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際油價的日漸走高,一種富含甲烷氣體的新型綠色清潔能源,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其成分主要以甲烷為主,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資源,主要用於居民燃氣、城市供熱、發電、汽車燃料和化工生產等,它就是用途廣泛的頁巖氣。
其之所以被稱為「頁巖氣」,是因為它的形成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隱藏在盆地內厚度較大、分布廣的頁巖烴源巖地層中。黑色頁巖中豐富的古生物有機質,經過埋藏,隨著溫度和壓力升高,生成天然氣。具有開採壽命長和生產周期長的優點,使得頁巖氣井能夠長期地以穩定的速率產氣。
而我國頁巖氣資源潛力大,初步估計我國頁巖氣可採資源量在36.1萬億立方米,與常規天然氣相當,略少於淺煤層氣地質資源量的約36.8萬億立方米。近日,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突破,中國超級頁巖氣田被發現,儲量將近2000億方,就連外媒都驚呼:中國又要發財了。
該超級頁巖氣田位於重慶市涪陵境內,該區域是我國「渝氣東送」的重要起源之一,也是我國「長江資源經濟帶」的重要基地。目前,涪陵氣田焦頁1HF井、2HF井突破了國內頁巖氣井開發時間最長、單井累產最高兩項紀錄。
日前,通過的是涪陵頁巖氣田東勝-平橋西五峰組-龍馬溪組頁巖氣探明儲量新增報告的審查,由我國自然資源部組織專家組親自驗收。標誌著新增可開採的頁巖氣儲量達2000億立方米,頁巖氣已成為我國天然氣發展的重要領域。
實際上,我國對頁巖氣的開採研究始於2000年,距離美國實現頁巖氣大規模開發,已經過去了30多年。而且,相比美國頁巖氣大多位於平原地帶,埋藏深度大多小於2000米,氣藏構造簡單等有利開採條件,我國的頁巖氣藏猶如被摔碎了深埋在大山中的「瓷盤」,開採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從一開始,我國的科研人員就在全國打了一百多口井,到最後終於在一處富含古海洋生物有機質的頁巖中找到了「氣」。最終將目標鎖定在四川盆地及其周邊,中國科研單位和企業矢志創新,從壓裂到水平鑽井,再到橋塞,啃下了一個又一個「硬骨頭」。
中國頁巖氣從「空白」到儲量為世界第一的「亮彩」,一路走來艱辛不斷。2008年11月第一口頁巖氣井在四川宜賓打通,獲得大量巖礦樣品、頁巖吸附氣樣品;2009年12月第一口頁巖氣直井在四川省威遠縣開鑽壓裂成功;2012年初頁巖氣被列為單獨礦種,大大推動了中國頁巖氣規模化、產業化進程。
2012年在四川長寧地區鑽獲了我國第一口具有商業價值的頁巖氣井,實現了頁巖氣商業化運營;2014年3月涪陵頁巖氣田進入商業化開發階段,年產能達到25億立方米。到如今,我國涪陵頁巖氣田年產能超過100億立方米。
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強大的祖國一定會超越美國、加拿大,成為與之鼎足而立的頁巖氣生產大國。那麼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什麼樣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旅圖天涯
大路美景十裡,且行且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