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海底沉管隧道世界難題的中國解法

2020-12-01 青島晚報電子報
港珠澳海底沉管隧道世界難題的中國解法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11.28 星期一

    近8萬噸重的巨型沉管、180米長的標準管節、40多米的海底埋深、120年的使用壽命……一串串關鍵數字,在珠江入海口註定了建造海底沉管隧道將會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在河海交匯、水文複雜的港珠澳海域,用十幾艘大型船隻浮運8萬噸重的巨型沉管,好似一個浩浩蕩蕩的「航母編隊」,如何在海底溝槽中高精度地安裝,被稱為交通業的「珠穆朗瑪峰」,誰能攻克這一世界難題?
    中交一航局二公司,這個位於青島的品牌國企,憑著厚積薄發的技術優勢,迎難而上,在中交集團帶領下,打破了國際的技術壟斷,讓中國的海底沉管隧道技術一下站到了世界之巔。作為世界矚目的重大項目,港珠澳大橋是我國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京滬高鐵之後又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其中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綜合技術難度最大的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全長5664米。
獨立自主挑戰世界難題
    先鋪法海底沉管隧道只有建成的丹麥厄勒海峽和在建的韓國釜山二個沉管隧道工程,沉管的浮運安裝均由荷蘭公司實施。港珠澳大橋中的沉管隧道項目處於河海交匯的海域,波浪和水流大、回淤快,成為全球矚目的「難題級項目」。
    中國人在世界工程界已經是「挑戰不可能」的代名詞。中交一航局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交一航局二公司總工程師劉德進,1986年7月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專業,已經在這個行業鑽研了30年,主持了多項國內外大型工程的核心技術工作,青島前灣港工程、董家口40萬噸礦石碼頭工程、煙臺港工程、日照港工程、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一期工程、青島海灣大橋、青島地鐵項目R3線工程等項目,都留下了他的汗水和智慧,僅魯班獎就獲得4項、詹天佑獎6項。荷蘭公司在中國註冊了沉管技術專利,做好了參與港珠澳建設的準備,中交集團中標後同荷蘭公司進行談判,對方最終要求7000萬歐元的技術服務費,超高的報價反而激發了劉德進為代表的二公司技術團隊的鬥志:「憑著幾十年的技術積累,我們有能力建設一個中國人的世界級外海沉管隧道工程!」一個曾經「南徵北戰」的團隊聚集在一起,立志要拿下這個世界沉管隧道史上的標誌性項目。
突破難關成就自主技術
    要在40多米深的海底建一條海底隧道,地質條件沒有先例可循。中交一航局二公司經過四年技術研究和考察,初步完成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的兩大技術難題:沉管浮運安裝和基床整平技術方案。在總部的帶領下又進行了一年多技術研究,公司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施工技術方案。獨立研發建造了世界先進的沉管浮運安裝船和高精度外海深水拋石整平船,一大批在施工攻關中實現的技術突破和建造的自主大型專用裝備,一下讓中國站在了海底隧道沉管施工技術的尖端。但2013年5月6日第一節沉管安裝時,仍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情況。第一節沉管安裝用了4天5夜總共96個小時,那真是心急如焚的96個小時。由於河海交匯帶來的泥沙快速回淤,給沉管安裝帶來巨大困難。技術團隊晝夜研究技術方案應對,以堅強的意志成功完成了第一節沉管。邊幹邊研究,針對回淤這一重大技術難題,技術團隊組織技術攻關,通過大量的實驗和技術研究成功地解決了回淤對沉管施工的困擾,並且形成了「外海深埋大型沉管基礎碎石墊層防淤與高精度清淤施工成套技術」這一被鑑定為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
海底隧道技術走向世界
    2016年11月23日上午7時40分,經過連續24小時頂風冒雨作業,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部順利完成曲線段E32沉管沉放對接,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建設裡程達到5130米,預計明年5月將完成全部沉管作業。根據媒體報導,整個港珠澳大橋有望在明年年底通車。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180米標準管節,更是島隧工程首個真正意義上外海深水安裝的沉管隧道,引起了全球的關注。構建大橋海底隧道的33節沉管,每節超過100米長,四層樓高,隧道內寬可達到雙向六車道,絕對是沉管中的巨無霸。 33節沉管幾百道工序不僅環環相扣,還要重複千百遍,只要一個環節出問題,漏水將不可避免。那麼海底沉管對接怎樣才會滴水不漏?
    為了精確控制在下沉過程中的姿態,沉管每下沉1到3米左右就要停下來,監測系統開始工作,測控當時海水流速變化和周邊流速情況,了解下沉過程中沉管的封門等數據是否在正常範圍內,監測沉管管內是否有異常滲水和沉管的運動姿態,這些方面有任何異常都要立即停止沉放、分析原因。沉管內9個攝像頭組成的監控系統會連續獲取實時監控數據。一切數據正常,再進行下一個1到3米的下沉。
    即使有這些措施保障沉管姿態,對接前還要經過潛水員用沉管下面的拉合系統多次微調,保證管節的精準對接,海底一萬多噸的水壓力會使兩節沉管接頭部分的橡膠止水帶緊緊地粘合在一起。
    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在海底沉管隧道的突破,引起各方的關注。大連灣沉管隧道將交給中交一航局二公司的團隊建設。規模超過港珠澳大橋隧道的深圳-中山海底沉管隧道工程正在籌備中,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技術團隊一直在為此精心準備。加拿大的沉管隧道拆除工程團隊也慕名而來,劉德進認為,中國公司憑藉大型工程成功取得的技術突破,加上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必將在世界海底隧道施工中展現更強的力量。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曹為鵬 薛飛

-----------------------------------------------------------------------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已建成三分之二(圖)
    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已建成三分之二(圖) 2015-11-06 13:36:446日對外宣布,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工人施工 鄧媛雯 攝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6日對外宣布,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沉管出塢 鄧媛雯 攝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6日對外宣布,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沉管安裝水域 鄧媛雯 攝  中新網珠海11月6日電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
  • 港珠澳橋交工驗收 6.7公裡的海底沉管隧道工程橫跨伶仃洋底部
    2018年2月6日訊,(記者郭翔宇)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今天(6日)下午,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交工驗收會議將在珠海召開。根據驗收辦法的有關規定,一旦順利完成驗收,就將具備通車試運營條件,可以交付使用。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今日貫通:「海底呼吸順暢」
    但幾經挫折,從立項到冷卻、再立項,直到2009年12月,在中央的支持下,中央以及粵港澳共同出資正式推動港珠澳大橋開建。建成後的港珠澳大橋,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中國新的地標性建築之一,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英國《衛報》稱之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 第78集 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
    作為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在2018年10月24號順利通車運營。它是我國第一條集橋梁、人工島和海底隧道為一體的跨海通道,同時也是全球總體跨度最長、世界上沉管最重、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如今,港珠澳大橋的美麗、雄偉令人們讚嘆不已,但在實現這份美麗的過程中,建設者們執著奮鬥的精神,卻鮮為人知。
  • 堪比海底穿針!「山東智慧」貫通世界最長海底沉管隧道
    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在香港視察了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建設工地。港珠澳大橋,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水下幾十米深處的海底隧道,也是世界最大海底沉管隧道工程。像「海底穿針」一樣,把這條隧道精確沉放並無縫連接起來的,是一支由200名山東工程師組成的施工團隊。2017年5月2日,總長度5664米的港珠澳跨海大橋沉管隧道,在40米的海底實現全線貫通。
  • 驚心動魄38小時: 挑戰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最終接頭「重新對接」極限
    「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超越了之前任何沉管隧道項目的技術極限。」「因為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的建設,中國從一個沉管隧道技術的相對弱國發展成為國際隧道行業沉管隧道技術的領軍國家之一。」「重新對接意味著中國建設者首次在世界沉管隧道建設史上實際驗證了最終接頭施工方法』工序可逆』。」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合龍 系世界上最長公路沉管隧道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在三十多米深的海底,港珠澳大橋5.6公裡長的海底隧道中,最後12米也就是最終接頭的安裝,5月2日完成對接。對接成功代表海底隧道全線合龍貫通。香港東方日報網2日稱,港珠澳大橋東連香港、西接珠海、澳門,是集橋、島、隧道為一體的超級跨海通道。
  • 港珠澳大橋建設都攻克了哪些世界性難題?
    在解決最長沉管隧道、外海人工島、超大規模外海鋼橋等世界性難題中,建設者們獨創的一系列新成果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海上巨龍昭示的科技自信■劉曉東 黃 浩 解放軍報記者 郭 晨人工島,打造超級工程的海上「基座」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是我國首條外海沉管隧道。
  • 最長海底沉管隧道
    更多精彩內容,掃碼關注「大灣區頭條」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 通訊員唐麗娟在大橋即將正式通車之際,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餘烈向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介紹,回顧大橋8年建設歷程,如果把大橋主體工程建設看作主戰場的話,這個主戰場可以表述為三條戰線,其中第一條戰線就是港珠澳大橋的控制性工程——島隧工程。6.7公裡長的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按工序可分為東西人工島工程、基礎處理、管節製造、浮運沉放和最終接頭五大戰役。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滴水不漏震驚香港橋王,全球漏水率10%
    島隧工程總指揮林鳴說,「舉個例子,港珠澳大橋的地基是厚軟土地基,不同於厄勒海峽大橋海底隧道的巖石地基,所以沉管隧道的基礎剛度協調及不均勻沉降控制非常困難。合同規定港珠澳大橋沉降限度是20釐米,而國外同類工程的沉降限度在30釐米以上。」 為了實現沉降達標,並且讓隧道不漏水,中國工程師在如何使軟土層變硬上做文章,進行了多項有價值的創新,用技術突破攻克隧道漏水的難關。
  • 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手機信號怎麼樣?4G信號滿格
    不久前,由粵港澳三地合作共建的超級跨海工程——港珠澳大橋開通了4G網絡信號。這是由中國鐵塔公司承建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已經通過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3家運營商的網絡驗收測試。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港珠澳大橋深達40餘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內,手機上的4G網絡信號依然滿格,語音視頻通信流暢。
  • 首個「八車道」海底隧道,難度超過港珠澳大橋
    首個「八車道」海底隧道,難度超過港珠澳大橋。長約6.8公裡、雙向8車道、時速100公裡、設計使用壽命100年,又一座超級隧道正在伶仃洋形成。這是正在建設的超級大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也是世界首次使用的雙向八車道超寬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比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長1.2公裡,寬兩車道。
  • 40米水壓下「滴水不漏」,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是如何防水的?
    2017年3月7日,港珠澳大橋工程完成了最後一個管節的安裝,意味著這個「世紀工程」打贏沉管安裝的「收官之戰」。這條5.6公裡的海底隧道,在攻破重重技術難關之後,保證了40米水壓下的「滴水不漏」,打破了世界紀錄。
  • 在超過40米深的海水裡,港珠澳海底隧道是怎樣做到滴水不漏的呢?
    在超過40米深的海水裡,港珠澳海底隧道是怎樣做到滴水不漏的呢?目前世界最長,埋入海底最深設計使用壽命最長,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等這些世界之最當之無愧屬於崗大橋海底最大橋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的全長約6.7公裡,最深處位於48米深的海底隧道,由33節預製沉管以及一個長約12米重達目前500噸的最終接頭拼接而成,有小夥伴就有疑問了港珠海底隧道周圍全是水,它會不會漏水呢?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結構貫通!世界級偉大工程將橫空出世!
    近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永久結構勝利貫通。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介紹過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沉管的製造、浮運、下沉,安裝,以及最終接頭的製造、浮運、下沉等關鍵環節。今天,超級建築再給大家說說就在這幾天進行的、剛剛結束的,海底隧道沉管最終接頭的焊接和注漿施工,這也是沉管隧道施工最後環節的倒數第三和倒數第二個關鍵工序。海底隧道正式貫通只差最後一步。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工程採用我國自主研發製造的12000噸全迴轉浮吊「振華30」,創下6000噸級最終接頭一天內完成安裝貫通的世界工程記錄,毫米級對接、滴水不漏。
  • 港珠澳大橋:「中國製造」撐起超級工程「世界之最」
    這是鳥瞰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西人工島(4月28日攝)。創下多項世界之最,橋島隧合一的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工程部門最終接頭於5月2日正式吊裝沉放,它的對接成功將標誌著全長5664米的海底隧道全線合龍。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新華社廣州6月11日電  題:港珠澳大橋:「中國製造」撐起超級工程「世界之最」  新華社記者 周強  這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55公裡。  這是擁有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的大橋,隧道全長6.7公裡,全部採用沉箱預製搭建。
  • 大橋6.7公里海底沉管隧道全線貫通
    大公網5月26日訊 (記者方俊明珠海報導)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建設又有新突破。大橋沉管隧道「最終接頭」與兩端的E29、E30沉管的焊接,歷經20個日夜終於合龍完成,標誌著港珠澳大橋6.7公裡長的海底沉管隧道永久結構貫通;下一步,將進行剛接頭注漿施工,預計本月底完工。
  • 海底,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正在推進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深中通道建設總體進展順利,目前正在建設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以及世界最大跨徑離岸海上懸索橋。隧道效果圖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簡稱「深中通道」)距港珠澳大橋38公裡,全長24公裡,是粵港澳大灣區連接珠江東西兩岸的交通脊梁,集「隧-島-橋-水下樞紐互通」於一體,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又一世界級超大「隧、島、橋」集群工程,其中8車道特長海底沉管隧道將開創世界先例。
  • 港珠澳大橋創下多項第一 「兩島一隧」鑄就世界工程奇蹟
    中國建橋人的答案是215天。從2011年5月15日到2011年12月7日,120個鋼圓筒一步一步在風浪不息的伶仃洋上,圈出了兩座島,從設計到施工,這樣的建島方式在全球尚屬首例。這並不是港珠澳大橋島隧建設上唯一的世界第一;為了建設海底隧道,施工方建設了全球首例深埋沉管隧道;為了對接34個隧道結構,數萬噸沉管在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處進行無人對接,誤差控制在2釐米內,被喻為「海底穿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