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氣關鍵技術獲重大突破 6大概念股解析

2021-01-13 和訊股票

  頁巖氣產業再迎利好 核心技術獲突破

  據13日晚央視新聞聯播報導,我國頁巖氣開採核心技術近日取得重大突破,用於地下水平井進行分段的「分割器」——橋塞商用成功,這使我國成為繼美國和加拿大之後,第三個使用自主技術裝備進行頁巖氣商業開採的國家。

  根據《頁巖氣發展規劃》,預計2015年實現規模化生產,頁巖氣產量達到65億立方米。而我國頁巖氣開發核心技術裝備實現國產化後,僅涪陵頁巖氣田2015年就能實現產能50億立方米,石油工程技術進步為我國頁巖氣開發步入快車道,提供創新動力(310328,基金吧)。

  廣發證券(000776,股吧)此前的研報稱,目前中國頁巖氣發展情況大約符合美國10年前的產業情況,正處於前瞻布局中的良好投資時點。建議關注具有核心產品技術競爭力的設備提供商以及在市場開放中直接受益的差異競爭型民企油服企業。(中國證券網 嚴洲)

  頁巖氣「特區」有望建立

  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主任張大偉在9月26日「2014中國能源高層對話」活動上表示,高層高度重視頁巖氣發展,要求進一步完善規劃,積極推進勘探開發技術攻關,放開市場引入社會資本,為能源安全做出貢獻。

  張大偉認為,目前頁巖氣發展最大的瓶頸是礦業權和區塊問題,石油企業佔有大面積的頁巖氣富集區塊,其他企業想進入只有在二三流區塊中選擇。

  為此,張大偉提出了建立頁巖氣「特區」的方案,設想在四川盆地及周緣約45萬平方公裡的範圍內,建設我國的頁巖氣特區,全區探礦權面積約34萬平方公裡。由國務院牽頭成立頁巖氣特區協調機制,制定頁巖氣特區工作方案,在所在地設立頁巖氣特區管委會,主要從放開區塊、政策扶持、金融支持、政府監管等10個方面進行綜合試驗。到2020年實現探明頁巖氣地質儲量10萬億立方米,可採儲量3萬億立方米;實現頁巖氣產量1000億立方米;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頁巖氣政策、技術體系等目標。張大偉表示,等頁巖氣「特區」方案進一步修改成熟後將上報相關部門。

  張大偉介紹,備受矚目的第三輪頁巖氣探礦權出讓準備工作早已啟動。國土部已初步形成競爭出讓方案、選定了競爭出讓區塊,待所有準備工作完成後,將適時通過競爭方式向社會出讓新的頁巖氣探礦權區塊。

  券商解析頁巖氣發展前景

  國信證券:行業提速,頁巖氣商業化現曙光

  類別:行業研究機構: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朱海濤,成尚汶 日期:2014-07-30

  全球天然氣需求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

  2013 年天然氣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耗中的比例為23.7%。國際能源署(IEA)預計,在2020 年之前,天然氣發展速度將進一步超過石油、煤炭和其他任何一種能源,到2035 年世界天然氣的需求比2008 年增加62%,佔世界能源消費的1/4,在2030 年後會超過煤的地位。

  非常規天然氣是保障中國油氣增產的重要途徑

  中國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高達60%與30%,能源缺口持續擴大,中國石油增產已經非常困難,生產目標是維持在2 億噸/年左右。要實現實現「十二五」能源生產規劃目標,2014、2015 年天然氣產量年均增速需要達到17.72%。中國非常規天然氣佔我國可採天然氣資源量53%,發展煤層氣、頁巖氣等非常規天然氣是實現中國油氣增產目標的重要途徑。

  中國頁巖氣大規模商業化開採已現曙光

  2013 年中國頁巖氣產量達到2 億立方米,中石化、中石油勘探開發已經初具規模,並都已實現對外輸送應用,二者將2015 年產量目標分別上調至50 億方與26 億方,標誌著我國頁巖氣商業化已經提速。假設2015 年、2020 年中國頁巖氣實際產量分別達到65 億方與800 億立方米,對應2015、2020 年頁巖氣油服市場規模分別為208 億與1333 億元,年均複合增長45%。

  建議關注傑瑞股份(002353,股吧)、海默科技(300084,股吧)、通源石油(300164,股吧)、恆泰艾普

  對於油服板塊,短期我們認為具有較強海外市場拓展潛力的油服企業擁有更廣闊市場空間,能夠較好規避國內油服行業的波動;中期我們認為反腐的後續影響逐漸消除,油氣改革和能源革命等新變量的出現為行業帶來新的機會,伴隨參與頁巖氣等非常規能源開發的主體數量的增加,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民營油服企業將面臨更多的機會;長期來看,較高的國際原油價格保障石油公司的資本開支維持在穩定較快增長,從而帶動油氣設備需求。

  頁巖氣第三輪招標啟動呼之欲出,國內頁巖氣開發加速,大規模商業化已現曙光,為油氣設備與服務行業需求帶來新的增量。我們認為未來三年油氣設備仍將保持較高景氣度,首推設備服務一體化布局初步完成的傑瑞股份,關注有較強海外市場開拓潛力的民營油服企業海默科技、通源石油、恆泰艾普(300157,股吧)、惠博普(002554,股吧)。

  頁巖氣概念股投資價值解析

  海默科技:三馬齊驅,打造獨立能源公司

  2014-09-12  類別:公司研究 機構:國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皮斌

  事件:我們近日實地調研了海默科技,與公司管理層就現有的經營情況以及公司未來戰略規劃等相關事宜進行了深入了交流。

  調研紀要:

  PMG(生產優化與測試服務集團):多相流量計產品取得突破,市場競爭力加強。公司多相流量計產品在兩個方面取得突破:1)、公司研製出全量程多相流量計樣機並取得首臺訂單,公司成為全球唯一能實現全流程精確測量的多相流量計廠商,這是斯倫貝謝等競爭對手無法比擬的;2)、多相流量計產品趨向小型化。公司主要競爭對手斯倫貝謝多相流量計產品具備的小型化特色,更符合市場需求。在保證測量精度和範圍的前提下,公司目前已成功研製出小型的溼氣多相流量計產品,未來公司所有的多相流量計產品都會向小型化發展,有利於提高公司的產品競爭力。

  從全球範圍來看,從事多相流量計產品生產的廠商只有斯倫貝謝、海默科技、艾默生、Agar四家,而獲得英國國家工程實驗室認可的只有海默科技和斯倫貝謝。近年來,海默科技的市場份額逐步上升,全球的排名在第二和第三之間徘徊。

  受益於產業鏈逐步完善,PMG業務有望穩步增長。和行業龍頭斯倫貝謝相比,公司最大的劣勢是缺乏油服總承包能力。以油井為作業對象的油田服務業務按類型分為「鑽完井服務」和「測錄試服務」兩大板塊,「鑽完井服務」是「測錄試服務」的上遊業務。斯倫貝謝向客戶同時提供「鑽完井服務」和「測錄試服務」,且其「測錄試服務」很多包含在其鑽井總包合同中,導致斯倫貝謝在多相流量計業務中佔據了很大的競爭優勢。但我們認為隨著公司鑽完井服務隊伍的經驗積累以及產業鏈其他方面的完善,海默科技油服總承包能力會逐步得到提升,PMG業務有望穩步增長。

  DCG(鑽完井服務集團):內生外延聚焦非常規油氣開採設備技術,培育獨立作業能力。內生:1)、MWD的研發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完成了高溫傳感器信號處理和採集核心電路的設計。目前國內的MWD產品相對比較低端,公司研製的MWD產品屬於高端系列,專門針對的是高溫高壓的水平井作業環境。2)、頁巖氣壓裂工具實驗室也在研製橋塞等一系列水平井分段壓裂工具。外延:公司通過外延併購城臨鑽採和清河機械,躍身為國內壓裂設備的佼佼者。公司目前具備壓裂車、管匯車、固井水泥車、壓裂泵等非常規油氣設備生產能力。

  EPG(油氣勘探生產集團):師夷長技,擇機回國。近兩年,公司在北美地區先後收購了包括Niobrara頁巖油氣區塊在內三塊非常規油氣資源。目前,Niobrara頁巖油氣區塊平均水平井作業成本為600萬美元左右,該作業成本在北美地區處於平均水平,公司預計該區塊業績貢獻與投資該區塊時可行性研究報告給的盈利預測相符。公司將在新收購的Permian盆地兩塊油氣區塊上扮演獨立作業者的角色,我們認為在北美頁巖氣革命的大環境下,以及公司在Niobrara頁巖油氣區塊的現場作業和管理經驗的積累,未來這兩塊油氣區塊在EPG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根據EIA最新統計,我國頁巖氣技術可採儲量居於世界第一,頁巖油技術可採儲量位於世界第三位,隨著國內頁巖氣區塊招標制度的完善,以及油氣改革進程的加快,國內頁巖氣開發大有可為。公司最終戰略規劃是選擇好的時機回國分享頁巖氣開採盛宴,我們認為,憑藉在北美地區非常規油氣區塊經驗技術積累,公司有望在未來國內頁巖氣開採浪潮中嶄露頭角。

  維持「推薦」評級。公司的核心推薦邏輯:多相流量計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北美油氣資源產量有望釋放;國外非常規油氣資源作業經驗的積累,以及自身獨立作業能力的完善,有望成為未來國內頁巖氣開採浪潮中的最大受益者。預計公司2014-2016年攤薄每股收益為0.51元、0.74元和1.03元(假設清河機械2014年初並表),目前股價為25.08元,除權後的價格為21.25元,對應市盈率分別為41.67倍、28.72倍和20.63倍,維持「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海外油氣區塊獨立作業不達預期;國際油氣價格下行風險;人民幣升值,增加匯兌損失。

  股價催化劑。國外油氣資源獨立作業取得進展;國內油氣改革取得突破(特別關注第三輪頁巖氣招標)。

  中國石化:缺乏催化劑 持有評級

  2014-09-16 類別:公司研究 機構:中銀國際研究員:劉志成

  根據中國石化的會計處理方法,銷售公司的增資計劃可能不會像投資者所想的那樣帶來巨額的一次性收益。基本面方面,由於近期油價大跌,中石化的盈利將出現環比下滑。我們將在稍後回顧我們的油價預測,並考慮是否需要下調對該股的盈利預測。由於先前預期的盈利提振難以實現及未來盈利面臨下滑風險,我們將中國石化的A股和H股評級從買入下調為持有。

  支撐評級的主要因素公司決定引入25家第三方投資者入股,變相剝離銷售公司30%的股權。中石化會將此次重組按照少數股東權益增加入帳,並不增加損益表中的利潤。因此,此次交易不會產生任何剝離收益,這讓一直期待著巨額一次性收益的投資者們頗感失望。這也正是周一H股股價大跌7%的原因。14年3季度,油價大幅下跌。截至目前,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已下跌14%。中央政府已三次下調了成品油價格,這周可能會出臺第四輪下調。這些都不可避免的會損害中石化的3季度盈利。計劃於14年4季度投入使用的山東液化天然氣終端可能會成為業績的拖累。評級面臨的主要風險油價大幅反彈拉動成品油價格上漲。市場分部的非油業務業績增長超預期。

  估值我們將H股目標價從9.04港幣下調至7.93港幣,對應1.2倍2014年預期市淨率(先前為1.25倍)。我們在盈利模型中不再考慮任何銷售公司增資擴股所帶來的價值增厚。

  我們將A股目標價從6.46人民幣下調至5.65人民幣,較H股折讓10%。

  永泰能源:上半年業績同比增13% 買入評級

  2014-09-01 類別:公司研究 機構:廣發證券 研究員:沈濤安鵬

  扣非後上半年業績同比回落73%,符合預期公司14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3.6億元,同比上漲13.4%,折合每股收益0.1元,其中單季度EPS分別為0.02元、0.09元,2季度業績環比上漲474%,主要由於公司於2季度收到康偉集團2.19億元業績補償款。扣非後公司上半年EPS為0.025元,同比回落72.9%,主要源自於煤價下行。

  上半年噸煤成本同比下降36%,精煤銷量佔比大幅回落公司14年上半年原煤產量542萬噸,同比增長2.4%,洗精煤產量29萬噸,同比大幅回落89%。按原煤產量口徑折算,公司上半年噸煤收入為509元,同比回落128元或21.4%,噸煤成本229元,同比大幅回落131元或36.4%,主要源自於公司成本控制得力以及精煤銷量佔比的下滑。

  從分礦井經營指標來看,除康偉集團受益於業績補償承諾以外,公司旗下華瀛山西和銀源煤焦集團噸煤淨利已分別降至64元和16元。非經常損益主要來自於集團業績補償和資產處臵利得公司上半年累計實現歸母非經常性損益2.76億元,佔當期歸母淨利潤的76%,其中主要的非經常性損益來自於:集團對公司旗下康偉集團業績補償(2.19億元)和處臵康泰煤焦實現的一次性收益(約5900萬元)。

  公司收購康偉65%股權時,曾承諾康偉13-14年淨利潤分別為5.7億元和6.7億元。13年康偉淨利潤2.3億元,較承諾利潤少3.4億元。公司多元化轉型步伐堅定,打造綜合能源服務商公司將在現有1000萬噸焦煤產量的基礎上,爭取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形成3,000萬噸煤炭產能、1,000萬千瓦電力裝機容量、1,000萬噸油氣物流和加工能力,實現「煤炭、電力、油氣」多元化經營的發展格局。

  預計14-16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16元、0.20元、0.14元公司雖然財務壓力較重,但是集團對康偉公司的業績承諾,將確保公司14-15年淨利潤增長。公司具有估值優勢,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煤礦生產的安全隱患;重大資產重組的不確定性。

  林州重機:進軍油氣服務和機器人(300024,股吧)行業 增持評級

  2014-08-01 類別:公司研究 機構:開源證券研究員:田渭東

  定向增發方案公布,募集資金不超過11.13億元林州重機(002535,股吧)(002673)7月31日晚間發布公告,將向實際控制人郭現生、股東宋全啟等不超過10名特定對象發行不超過15000萬股,發行價不低於7.42元/股,募集資金不超過11.13億元,用於油氣田工程技術服務項目和工業機器人產業化(一期)工程項目。公司股票於8月1日復牌。

  傳統煤炭機械業務表現低迷公司目前主營業務是煤礦機械和礦建服務,分別佔到公司營業收入的52%和22%左右。2013年受煤炭價格低迷、市場景氣不振影響,公司雖然收入規模快速增長,較上年增長54.00%,但淨利潤卻下滑14.70%。雖然2013年10月開始,煤炭投資開始實現正增長,公司2014年一季度收入增長44%,淨利潤增長10%,業績有所企穩。但根據公司上半年業績預報顯示,公司2014年上半年淨利潤將比上年同期下降20%至40%,煤炭機械業務復甦仍將是長期過程。

  以成為國內領先的能源裝備綜合服務商為目標,加速戰略轉型公司於6月份發布了近五年(2014-2018年)的戰略轉型規劃綱要,計劃在鞏固好當前煤炭綜採成套設備市場份額的同時,通過穩步轉型,將公司打造成為國內領先的能源裝備綜合服務商。此次戰略轉型包括兩個方面:①工業機器人的研發與製造及產業化發展;②進軍油氣田、頁巖氣、煤層氣開採等能源技術服務領域。公司已與中科院自動化所合作發展工業用智慧機器人,並且公司計劃首先通過購置國內最先進的壓裂裝備,組建高水平壓裂施工隊伍,進入油氣田、頁巖氣、煤層氣開採等能源技術服務領域開展業務,之後再用油服業務帶動油氣裝備業務的發展。計劃總投資規模達30-50億元。而本次定增融資是實現公司業務轉型的關鍵一步,並且公司未來仍有較強融資需求。

  新增長點將提升公司業績,業績拐點漸近公司定增預案顯示,油氣田工程技術服務項目將投入資金約10.05億元,建設期12個月,達產後年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約5.99億元、年均利潤總額約2.02億元;工業機器人產業化(一期)工程項目將投資約1.02億元,項目規劃設計年產850臺(套)工業機器人,達產年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約3.90億元、年利潤總額8337.5萬元。按定增後攤薄的股本計算,如項目順利實施,則達產後將提升公司每股收益0.41元。

  投資策略公司2014年業績依然受到下遊煤炭行業需求持續低迷的拖累,並且整體運營成本上升,將保持10%左右的增速。但隨著公司戰略轉型逐步推進,業務結構完成調整,則公司將重新回到高速成長軌道。預計公司2014年EPS為0.59元,2015年EPS為0.84元,給予公司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煤炭價格持續低迷,行業需求低於預期,公司轉型失敗

  傑瑞股份:外延加快或推動油服跨越式發展 推薦評級

  2014-08-27 類別:公司研究 機構:長江證券(000783,股吧)研究員:章誠 劉軍

  事件描述2013年9月,長江機械研究團隊發布傑瑞股份深度報告《能服業務漸入收穫期,目標千億市值》。本篇報告希望向您闡述我們對公司未來前景的再審視及投資邏輯的更新。

  事件評論鑽完井、天然氣及海工設備三大產品鏈成型,壓裂設備需求下降對總收入的負面影響非常有限,後續海外市場或有新的收穫。設備產品鏈拓展為:

  1)鑽完井設備:包括壓裂設備、連續油管設備、井下工具、鑽修機等多種產品,已具備獲取國內外市場大體量設備訂單的能力。

  2)天然氣設備:整合前期收購的四川恆日和成都恆日,通過天然氣項目工程總包及設計,提升市場競爭力並推動壓縮機、液化設備等銷售規模的持續上升。

  3)海工設備:受益於國際產能轉移和自身開發海洋油氣需求的上升,中國海工平臺製造行業處於景氣周期。公司已陸續開發海工設備產品,培育新增長極。

  整體來看,公司設備板塊收入正迅速擺脫主要依靠壓裂設備的局面。受益中國加大非常規油氣及海洋油氣開發,未來幾年設備板塊收入仍有望保持穩定增長。

  外延擴張加快,或推動油服業務的跨越式發展。目前油服隊伍人員充足、技術研發投入較大、作業設備精良,整體服務實力已進入國內一流行列。後續外延方向可能主要集中於油服領域,通過併購既可學習全球最先進的技術和經驗,進一步提升競爭力,又可以藉此契機進入國外油服市場,擴大需求規模。

  另一方面,石油體系反腐近尾聲,市場化改革是大勢所趨,本輪整頓導致民營油服大洗牌及國企高端人才加速離開,為公司油服業務市場份額提升和人才引進都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受益國內外市場的共同開拓,2015年油服收入或超預期增長。回購方案凸顯信心,現價相對此前定增價有一定折價,安全邊際明顯。近日推回購方案,擬以不超過46元/股回購652萬股。

  業績預測及投資建議:預計2014-15年收入分別為58、80億元,淨利潤約15、21億元,EPS約1.55、2.22元/股,對應PE約25、18倍,維持「推薦」。

  江鑽股份:盈利能力具備改善空間 買入評級

  2014-10-09 類別:公司研究 機構:中銀國際 研究員:楊紹輝 閔琳佳 張君平

  江鑽股份(000852,股吧)僅以18億元定增成本獲中石化石油工程機械公司近100億元收入規模的資產注入,中石化的石油機械板塊實現整體上市。江鑽股份自1998年底上市有16年,如今轉身已是中石化的石油機械板塊整體上市平臺。我們對該股首次給予買入評級,目標價32.00元。

  支撐評級的要點上市公司的控股權未發生變化。石油機械板塊重組完成後,中石化集團持有上市公司股權比例為51.94%,仍是控股股東。

  中石化石油機械板塊實現整體上市,上市公司經營範圍從單一的鑽頭業務擴展至海洋和陸上鑽完井一體化設備業務。中石化石油工程機械公司注入到上市公司,既是兌現股改承諾,也是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包括銷售、裝備、油服在內的一個重要環節。上市公司的經營範圍也從單一的鑽頭業務拓寬至陸地鑽井設備、固壓增產設備、井下工具、海上鑽完井設備、天然氣管道等業務板塊,13、14、15年合併報表的經營收入規模估計值為75、83、94億元,14年收入結構中,預計壓裂車佔比25%,油氣管道佔比23%,鑽頭鑽具佔比12%。

  中石化石油機械板塊內的固壓設備、連續油管設備和井下工具領域具備競爭優勢。此次注入上市公司的中石化石油工程機械公司旗下,包括3個全資子公司四機廠、三機廠和沙市鋼管廠、石油機械研究院、以及持股65%的四機賽瓦等資產,其中四機廠的壓裂車組經營規模約20億元,2013年國內壓裂設備市場份額在45%-50%,位居國內壓裂設備市場首位,四機廠的連續油管設備與中石油江漢所、傑瑞股份齊名,四機賽瓦的固壓設備控制系統和井下工具產品得到客戶較高評價。

  中石化石油機械板塊的盈利能力具備上升空間。相比國際石油機械設備製造企業NOV、FMC,以及國內傑瑞股份、宏華集團和海隆控股,中石化石油機械板塊2012、2013年淨利率僅為1.1%、1.2%,公司預計2014、2015年淨利率分別為2.1%和2.3%。其中四機廠2012、2013年毛利率僅11%,遠低於可比公司傑瑞股份43%的毛利率水平。

  國內外非常規油氣開發有利於石油機械板塊收入增長。我們重點關注中石化石油機械板塊內的壓裂車組和連續油管等增產設備和四機賽瓦的井下工具,這些產品有望在兩桶油國內頁巖氣開發和海外非常規油氣開發中繼11-13年後再度呈爆發式增長。

  評級面臨的主要風險有一定的管理風險;壓裂車組的價格競爭風險。

  估值按備考利潤預測表,公司估計13、14、15年收入分別為75、83和9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7、2.0和2.5億元,綜合考慮石油機械板塊內四機廠和四機賽瓦等競爭實力,以及盈利能力的改善空間,公司合理估值在150億元以上,按增發後股本計算最新市值122億元,上漲空間在20%以上,首次給予買入評級,目標價32.00元。  

(責任編輯:卜碩 )

相關焦點

  • 中國頁巖氣勘探再獲突破,四川盆地發現千億方級大氣田
    據中國石化最新消息,繼國內首個頁巖氣田——涪陵頁巖氣田之後,中國石化又在四川盆地獲頁巖氣勘探開發重大突破:威(遠)榮(縣)頁巖氣田提交探明儲量1247億立方米,今年將建成10億立方米產能;丁山-東溪區塊國內首口埋深大於4200米的高產頁巖氣井——東頁深1井,試獲日產31萬立方米高產氣流,突破了埋深超
  • 中石油取得頁巖氣鑽井技術重大突破
    中國證券網訊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19日對外宣布,順利完鑽四川省第一口「勺型」頁巖氣試驗井。「勺型」井技術可有效提高頁巖氣單井產量,是中石油頁巖氣鑽井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  據新華社報導,記者從西南油氣田公司了解到,長寧H24-8井是四川省第一口「勺型」頁巖氣試驗井,位於宜賓市興文縣毓秀苗族鄉。
  • 中國石油川南頁巖氣開發形成關鍵技術體系
    5月28日,中國石油川渝頁巖氣前線指揮部傳來消息,中國石油在川南形成了頁巖氣開發的關鍵技術體系,3500米以淺工藝技術實現更新換代,3500米以深主體工藝取得突破,為川南頁巖氣規模效益開發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 晶片領域半導體材料獲大突破 概念股梳理
    晶片領域半導體材料獲大突破,概念股全梳理,龍頭已出爐(名單) 摘要 【重磅利好!晶片領域半導體材料獲大突破 概念股全梳理】昨天,北京元芯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舉辦媒體發布會,該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彭練矛和張志勇教授帶領的團隊,經過多年研究與實踐,解決了長期困擾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的瓶頸,如材料的純度、密度與面積問題。(數據寶)   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取得突破,早盤多隻概念股漲停。
  • 中科院釩電池關鍵領域研究獲突破 關注概念股
    摘要 【中科院釩電池關鍵領域研究獲突破 關注概念股】研究人員表示,在2017年,釩電池潛在市場規模將在11000億元左右。釩電池的研發和推廣應用,有望成為替代鋰電歷史性萬億級新藍海產業。
  • 頁巖氣領域獲政策紅包 6隻Q1預計翻番股迎良機
    (原標題:頁巖氣領域獲政策「紅包」6隻一季報預計翻番股迎良機)
  • 我國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獲重大突破!概念股一網打盡
    我國碳基半導體領域取得關鍵突破,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將提升我國在半導體行業話語權。
  •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硬核」主體技術推動川南頁巖氣高效開發
    人民網成都7月14日電 7月13日,長寧區塊寧209H48-6井測獲日產氣73.58萬立方米,再次創造長寧-威遠國家級頁巖氣示範區單井測試日產量新紀錄。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作為國內頁巖氣勘探開發的先行者,歷經十餘年的探索實踐,堅持自主攻關,大力推動科技攻關和技術進步,形成川南3500米以淺頁巖氣規模有效開發的理論和關鍵技術,整體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推動川南頁巖氣全面提速上產,目前日產氣量突破3000萬立方米,今年產量將達100億立方米以上,川南頁巖氣進入工業化大規模開採新階段。
  • 科技日報:中國頁巖氣三維地震勘探研究獲重要成果
    中國石油、中國石化24日同時宣布,在我國頁巖氣「大本營」四川盆地及其外圍,獲得勘探重要突破:中國石油東方物探所屬西南物探研究院在全國最大頁巖氣三維地震勘探瀘203三維井區研究中,實現構造精度誤差率小於0.17%,儲層誤差率小於10%,裂縫吻合率達到75%以上,填補了該區塊頁巖氣勘探空白;中國石化勘探分公司在貴州省遵義市道真縣河口鎮部署實施的重點頁巖氣預探井
  • 頁巖氣將成天然氣產業核心增長點丨產業觀察
    3月底,中國石化發布消息稱,中國石化頁巖氣勘探開發獲重大突破:威(遠)榮(縣)頁巖氣田提交探明儲量1247億立方米,今年將建成10億立方米產能;丁山-東溪區塊國內首口埋深大於4200米的高產頁巖氣井——東頁深1井,試獲日產31萬立方米高產氣流,突破了埋深超4000米頁巖氣井壓裂工藝技術。圖為東頁深1井試獲高產頁巖氣。
  • 中石油「激進」打井,中國頁巖氣能否迎來技術突破?
    6月26日,財新發文稱,中石油計劃2018年在四川頁巖氣田計劃打井330餘口、生產約56億立方米頁巖氣,這一數字與截至2017年底共210口存量井、2017年全年開採頁巖油30.6億立方米相比,顯得十分激進;未來三年,中石油還計劃再打700餘口井。
  • 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進展 將成為我國油氣產業新增長點
    央視網消息:近年來,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取得了重大進展,將成為我國油氣產業新的增長點。2008年我國第一口頁巖氣調查井在四川發現了頁巖氣,2012年開始頁巖氣生產,2019年頁巖氣產量達到154億立方米。十多年來我國頁巖氣產業穩健發展。
  • 中國瀕危物種中華鱘全人工繁殖獲重大技術突破
    中國瀕危物種中華鱘全人工繁殖獲重大技術突破 2014-10-28 16:51:38來源:新華網作者:責任編輯:吳濤 10月下旬,位於長江之濱的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華鱘研究所傳來好消息:中華鱘全人工繁殖獲重大技術突破,子一代中華鱘首次實現連續繁殖。  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是中國首個因大型水利工程興建而設立的珍稀魚類科研機構,設立於1982年。而後,中華鱘研究所持續開展中華鱘的研究與保護工作,並先後藉助野生中華鱘成功實現人工繁殖子一代中華鱘,以及由子一代中華鱘全人工繁殖子二代中華鱘。
  • 研發海洋潮流能技術 獲重大突破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歐美同學會、浙江省僑聯、浙江省科技廳、杭州高新區(濱江)區委區政府等有關部門紛紛發來賀信。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浙江日報、浙江衛視、香港衛視、大公報等四十餘家中央、省、市各級媒體紛紛大篇幅報導了LHD項目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國際同行高度關注,海洋潮流能技術強國——英國駐廣州領事館投資領事連連嘆服。
  • 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這一關鍵突破將對新奇拓撲量子物態的研究,進而推動人們對物質世界的深入理解帶來重大影響。  該合作成果以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這一成果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網站上。
  • 可燃冰的投資啟示:如何從新能源的突破中獲「財」
    能源產業的重大突破和發展,看似與普通百姓無關,實則息息相關。你我如何調整投資布局,從新能源的突破中獲「財」呢?  駱曉昀/採訪整理  可燃冰的財富鏈  尤力(證券分析師)  開啟中國商業片新時代的《泰囧》,在片頭玩了個能源財富的「老梗」:「核心機密」水變油。
  • 國內首個頁巖氣三層立體開發獲突破
    中工網訊 歲末年初,國內首個頁巖氣三層立體開發評價井組——涪陵頁巖氣田焦頁66號擴井組的4口氣井連續試氣獲高產,各井測試產量合計達67萬立方米/天,實現了氣田「十四五」良好開局,為2021年頁巖氣70億方上產增效領先工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 中國石油:鋪展頁巖氣發展新藍圖
    開闢勘探開發主戰場  11月6日,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威遠頁巖氣田日產量達到534.1萬立方米,首次突破500萬立方米大關。今年以來,西南油氣田公司加快威遠頁巖氣田開發建產步伐,隨著威202井區、威204井區、自201井區等平臺的氣井相繼投產,產量規模逐步攀升。
  • 上海超超臨界機組關鍵材料技術研究獲重大突破
    能否提供在高溫等苛刻環境下運行的特種金屬材料,成為超超臨界火電機組推廣應用的關鍵因素。2008年7月9日,「電站裝備用特種材料研究與開發」項目通過了上海市科委組織的專家驗收,標誌著上海超超臨界機組關鍵材料技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 國內首個頁巖氣三層立體開發獲突破!
    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編制首個頁巖氣中部氣層地質導向推薦做法,指導軌跡穿行,實現鑽井「快、準、穩,佳」,兩口中部氣層井均實現三開「一趟鑽」,目的層穿行率100%。  國內首個頁巖氣三層立體開發井組的試驗成功,為頁巖氣開發儲備了技術,為氣田高豐度區資源充分利用提供了新思路。預計涪陵氣田可部署中部氣層井100餘口,新建產能15億立方米,新增經濟可採儲量70-80億立方米,實施後立體開發區採收率有望進一步提高,持續保持行業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