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公司油氣綜合物化探技術創新紀實

2020-11-25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綜合物化探處於石油工業的第一鏈條的頂端,主要作用是發現油氣遠景區,輔助地震解決複雜構造帶、特殊巖性體等勘探難題,特別是地震圈閉目標的含油氣檢測,對於推廣地球物理綠色環保勘探、提高油氣勘探效益有著重大意義,由於油氣綜合物化探技術具有探測深度大的特點,因此是我國正在開展的深地礦產資源探測技術研發的基礎和倚重。

  中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公司油氣綜合物化探技術創新團隊,以方法研究室、物性實驗室、研究生工作站、6個成果研究中心和每年十多個生產隊伍、數十個項目、上萬個測點的測試和生產應用為平臺,採用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模式,聯合美國猶他大學、科羅拉多礦業學院、聖地牙哥海洋中心和國內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武漢)、中南大學、成都理工大學、長江大學、中科院等十多家科研院校等國際國內前沿地球物理科研團隊,在「十一五」「十二五」國家油氣科技重大專項課題《重磁電等綜合勘探技術》(2008ZX05019-007、2011ZX05019-007)和國家863計劃項目《多元油氣識別與監測綜合物化探配套技術》(2006AA06Z201)以及中石油多項科技支持下,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團隊創新出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油氣重磁電勘探理論和技術,在可控源時頻電磁勘探、三維重磁電勘探、綜合物化探軟體研發及針對山前複雜目標、火成巖目標、深層目標以及油氣檢測的配套技術等多方面取得突破。

  鑄成油氣勘探「三大利劍」

  團隊本著為國爭光、對黨忠誠的初心,勵精圖治、砥礪前行,在二十年長期堅守中發憤圖強,完成了GME3D、TFEM和GeoGME三大利器研發。

  針對山前複雜目標勘探難題,持續攻關先後完成了三維重磁採集技術、三維電磁小面元採集技術、三維重磁反演技術、三維電磁並行反演技術、重磁電聯合勘探及連片反演解釋技術等研究,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適合於複雜目標的三維重磁電勘探技術(GME3D)。

  針對深層油氣圈閉評價難題,先後完成了大功率建場測深的引進研發、井地電磁法引進研發,創新提出並研發時頻電磁勘探新技術,目標最小化時頻電磁反演方法、井震約束電阻率極化率反演、IPR油氣檢測理論和方法等,特別是主導研發大功率恆流激發系統和分布式電磁採集站打破電磁勘探儀器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適合於深地探測的時頻電磁勘探技術(TFEM)。

  針對我國大型重磁電處理解釋技術及軟體系統完全依賴進口、長期受制於人的窘況,於2009年立項,基於綜合地球物理軟體GeoEast系統平臺開發研究GeoGME系統,經過近10年的努力完成了GeoGMEV1.0、GeoGMEV2.0和GeoGMEV3.0的研發和6年的工業化應用,GeoGME系統已經成為GeoEast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體功能已同步於國外同類主流軟體產品。具有三維重力、三維磁力、三維大地電磁測深、時頻電磁等新方法新技術的資料處理功能,具有集成化和一體化重磁電震資料多信息聯合處理、對比分析、可視化的綜合解釋功能。

  上述研究創新形成了綜合物化探技術GME3D、TFEM和GeoGME軟體系統「三大利劍」,分別達到國際領先和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油氣綜合物化探技術的創新性研發和推廣,以及在礦產、地熱地下水等勘探中的應用是對中國深部資源探測方式和方向性的重大變革,是中國未來深部資源勘探戰略體系的新選擇,油氣勘探「三大利劍」的鑄成對中國目前深地礦產資源勘探的作用和意義重大,可使我國深地資源探測技術的探索時間大幅度縮短;通過對重磁電勘探技術特別是電磁勘探技術及其關鍵核心設備的研究,使我國在大功率電磁勘探技術水平和探測裝備上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具有國際競爭力。未來綜合物化探技術、技術裝備以及軟體系統充分耦合,構成的整個集成體系,使我國在發展三維重磁電,特別是大功率電磁勘探技術方面已經佔領技術制高點。

  油氣綜合物化探技術研發先鋒

  截至目前,中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公司自主研發了國際領先的三維重磁電技術、時頻電磁勘探技術以及井地電磁勘探技術、電磁—地震聯合油氣檢測技術、井震建模多參數反演技術、IPR油氣預測技術,這些技術都取得了重要突破。已經申請發明專利60多項,發表論文100多篇,登記軟體著作權30餘項,起草行業技術標準10餘項。取得了一系列在國內外具有重大影響的創新性研究成果。並相繼獲得了河北省技術發明進步一等獎、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科技進步一等獎以及中國石油集團科技獎多項。

  三維重磁電勘探技術主要應用於陸上油氣資源勘探與開發領域,以高精度重磁電三維採集、三維處理、解釋等為手段,為高精度三維重磁電勘探提供技術支撐。

  時頻電磁方法是時間域電磁法和頻率域電磁法的聯合工作方法。中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公司的油氣綜合物化探技術將時間域與頻率域電磁勘探方法統一於一體,一次施工即可同時獲得時間域和頻率域兩套數據,這在國際上都是未曾想到的創新和突破。

  中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公司的GeoGME系統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GeoEast解釋系統為軟體開發平臺,利用其成熟的系統管理、工區管理、數據管理、模塊管理、平面繪圖、三維可視化及完善的資料處理與解釋等功能,不但縮短了GeoGME的研發周期,而且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重磁電震處理解釋的一體化,首次建立了重磁電震處理解釋統一的數據模型,首次實現了重磁電震交互處理功能,首次解決了重磁電震資料在一個平臺上的可視化綜合解釋問題。

  據了解,這些技術是由中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公司的「油氣綜合物化探技術創新團隊」研發的,這是一支長期活躍在油氣勘探最前沿,為油氣勘探開疆擴土不斷創新的隊伍,20年前就被石油部王濤老部長譽為「石油勘探尖兵」,他們執著追求、不斷探索、開拓創新,用十幾年時間創新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油氣物化探新技術。

  該創新團隊由中石油集團公司高級技術專家、綜合物化探處原總工程師何展翔博士為團隊負責人,團隊顧問千人專家餘剛,團隊成員包括劉雲祥、孫衛斌和李德春、劉雪軍、王永濤、王志剛、胡祖志等核心人員及一批青年骨幹人員,是一支富有創新能力、埋頭苦幹、科研作風嚴謹的研究隊伍。團隊人員大都具有博士、碩士學歷,既能堅守勘探一線又能走出國門交流討論,將實際生產難題與前沿科技發展緊密結合,是一個面對油氣複雜地質難題勇於攻城拔寨的創新團隊。

  十多年來,該團隊承擔了20多項包括國際科技合作、國家863計劃、國家重大專項計劃、自然科學基金、中石油重點攻關項目等研究開發任務,很好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實現產業升級,成為油氣綜合物化探新技術研發和應用的先鋒,備受國內外地球物理勘探領域的關注。

  科研成果成功轉化果實豐碩

  如今,中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公司油氣綜合物探技術創新團隊在該公司綜合物探處陳海聰處長的大力支持下,三維重磁電技術(GME3D)、時頻電磁勘探技術(TFEM)、重磁電軟體系統(GeoGME)均實現了產業化。

  三維重磁電技術(GME3D)的研發和應用極大地改善和提高了重磁電勘探效果。小面元三維電磁法採集技術、三維重磁複式採集技術提高了重磁電採集精度,整體相對提高15%—20%;三維MT採集精度相對提高了20%。MT三維反演處理能力大幅提升,可一次性處理8000個測點;重磁力三維反演處理能力達2萬平方公裡(1∶50000比例尺)。國際上還在紙上談兵的技術,中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公司已經全流程實施。實例驗證表明,複雜區山前帶,重磁電震綜合提高精度10%,鹽頂深度預測誤差由原來的10%以上降低到2%左右。該技術成為複雜區速度建模重要輔助手段,已經成為常規重磁、大地電磁方法的升級換代產品,實現了電磁勘探採集從二維到三維的跨越,實現了處理簡單地質目標到複雜地質目標的技術跨越,實現了反演方法從二維到三維的跨越,制訂行業標準6項,引領了我國重力、磁力、電法勘探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油氣勘探技術的進步。該成果在國內外得到大規模推廣應用,為國內14個油田、海外五大合作區、沙特阿美、BP、PDO、YPFB等國際知名油公司提供技術服務,近5年累計實現新增銷售額2.54億元,經濟效益明顯。

  時頻電磁勘探技術(TFEM)得到全面推廣應用,該技術一經出現即代表國際國內大功率可控源電磁法的發展方向,得到同行廣泛認同,成為油氣勘探中一個重要方法。其顯著的優點在於針對深部儲層目標的大功率恆流多周期方波長導線激發,大功率恆流激發功率200—250kW、最大輸出電流可達150A,比常規電磁法激發能量大10倍以上,恆流方波誤差小於1%,採用100—200次重複疊加獲得高信噪比資料,比常規方法單次激發信噪比高10倍以上。針對儲層的目標最小化時頻電磁反演方法,通過地震和測井資料建立模型,約束反演獲得儲層高精度電阻度和極化率分布,減小了儲層目標評價的多解性;採用地震圈閉/屬性和電磁屬性(IPR)匹配開展鑽前目標優選及開發中油水邊界識別,經過382口探井驗證,成功率達到75%以上。該技術實現了採集方法技術自主、處理解釋軟體自主、儀器裝備自主。特別是與我國深地資源勘探開發戰略相契合,提前10年完成並達到目前深地資源勘探方法所要求的指標,探測深度大於6km,研發生產大功率發射系統15套,儀器總道數2000餘道,形成了儀器製造和軟體開發到生產應用完整的生產線。在中國70餘個目標,國外阿曼、查德、尼日等30餘個目標得到應用,剖面長度達到近3萬公裡。除油氣領域外已經在頁巖氣勘探和地熱勘探中獲得應用,「十二五」以來時頻電磁推廣應用到國內外幾十個油田及頁巖氣勘探中,提高了圈閉評價效果,新技術產值達4億多元,取得好的經濟效益。

  GeoGME軟體已升級到V3.2版本,在中石油、中石化、中國地質調查局廊坊物化探所和水環中心、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成都理工大學、長江大學等安裝75套,直接經濟效益達1億元,同時,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目前,團隊正在研發地井—井地—地面聯合勘探技術,已經完成井下接收儀器的研製和地井/井地多次試驗,預計2019年底完成並進行生產試驗。團隊已經完成國家863深水海洋電磁裝備研發,形成海洋可控源電磁發射系統1套、採集系統10套和海洋電磁軟體系統,目前在中石油專項資金支持下開展海洋可控源電磁現場試驗和產業化,生產發射系統2套、採集站系統50套,將在2018年開展海試,2019年投入生產應用。團隊將進一步加強綜合物化探技術相關研究和應用工作,提升我國綜合物化探技術創新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推動我國緻密油氣勘探開發地球物理技術進步
    通過項目實施,提升了項目團隊的學術創新能力和國際影響能力,促進了西安交大非常規油氣與深地探測團隊的建設,推動了我國緻密油氣勘探開發地球物理技術的進步。2013年,「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地球物理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
  • 中國化學943億大單後,中石油再拿81億,石油行業的暖春來了?
    繼今年10月中國化學943億大單順利推進消息後,中石油海外也傳來好消息,接連拿下兩大海外油氣服務及工程項目,總項目額度超過81億元!2018年中標的ADNOC項目東方物探,即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 川慶鑽探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整建制劃入東方物探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譚曄 通訊員王佳川)1月2日記者獲悉,2017年歲末,川慶鑽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整建制劃入東方物探,標誌著中國石油工程技術業務改革重組已經起步運行,為中石油做精、做強地球物理勘探業務,建設國際一流物探技術服務公司奠定堅實基礎。
  •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勘探地球物理委員會物探技術研討會暨十屆三次工作會在南科大召開
    合影開幕儀式在南科大第一教學樓舉行,由中石油東方公司首席專家王克斌主持,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南科大地空系系主任陳曉非院士以及勘探地球物理委員會主任張瑋先後進行了致辭。參觀人員合影由中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公司首席專家王克斌主持專題報告,共計6位報告人做了精彩報告。
  • 砥礪前行三十載矢志創新再騰飛——寫在油氣地球物理研究所而立之年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油氣地球物理研究所(簡稱地球物理所)30年科研創新路,幾代物探人砥礪前行,矢志鍛造技術利器,為我國油氣勘探發現、增儲上產和物探科技進步作出了卓越貢獻。2001年,石油地球物理所被賦予物探技術規劃與支持、特色技術研發和前緣技術跟蹤等重要使命,「一部三中心」定位得到明確。2003年4月,石油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名為石油物探技術研究所,面向油公司物探技術需求的特色定位得到進一步加強。
  • 近年我國油氣勘探十大重要發現出爐!中石油佔幾成?
    02中石油準噶爾盆地南緣下組合高探1井獲高產油氣流,陸上深層碎屑巖獲戰略突破準噶爾盆地南緣是幾代石油地質家高度關注、堅持探索的重大勘探領域,也是久攻不破的區帶。高探1井的重大突破,是準噶爾盆地油氣勘探史上的重要裡程碑,證實了準噶爾盆地南緣衝斷帶油氣富集,勘探潛力很大。
  •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勘探地球物理委員會物探技術研討會暨十屆三次...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勘探地球物理委員會物探技術研討會暨十屆三次工作會會議紀要 2021-01-08 1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方物探電磁勘探新技術享譽國際
    中國石油網消息 (通訊員萬海珍 陶德強)6月1日筆者從東方物探獲悉,在國家和集團公司大力支持下,東方物探組織百餘人歷時10年攻關,首創時頻電磁高精度油氣儲層識別技術,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
  • 中石油十大油氣田領導大調整
    原長慶油田黨委書記、總經理付鎖堂職務調整為長慶油田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長慶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中石油駐陝西地區企業協調組組長。李忠興不再擔任長慶油田常務副總經理,調往遼河油田任職。二、大慶油田領導調整董煥忠不再擔任大慶油田副總經理、大慶油田黨委委員,調任西南油氣田。三、塔裡木油田領導調整原長慶油田副總經理、安全總監沈復孝調任塔裡木油田副總經理、黨工委常委。何江川不再擔任塔裡木油田常務副總經理,調往長慶油田任職。
  • 中石油東方物探遼北地區重磁電勘探獲突破
    截至8月20日,中國石油東方物探承擔的遼河油田遼北地區重磁電勘探採集項目順利完成。非地震勘探帶動遼北地震部署,為早日揭開遼北探區神秘地質面紗奠定了基礎。   20世紀40年代,我國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翁文波創立重磁電勘探方法,開創了我國磁法、電法勘探的先河。
  • 中石油在京舉辦勘探開發夢想雲2020發布會
    11月27日,中石油在京舉辦勘探開發夢想雲2020發布會,發布夢想雲創新成果和夢想雲智能引擎,展示該系統協助企業數位化轉型應用的案例。本次發布會主題為「夢想雲助推數位化轉型、智能化發展」,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信息管理部、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勘探與生產分公司主辦,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東方物探承辦。
  • 2019年油氣地球物理學術年會在南京成功召開
    2019年油氣地球物理學術年會在江蘇南京隆重召開。 特邀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陳顒,中國科學院院士金之鈞,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陽,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教授陳曉非和來自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地球物理學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油田企業等單位500餘名領導專家出席了會議。 本次會議旨在推進地球物理技術創新助力國家能源戰略。
  • 國家油氣管網公司如何重構天然氣市場
    在油氣改革穩步推進的當下,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不僅僅關係著企業的盈虧、行業的健康發展,更關係著國家的能源安全。日前,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天然氣市場帶來新的改革機遇期。隨著公司逐步接收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管道、LNG接收站資產。我國天然氣價格改革「放開兩頭、管住中間」的改革路徑逐漸清晰。  我們應該如何評價天然氣價格雙軌制,城市燃氣企業為什麼會出現嚴重的價格倒掛?
  • 中石油取得頁巖氣鑽井技術重大突破
    中國證券網訊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19日對外宣布,順利完鑽四川省第一口「勺型」頁巖氣試驗井。「勺型」井技術可有效提高頁巖氣單井產量,是中石油頁巖氣鑽井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  據新華社報導,記者從西南油氣田公司了解到,長寧H24-8井是四川省第一口「勺型」頁巖氣試驗井,位於宜賓市興文縣毓秀苗族鄉。
  • 第八屆「東方杯」全國大學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賽圓滿落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物理學院名譽院長朱日祥,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苟量,SEG中國區執行總裁黃旭日,SEG中國總經理吳靜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長張來斌,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韓尚峰,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SEG中國相關負責人,中石大相關職能部門和學院負責人,部分參賽高校相關負責人以及全體決賽參賽選手參加活動。
  • 中石油將在頁巖氣開發等領域加快創新與合作步伐
    中石油將在頁巖氣開發等領域加快創新與合作步伐 2020-11-05 21:36:02 ;同時將發力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塑造新業態,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依靠創新鏈提升價值鏈,加快數位化轉型,推動公司創新與合作邁上新臺階。
  • 東方物探持續提升地震採集技術能力
    地震採集技術處於石油勘探技術鏈條最前端,地震資料品質的優劣直接影響找油找氣的節奏和效率,持續提升地震採集技術水平對於獲得高品質地震資料,推進油氣增儲上產至關重要。東方物探依託國家、集團公司重大專項,按照股份公司「集中勘探、精細勘探、風險勘探、綜合勘探」戰略部署,始終把研發重點聚焦在破解勘探難題、降低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成效的關鍵技術上,緊密圍繞五大盆地石油勘探、三大盆地天然氣勘探,全力做好重點勘探項目,加強與油氣田聯合技術攻關,努力滿足油田公司個性化需求。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聚焦油氣智能鑽井變革性技術
    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在全球範圍內迅猛發展,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智能化已成為油氣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中智能鑽井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有望大幅度提高複雜油氣產量和採收率,降低鑽完井成本,成為保證我國能源戰略安全的變革性技術。
  • 地球物理技術從粗放到精細—以水文地球物理為例
    報告題目:地球物理技術從粗放到精細—以水文地球物理為例報 告 人:胡祥雲教授報告時間:2017年12月05日(星期二)上午9:00-11:00報告地點:地質宮519會議室報告人簡歷:胡祥雲,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科技獎評審專家,湖北省創新群體負責人,地球物理與空間信息學院院長
  • 國家能源局:完善油氣勘探開發政策 加大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力度
    「十三五」時期,我國油氣勘探圍繞重點盆地、重點區塊、重點領域,加大風險勘探力度,加強非常規油氣勘探,獲得了多個重要發現——  中石油在鄂爾多斯盆地長7生油層內勘探獲得重大發現,新增探明地質儲量3.58億噸,預測地質儲量6.93億噸,發現了10億噸級的慶城大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