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工程氮氣鑽井技術解鎖儲層傷害難題

2021-01-16 中國石化新聞網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今年以來,西南石油工程公司鑽井工程研究院堅持以技術立企興企強企,精準對接勘探開發和市場需求,搭建產學研用平臺,大力發展「產層氮氣鑽井技術」,在川西現場施工新8-2井、大邑105井,連續兩口大斜度深井氮氣鑽井取得重大油氣成果,為「零傷害」解放難動用儲量探索實踐了一條新路徑。

    自主創新,高端引領。「產層氮氣鑽井技術」是該院堅持創新的方向、創效的導向、服務現場的靶向,打造的欠平衡鑽井核心技術之一,是在產層井段,利用專門工藝將高壓氮氣注入鑽具內,氮氣在流經鑽頭時冷卻鑽頭,攜帶鑽屑,再通過井口及排砂管線排出,達到鑽井目的。該技術可實現儲層「零汙染」鑽井,對儲層勘探開發、展現儲層原始產能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投產後,經對比,單井產量和產能遞減都優於常規鑽井。這種技術能通過較短的氮氣鑽井進尺,完成「低成本」解放油氣層,充分釋放儲層產能,實現提質增產降本。

    集成應用,成效顯著。為實現持續攻堅創效和「四提一降」目標,西南石油工程公司加大科技攻關力度,積極推動新工藝技術使用和科技成果轉化,經過層層論證、在新8-2井和大邑105井產層中開展氮氣鑽井先導性試驗,以其核心技術「產層氮氣鑽井技術」為安全有效開發川西低滲緻密難動用氣藏提供技術保障。新8-2井三開儲層氮氣鑽井總進尺35.33米,實現瞬時無阻流量和穩定無阻流量高數據顯示,刷新了中國石化緻密砂巖儲層氮氣鑽井測試產量最高紀錄,穩定無阻流量與同構造使用常規鑽井技術的相鄰井初期產量相比增產10倍以上,投產後在井口壓力41.69MPa下產量達到11.55萬方/天。大邑105井氮氣鑽三開儲層氮氣鑽井總進尺132.69米,刷新氮氣鑽定向井鑽井最深、水平位移最長、進尺最多三項紀錄,共鑽遇4層油氣顯示,穩定無阻流量較常規鑽增產5倍以上。連續兩口大斜度深井氮氣鑽井獲突破,驗證了氮氣鑽的經濟效益,標誌著川西地區緻密砂巖長年無法釋放產能的困境得到解決。

    精湛工藝,精益管理。項目施工中,西南石油工程成立氮氣鑽完井施工組織機構,設立決策領導、現場施工指揮、隨鑽安全監測等七個小組,為安全施工提供組織保障。製作操作性強的《施工指南》,結合井身特點,識別重大風險,制定針對性應急預案,實行清單化管理,做到責權明確,分工到位,流程明晰。專家組負責收集整理各項數據,加強分析,為決策提供充分依據。全面壓實HSSE管理責任,做好井場局限條件下的設備安全擺放及標準化安裝,設置安全監測系統,組織開展了各項培訓、演練,提升施工人員應急能力。隨鑽監測不放鬆,成功避免了兩口井面臨的地層出水、井壁失穩、沉砂卡鑽等複雜情況發生,特別是大邑105井克服水平位移1440米、井斜角36.5度,斜井段長、套管內摩阻扭矩大等工程風險,奪取了安全施工和油氣成果突破的「雙勝利」。(丁勇兵 邊香翠)

相關焦點

  •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深層頁巖氣試採成效突出
    今年以來,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進一步加大深層頁巖氣的持續攻關,實施深層頁巖氣試採井30口,截至11月18日,完成測試井7口,累計測試日產氣量216.4萬立方米。
  • 中石油取得頁巖氣鑽井技術重大突破
    中國證券網訊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19日對外宣布,順利完鑽四川省第一口「勺型」頁巖氣試驗井。「勺型」井技術可有效提高頁巖氣單井產量,是中石油頁巖氣鑽井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  據新華社報導,記者從西南油氣田公司了解到,長寧H24-8井是四川省第一口「勺型」頁巖氣試驗井,位於宜賓市興文縣毓秀苗族鄉。
  • 地質導向鑽井技術破解了薄油層勘探開發難題
    年1月31日報導   不為眾多石油人所知的地質導向,是上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前沿鑽井技術。它將地質參數測量傳感器與工程參數傳感器組合在一起,根據設置內容順序採集最新的工程、地質數據,統一編碼後,由脈衝信號發生器以正脈衝的方式,通過鑽柱內的鑽井液傳至地面。地面設備對鑽井液脈衝進行檢波、編碼、處理後,形成數據和測井曲線。FEWD除進行軌跡幾何導向(三維導向)外,主要用於地質導向和隨鑽地層評價。   而導向鑽井技術,在水平井施工中,是一項常用的關鍵技術。
  •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硬核」主體技術推動川南頁巖氣高效開發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作為國內頁巖氣勘探開發的先行者,歷經十餘年的探索實踐,堅持自主攻關,大力推動科技攻關和技術進步,形成川南3500米以淺頁巖氣規模有效開發的理論和關鍵技術,整體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推動川南頁巖氣全面提速上產,目前日產氣量突破3000萬立方米,今年產量將達100億立方米以上,川南頁巖氣進入工業化大規模開採新階段。
  • 高德利:石油鑽井的探路者與領路人
    1978年,高德利進入華東石油學院開發系學習石油工程,1982年,他進入西南石油學院機械系攻讀力學領域的研究生,1987年,在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可以說所有的工程技術,所有的人類活動都和力學相關,這是毫無疑問的。」在高德利看來,力學是石油工程的重要基礎之一。
  • 中國石油川南頁巖氣開發形成關鍵技術體系
    5月28日,中國石油川渝頁巖氣前線指揮部傳來消息,中國石油在川南形成了頁巖氣開發的關鍵技術體系,3500米以淺工藝技術實現更新換代,3500米以深主體工藝取得突破,為川南頁巖氣規模效益開發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 低場核磁技術:油氣專家手中的「聽診器」與「手術刀」——訪西南...
    帶著疑問,儀器信息網近日採訪了西南石油大學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唐洪明教授,以及西南石油大學副校長郭建春教授團隊的賴傑博士。  基於低場核磁,對油氣儲層「望聞問切」  油氣藏,地殼上油氣聚集的基本單元。我們認知的石油天然氣通常從這類圈閉中採集得出,因此油氣藏又被稱為儲存油氣的天然「倉庫」。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聚焦油氣智能鑽井變革性技術
    據了解,2019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油氣供應安全形勢嚴峻。鑽井工程是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關鍵工程技術,勘探、發現和開採油氣均離不開鑽井。當前我國油氣勘探開發的重點是低滲透、非常規、深水和深層超深層等複雜領域,普遍存在資源品質差、開發對象複雜、自然環境惡劣等客觀難題,鑽井工程在高效、經濟、優質、安全等方面面臨重大挑戰,亟需發展變革性的鑽井新技術。
  • 中國石油國際石油2017年十大科技進展
    中國石油創新勘探開發工程技術實現頁巖氣規模有效開發  面對頁巖氣勘探開發一系列難題,中國石油通過十年科技攻關,創新勘探開發工程技術,單井綜合成本大幅下降,加快了頁巖氣規模開發。  主要技術創新:(1)建立了海相頁巖氣選區參數體系和儲層分類評價標準,形成頁巖氣地質綜合分析與產能概率性評價技術;(2)積極探索了「一趟鑽」鑽井新技術,優質儲層鑽遇率提高至90%以上,鑽井周期縮短50%以上。
  • 哈薩克斯坦薩吉茲區塊氣田儲層保護技術研究
    再對該地區儲層孔、滲特徵進行分析,初步確定適合該區域儲層特性的鑽井液體系,在該基礎上優選填充粒子和防水鎖劑加入到鑽井液中,以改善鑽井液的封堵能力,降低水鎖效應。該體系性能穩定,對儲層巖心的滲透率恢復值達到80%以上,能夠有效保護儲層,現場應用效果良好。
  • 西南油氣田水平井再獲新突破
    日前,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雲安廠氣田傳出消息,新鑽的雲安012-X16井鑽穿長興組地層的兩個生物礁體。一口井鑽兩個生物礁體,這在中國石油四川盆地油氣勘探史上還是第一次。雲安012-X16井是雲安廠氣田大貓坪區塊的一口水平井,位於重慶市萬州區。
  • 中國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著力攻克重大關鍵核心技術難題
    2020年12月28日,中國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程院)承擔的技術示範井瀘203H57-2井順利完鑽,創四川頁巖氣公司瀘203區塊四開鑽井周期最短紀錄。工程院堅決扛起科技「支撐當前、引領未來」重任,砥礪奮進,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雙提升」。
  • 剛剛,中國石油「十大傑出青年」名單新鮮出爐!
    敢於挑戰的「三超」先鋒——裴明波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地震解釋一室主任工程師裴明波帶領團隊創建爆發相火山巖儲層預測技術,提交探明儲量1000億立方米。攻堅世界難題的破「冰」者——王鄂川海洋工程公司深水研究中心鑽井技術工程師王鄂川全程參與了國家重大專項南海可燃冰首次試採項目。
  • 因為他,鑽井打油 從「摸著打」變「看著打」
    經過後期驗證,串珠中心便是油氣儲集的地方,鑽井一打一個準。同時,科研團隊利用他提出的思路,逐步完善發展技術,集成創新了超深巖溶縫洞儲集體預測技術。  2014年,李宗傑和團隊碰上了一個難啃的「骨頭」:三疊系古河道儲層。這一儲層的特點可以用「深、薄、窄」來概括,隔著4000公裡,尋找這些油氣資源就像大海撈針一般。
  • 西南石油大學城市燃氣工程技術專業
    西南石油大學城市燃氣工程技術專業 2013-07-08 14:36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頁巖氣年產量首破100億立方米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冉隆楠)近日,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宣布,截至今年12月29日8時,全年累計生產頁巖氣100.0019億立方米。這是西南油氣田頁巖氣產量首次突破百億立方米,這也是我國頁巖氣產量首次突破百億立方米。
  • 長慶油田技術變革引領高質量發展 「三維鑽井」助推緻密氣效益開發
    隨著長慶油氣儲層開採難度不斷增大,緻密氣等非常規油氣藏成為長慶油田未來穩產上產的主力軍。作為我國最大的緻密氣產地,蘇裡格氣田的緻密氣儲層屬於典型陸相多期河道複雜沉積體系,地下儲層極為分散,就如同被狠勁摔碎在地上的瓷盤,優質儲層就是瓷盤碎片。如何讓鑽頭像魚雷一樣在地下追蹤優質儲層是緻密氣效益開發的關鍵和難點。
  • 中國石油2020年度油氣田開發年會側記
    水平井通過應用旋轉導向等井下工具,哪裡有油氣就奔向哪裡去,儲層鑽遇率提高10%以上。  長慶隴東頁巖油和新疆瑪湖砂礫巖等重點建產區塊一度被認為是開發禁區,中國石油通過應用EILog「一串測」技術,單井採集時效提高42.6%。大慶油田應用MDT技術,釐清油水層分布規律,開發井投產成功率100%。長慶油田措施成功率83%,實現了15個區塊效益挖潛。
  • 中國石化自主研發鑽井系統解決「卡脖子」難題
    原標題:中國石化自主研發鑽井系統解決「卡脖子」難題   中石化集團12月25日宣布,由該集團自主研發的SINOMACS ATSⅠ型鑽井旋轉導向系統取得突破性進展
  • 勝利石油工程公司海洋鑽井公司以形式任務教育凝聚全員創效共識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邵芳 通訊員 王為面對疫情防控和油價暴跌帶來的經營壓力,勝利石油工程公司海洋鑽井公司以形勢任務教育凝聚全員創效共識,打造高素質隊伍、高標準管理、高質量服務優勢,全力夯實鑽井主業和外闖市場質效提升基礎。「只要堅定信心、痛下決心,把井打成打好打快打出效益,才能徹底扭轉被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