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出喜訊!再次攻克一世界難題,美國:我們阻擋不住了
據了解,我國也是再傳一些喜訊,那就是攻克又一世界難題,而美國也是表示道:我們阻擋不住了! 中國再次攻克一世界難題 如今,我國一些領域和技術甚至比西方國家還要先進,而我國這次也是傳來了一些喜訊,那就是再次攻克了一個世界難題,這就是我國最新泵後擺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
-
重大突破,南海可燃冰第二次商業試採成功,中國再創世界紀錄
煤炭,石油資源蘊藏在地下,而長期以來,同樣深在海底的巨量資源——可燃冰卻被人類忽視了。可燃冰如果突然從固態變為氣態,就會產生很大的壓力,如果正巧開採的這個可燃冰在海底的話,這樣就很有可能會導致海底海嘯。
-
中國10億元沒白花!2500米海底開採大量礦產,出口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個時候,這些海域的礦藏情況還很難說得清楚,日本認為中國花大價錢買了張廢紙,且不論海底有沒有礦藏,即使有,在深海採礦也是一項國際難題。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日本在海底發現了大型稀土礦藏,據日本專家估算,這一礦藏品位高、儲量大,足夠日本使用200年,但由於稀土礦處於深海,開採難度大,日本一時之間找不到合適的開採手段。
-
世界將目光再次投向中國,中國即將正式開採比頁巖油清潔的新能源
世界可以沒有貨幣,但卻不可以沒有能源,而目前正處於傳統與新能源迭代的交匯期,無論是新能源的探尋,還是對傳統能源的升級,中國無疑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要知道,可燃冰開採是一項世界性難題,特別在新能源領域,而中國的一項新技術或又將掀起全球新能源的變革,那就是可燃冰連續穩定試採成功,我們注意到,當時這消息一公布後,全世界的目光再次投向了中國。
-
藍鯨二號鑽進海底15000米深處,中國海底探測成為世界第一
43725噸,有37層樓高,可以在全球95%的海域開展作業,現在主要是在中國南海作業。海底資源的開採是一個世界難題,使用的專業設備非常重要。「藍鯨二號」擁有27000多臺設備、4萬多根管路、5萬多個機械完工質量報驗點,電纜拉放長度達120萬米,相對從上海拉到北京的距離,設備精度控制是在正負3毫米之內,而且一系列精度控制,都是在下水之後,在海上漂移狀態下完成的測量,所以說這更加增加了建造的精度管控難度。
-
南海再傳捷報,86萬方燃氣噴湧而出,中國可燃冰刷新世界新紀錄
好消息傳來,中國南海可燃冰開採第二次試驗圓滿成功,將在中國礦產發掘史上再添新華章。其實,中國科研人員對南海可燃冰的探索由來已久,兩年之前曾經完成過第一次開採試驗,如今又再創輝煌,也牽動著中國人民的心跟著雀躍不已。
-
南海傳來捷報,成功開採86萬方可燃冰,該新能源技術只有中國掌握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目前各個國家都在研究切實可行的新能源計劃,而中國在這方面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有一項海底資源開採目前只有中國能夠掌握,日本多次試圖嘗試最終都以失敗告終,那這究竟是一項什麼技術呢?本期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
裝一根「吸管」,去420米深的海底吸油!
裝一根「吸管」,去420米深的海底吸油!7月25日在南海流花16-2油田群開發項目中中國海油自主完成國內最大水深柔性動態立管鋪設作業這標誌著中國海油動態柔性立管鋪設能力在深水領域取得突破什麼是柔性動態立管?
-
中國繼蛟龍號又造出萬米潛艇!海底到底有什麼?
中國已經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2010年5月至7月,在中國南海中進行了多次下潛任務,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7020米。但是它不能到達馬裡亞納海溝。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超過一萬一千米,那是世界海洋的最深處,至今無人涉足。
-
中國首次開採90萬方,世界上最大可燃冰群現身南海
但是可燃冰的開採並不是那麼的容易,因為可燃冰它是存在於海底的,所以在進行客人並開採時,我們就需要掌握很多先進的技術,只有擁有了這一些技術。並且技術能夠達到成熟,這樣我們才能夠很好的將存儲於海底的可燃冰開採起來,在進行可燃冰開採時,我們需要擁有的是一些海上鑽井平臺,還有下潛設備。
-
中國用機器人在3000米南海海底插國旗系首次
中國用機器人在3000米南海海底插國旗系首次時間:2015-03-27 07:55 來源:和訊網-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題:中國首次用機器人在南海3000米海底插國旗來源:和訊網-觀察者網 導讀:【中國用機器人在3000米南海海底插國旗系首次】據中國海洋石油報報導,3月19日,
-
世界級難題變寶藏要多久?
>東方13-2氣田位於全球三大海上高溫高壓區域之一的南海鶯瓊盆地3000米下地層深處。在這裡勘探開發油氣,屬世界級難題。30多年來,中國海油持續強化科研攻關,不斷推進勘探實踐,2010、2012年先後發現東方13-1(開發階段稱東方1-1一期)、13-2兩個氣田。2015年東方1-1一期投產,如今氣藏規模、年高峰產量更大的東方13-2氣田再次成功投產,世界為之側目。
-
隨著南海一聲巨響,86萬方燃氣噴湧而出,中國可燃冰再創奇蹟
1225米的海域,進行了鑽進對海底可燃冰進行試採之後,我國又對這一片神奇的海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歷經兩年多的時間,我國在這片神狐海域進行的第二次可燃冰開採試驗圓滿成功。隨著南海的一聲巨響,86萬方燃氣噴湧而出,中國可燃冰再創奇蹟。南海一直以豐富的資源聞名,近期,我國科學家在開採可燃冰資源時,取得了重大突破,百萬方燃氣噴薄而出,創下兩項世界紀錄。據《人民日報》報導,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取得了重大突破。
-
中國南海試採可燃冰成功 開發利用是世界性難題?
中國18日宣布在南海試採可燃冰成功。此前,美國於12日宣布正在墨西哥灣開展可燃冰鑽探研究,日本也於4日宣布從近海可燃冰中提取出了甲烷。科學家認為,可燃冰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存在。陸地約有27%的面積是形成可燃冰的潛在地區,而海洋中約有90%的面積也是潛在區域。迄今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陸地層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儲量已相當於全球傳統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油頁巖等)儲量的兩倍以上,其中海底可燃冰的儲量夠人類使用1000年。因為儲量大、清潔環保,可燃冰被譽為潛藏的「新能源寶藏」。
-
「河南造」盾構機連續穿越1000多個溶洞「世界級難題」海底隧道...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凌新年伊始,喜訊傳來。1月11日,由中鐵裝備集團自主研製的「海宏號」盾構機順利貫通大連地鐵五號線火車站站至梭魚灣南站區間海底隧道,標誌著我國成功攻克大盾構下穿海域巖溶地質這一「世界性難題」,為該領域長距離硬巖大盾構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
-
插進南海海底超1500米 中國鑽井深度全球第七
(原標題:插進南海海底超1500米 中國鑽井深度全球第七)
-
港珠澳海底沉管隧道世界難題的中國解法
、40多米的海底埋深、120年的使用壽命……一串串關鍵數字,在珠江入海口註定了建造海底沉管隧道將會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在河海交匯、水文複雜的港珠澳海域,用十幾艘大型船隻浮運8萬噸重的巨型沉管,好似一個浩浩蕩蕩的「航母編隊」,如何在海底溝槽中高精度地安裝,被稱為交通業的「珠穆朗瑪峰」,誰能攻克這一世界難題? 中交一航局二公司,這個位於青島的品牌國企,憑著厚積薄發的技術優勢,迎難而上,在中交集團帶領下,打破了國際的技術壟斷,讓中國的海底沉管隧道技術一下站到了世界之巔。
-
我國可燃冰試採創下兩項世界紀錄,為什麼開採可燃冰這麼難?
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兩項新的世界紀錄,實現了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重大突破。我國可燃冰第二輪試採在南海神狐海域進行。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供圖此次試採到底取得哪些重大突破一是本輪試採1個月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是第一輪60天產氣總量的2.8倍。試採攻克了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鑽採核心關鍵技術,實現產氣規模大幅提升,為生產性試採、商業開採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
日本將試驗開採海底「可燃冰」
新華網東京1月20日電(記者何德功)日本政府日前決定,2月中旬在愛知縣渥美半島南部70至80公裡的海底試驗開採俗稱「可燃冰」的甲烷水合物,明年進行實際開採並試驗以此為原料生產天然氣。
-
中國又一超級能源工程,195公里海底管道現身南海,每年輸氣4億方
但資源的分布極其不均衡,而且地區資源開採也不充足。為了能改善這種局面,我國在南海進行了多項能源工程。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中國又一超級能源工程,195公里海底管道現身南海,每年輸氣4億方。南海海底長達195公裡的天然氣「長龍」,即位於南海東方13-2氣田海域的天然氣管道,是中國展開的能源調配工程,其距離相當於北京至天津的近兩倍,這條超遠距離的跨海天然氣調配,打破了中國海底油氣輸送管道的長度紀錄,將為南部沿海地區提供強有力的能源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