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CNOOC 中國海油
11月25日
東方13-2氣田成功投產
↓↓↓
這個氣田的投產引全球行業矚目
因為它所處的這片海
可不一般
東方13-2氣田位於全球三大海上高溫高壓區域之一的南海鶯瓊盆地3000米下地層深處。在這裡勘探開發油氣,屬世界級難題。
30多年來,中國海油持續強化科研攻關,不斷推進勘探實踐,2010、2012年先後發現東方13-1(開發階段稱東方1-1一期)、13-2兩個氣田。2015年東方1-1一期投產,如今氣藏規模、年高峰產量更大的東方13-2氣田再次成功投產,世界為之側目。
原本是世界級難題
一下子湧現兩個「聚寶盆"
這背後有怎樣的故事呢?
寒冬
想方設法提高經濟性
帶著勘探突破的喜悅,2012年東方13-2氣田發現後,公司立即著手開發建產,想儘快變儲量為產量。經研究、論證,他們提出「以該氣田開發為龍頭,帶動周邊小氣田開發,同時挖潛調整投產近20年的常溫常壓氣田東方1-1」的開發方案,以實現最大開發效益。
相關工作很快啟動。2014年時,無論是動用儲量規模、工程建設規模,還是總投資額,該項目堪稱南海西部史上最大。
然而,2014年下半年國際油價暴跌,拉低了國內天然氣價,東方13-2氣田群項目開發不再具有經濟性。
東方13-2氣田能否順利開發?
很多人為此捏一把汗
「從長遠看,國家需要更多清潔能源,需要保障能源安全;中國海油要提升油氣產量,該項目產能貢獻大;身處『寒冬』,該項目的開發,可以幫助合作夥伴度過寒冬。多方考慮後,中國海油決定以該項目為試點,上遊、專業公司、下遊發揮各自優勢、創造條件,加快東方13-2氣田開發。」有限海南總工程師(開發)姜平說。
而為提升氣田開發經濟性,2014年底中國海油將該項目列為提質增效重點項目,採取多項舉措降本增效。最關鍵的舉措是優先實施經濟性好的東方13-2氣田開發及東方1-1氣田調整,暫緩開發經濟性差的小氣田。同時,推進「三新三化」,再降投資。
「當時除了考慮經濟性,我們還從技術方面深度考慮。」姜平介紹,儘管東方1-1一期的成功開發,為東方13-2氣田開發積累了經驗,但畢竟兩個氣田規模懸殊,東方13-2氣田開發技術難度更大。
開發方案的深度優化與技術攻堅,最終使得東方13-2氣田群開發項目在年產氣量變化不大的情況下,總投資大幅下降,氣田經濟性躍升。
解迷
撥開重重迷霧 精準識別產能
氣田產能高低直接關係到氣田經濟性大小。而要獲得好的產能,首要問題就是要摸清地下情況,將氣井部署到「甜點」上。
南海西部研究院院長周家雄介紹,東方13-2氣田群開發項目設計27口開發井,為使這些井高產,科研人員精細研究儲層,科學井位部署。
精準找到「甜點」
很難。
針對東方13-2氣田地質結構複雜、地震資料解析度低、高溫高壓地質環境等難題,有限湛江重新採集了高密度三維地震資料,科研人員據此開展多專業聯合攻關。
經過各專業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員最終摸清了東方13-2氣田地下情況,合理部署了井位。後又定量化分析各開發井的潛力和風險,合理規避了9口開發井儲層不連續性帶來的生產風險,有效降低了3口井見水的風險,為東方13-2氣田的高效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寶藏
海上施工匠心獨運 「寶藏」終見天日
天然氣燃燒火焰呈藍色且環保,因而被譽為藍金。
要將東方13-2氣田埋藏於水下地層3000米以下的藍金取出來,還必須進行高質量的鑽井作業和工程建設。2015年東方13-2氣田正式進入現場施工階段。
與東方1-1一期相比
東方13-2氣田
無論在鑽井還是工程建設
都遠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比東方1-1一期相比,無論是鑽井還是工程建設,東方13-2氣田明顯不是一個體量級。
「不太確切地說,相當於一個大城市與一個縣城的區別。」有限海南勘探開發部副總經理兼開發經理張輝表示,「面對巨大的工程建設工作量、更大的施工難度,我們充分借鑑東方1-1一期經驗,邊實踐邊攻堅。」
鑽井方面,有限湛江多專業聯合攻關,研發了高溫高壓開發井配套鑽完井技術,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工程建設安全風險防控措施,破解了高溫高壓條件下大位移水平井鑽井技術難題。
工程建設方面,項目新建3個海上平臺,其中長101米、寬38米、高37米的東方13-2中心處理平臺,是一座高溫高壓燃氣綜合處理平臺,也是迄今為止南海西部海域規模最大、重量最大、工藝流程最複雜的中心平臺。
如此巨大的海上平臺,建造與安裝都是世界級難題。在該平臺的建設中,海油工程採用一體化技術快速推進,即將平臺分成多個功能「模塊」分別建造,然後像「壘積木」一樣進行拼接,整體運到海上,採用類似於「挺舉」的高位浮託法安裝,確保了建造安裝的安全、高效。
海管鋪設施工方面,東方13-2氣田需要鋪設195公裡直徑達80釐米、單根海管達12噸的大管徑海管。這也是我國迄今為止自主鋪設的最長海底管線。作業時,國際先進的鋪管船「海洋石油201」鋪設張力高達160噸,接近其正常工作的上限。儘管還存在南海海況複雜等不利因素,該項作業仍高效完成,單日鋪管最高達4.02公裡。該管線的鋪設完成,填補了國內長距離海管作業空白,標誌著我國海底管線鋪設能力躋身世界前列。
一個大型氣田,在海油人的協力「託舉」下,就這樣「浮」出海面。
文 | 張光明 吳盛龍
圖 | 由東方作業公司提供
製作 | 劉建坤 甘霖
原標題:《世界級難題變寶藏要多久?》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