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高校頻道11月27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劉誌慶)油氣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資源。據了解,2019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油氣供應安全形勢嚴峻。鑽井工程是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關鍵工程技術,勘探、發現和開採油氣均離不開鑽井。當前我國油氣勘探開發的重點是低滲透、非常規、深水和深層超深層等複雜領域,普遍存在資源品質差、開發對象複雜、自然環境惡劣等客觀難題,鑽井工程在高效、經濟、優質、安全等方面面臨重大挑戰,亟需發展變革性的鑽井新技術。
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在全球範圍內迅猛發展,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智能化已成為油氣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中智能鑽井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有望大幅度提高複雜油氣產量和採收率,降低鑽完井成本,成為保證我國能源戰略安全的變革性技術。
2020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田守嶒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的「複雜油氣智能鑽井理論與方法」項目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支持,這是該校獲得立項資助的第7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近日,「複雜油氣智能鑽井理論與方法」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研討會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召開。國家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處長吳根、項目主管王鵬照,項目責任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金之鈞、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鄧軍教授,項目諮詢專家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李陽院士、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李寧院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馬新華、中國石化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路保平、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旭、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底青雲、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人工智慧學院院長肖立志,以及項目研究骨幹參加會議。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長張來斌指出,該項目是學校第二個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專項項目,是學校科學研究「搭建大平臺、承擔大項目、凝聚大團隊、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貢獻」理念的體現,必將為學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支撐。學校專門成立了人工智慧學院,支持國家油氣領域人工智慧領域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他表示,學校將提供良好的綜合環境,全力支持項目建設,力爭實現項目的預期目標,推動我國複雜油氣智能鑽井變革性技術的發展。
吳根介紹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科學問題重點專項的定位、目標和相關管理辦法,指出本項目符合國家總體戰略的重大需求,要求緊密對標重點專項定位、項目具體任務以及科技部管理績效考核,通過研究產出一批高水平的基礎研究成果,取得理論重大突破。
在課題實施方案研討會上,課題負責人圍繞實施方案進行匯報。專家組對實施方案給予肯定,並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該項目重點從複雜地層智能表徵與超前探測方法、複雜地層智能化破巖作用機理與導向控制方法、井筒穩定性閉環響應機制及智能調控方法以及複雜油氣鑽井智能監控、診斷與決策系統四個方面開展研究,擬解決地質-工程複雜環境感知與智能表徵,鑽井過程閉環調控機制及智能決策等關鍵科學問題,在複雜地層鑽井超前探測與智能導向控制,複雜地層鑽井風險預警、診斷與智能調控等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
針對關鍵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團隊將以鑽井工程與人工智慧技術融合為手段,開展複雜油氣智能鑽井基礎理論研究,形成鑽井工程智能優化模型與閉環調控方法,研發超前探測與智能導向技術,構建鑽井工程智能監控、診斷與決策系統平臺,並在深部複雜地層開展現場試驗,達到突破複雜地層鑽井超前探測與智能導向控制方法,建立鑽井工程參數閉環調控模型,初步形成複雜油氣智能鑽井理論基礎,形成鑽井工程智能監控、診斷與決策系統平臺等目標。
變革性技術是指通過科學或技術的創新和突破,對已有傳統或主流的技術、工藝流程等進行一種另闢蹊徑的革新,並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革命性、突變式進步的技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屬於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領域,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牽引,以解決重大共性科學問題為導向,圍繞可能產生變革性技術的前沿交叉基礎研究進行戰略部署,服務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我國變革性技術的不斷湧現。專項重點支持相關重要科學前沿或我國科學家取得原創突破,應用前景明確,有望產出具有變革性影響技術原型,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前瞻性、原創性的基礎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
據悉,「複雜油氣智能鑽井理論與方法」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牽頭,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西南石油大學等單位共同承擔,將在複雜油氣智能鑽井關鍵科學問題取得突破,為我國複雜油氣智能鑽井技術奠定理論基礎並提供科學決策依據,推動我國油氣科技創新水平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