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獲批項目總經費超6000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再獲國家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十三五」第五批重大項目立項結果,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參與申報的重大項目「中國中西部典型盆地陸相頁巖油形成演化與富集機理」獲立項。該重大項目包括五個課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工程學院主持其中1個課題,課題為「陸相頁巖油流動機理與有效開發方式」,獲直接經費349.6萬元。
-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個重大項目獲批立項!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評審立項結果。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組織牽頭申報的&34;和&34;兩個項目獲立項資助。這兩個項目國撥經費分別為2673萬元和460萬元,項目負責人分別為石油工程學院戴彩麗教授和機電工程學院劉永紅教授。
-
首位中國本土科學家!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姚軍獲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最高榮譽
中國山東網7月8日訊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姚軍教授當選為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SPE)榮譽會員。該榮譽會員是SPE向個人頒發的最高榮譽,自1941年設立以來,全球僅有156人獲此榮譽,姚軍成為首位獲此榮譽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這一研究成果在國際頂刊發表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催化材料團隊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合作,在超級電容器法拉第電容材料缺陷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嵌鋰誘導四氧化三鈷缺陷調控實現高法拉第反應活性和優異超級電容器性能》(Lithiation-Induced Vacancy Engineering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在超級電容器材料缺陷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催化材料團隊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合作,在超級電容器法拉第電容材料缺陷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嵌鋰誘導四氧化三鈷缺陷調控實現高法拉第反應活性和優異超級電容器性能》(Lithiation-Induced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獲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獎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學院特任教授馮翔,憑藉其近年來在催化反應工程領域取得的創新性成果獲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青年獎。曾獲2018年國際化學反應工程Gianni Astarita青年學者獎(亞洲唯一),入選2019年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二批高層次緊缺人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首屆&34;。從事能源與環境化工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重質油轉化及烯烴下遊高附加化學品生產,提出了負載型分子篩催化劑的穩定性強化策略,結合分子模擬計算構建了活性位辨認方法,開發了鈦矽分子篩材料可控合成及放大技術。
-
石大新聞|一項目獲2020年度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一等獎
9月23日,中國北鬥應用大會暨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9屆年會在武漢開幕。會議頒發2020年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獎、創新應用獎和終身成就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海洋與空間信息學院王振傑、姬生月、賀凱飛、聶誌喜、吳會勝、白永良、李連偉等完成的項目「海洋地質勘探導航定位關鍵技術與國產裝備研發」獲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一等獎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名教授入選院士候選人!
近日,山東省科協推選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工作小組辦公室發布「山東省科協擬推選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人選公示」並通過公示期。田原宇,男,1969年10月生,陝西鹹陽人,現任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
-
首位中國本土科學家!中國石油大學姚軍獲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最高榮譽
中國山東網7月8日訊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姚軍教授當選為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SPE)榮譽會員。該榮譽會員是SPE向個人頒發的最高榮譽,自1941年設立以來,全球僅有156人獲此榮譽,姚軍成為首位獲此榮譽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綜述」多級孔沸石催化劑的擴散與催化效率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學院閻子峰教授領銜的催化材料團隊在介孔沸石工業化製備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閻子峰教授為通訊作者,化學工程學院畢業博士研究生彭鵬為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為第一署名單位。此項研究工作得到香港王寬誠教育基金會、中法分子篩聯合實驗室、國家高層次人才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和中國石油煉油催化劑重大專項等基金項目資助。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團隊在電催化還原CO2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領銜的新型碳材料團隊在高活性金屬氮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2019級博士生王小珊為第一作者,新能源學院吳明鉑教授和化學工程學院寧匯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為第一署名單位。
-
姚軍成為首位獲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最高榮譽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楊永飛 劉培勇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姚軍當選為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SPE)榮譽會員。
-
南京工業大學榮獲多項2020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
交匯點訊 近日,2020年全國石油和化工科技創新大會在杭州召開。會上隆重表彰了2020年度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科技創新的獲獎單位和個人。南京工業大學榮獲2020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各類獎項(人選)共8項/人,其中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獲創新團隊獎1項;獲「全國石油和化工優秀科技工作者」3人;「石油和化工行業專利獎」金獎1項。認定為2020年度「石油和化工行業工程研究中心」1個。
-
海參功效成分研究及精深加工關鍵技術開發項目獲突破
記者 李珍梅 製作「指紋圖譜」,追溯身份來源,由海大主持完成的「海參功效成分研究及精深加工關鍵技術開發」項目取得突破,日前獲2013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據該項目負責人,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材料工程學院院長、教授薛長湖介紹,全世界海參種類共有1100多種,可實用的有40多種。本地海參多為養殖的日本刺參。針對我國大宗海參產品生產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和基礎科學問題,薛長湖和他的團隊對世界上近20種海參進行了系統和深入研究,獲得了一整套海參功效成分高效製備與解析、海參精深加工共性關鍵技術,在國際上尚屬首次。
-
華東理工大學19個重點學科簡介
「十五」期間,本學科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項,其中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傑出青年基金項目1項;承擔了國家「十五」攻關項目8項,「973」項目10項,「863」項目10項,累計到款科研經費超過2.3億元,獲得了2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其中「10萬噸/年聚酯成套技術」、 「基於模擬仿真的聚合物加工及模具優化設計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通過了45項成果鑑定,獲準了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專利
-
武漢高校教授完成的科研項目,獲安徽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教授主持完成的&34;項目榮獲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紡織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纖維、紗線、織物面料機器先進檢測方法。主講課程是紡織材料學、紡織前沿技術、纖維物理。曾主持研發&34;,並獲得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美國纖維學會傑出成就獎,&34;獲得2008年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此外還獲得過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及多項省部級科技獎勵。
-
《電工技術學報》優秀審稿人!10位專家獲中國電工技術學會表彰
先後承擔儲能領域國家級項目多項,其中,國家863課題4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3項,國家電網公司儲能方向重大項目10項,各級網省公司項目10餘項。近年來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SCI/EI檢索文章10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50餘項。負責起草儲能領域行業標準10餘項,著有《大規模儲能技術》、《智能電網中的風光儲關鍵技術》、《儲能系統電網調頻技術》等著譯作10餘部。在儲能領域獲省部級一、二等獎項10餘次。
-
佔比超四成,青島百項成果獲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7月2日,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濟南舉行,共授予245個項目(人選)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青島共有100項成果獲獎,同比增長52%,佔全省的41%,其中牽頭完成85項,同比增長63%。此次我市獲獎項目不僅在數量上創歷史最好成績,在「質量」上也表現優異:在省獎一等獎壓縮16%的基礎上,仍然完成了12項一等獎。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聚焦油氣智能鑽井變革性技術
未來網高校頻道11月27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劉誌慶)油氣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資源。據了解,2019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油氣供應安全形勢嚴峻。鑽井工程是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關鍵工程技術,勘探、發現和開採油氣均離不開鑽井。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舉辦創新創業年會—新聞—科學網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舉辦創新創業年會116個項目集中亮相 展示大學生創新成果 波浪滑翔器、氣溼敏傳感器晶片、水下裝備微缺陷智能檢測儀、可燃冰高效開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