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頁巖氣產量有望佔國產天然氣比重的15%左右

2020-12-04 搜狐網

本報記者 王爾德

  實習記者 馬司原 北京報導

  受國際低油價的影響,國內外頁巖氣勘探開發的態勢截然不同。

  「美國『頁巖革命』促使頁巖油氣產量持續增加造成全球石油市場供過於求,導致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並跌破每桶50美元大關,甚至低於頁巖油氣的開採成本。這造成美國一些頁巖油氣生產企業面臨破產,引起國際上一些石油公司紛紛延緩或縮減勘探開發投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對21世紀經濟報導解釋。

  郭焦鋒指出,與美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並沒有因此而降低對頁巖氣開發的熱度。2015年1月重慶市發布的《重慶市頁巖氣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重慶市實現頁巖氣年產量200億立方米;與此同時,四川、貴州、陝西、湖南等地的頁巖氣開發熱情也十分高漲。

  郭焦鋒建議,國家應儘快研究「十三五」期間頁巖氣的戰略布局。「經過多方測算分析以及深入研究,我們認為,我國頁巖氣產量2015年將超過50億立方米,2020年有望突破300億立方米、佔國產天然氣比重的15%左右。」

  預計2015年頁巖氣產量超過50億立方米

  《21世紀》: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頁巖氣發展「十二五」規劃》確定的2015年頁巖氣開發65億立方米的目標能否實現?

  郭焦鋒:目前實現商業性頁巖氣開發的企業只有中石化和中石油,我們調研結果顯示,中石化2015年將建成年產50億立方米左右的頁巖氣產能,2015年的實際產量大概為40億立方米;中石油2015年將建成25億立方米左右的頁巖氣產能,實際產量大概為10億-15億立方米;其他企業的2015年產量僅為1億-2億立方米。因此判斷,我國頁巖氣產量2015年將超過50億立方米。

  2005年我國開始頁巖氣勘探工作以來,截至2014年底,近十年累計投資200多億元、鑽探頁巖氣井400餘口,累計生產頁巖氣約13億立方米,平均單井產量可達10萬立方米/天;已完成多批次的頁巖氣勘探開發先導性試驗和陸上頁巖氣資源潛力初步評價及有利區篩選,在四川盆地海相頁巖氣開始投入商業性開發,在南方地區海相頁巖氣見到較好的苗頭,在鄂爾多斯盆地陸相頁巖氣勘探開發有了實質性突破。

  在四川盆地涪陵焦石壩、長寧-威遠、富順-永川以及鄂爾多斯盆地甘泉下寺灣等區塊發現工業氣流,探明我國首個千億方大型頁巖氣田—涪陵頁巖氣田,建立了4個頁巖氣產業化發展示範區,共獲得三級頁巖氣地質儲量5000多億立方米,建成32億立方米/年的頁巖氣產能和首條93.7公裡的輸送管道(與納安線聯接後併入環四川盆地天然氣管網),2015年還將建成全長141.3公裡、設計年輸量60億立方米與川氣東送管道聯接的涪陵焦石壩-石柱王場輸氣管道。

  《21世紀》:經過十年的探索,在頁巖氣開發的關鍵技術上,我們目前是否已經完全解決?

  郭焦鋒: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頁巖氣有利區帶/層系優選與地質評價技術,建立了頁巖氣資源評價和選區評價技術方法和標準體系;初步形成水平井井眼軌跡控制、水平井固井、水平井鑽井液、水平井安全鑽井等長水平井段(1500~2000米)水平井鑽井、完井的關鍵技術體系;已形成頁巖氣井壓裂改造設計、體積壓裂滑溜水液體配置、大型壓裂施工、水平井分段壓裂等頁巖氣儲層大型水力壓裂改造技術體系;基本形成水平井分簇射孔、可鑽式橋塞分段、電纜泵送橋塞、連續油管泵送橋塞、鑽塞等配套工藝技術體系;初步形成「工廠化」頁巖氣平臺井組鑽井、完井和一隻鑽頭一根螺杆「一趟鑽」鑽完水平井段的技術體系。並且,初步形成頁巖氣開發配套工具與工藝流程;基本形成完備的壓裂液體系;自主研發的3000型壓裂車達到世界壓裂裝備的領先水平。

  在我國,頁巖氣開發技術創新和規模化應用也促使頁巖氣開發周期大大縮短、成本明顯下降。目前水平井鑽井周期已縮短到46~70天,水平井單井成本已降至4000萬~7000萬元,頁巖氣開採全生命周期成本已降至1.6~1.8元/立方米左右。

  研究結果表明,目前我國頁巖氣開發尚處於初期階段,關鍵技術尚未完全解決,比如:「工廠化」作業技術體系等關鍵技術尚處於大規模應用的初期階段,初步形成的相關頁巖氣開發技術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十三五」應重點開發四川盆地的頁巖氣區塊

  《21世紀》:您認為應該制定怎樣的「十三五」頁巖氣的勘探開發目標?

  郭焦鋒:「十三五」我國頁巖氣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年產量突破300億立方米,佔國產天然氣比重的15%左右。全面完成我國頁巖氣資源潛力調查與評價,準確把握頁巖氣資源潛力與分布,優選一批有利區和目標區,建成一批頁巖氣勘探開發區和頁巖氣田,完善管網與配套設施,實現大規模商業性開發。頁巖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化和主要裝備國產化,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技術標準和規範,形成比較完善的產業化政策體系,為2020~2030年我國頁巖氣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優選頁巖氣目標區域中,我建議選擇四川盆地重點開發。近十年大量的地質調查、鑽探、評價等生產實踐和理論研究表明:在海相、海陸過渡相-湖沼相和湖相三類頁巖的地質條件存在很大差異,其中海相是頁巖氣最為富集的近中期可實現商業性開發的頁巖層;海相頁巖氣富集高產區主要得益於五方面因素,即處於寬緩的復背(向)斜區、發育深水陸棚相富有機質頁巖集中段(厚度一般大於30米)、有利含氣層系頂底板保存條件較好、頁巖層總體上呈連續型分布、埋深大於2500米並處於超壓區。因此,四川盆地龍馬溪組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有利的頁巖氣富集區,有利面積約4.8萬平方千米,埋深2500~4500米,目的層平均厚度45米,含氣量4~7立方米/噸,頁巖氣可採資源量為4.2萬億立方米,主要分布於蜀南、川東地區。

  《21世紀》:如何從操作層面進一步推動「十三五」頁巖氣開發目標的實現?

  郭焦鋒:在300億立方米的目標中,預計四川盆地及周緣產量約250億立方米,其他地區產量約50億立方米。為了實現「十三五」的目標,我建議還應做好三項重點工作。

  首先,採取「工廠化」作業模式開發,要提前做好部署。從美國的發展經驗來看,頁巖氣開發往往使用一個鑽井平臺布控多口採氣井、按照均勻布井方式(以下簡稱PAD井場),採取「工廠化」作業模式進行。借鑑美國成功經驗,結合我國頁巖氣的資源稟賦、地質條件和技術水平,我國頁巖氣年產量要達到300億立方米,還需提前做好規劃、科學部署:新建PAD井場數需達到2300個左右,最小核心區面積(採氣井場佔用面積)需達到1.6萬平方千米左右,鑽井數約14000口,總投資約4000億~7000億元。

  其次,全面完成全國頁巖氣資源潛力調查與評價,準確掌握全國頁巖氣資源量及其分布規律,優選20~30個頁巖氣遠景區和15~20個有利目標區,建成頁巖氣田3~5個。再者,大規模商業性開發四川盆地海相龍馬溪組頁巖氣,開發目的層系埋深2500~4500米,含氣層以超壓區為主;南方其他地區海相頁巖氣開發獲得突破;海陸過渡相-湖沼相和湖相頁巖氣勘探取得較大進展。

  建議延長補貼政策至2020年

  《21世紀》:2012至2015年,我國中央財政對符合相關條件的頁巖氣開採企業按0.4元/立方米的標準給予補貼。您認為這一補貼是否需要延期?

  郭焦鋒:「十三五」是我國頁巖氣產業發展從投入期步入成長期的關鍵時期,在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並將在未來3至5年內保持60~80美元/桶左右、全球對頁巖氣投資縮減的背景下,仍然激勵企業勘探開發頁巖氣的積極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建議將0.4元/立方米的補貼政策延長至2020年。

  《21世紀》:頁巖氣勘探開發引發的環境風險比較大,如何化解環境風險?

  郭焦鋒:頁巖氣勘探開發涉及地震勘探、鑽井、水力壓裂、採氣、集輸等多個環節,這些環節均存在對水資源、大氣和土壤等方面的汙染及對當地社區的影響,為此須加強對頁巖氣勘探開發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的嚴格監管。事前監管主要針對勘探開發前的規劃和準備工作,從源頭上杜絕環境風險。事中監管應著重對土地利用、水資源取用、地表水及地下水汙染、廢氣排放、廢棄物處置等進行監管。事後監管應對開發引發的長期風險進行評估,並嚴格執法,對達不到標準的企業要給予重罰。因此,需要儘快制定、完善相關環境監管法律法規和標準;培養充足的許可審批與監管人員;研發現場監測設備和構建系統化檢測方法;推動環境監管的信息公開和公共參與,規範信息披露行為。

  同時,我們還應重點研發環境友好型壓裂液與新型壓裂技術,這是從源頭化解環境風險的辦法。當前頁巖氣開發主要採用大規模水力壓裂技術,單井平均用水量達2萬~4萬立方米,且壓裂液中含有十餘種化合物,存在水資源短缺和環境汙染等隱患。因此,建議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研發環境友好型、無水或少水壓裂(例如LPG壓裂、精細地應力約束多嚮導眼壓裂、高頻超深脈衝破巖-有限水力壓裂等)技術。

news.sohu.com false 綜合 http://epaper.21cbh.com/html/2015-03/23/content_123968.htm?div=-1 report 4314 本報記者王爾德實習記者馬司原北京報導受國際低油價的影響,國內外頁巖氣勘探開發的態勢截然不同。「美國『頁巖革命』促使頁巖油氣產量持續增加造

相關焦點

  • 2019年中國頁巖氣行業產量,2030年國內頁巖氣產量將達千億立方米
    年1月美國頁巖氣日產量僅1.65億立方米,2019年3月美國頁巖氣日產量達18.73億立方米。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總署(EIA)的統計,2017年全美的頁巖氣產量約為4620億立方米,較去年增長了7%,開採量已佔全美天然氣開採總量的一半以上。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測,到2035年,美國46%的天然氣供給將來自頁巖氣。
  • 2019年中國頁巖氣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 頁巖氣產地高度集中【組圖】
    目前,國內頁巖氣的主要四大產區分別為涪陵頁巖氣田、川南頁巖氣田、威(遠)榮頁巖氣田和長寧頁巖氣示範區。從四大頁巖氣田區域分布情況來看,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東部及周邊地區(包括重慶四部及雲南北部)。  當前頁巖氣產地集中四川盆地及周邊地區  目前,國內頁巖氣的主要四大產區分別為涪陵頁巖氣田(中石化)、川南頁巖氣田(中石油)、威(遠)榮頁巖氣田(中石油、中石化)和長寧頁巖氣示範區(中石油)。
  • 2019年我國新增石油與頁巖氣探明儲量大幅增加
    油氣勘查發現勢頭良好,找礦取得多項重要突破,油氣探明儲量大幅增加,新增2個億噸級油田、3個千億方級天然氣田、3個千億方級頁巖氣田;油氣開採繼續呈現「油穩氣增」態勢,原油產量穩中有增,天然氣產量較快增長;油氣資源管理改革穩步推進,油氣地質調查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 蓄勢頁巖氣 華電集團天然氣產業鏈初具雛形
    中電新聞網通訊員 何赬珂 記者王瑋   在1月下旬國土資源部公布的第二輪頁巖氣探礦權招標結果中,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以拿下貴州、湖南、湖北三省的5個頁巖氣區塊的成績奪魁。招標初戰告捷,但頁巖氣開發仍然長路漫漫。
  • 頁巖氣「特區」有望建立 相關概念股望爆發
    到2020年實現探明頁巖氣地質儲量10萬億立方米,可採儲量3萬億立方米;實現頁巖氣產量1000億立方米;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頁巖氣政策、技術體系等目標。張大偉表示,等頁巖氣「特區」方案進一步修改成熟後將上報相關部門。  張大偉介紹,備受矚目的第三輪頁巖氣探礦權出讓準備工作早已啟動。
  • 四川盆地2020年生產天然氣約565億方 「西南油氣田」佔「半壁江山」
    西南油氣田 供圖中新網成都1月5日電 (彭剛 杜成) 四川盆地各大油氣生產企業5日發布的生產數據顯示,四川盆地2020年生產天然氣共計約565億立方米,較2019年增加60億立方米,增幅佔全國天然氣增量的52%,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奠定了堅實的能源基礎。
  • 寒冬即將來襲,天然氣需求有望超預期嗎?
    天然氣廣泛應用於工業燃氣、民用氣、汽車燃料、城市調峰、燃氣發電、化工用氣等方面。隨著我國加快推進新能源結構轉型,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不斷提速,天然氣產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02、進口比重逐漸提升目前,我國天然氣供給以國產為主,進口為輔。
  • 【中國科學報】「中國天然氣之父」與天然氣工業
    同時,在他看來,在今後一二十年間煤成氣依舊是中國天然氣的重要發展目標。2012年,全國天然氣探明總儲量中煤成氣佔69.1%。  戴金星告訴記者:「如今煤成氣的產量和儲量都佔了全國天然氣的三分之二左右,而過去我們通常是在一些老的油田找到煤成氣,而現在在新區域的勘探也有了突破。」
  • 化工行業:頁巖氣成本低於傳統天然氣原因何在?
    06年後北美頁巖氣出現了爆發性增長,佔天然氣的比重接近翻了10倍,至2011年已經提升到18.6%。這也導致天然氣價格從06年一路下跌,從14美元/MMBtu,下跌至今年年初最低的不足2美元/MMBtu。
  • 研究發現頁巖氣頁巖油不可取緣由
    20世紀之初,美國的勘探重點向中部和西部轉移,到1910年,中部和西部成為美國重要產油區,西部主要是加利福尼亞州,至今已有110多年歷史。 要說明頁巖氣頁巖油不可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了解頁巖氣頁巖油的開採技術才能更清楚。
  • 頁巖氣將成我國天然氣增長主體
    8月30日,第七屆亞洲天然氣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指出,2035年中國天然氣產量有望達到2800億立方米,頁巖氣將是產量增長的主體,4500米以淺可上產至600億方,國際LNG市場供應過剩已顯現,未來LNG市場交易模式將呈現新格局。
  • 2020年四川盆地天然氣產量565億立方米
    日前,從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獲悉,2020年,四川盆地生產天然氣約565億立方米,較2019年增加60億立方米,增幅佔全國天然氣增量的52%。根據自然資源部組織的「十三五」資源評價,四川盆地天然氣總資源量38.84萬億立方米,有安嶽、普光、川南頁巖氣等特大氣田,是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最具潛力的盆地,居全國之首。據介紹,2020年,中國石油在四川盆地生產天然氣超過335億立方米,中國石化在四川盆地生產天然氣約230億立方米,其中,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生產天然氣318.19萬立方米,佔四川盆地天然氣總量的56%。
  • 中國頁巖氣高峰年產量或達650億方,成為天然氣產量增長主力
    在8月30日舉行的第七屆亞洲天然氣論壇上,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文智表示。趙文智稱,2035年中國天然氣產量將達2800億立方米,其中,頁巖氣成為產量增長的主體,對天然氣總增量的貢獻達到四成以上。頁巖氣在天然氣產量中的佔比,將由2015年的3.3%增至2035年的23.2%。
  • 自然資源部:2019年全國石油產量1.91億噸,同比增1.1%
    油氣開採繼續呈現「油穩氣增」態勢,原油產量穩中有增,天然氣產量較快增長。油氣資源管理改革穩步推進,油氣地質調查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新增2個億噸級油田、3個千億方級天然氣田、3個千億方級頁巖氣田。油氣勘查發現勢頭良好,找礦取得多項重要突破,油氣探明儲量大幅增加,新增2個億噸級油田、3個千億方級天然氣田、3個千億方級頁巖氣田;油氣開採繼續呈現「油穩氣增」態勢,原油產量穩中有增,天然氣產量較快增長;油氣資源管理改革穩步推進,油氣地質調查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 涪陵頁巖氣田實現每天新增50萬立方米產量
    新華社重慶1月1日電(記者陶冶)2021年元旦,隨著8口新井的陸續投產,中國石化江漢油田涪陵頁巖氣田實現每天新增50萬立方米產量,這相當於100萬戶家庭日常每天的用氣量。1日上午9時許,隨著涪陵頁巖氣田焦頁66擴平臺的Z2HF井外輸閥門的打開,該平臺流量計指針迅速跳動起來。
  • 獲政策「紅包」 頁巖氣概念逆勢稱雄
    消息面上,財政部網站顯示,為促進頁巖氣開發利用,有效增加天然氣供給,自2018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對頁巖氣資源稅(按6%的規定稅率)減徵30%。在國家大力支持、技術進步等因素共同推動下,行業景氣度有望持續回升,相關上市公司短、中長期機會也將更加明顯。此外,板塊昨日逆勢拉升也與主力資金的淨流入有直接關係。
  • 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_2013年第4號...
    我國天然氣產量連續10年保持快速增長,2000年產量為272億立方米,2010年達到948億立方米,年均增長13.3%。  全國天然氣基幹管網架構逐步形成。截至2010年底,天然氣主幹管道長度達4萬公裡,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達到18億立方米,建成3座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總接收能力達到1230萬噸/年,基本形成「西氣東輸、北氣南下、海氣登陸」的供氣格局。
  • 頁巖油氣專題報告:美國頁巖油未來將對全球油價形成持續壓制
    美國 48 州的頁巖油氣生產集中於 7 大油氣區。EIA 會對以上 7 大油氣區 的原油開採活動進行跟蹤,雖然 7 大油氣區的原油生產不僅限於頁巖油(即也包括常規 油,產量佔比 40%左右),使得 7 大油氣區的原油總產量大於美國頁巖油總產量,但通過 研究 7 大油氣區的原油生產情況,可以大致了解美國頁巖油氣的生產分布情況。
  • 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天然氣發展
    200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為245億立方米,2010年達到1075億立方米,年均增長15.9%,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從2.2%上升至4.4%。  2000年天然氣消費結構中,城市燃氣、發電、化工和工業燃料分別佔12%、14%、38%、36%,2010年分別佔30%、20%、18%、32%,城市燃氣和發電比例大幅度提高。
  • 頁巖氣 shale gas
    3月16日,國家能源局在北京對外發布了業界期待許久的《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這意味著,中國版的「頁巖氣革命」正式得到了官方層面的「指導」。為提升非常規資源的開採能力,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國內頁巖氣產量將達65億立方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