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導向鑽井技術破解了薄油層勘探開發難題

2020-12-03 央視網

地質導向鑽井技術破解了薄油層勘探開發難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1日 14:38 來源:

    中油網2007年1月31日報導   不為眾多石油人所知的地質導向,是上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前沿鑽井技術。所謂地質導向,就是使用隨鑽測量數據和隨鑽地層評價測井數據,以人機對話方式來控制井眼軌跡的技術。由美國Spsrrysun公司生產的FEWD地質參數無線隨鑽測量儀,是近年來在不斷改進MWD、LWD工具的結構、性能和可靠性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無線隨鑽測量儀,與LWD隨鑽測井儀相比,FEWD具有測點靠近鑽頭、探測深度大、垂直解析度高的優點。它將地質參數測量傳感器與工程參數傳感器組合在一起,根據設置內容順序採集最新的工程、地質數據,統一編碼後,由脈衝信號發生器以正脈衝的方式,通過鑽柱內的鑽井液傳至地面。地面設備對鑽井液脈衝進行檢波、編碼、處理後,形成數據和測井曲線。FEWD除進行軌跡幾何導向(三維導向)外,主要用於地質導向和隨鑽地層評價。
  而導向鑽井技術,在水平井施工中,是一項常用的關鍵技術。在軌跡控制中,根據實際情況和剖面要求,可採用定向造斜和轉盤鑽交替進行調整井身軌跡,以對井身軌跡進行有效控制,使得實鑽軌跡沿設計和預測趨勢發展,以達目標點,而且使井眼光滑暢通,有利於攜砂、清除巖屑、保證鑽進安全。

  如何進行水平井的井眼軌跡控制,是水平井施工技術的核心,並貫穿於鑽井的全過程。其井眼控制工藝技術主要包括:鑽具組合選用、測量技術、井底預測技術、影響軌跡控制因素分析和實時綜合分析技術等幾個方面。井眼軌跡控制技術,隨著水平井在不同區塊施工、不同區塊每口井的地質情況變化、在控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同等,其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實鑽地質情況複雜多變,油層埋深與設計深度差異大,井眼軌跡需要隨地質情況變化及時進行調整;二是水平段油層埋深在橫向上變化不一,有從低部位到高部位的,也有從高部位到低部位的,還有先從低部位到高部位然後再下降的;三是不同區塊工具造斜能力和地層對井眼軌跡的影響不同;四是測量數據的相對滯後,對地質導向和井眼軌跡的預測和調整帶來的困難;五是老平臺鑽井的防碰問題,在水平井鑽井中更為突出,在水平井的直井段、造斜段及水平段,都存在防碰問題,要特別小心。

  挖掘薄層剩餘油的「殺手鐧」

  地質導向鑽井技術的關鍵,是把以前的幾何導向變為地質導向。以前打井,只要鑽遇事先確定的幾何目標,即使沒有發現油層,鑽井工作也算大功告成。而隨著勘探開發一體化(稱為滾動開發)的發展,鑽井不再是單純為了打井,「打井為了出油」的認識被更多人所接受。地質導向鑽井讓目標不再固定不變,而是根據油層的位置隨時調整,並根據預測確定的固定「幾何靶」變成了實際的不確定「移動靶」;同時,部分測井項目,也由原來的完井後進行,變為隨鑽隨測,在鑽進中進行,既縮短了鑽井周期,又減少了部分測井費用。

  地質導向鑽進技術的研製和開發,破解了國內鑽井工程和技術難題。當今我國油氣資源整裝「大而肥」的油田越來越少,剩餘油資源的品位愈來愈差,勘探開發技術難度步步加大,為石油地質、工程、工藝勘探開發人員帶來了更大壓力。我國已開發數十年的玉門、大慶、勝利、中原、四川、延長、新疆等老油田所持有夾層、薄油層、低壓低滲透低產儲層、難產儲層、非均質儲層越來越多,鑽井施工難度大、速度慢、周期長、成本高、單井產量低,已成為制約老油田勘探開發的「瓶頸」。廣大石油勘探開發人員急呼來一次革命性的鑽井技術,破解這些難題,既能拿儲量、拿產量,又能提高鑽井效率,降低勘探開發成本,實現雙贏之目的,而地質導向鑽井技術的開發成功,正好承擔打破「瓶頸」、開創新局面的重任,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殺手鐧」。

  礦場應用取得良好效果

  地質導向鑽井技術,是以油藏為目標點,通過對實時採集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採用滑動和轉動鑽井方式,使井眼軌跡在油藏中鑽進。在施工前,通過採用RTGS的軟體模擬生成的鄰井二維地質電阻率模型圖,與實鑽的地質資料進行對比,從而及時進行修正井眼軌跡。該系統的關鍵是對鄰井資料和收集處理及實時測井數據的分析判斷,確保避水高度及油層最大鑽遇率。2004年12月,勝利鑽井研究院研製出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隨鑽測井儀(LWD),它能在鑽井過程中實時傳輸伽瑪和電阻率等地質參數。尤其在中17-平406鑽井過程中,LWD測量信息顯示情況與地質所設計的情況不相吻合,守護現場的工程技術人員針對隨鑽測井曲線及時調整方案與參數,最終使井眼軌跡穿透了300多米油層,油層穿透率大幅度提高。迄今為止,他們在我國東部第二大油田已完成30餘口水平井地質導向鑽井試驗,認別油層厚度的能力已由原來的4米提高到目前的1米,地質導向水平井的油層有效穿透率達到85%以上。

責編:李二慶

相關焦點

  • 吐哈油田破解準噶爾盆地鑽井提速難題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張斌 通訊員賀天雲 郭楊棟)9月14日,經過400多天鏖戰,吐哈油田成功破解準噶爾盆地準東地區鑽井提速技術難題,鑽井周期由最初的126天縮短至33.4天,鑽速翻了一番,單井投資降低900萬元。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聚焦油氣智能鑽井變革性技術
    鑽井工程是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關鍵工程技術,勘探、發現和開採油氣均離不開鑽井。當前我國油氣勘探開發的重點是低滲透、非常規、深水和深層超深層等複雜領域,普遍存在資源品質差、開發對象複雜、自然環境惡劣等客觀難題,鑽井工程在高效、經濟、優質、安全等方面面臨重大挑戰,亟需發展變革性的鑽井新技術。
  • 國家能源局:完善油氣勘探開發政策 加大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力度
    「我們開展了多個工程方案的論證研究,攻克了深水鑽井、水下智能完井等難題,流花16-2油田群的建成投產進一步完善了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深水油氣開發工程技術體系。」中海油有關負責人說,水下生產系統主要包括水下採油樹、生產管匯、海底電纜等,大多數水下生產設施都是國內首次應用。
  • 油氣勘探開發正面臨什麼難題?
    就當前發展態勢看,我國油氣資源稟賦依舊具備,但資源稟賦條件變差,未來勘探開發難度加大成為油氣行業發展的重大挑戰之一。上遊的難題近期自然資源部開展了新一輪油氣資源評價工作,評價領域涉及常規油氣和非常規油氣所有系列。資源評價結果顯示國內陸上待探明油氣資源埋深較大,意味著深層油氣成為今後勘探開發主陣地,也意味著今後的油氣勘探發現會更加困難。
  • 中國石化自主研發鑽井系統解決「卡脖子」難題
    原標題:中國石化自主研發鑽井系統解決「卡脖子」難題   中石化集團12月25日宣布,由該集團自主研發的SINOMACS ATSⅠ型鑽井旋轉導向系統取得突破性進展
  • 攻克超深層海相油氣勘探難題
    這是元壩勘探初期橫亙在勘探科研人員面前的地質理論高峰。    2003年以來,南方油氣勘探科技工作者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國石化「十條龍」科研項目為帶動,在原有地質認識的基礎上,利用地質露頭、物探和鑽井資料開展了紮實而卓有成效的基礎研究。共完成國家科研項目22項,中國石化科研項目86項,自設科研項目205項,其中27項榮獲國家及部級獎勵。
  • 廣東雲浮地質監測孔聯繫方式(新泉鑽井)-閬中新聞
    廣東雲浮地質監測孔聯繫方式(新泉鑽井)-閬中新聞東莞市新泉鑽井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機械鑽井、水文地質勘察、工程降水井、溫泉深水井、避雷孔、空調孔、水處理設備的一體化服務公司。本公司是一家正規註冊,有資質的鑽井隊伍,擁有不同程度的鑽井設備二十多臺。
  • 80後勇闖柴達木——記青海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測井地質研究所夏曉敏
    6年來,他打破勘探開發技術局限,專啃硬骨頭,先後推動了柴西南扎哈泉灘壩緻密油、柴西北大風山—南翼山—小梁山混積型碳酸鹽巖緻密油兩個億噸級油田的勘探開發。  近期,青海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測井地質研究所工程師夏曉敏主持的關於十三五緻密油國家重大專項階段成果匯報工作已經完成主體部分。  2014年,他碩士研究生畢業,來到了青海油田。
  • 江蘇名列全國頁巖氣勘探開發五大優選地區之一
    目前,我省已被確定為全國頁巖氣勘探開發的五大優選地區之一,可採資源量約有1.55萬億立方米;頁巖氣勘探開發有利區面積5.07萬平方公裡,佔全省面積一半,在各省區市排列第6位。最近,中石化在句容、黃橋等地鑽井試驗,找到了良好的氣苗。「國內外勘探實踐證實,頁巖氣的富集程度在埋藏1500米至4000米之間最好,江蘇發現的淺部氣苗僅是『冰山一角』。」省能源局有關人士說。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提出破解可燃冰開採難題的中國方案
    日前,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關於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開採方法的兩項國家發明專利技術和兩項國際發明專利技術獲得授權,為可燃冰開發提供了新思路。可燃冰如何開採、開採難在何處?記者近日探訪了青島海地所,揭開可燃冰開採的神秘面紗。
  • 油氣勘探開發的未來在深海——全球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形勢分析與展望
    為了提高勘探開發作業效率,國際石油公司通過減少鑽頭等鑽井作業耗材的使用,採用新工藝技術等手段,大幅提高了鑽井速率,降低了鑽井成本。以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為例,2014年以來,該公司通過採用鹽層段安全鑽井及套管設計、控制壓力鑽井技術、大尺寸智能完井技術等深水鹽下鑽完井配套技術,使深水鹽下鑽完井時間普遍減少20%,部分區域甚至達80%,單井產量提升25%,單個液化天然氣生產儲卸裝置(FPSO)達產所需井數下降了20%。四是油服市場飽和,鑽井成本大幅下降。
  • 中國將來的油氣勘探 低成本技術是關鍵
    簡單來講,這個系統工程有兩條腿,這兩條腿就是我們的兩大工程,一個是鑽井工程,一個是地球物理工程;它也有一個大腦,這個大腦就是綜合地質研究,及其決策部署系統;還有兩隻手,一手要抓發現、抓儲量,有油氣出來,另一隻手就是抓基本的地質認識,要研究這種地下的結構,研究油氣的分布規律。這是兩個成果,一隻手抓一個成果,兩條腿支撐著我們石油工業,就是鑽井工程技術和地球物理工程技術。
  • 西南石油工程氮氣鑽井技術解鎖儲層傷害難題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今年以來,西南石油工程公司鑽井工程研究院堅持以技術立企興企強企,精準對接勘探開發和市場需求,搭建產學研用平臺,大力發展「產層氮氣鑽井技術」,在川西現場施工新8-2井、大邑105井,連續兩口大斜度深井氮氣鑽井取得重大油氣成果,為「零傷害」解放難動用儲量探索實踐了一條新路徑。    自主創新,高端引領。
  • 石油勘探開發流程最全資料
    煤、石油、天然氣作為重要的能源資料,它們的勘探、開採和加工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其中,石油和天然氣大多儲存在幾百米乃至幾千米的地下,將其開採出來十分不易,需要石油工作者艱苦的努力,不斷改進、創新技術,才能更多更好開採地下原油,為祖國的發展注入活力,貢獻力量。
  • 長慶油田技術變革引領高質量發展 「三維鑽井」助推緻密氣效益開發
    「與常規二維技術相比,採用三維靶體追蹤鑽井技術,儲量控制程度將提高30%。」11月10日,長慶油田緻密氣項目組副經理費世祥說,「長慶油田首次實現水平段沿河道方向精準導航,這項技術有效提高了盆地儲量動用程度。」
  • 頁巖油勘探開發成本研究
    3.1 頁巖油勘探開發成本構成頁巖油的勘探開發包括礦權購置、鑽井、完井、油田基礎設施建設、油氣的採集和處理、運輸、汙水處理等過程,據此將整個過程的成本分為以下5 個部分。3.1.1 礦權購置成本從事頁巖油勘探開發必須先獲得礦權,在美國現行礦產資源法案框架下,公司獲得頁巖油區礦權的方式有4 種:(1)早期戰略性購置。作業者在頁巖區塊被開發前,僅以初步地質評價為依據購置礦權,此時區塊內沒有或僅有極少的頁巖油鑽探活動,且未開始先導生產,前景上無法確定。
  • 世界級難題變寶藏要多久?
    在這裡勘探開發油氣,屬世界級難題。30多年來,中國海油持續強化科研攻關,不斷推進勘探實踐,2010、2012年先後發現東方13-1(開發階段稱東方1-1一期)、13-2兩個氣田。2015年東方1-1一期投產,如今氣藏規模、年高峰產量更大的東方13-2氣田再次成功投產,世界為之側目。
  • 國內陸相頁巖油勘探開發獲重要突破!
    大港油田通過理念創新,破解常規油勘探觀念禁區,成功定位陸相頁巖油勘探開發主戰場;先後對3口井主力層段系統取心,進行釐米級巖心精細描述和上萬塊次的分析,創新形成了陸相頁巖油「優勢組構相-滯留烴超越效應」富集理論認識;針對頁巖油自身無自然產能,需要改造才能開採的難題,創新形成了細粒沉積巖識別、甜點體評價預測等3項國內外專利技術和16項配套技術,支撐了頁巖油勘探開發;通過勘探開發一體化、地質工程一體化等管理創新
  • 國內頁巖油勘探開發現狀與發展透析
    「在中高成熟度頁巖油方面,幾個示範區內都在不斷攻關頁巖油『甜點區(段)』預測、鑽完井降本提產等關鍵技術,積極開展開發試驗,多層系頁巖油勘探開發取得較大進展;中低成熟度頁巖油方面,也正在積極推進頁巖油原位改質技術攻關與先導試驗,超前探索中低成熟度頁巖油接替領域。」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勘探項目處副處長楊帆就目前中國石油對頁巖油的探索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
  • INE原油期貨上市系列:石油勘探開發簡介
    石油勘探相關技術  |重磁技術與地震技術  石油勘探開發就是利用各種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質情況,認識油氣儲存條件,綜合評價油氣開發遠景並最終確定油氣聚集的有利地區,建成油氣資源開發基地,以便進行後期開發,為國家增加原油儲備和相關的油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