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取得頁巖氣鑽井技術重大突破

2020-12-05 中國證券網

  中國證券網訊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19日對外宣布,順利完鑽四川省第一口「勺型」頁巖氣試驗井。「勺型」井技術可有效提高頁巖氣單井產量,是中石油頁巖氣鑽井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

  據新華社報導,記者從西南油氣田公司了解到,長寧H24-8井是四川省第一口「勺型」頁巖氣試驗井,位於宜賓市興文縣毓秀苗族鄉。4月18日,長寧H24-8井鑽進至井深3890米順利完鑽,水平段長1100米,鑽井周期69天,最大反向位移635米。

  據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有關人員介紹,一般的頁巖氣井為「L」型,目前鑽井技術成熟。「勺」型井能實現儘可能大的水平段長度和儲層接觸面積,有效提高頁巖氣產量,但由於井眼軌跡及鑽具受力複雜,鑽井摩阻、扭矩較大,對鑽完井集成工藝要求高,一直是目前的技術難題。

  通過組織科研院所聯合攻關,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提出了有針對性的鑽具結構、井眼軌跡、鑽井液等系列鑽井技術方案,確保方案、設計的科學性、可行性及指導性。同時,強化過程跟蹤和技術把關,充分發揮地質、工程一體化管理優勢,強化井眼軌跡和地質層位過程跟蹤,及時優化調整軌跡、參數。

  該公司將進一步總結「勺型井」實施經驗,以便今後進一步推廣,有效提高頁巖氣井的單井產量。

相關焦點

  • 中石油「激進」打井,中國頁巖氣能否迎來技術突破?
    6月26日,財新發文稱,中石油計劃2018年在四川頁巖氣田計劃打井330餘口、生產約56億立方米頁巖氣,這一數字與截至2017年底共210口存量井、2017年全年開採頁巖油30.6億立方米相比,顯得十分激進;未來三年,中石油還計劃再打700餘口井。
  • 頁巖氣關鍵技術獲重大突破 6大概念股解析
    頁巖氣產業再迎利好 核心技術獲突破  據13日晚央視新聞聯播報導,我國頁巖氣開採核心技術近日取得重大突破,用於地下水平井進行分段的「分割器」——橋塞商用成功,這使我國成為繼美國和加拿大之後,第三個使用自主技術裝備進行頁巖氣商業開採的國家。
  • 2019年中國頁巖氣行業產量,2030年國內頁巖氣產量將達千億立方米
    頁巖氣開發的特點分析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二、美國頁巖氣產量美國在頁巖氣開發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美國較早開始進行頁巖氣的勘探開發,經過近幾十年來的技術進步,美國在頁巖氣開發領域取得較大成功。根據《美國頁巖氣開發技術及政策研究1970-2015_田書超》,從歷史上看,美國在1821年成功鑽探全球第一口商業性頁巖氣井;1975年-2000年期間,美國的多家頁巖氣研究機構對頁巖氣進行了持續和深入的研究;2000年-2006年期間美國頁巖氣技術取得突破,水平井壓裂、水平鑽井、多井同步壓裂、分級壓裂技術工藝不斷完善,頁巖氣單井產量提高,開採成本下降;2007年後美國頁巖氣進入快速發展期,2007
  • 美頁巖油泡沫破滅 中國頁巖氣逆市增產(六股)
    美國能源局EIA指出,造成7大頁巖區域天然氣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於,每個區域新增鑽井的產量都要低於原有鑽井產量的下滑幅度,這兩者之間出現了差值。事實上,自2014年第四季度以來,EIA報告中提及的美國7大頁巖區的鑽機數量就在不斷減少,與此同時,原有鑽井的產量也在不斷下滑,儘管開發商們都在努力提高生產率,但卻仍然不能彌補鑽機數量和鑽井產量的雙雙下降。
  • 宏華集團:首個頁巖氣平臺油服一體化總包項目究竟意味什麼?
    而這份公告,懂行的投資者應該一下子都看明白了,頁巖氣平臺油服一體化的總包項目含金量之高——當然了,在股價上也看到直接的推動。宏華盤中一度大漲接近5%,收0.85,全日上漲2.41%。本次宏華在中國啟動的頁巖氣平臺鑽井總包服務——這個難度之高,意義重大,本文將會細細解釋。
  • 「又一項石油鑽井尖端技術取得突破!」11
    【又一項石油鑽井尖端技術取得突破!】11月13日,由 中國石化勝利石油工程公司 鑽井工藝研究院,自主研發的241.3毫米等井徑膨脹管系統在勝利油田河31-斜190井進行全過程井下試驗,歷時23天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 中國石化 在這項國際前沿的創新性鑽井技術領域取得重大階段性突破。
  • 「中國特色」頁巖氣戰略:中標後的尷尬
    「在整個涪陵頁巖氣發現之前,(中石化頁巖氣勘探)帳面上已經投入25億元,打了水漂。再加上過去幾代的勘探投入,可能50億、70億元都不止。」中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總經理孫健爆出猛料。涪陵突破的高昂代價「涪陵頁巖氣氣田的發現不容易。」中石化涪陵焦石壩氣田的郭旭升這樣感嘆。
  • 科學網—用「黃金卡尺」精準服務頁巖氣選區
    古老學科新應用 開採頁巖氣,不但需要高端的鑽井技術,更需要精準的黑色頁巖地層層位標定,其中生物地層標定是鑽井現場最快速、精準的方法,可以直接指導打鑽至精準的頁巖氣層位。 在中國的南方地區,東至浙江,南至廣西、雲南,西至四川,在寒武紀至石炭紀有著相似的古地理環境,並因此形成了相似的筆石地層。
  • 中國石油川南頁巖氣開發形成關鍵技術體系
    5月28日,中國石油川渝頁巖氣前線指揮部傳來消息,中國石油在川南形成了頁巖氣開發的關鍵技術體系,3500米以淺工藝技術實現更新換代,3500米以深主體工藝取得突破,為川南頁巖氣規模效益開發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 貴州丹寨發現頁巖氣新區新層系,有望推動實現南方海相頁巖氣突破
    成果顯示,在貴州省丹寨縣實施的貴丹地1井實現了頁巖氣調查新區新層系發現,開闢了雪峰隆起西南緣頁巖氣調查新局面。  貴丹地1井位於貴州省丹寨縣東8千米處,是巖溶所和成都地質調查中心部署在雪峰隆起西南緣的一口頁巖氣調查井。
  • 中國石油:鋪展頁巖氣發展新藍圖
    在中石油礦權內五峰組—龍馬溪組埋深4500米以淺分布面積2.7萬平方千米、資源量13萬億立方米,佔盆地五峰組—龍馬溪組資源量的70%;其中川南地區五峰組—龍馬溪組埋深4500米以淺分布面積2.6萬平方千米、資源量12萬億立方米,佔盆地五峰組—龍馬溪組資源量的65%。中國石油礦權在川南地區連片分布,覆蓋了盆地頁巖氣有利區塊,利於整體開發。  川南地區是我國頁巖氣產業的發源地。
  • 我國頁巖氣開採為何難
    根據國際能源信息署(EIA)2015年發布頁巖氣資源評估報告顯示,全球頁巖氣技術可採資源量為220.69萬億方,其中我國頁巖氣技術可採資源量為31.57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佔全球的15%左右,頁巖氣資源十分豐富。 但目前,我國頁巖氣並未實現大規模開採利用。頁巖氣開採到底難在哪裡?
  • 中國頁巖氣高峰年產量或達650億方,成為天然氣產量增長主力
    據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預測,到2035年,頁巖氣、緻密氣和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的總產量,將和常規天然氣產量基本持平。中國頁巖氣資源潛力較大,被稱為天然氣儲量倍增的生力軍,主要類型可分為海相頁巖、海陸過渡相頁巖和陸相頁巖。但截至目前,並未形成統一的數據評價。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聚焦油氣智能鑽井變革性技術
    鑽井工程是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關鍵工程技術,勘探、發現和開採油氣均離不開鑽井。當前我國油氣勘探開發的重點是低滲透、非常規、深水和深層超深層等複雜領域,普遍存在資源品質差、開發對象複雜、自然環境惡劣等客觀難題,鑽井工程在高效、經濟、優質、安全等方面面臨重大挑戰,亟需發展變革性的鑽井新技術。
  • 四川長寧頁巖氣市場的「長寧特點」
    「新能源、新市場、新環境、新方式」是四川長寧頁巖氣市場的「四新標誌」,是2018年西部鑽探工程公司開拓外部市場的一個嶄新領域。截至3月底,已經開鑽4口,完井2口,打進尺6205米,50047、70151兩隊正在平穩施工。
  • 四川鼓勵民資分享頁巖氣紅利 率先嘗試央地合作
    頁巖氣開採有望提速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能源領域引入民間資本有助於激發活力,而我國頁巖氣開採領域接連取得重大突破,也加大了民間資本參與的積極性,頁巖氣開採有望提速。  四川省頁巖氣儲量巨大。近幾年,四川省對頁巖氣的開發熱度一直不減,尤其是中石化在涪陵地區頁巖氣開採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已經成為國內頁巖氣開發的標杆。
  •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硬核」主體技術推動川南頁巖氣高效開發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作為國內頁巖氣勘探開發的先行者,歷經十餘年的探索實踐,堅持自主攻關,大力推動科技攻關和技術進步,形成川南3500米以淺頁巖氣規模有效開發的理論和關鍵技術,整體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推動川南頁巖氣全面提速上產,目前日產氣量突破3000萬立方米,今年產量將達100億立方米以上,川南頁巖氣進入工業化大規模開採新階段。
  • 頁巖氣過剩效應或是頁巖油的明天
    頁巖氣革命發端於美國,儘管美國最早於1821年發現並使用頁巖氣,但真正取得實質性突破,則是上世紀70年代以後的事情。  上世紀70年代以前,美國天然氣價格實行管制,上遊持續虧損。1978年美國首先對部分井口價格解除管制,此後天然氣市場化進程不斷深化,放開管制之後,大量公司湧入天然氣領域。
  • 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進展 將成為我國油氣產業新增長點
    央視網消息:近年來,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取得了重大進展,將成為我國油氣產業新的增長點。2008年我國第一口頁巖氣調查井在四川發現了頁巖氣,2012年開始頁巖氣生產,2019年頁巖氣產量達到154億立方米。十多年來我國頁巖氣產業穩健發展。
  • 中國頁巖氣開發進展與展望
    2014 年上半年,中國頁巖氣產業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 目前的頁巖氣勘探突破主要在四川東部及鄂爾多斯盆地,例如涪陵及長慶等地等地,可開採儲量 5000 多億立方米。目前,氣田 80%的勘探開發裝備已實現國產化,不僅帶動了中國製造業的發展,也為頁巖氣低成本和規模化開發創造了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