)。頁巖的特徵應力(起裂應力、損傷應力、峰值強度)與圍壓表現出強相關性,但圍壓對峰值應力的影響程度比對損傷應力和起裂應力的影響程度更大(3)。該結果是由於在裂紋穩定擴展階段,微裂紋獨立產生無相互影響,而峰值應力還需考慮微裂紋間的相互作用及形成的宏觀破裂面粗糙性的影響。該基礎性研究結果可為頁巖氣開發過程中動態監測及開發方案制定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該研究相關成果發表於《巖土力學》,第一作者為武漢巖土所博士申海萌,通訊作者為武漢巖土所研究員李琦。該研究成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No. 41274111)資助。

  論文連結

 

1 頁巖單軸壓縮室內試驗結果(a)及數值模擬結果(b) 

 

2 巖石單軸壓縮破壞過程微裂紋分布及微裂紋增長曲線 

 

3 不同應力條件巖石特徵應力 

  近年來,面對著巨大的油氣缺口,積極進行頁巖氣勘探開發的相關研究顯得十分必要。我國四川盆地頁巖氣儲量豐富,對比分析美國典型頁巖氣盆地地質特徵,一些專家認為四川盆地下志留統龍馬溪組頁巖具有較好的頁巖氣生烴潛力。然而,由於頁巖具有緻密、低孔隙度、低滲透率的特點,頁巖氣一直難以得到高效的勘探和開發。水力壓裂技術是頁巖氣開發的有效手段,通過液壓碎裂增加儲層宏觀滲透率,從而達到頁巖氣增產目的。1985年起,水力壓裂開始廣泛應用於頁巖氣的開採,但壓裂過程中裂縫的擴展規律及裂縫動態擴展的監測與控制仍是研究難點。國內外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頁巖氣高效開採必須重視頁巖的破裂和損傷演化機制研究。
  基於以上科學問題,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基於室內試驗和數值模擬,研究了川南龍馬溪組頁巖不同應力條件下的脆性破壞特徵。巖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先對龍馬溪組頁巖進行單軸壓縮試驗,獲取巖石基本力學參數及聲發射活動特徵(圖1a)。隨後基於離散單元法建立數值模型,通過研究不同破壞階段聲發射與巖石細觀破裂的對應關係,驗證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圖1b)。最後,利用該模型模擬不同圍壓下的三軸壓縮試驗,研究龍馬溪組頁巖在不同應力條件下的脆性破壞形式和特徵應力的變化規律。
  研究結果表明,該龍馬溪組頁巖脆性礦物含量高,強度大,脆性特徵明顯。在不同應力條件下該龍馬溪組頁巖發生脆性破壞時具有相似的破壞特徵,且峰值強度符合Mohr-Coulomb線性規律。當加載到巖石損傷應力以前,微裂紋的分布無明顯方向性和區域性,該微裂紋的分布應與巖石的非均質性有關;損傷應力後微裂紋的萌生、聚集和貫通將受應力影響(圖2)。頁巖的特徵應力(起裂應力、損傷應力、峰值強度)與圍壓表現出強相關性,但圍壓對峰值應力的影響程度比對損傷應力和起裂應力的影響程度更大(圖3)。該結果是由於在裂紋穩定擴展階段,微裂紋獨立產生無相互影響,而峰值應力還需考慮微裂紋間的相互作用及形成的宏觀破裂面粗糙性的影響。該基礎性研究結果可為頁巖氣開發過程中動態監測及開發方案制定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該研究相關成果發表於《巖土力學》,第一作者為武漢巖土所博士申海萌,通訊作者為武漢巖土所研究員李琦。該研究成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No. 41274111)資助。
  論文連結
 
圖1 頁巖單軸壓縮室內試驗結果(a)及數值模擬結果(b) 
 
圖2 巖石單軸壓縮破壞過程微裂紋分布及微裂紋增長曲線 
 
圖3 不同應力條件巖石特徵應力 

相關焦點

  • 【論文】曾凡輝等:水化作用下頁巖微觀孔隙結構的動態表徵 —— 以四川盆地長寧地區龍馬溪組頁巖為例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頁巖氣研究院摘要: 為了研究真實壓裂環境下水化作用對頁巖孔隙結構的影響,選取四川盆地長寧地區下志留統龍馬溪組頁巖樣品,在90 ℃儲層溫度下開展了頁巖壓裂液自吸及水化實驗;採用掃描電鏡、低溫N2 吸附、高壓壓汞、CT 掃描等實驗手段,對比了水化0 d、5 d、10 d、20 d 時頁巖樣品顆粒形態、孔徑、比表面積等孔隙結構參數的宏觀演變過程,並且對頁巖孔隙結構變化的原因進行了剖析
  • 力學所在頁巖特徵參數測試研究與應用中獲進展
    頁巖儲層具有層理髮育各向異性顯著,基質(微納米孔隙)和裂縫兩類氣體儲集空間與流動通道並存,以及相當比例的氣體以吸附態賦存於納米孔隙中等特點,與常規油氣儲層存在明顯不同。這就使得頁巖特徵參數測試分析方法與常規儲層巖石存在較大差異。此外,我國埋深超過3500 m的深層頁巖氣資源佔比約2/3,是下一步頁巖氣勘探開採的重點。
  • 中科院力學所在頁巖特徵參數測試研究與應用中獲進展
    頁巖儲層具有層理髮育各向異性顯著,基質(微納米孔隙)和裂縫兩類氣體儲集空間與流動通道並存,以及相當比例的氣體以吸附態賦存於納米孔隙中等特點,與常規油氣儲層存在明顯不同。這就使得頁巖特徵參數測試分析方法與常規儲層巖石存在較大差異。此外,我國埋深超過3500 m的深層頁巖氣資源佔比約2/3,是下一步頁巖氣勘探開採的重點。
  • 中國頁巖氣勘探再獲突破,四川盆地發現千億方級大氣田
    據中國石化最新消息,繼國內首個頁巖氣田——涪陵頁巖氣田之後,中國石化又在四川盆地獲頁巖氣勘探開發重大突破:威(遠)榮(縣)頁巖氣田提交探明儲量1247億立方米,今年將建成10億立方米產能;丁山-東溪區塊國內首口埋深大於4200米的高產頁巖氣井——東頁深1井,試獲日產31萬立方米高產氣流,突破了埋深超
  • 層理白雲巖力學特性及隧道圍巖位移特徵研究
    層理白雲巖力學特性及隧道圍巖位移特徵研究[ J] . 水利水電技術,2020,51( 6) : 121-127. LIANG Zhongyong,YANG Shengbo,CUI Yu,et al.賈長貴等 對層理頁巖芯樣進行單軸、三軸壓縮試驗,研究了加載方向與層理面呈0°、30°、60°、90°時頁巖的 力學特性及破壞形式。騰俊洋等 對層狀含水頁巖試件進行了巴西劈裂試驗,得出了層理角度明顯影響著頁巖的劈裂破壞模式與抗拉強度的結論。 鄧華鋒等 選取三峽庫區某邊坡工程的絹雲母中粒石英砂巖為研究對象,對傾角為0°、15°、30°、45°、60°、75°、90°層理砂巖進行了42組巴西 劈裂試驗。
  • 2019年中國頁巖氣行業產量,2030年國內頁巖氣產量將達千億立方米
    根據《美國頁巖氣開發技術及政策研究1970-2015_田書超》,從歷史上看,美國在1821年成功鑽探全球第一口商業性頁巖氣井;1975年-2000年期間,美國的多家頁巖氣研究機構對頁巖氣進行了持續和深入的研究;2000年-2006年期間美國頁巖氣技術取得突破,水平井壓裂、水平鑽井、多井同步壓裂、分級壓裂技術工藝不斷完善,頁巖氣單井產量提高,開採成本下降;2007年後美國頁巖氣進入快速發展期,2007
  • 2019年我國新增石油與頁巖氣探明儲量大幅增加
    油氣勘查發現勢頭良好,找礦取得多項重要突破,油氣探明儲量大幅增加,新增2個億噸級油田、3個千億方級天然氣田、3個千億方級頁巖氣田;油氣開採繼續呈現「油穩氣增」態勢,原油產量穩中有增,天然氣產量較快增長;油氣資源管理改革穩步推進,油氣地質調查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 中國超級頁巖氣田在涪陵被發現,儲量近2000億方,外媒:要發財了
    其之所以被稱為「頁巖氣」,是因為它的形成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隱藏在盆地內厚度較大、分布廣的頁巖烴源巖地層中。黑色頁巖中豐富的古生物有機質,經過埋藏,隨著溫度和壓力升高,生成天然氣。具有開採壽命長和生產周期長的優點,使得頁巖氣井能夠長期地以穩定的速率產氣。
  • 寧波材料所非晶合金本徵韌脆性機理研究獲進展
    塊體非晶合金因其獨特的原子排列特徵而具有許多優異的力學性能,如高的強度、硬度、以及彈性極限等,成為近年來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但由於非晶合金在變形過程存在的室溫脆性與應變軟化等問題,極大地制約了其作為結構材料的廣泛應用。因此,深入理解非晶合金本徵韌脆性的根源,並以此為基礎開發兼具有高強高韌性能的塊體非晶合金就具有重要的意義。
  • 力學所災變破壞的冪律奇異性前兆及災變預測方法研究獲進展
    非均勻脆性介質的災變破壞是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工程界的一類破壞現象,由於其突發性和不確定性,因而破壞性和危險性往往較大。許多地質及工程災害的發生,比如地震、滑坡、雪崩、巖爆等,均與其有密切的關聯。因此,探索非均勻脆性介質災變破壞的本質,並基於此建立起預測災變破壞的方法,對於減小災變破壞的危害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 2020年頁巖氣產量有望佔國產天然氣比重的15%左右
    「美國『頁巖革命』促使頁巖油氣產量持續增加造成全球石油市場供過於求,導致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並跌破每桶50美元大關,甚至低於頁巖油氣的開採成本。這造成美國一些頁巖油氣生產企業面臨破產,引起國際上一些石油公司紛紛延緩或縮減勘探開發投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對21世紀經濟報導解釋。
  • JGR:陸相頁巖細觀力學各向異性及破裂面粗糙度特徵
    黃北秀等-JGR:陸相頁巖細觀力學各向異性及破裂面粗糙度特徵我國頁巖類型豐富,海相、陸相和海陸過渡相等不同沉積環境的頁巖均較為發育且分布廣泛,油氣資源儲量可觀,具有很好的勘探開發前景。然而,目前已有研究多集中於海相頁巖,且主要是基於宏觀尺度(> 10 mm)或是微觀尺度(< 0.1 mm)的力學試驗,而對於細觀尺度(0.1–10 mm)的頁巖力學行為研究較少,這使得不同尺度之間的頁巖力學特性難以建立直接、連續的聯繫。此外,頁巖破裂面粗糙度類似於儲層壓裂改造形成的裂縫網絡複雜程度,與頁巖油/氣的開採效率有緊密的聯繫。
  • 被動陸緣遠端帶基底性質和變形特徵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張翠梅、研究員孫珍與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和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等多家單位的科學家合作,在被動陸緣遠端帶的基底性質和流變特徵研究上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地球系統學》。
  • 研究發現頁巖氣頁巖油不可取緣由
    要說明頁巖氣頁巖油不可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了解頁巖氣頁巖油的開採技術才能更清楚。,可以直接導致地震的頻頻發生,並有可能導致局部的坍塌;另一方面,抽取頁巖油頁巖氣會對在地球運行中起到減壓、潤滑、防衝撞、防摩擦、保溫、降溫等作用的自然保護層(天然氣和油)產生破壞作用,可致使該區域被破壞的巖石在地球運動中發生摩擦,點燃頁巖中殘留的天然氣和油並直接造成山火的發生。
  • 中國石油川南頁巖氣田成為我國首個年產百億方頁巖氣田
    近日,中國石油川南頁巖氣田日產量連續實現千萬立方米級增長,年產量達100.29億立方米,成為國內最大頁巖氣田,也是首個年產百億方頁巖氣田,成為「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的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