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聚焦油氣智能鑽井變革性技術

2020-12-03 未來網高校

未來網高校頻道11月27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劉誌慶)油氣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資源。據了解,2019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油氣供應安全形勢嚴峻。鑽井工程是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關鍵工程技術,勘探、發現和開採油氣均離不開鑽井。當前我國油氣勘探開發的重點是低滲透、非常規、深水和深層超深層等複雜領域,普遍存在資源品質差、開發對象複雜、自然環境惡劣等客觀難題,鑽井工程在高效、經濟、優質、安全等方面面臨重大挑戰,亟需發展變革性的鑽井新技術。

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在全球範圍內迅猛發展,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智能化已成為油氣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中智能鑽井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有望大幅度提高複雜油氣產量和採收率,降低鑽完井成本,成為保證我國能源戰略安全的變革性技術。

2020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田守嶒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的「複雜油氣智能鑽井理論與方法」項目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支持,這是該校獲得立項資助的第7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近日,「複雜油氣智能鑽井理論與方法」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研討會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召開。國家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處長吳根、項目主管王鵬照,項目責任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金之鈞、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鄧軍教授,項目諮詢專家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李陽院士、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李寧院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馬新華、中國石化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路保平、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旭、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底青雲、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人工智慧學院院長肖立志,以及項目研究骨幹參加會議。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長張來斌指出,該項目是學校第二個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專項項目,是學校科學研究「搭建大平臺、承擔大項目、凝聚大團隊、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貢獻」理念的體現,必將為學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支撐。學校專門成立了人工智慧學院,支持國家油氣領域人工智慧領域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他表示,學校將提供良好的綜合環境,全力支持項目建設,力爭實現項目的預期目標,推動我國複雜油氣智能鑽井變革性技術的發展。

吳根介紹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科學問題重點專項的定位、目標和相關管理辦法,指出本項目符合國家總體戰略的重大需求,要求緊密對標重點專項定位、項目具體任務以及科技部管理績效考核,通過研究產出一批高水平的基礎研究成果,取得理論重大突破。

在課題實施方案研討會上,課題負責人圍繞實施方案進行匯報。專家組對實施方案給予肯定,並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該項目重點從複雜地層智能表徵與超前探測方法、複雜地層智能化破巖作用機理與導向控制方法、井筒穩定性閉環響應機制及智能調控方法以及複雜油氣鑽井智能監控、診斷與決策系統四個方面開展研究,擬解決地質-工程複雜環境感知與智能表徵,鑽井過程閉環調控機制及智能決策等關鍵科學問題,在複雜地層鑽井超前探測與智能導向控制,複雜地層鑽井風險預警、診斷與智能調控等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

針對關鍵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團隊將以鑽井工程與人工智慧技術融合為手段,開展複雜油氣智能鑽井基礎理論研究,形成鑽井工程智能優化模型與閉環調控方法,研發超前探測與智能導向技術,構建鑽井工程智能監控、診斷與決策系統平臺,並在深部複雜地層開展現場試驗,達到突破複雜地層鑽井超前探測與智能導向控制方法,建立鑽井工程參數閉環調控模型,初步形成複雜油氣智能鑽井理論基礎,形成鑽井工程智能監控、診斷與決策系統平臺等目標。

變革性技術是指通過科學或技術的創新和突破,對已有傳統或主流的技術、工藝流程等進行一種另闢蹊徑的革新,並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革命性、突變式進步的技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屬於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領域,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牽引,以解決重大共性科學問題為導向,圍繞可能產生變革性技術的前沿交叉基礎研究進行戰略部署,服務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我國變革性技術的不斷湧現。專項重點支持相關重要科學前沿或我國科學家取得原創突破,應用前景明確,有望產出具有變革性影響技術原型,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前瞻性、原創性的基礎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

據悉,「複雜油氣智能鑽井理論與方法」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牽頭,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西南石油大學等單位共同承擔,將在複雜油氣智能鑽井關鍵科學問題取得突破,為我國複雜油氣智能鑽井技術奠定理論基礎並提供科學決策依據,推動我國油氣科技創新水平的跨越式發展。

相關焦點

  • 如何降低石油鑽井作業風險?中國石油夢想雲助力油氣數位化轉型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張姝欣)目前,中國石油鑽井作業遍布全球,點多面廣線長,地表情況複雜,地下看不見摸不著,作業風險高,技術難度大。與此同時,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企業紛紛加速數位化、智能化轉型發展以應對挑戰。
  • 高德利:石油鑽井的探路者與領路人
    他叫高德利,中國油氣鑽探與開採技術領域的領軍人物,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學術委員會主任、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國家重點學科負責人、石油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1996年首批入選國家跨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2001年被教育部聘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國鑽井公司在伊朗獲得重大油氣發現
    中國鑽井公司在伊朗獲得重大油氣發現70年代初期,伊朗和法國的石油公司對該地區進行原油勘探,最後均以失敗告終。法國公司在該地區的勘探井鑽探至3,980米,未獲油氣發現。在隨後的近30年裡,伊朗曾一度放棄了在該地區尋找原油的努力,將目標轉移到扎格羅斯山地區。  20世紀90年代末,伊朗對卡山區塊再度進行風險勘探國際招標,中國石油化工公司中標,並於2001年1月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籤定了風險勘探合同。
  •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硬核」主體技術推動川南頁巖氣高效開發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作為國內頁巖氣勘探開發的先行者,歷經十餘年的探索實踐,堅持自主攻關,大力推動科技攻關和技術進步,形成川南3500米以淺頁巖氣規模有效開發的理論和關鍵技術,整體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推動川南頁巖氣全面提速上產,目前日產氣量突破3000萬立方米,今年產量將達100億立方米以上,川南頁巖氣進入工業化大規模開採新階段。
  •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個重大項目獲批立項!
    該項目隸屬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34;的重點專項,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獲批的首個該類別牽頭項目。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中國石油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營市海域化工有限公司等5家高校、研究院所和企業,進行&34;協同創新。本項目瞄準低滲/特低滲油藏開發中重大技術難題,以界面浸潤調控智能流體提高採收率為研究總目標,立足基礎理論,創新性提出超浸潤流體驅油理論與方法。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張旭——柴西北區新近系湖相細粒沉積巖油氣...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地球科學學院;2. 宿州學院 國家煤礦水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 安徽省勘查技術院;4.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廊坊分院;5.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3研究背景國內外對細粒沉積物一直有相關研究,但究其具體定義還比較模糊,一般是指巖石粒徑<62.5μm的黏土、粉砂級沉積物,主要包括黏土礦物、粉砂、碳酸鹽、有機質等。隨著頁巖油氣、緻密油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研究的迅速發展,中國學者針對細粒沉積巖油氣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
  • [公告]潛能恆信:北京科艾石油技術有限公司「油氣成藏模擬」項目專...
    北京科艾石油技術有限公司 「油氣成藏模擬」項目專有技術 評估報告書 湘資國際評字[2011]第040號 北京湘資國際資產評估有限公司接受潛能恆信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委託,根據國家有關資產評估的規定,本著客觀、獨立、公正、科學的原則,按照公認的資產評估方法,對北京科艾石油技術有限公司所擁有的「油氣成藏模擬
  • 「流動的國土」在南海:直擊海洋石油981鑽井平臺
    981鑽井平臺選擇此時開鑽,其宣示主權、強勢介入南海油氣資源競爭的姿態意義甚至大於其技術上的實際意義。 (金良快/新華社/圖)大型深水設備被海洋油氣業界稱為「流動的國土」。在南中國海領海爭議正烈之際,981鑽井平臺的南海開鑽,現實與象徵意義同等重要。
  •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深層頁巖氣試採成效突出
    今年以來,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進一步加大深層頁巖氣的持續攻關,實施深層頁巖氣試採井30口,截至11月18日,完成測試井7口,累計測試日產氣量216.4萬立方米。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張 旭——柴西北區新近系湖相細粒沉積巖油氣富集條件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地球科學學院;2. 宿州學院 國家煤礦水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 安徽省勘查技術院;4.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廊坊分院;5.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3研究背景 國內外對細粒沉積物一直有相關研究,但究其具體定義還比較模糊,一般是指巖石粒徑 近年來,國內研究多集中在泥頁巖的沉積演化、空間展布、生烴條件、儲層物性特徵、含氣特徵、吸附機理、成藏規律研究,並且在南方揚子地區古生代海相地層中已經取得了頁巖氣勘探突破,在海陸過渡相泥頁巖中也逐步深入研究
  • 西南石油工程氮氣鑽井技術解鎖儲層傷害難題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今年以來,西南石油工程公司鑽井工程研究院堅持以技術立企興企強企,精準對接勘探開發和市場需求,搭建產學研用平臺,大力發展「產層氮氣鑽井技術」,在川西現場施工新8-2井、大邑105井,連續兩口大斜度深井氮氣鑽井取得重大油氣成果,為「零傷害」解放難動用儲量探索實踐了一條新路徑。    自主創新,高端引領。
  • 中國將來的油氣勘探 低成本技術是關鍵
    這是兩個成果,一隻手抓一個成果,兩條腿支撐著我們石油工業,就是鑽井工程技術和地球物理工程技術。我這個比方不一定完全對,但是有一定的道理,為了讓大家能聽懂,畫了人體像來做這樣的一個比喻。網易新聞:在油氣勘探開發這個系統裡,有沒有什麼技術是不可或缺的?金之鈞:鑽井技術是必不可少的。鑽井技術最主要的是有驅動,有鑽頭在地下通過旋轉來磨損巖石,往地下打。
  • 用科技重器撬開「磨刀石」油氣寶 -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
    低滲透油氣藏勘探開發是全球開發的大趨勢,也是中國油氣開發建設的主戰場。在我國已探明的儲量中,低滲透油藏儲量約佔全國儲量的2/3以上,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用舉足輕重。鄂爾多斯盆地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號稱「滿盆氣、半盆油」,但95%的油氣藏以低滲透、緻密油氣、頁巖油氣為主,開採難度極大。
  • 湘鄉市金天科技職業技術學校石油鑽井專業好不好?有哪些課程?
    湘鄉市金天科技職業技術學校石油鑽井專業好不好?有哪些課程? 2021-01-13 | 來源:網絡 https://www.eol.cn/ceici/ 湘鄉市金天科技職業技術學校石油鑽井專業培養具備石油與天然氣鑽井專業理論與實際操作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可在石油與天然氣勘探開發生產一線從事
  • 中國石油2020年度油氣田開發年會側記
    12月25日至27日,中國石油召開2020年度油氣田開發年會,全面總結 「十三五」以來油氣開發工作,交流經驗做法,部署下一步工作。回顧即將過去的這一年,中國石油加快推進「七年行動計劃」,發揮科技核心競爭力作用,抓好提質增效工作,油氣生產呈現穩健發展態勢,實現「十三五」油氣開發工作圓滿收官。
  • 走近海洋石油981鑽井平臺:可抗17級颱風(組圖)
    到2002年,陳剛他們和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啟動「新型多功能半潛式鑽井平臺研製」時,手上幾乎是一片空白。「開始這個課題主要任務是跟蹤,就是了解當時國際上最先進的設計水準是什麼樣,搞深水半潛平臺需要攻克哪些關鍵技術,當時還是以第五代平臺為主。」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和華東,誰才是石油人才的搖籃
    石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至關重要,而石油企業也一直是國家經營,很多家長和學生畢業之後也希望能夠進入石油類的企業,那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以石油命名的高等院校,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作為211工程大學,在行業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誰才是石油人才的搖籃呢?
  • 西南石油大學壓裂酸化教學科研團隊:為地下油氣修「高速公路」的鐵軍
    團隊牽頭創建了國內第一個油氣藏酸化實驗室,參與了中國各大油氣田的壓裂酸化技術攻關,自「十二五」以來,獲國家科技獎6項、省部級獎20項,出版專著9部,發表論文1500餘篇,發明專利150餘件,形成創新技術50餘項,轉化應用創新產值達2000億元,為中國壓裂酸化理論和技術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油氣井杆管柱力學及應用
    1983年畢業於大慶石油學院鑽井工程專業;1986年獲該院石油機械工程專業碩士學位;1992年於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田開發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1992年至1994年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力學博士後;1994年至1997年任大慶石油學院副研究員;1997年至1998年任大慶石油學院研究員,大慶市政協常委;1999年至2002年任中國地質大學「211工程」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2006年在美國路易斯安娜大學做訪問學者
  • 「上海製造」重型石油鑽井平臺啟航赴波斯灣探油
    洋山邊檢站「窗口」前移35海裡,民警奔赴綠華山錨地,對載運兩座平臺的「創新之路」號大型半潛船實施了出境查驗, 周曉東 攝中新網上海12月13日電 (陳靜葉真於)13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兩座總重近3.1萬噸的重型石油鑽井平臺交付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