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評審立項結果。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組織牽頭申報的&34;和&34;兩個項目獲立項資助。這兩個項目國撥經費分別為2673萬元和460萬元,項目負責人分別為石油工程學院戴彩麗教授和機電工程學院劉永紅教授。
該項目隸屬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34;的重點專項,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獲批的首個該類別牽頭項目。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中國石油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營市海域化工有限公司等5家高校、研究院所和企業,進行&34;協同創新。本項目瞄準低滲/特低滲油藏開發中重大技術難題,以界面浸潤調控智能流體提高採收率為研究總目標,立足基礎理論,創新性提出超浸潤流體驅油理論與方法。最終解決低滲/特低滲油藏水驅開發高成本、效益差的難題,帶動我國低滲/特低滲油藏經濟有效和綠色環保開採技術的發展。
該項目隸屬於&34;重點專項。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牽頭,聯合中國海洋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煙臺傑瑞石油裝備技術有限公司、中海油安全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和挪威科技大學及挪威阿克-碧闢石油公司等6家單位,研究突破海洋油氣水下生產系統數位化自主型預測與生產優化技術及應用示範的關鍵核心技術,構建相應的理論與應用技術體系;研發出新型海洋油氣水下生產系統自主型優化控制系統、視情維修自主決策系統、水下生產系統數字孿生模型、故障診斷信息物理系統和基於數據的故障預測系統,並進行工程化示範應用,推動油氣田數位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中挪雙方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水平的快速提升。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34;重點專項屬於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領域。專項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牽引,以解決重大共性科學問題為導向,圍繞可能產生變革性技術的前沿交叉基礎研究進行戰略部署,服務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我國變革性技術的不斷湧現,按照《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部署,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啟動實施。變革性技術是指通過科學或技術的創新和突破,對已有傳統或主流的技術、工藝流程等進行一種另闢蹊徑的革新,並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革命性、突變式進步的技術。專項重點支持相關重要科學前沿或我國科學家取得原創突破,應用前景明確,有望產出具有變革性影響技術原型,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前瞻性、原創性的基礎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
國際科技合作專項是中國政府在國家層面設立的,在開放環境下開展互利雙贏對外科技合作,解決人類共同面對的能源、資源、環境、健康等領域重大科技問題的有效途徑;是推動雙邊、多邊政府間科技合作,服務中國現代化建設和國家外交政策的重要平臺;是促進跨部門、跨地區對外科技合作統籌協調,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和挪威政府間合作項目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與挪威研究理事會關於中挪科研創新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合作協議,支持兩國科學家開展實質性的創新研究與合作。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34;重點專項項目的成功立項,彰顯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與天然氣工程&34;學科取得的建設成就,體現出在新形勢下積極對接國家重大需求的重要成效,有助於提升中石大&34;學科整體科研實力和服務石油石化行業發展能力。
兩個牽頭項目獲批立項,是中石大深化科技組織方式改革,促進科技工作內涵發展的有力體現,彰顯了其&34;學科戰略布局的積極進展,有助於提升學校整體科研能力和科研實力發展。
關注&34;頭條號,獲取關於國家&34;首批重點建設高校、國家&34;建設高校——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最新精彩資訊!
部分素材來源: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