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中國製造」撐起超級工程「世界之最」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這是鳥瞰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西人工島(4月28日攝)。創下多項世界之最,橋島隧合一的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工程部門最終接頭於5月2日正式吊裝沉放,它的對接成功將標誌著全長5664米的海底隧道全線合龍。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攝

  一輛運輸瀝青的工程車輛行駛在港珠澳大橋橋面上(4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新華社廣州6月11日電  題:港珠澳大橋:「中國製造」撐起超級工程「世界之最」

  新華社記者 周強

  這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55公裡。

  這是擁有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的大橋,隧道全長6.7公裡,全部採用沉箱預製搭建。

  這是世界上最長的鋼結構橋梁,僅主梁鋼板用量就達到42萬噸,相當於建60座艾菲爾鐵塔的重量……

  港珠澳大橋——橫空出世,橫跨伶仃洋海域。這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世界級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老橋梁專家譚國順,1971年起就在中鐵大橋局工作,參與指揮建設包括東海大橋、杭州灣大橋、膠州灣大橋等在內的多所跨海橋梁,他用「集大成者」來形容港珠澳大橋:「世界之最」的背後,是港珠澳大橋在建設管理、工程技術、施工安全和環境保護等領域填補諸多「中國空白」乃至「世界空白」,進而形成一系列「中國標準」的艱苦努力。

  正是基於鄰近香港國際機場航線限高和伶仃洋航道滿足30萬噸輪船通航的需要,港珠澳大橋最終選擇了集橋—島—隧於一體的設計施工方案。這條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由33個巨型沉管組成,每節管道長180米,寬37.95米,高11.4米,單節重約8萬噸。

  「島隧工程是我國首條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唯一的深埋隧道,作為一個開創性的工程,施工條件極為複雜,極具挑戰性,沒有經驗可以借鑑。」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監辦總監胡昌炳說。

  港珠澳大橋打破了國內通常的「百年慣例」,制定了120年的設計標準。在建設過程中,建造者發現,源自於西方海洋地質標準的技術、工藝無法滿足施工需要。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引領下,中國科研人員依靠1986年以來湛江地區累積形成的海洋水文數據攻克了大量技術難題,並結合伶仃洋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術措施,最終保障了「120」指標的達成。

  和其他跨海大橋不同的是,港珠澳大橋是像「搭積木」一樣拼裝出來的。先在中山、東莞等地的工廠裡把橋墩、橋面、鋼箱梁、鋼管樁統統做好,再等到伶仃洋風平浪靜時一塊塊、一層層、一段段的組裝起來——「大型化、工廠化、標準化、裝配化」建設理念在港珠澳大橋首次實現。

  5月2日22時左右,經過長達10餘小時的吊裝,重達6000噸左右的最終接頭像「楔子」一樣將海底隧道連為一體。

  「『中國裝備』的長足發展創新讓重達6000噸的最終接頭吊裝變成可能。」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總工鍾輝虹介紹說,承擔最終接頭的起重船「振華30」是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世界最大起重船,具備單臂固定起吊12000噸、單臂全迴轉起吊7000噸的能力。

  作為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不僅代表著中國橋梁的先進水平,也是展示各國創新能力的超級舞臺,包括來自丹麥、美國、荷蘭、英國、日本、德國、瑞士、土耳其等多個國家的橋梁專家紛紛參與其中。

  無線聲吶深水測控系統被稱為沉管安裝對接的「深海之眼」,能通過計算機和無線聲納設備精確判定沉管在海底的位置、角度,大大提高安裝的速度和準確度。該系統由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聯合日本三清公司合作歷時一年多自主研發。

  首次應用該系統的E4沉管安裝時間就刷新了紀錄,從浮運到沉入海底安裝僅用了16個小時,比第一節沉管安裝對接的86小時縮短了70個小時,可以說創造了一個「大驚喜」。「經過兩年多的實際應用,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不斷完善優化無線聲吶深水測控系統,今後這一系統在國際深水施工領域都具有推廣價值和應用前景。」常駐港珠澳大橋施工一線的日本三清公司技術專家衝山楨雄說。

  一橋飛架三地,打開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空間。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黨委副書記韋東慶說,預計今年底大橋將全線通車,屆時香港至珠海的陸路通行時間將由3小時變成半小時,三地經濟融合將不斷加深,珠三角將形成世界矚目的超級城市群。

  「過伶仃洋」 看港珠澳大橋隧道接頭如何「海底穿針」

  港珠澳大橋全線貫通在即 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起航

  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全線貫通 具備年底通車條件

  港珠澳大橋工程上的「大國重器」


點擊查看專題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了!看《人民畫報》上的超級工程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畫報的這組圖片,一同走近「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了解大橋的成長曆程。攝影 段崴/人民畫報港珠澳大橋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世界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D、2019年12月10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工程榮獲「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E、2020年8月,港珠澳大橋榮獲「2020年國際橋梁大會(IBC)超級工程獎」。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裡程最長、沉管隧道最長、壽命最長、鋼結構最大、施工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科學專利和投資金額最多的跨海大橋;大橋工程的技術及設備規模創造了多項世界記錄。
  •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時間:2018-10-24 07:10   來源:中國新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 央視網消息: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
  • 【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原標題:【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2018年底,經過6年籌備、9年建設,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這一超級工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其建設難度之大,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它的建成,不僅標誌著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也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駛入快車道。
  • 又一個超級工程!首個「八車道」海底隧道,難度超過港珠澳大橋
    隨著中國科技力量的逐步壯大,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一直保持著全方面發展,在各個領域都有所涉及,時至今日,中國已經掌握了多項領域的頂尖技術。因此國外也給我們冠上了「基建狂魔」的稱號。我國這些年製造的超級工程數不勝數,甚至在每個國家都留下了腳印,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又一超級工程!
  • 環球時報記者登上港珠澳大橋及其人工島 領略「超級工程」的設計之美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提起港珠澳大橋,人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這是中國的「超級工程」。的確,這座被英國媒體評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跨海大橋有著多項世界第一的紀錄: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有著世界上最長、最深的公路沉管隧道,而在隧道的修建過程中,進行的是世界上最精準的深海對接……然而,被很多人忽視的是,這座大橋還是一座充滿美感的工程。2月3日至5日,《環球時報》記者登上港珠澳大橋及其人工島,穿越海底隧道,成為項目交付驗收前最後一批領略大橋之美的訪客。
  • 港珠澳大橋之後,伶仃洋上再起超級工程
    受訪者供圖 浩瀚的伶仃洋上,距港珠澳大橋正北38公裡,正開啟一個新徵程——又一世界級超大「橋、島、隧、海底互通」四位一體集群工程,全長24公裡,設計八車道、時速100公裡的深圳至中山通道(以下簡稱深中通道)已顯雛形,其中特長海底沉管隧道和一座飄浮在海上的特大懸索橋,將開創世界先例。
  • 17級颱風襲擊港珠澳大橋,超級工程能否扛住?
    港珠澳大橋的設計抗風極限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介紹過,港珠澳大橋設計壽命120年,大橋能經受8級地震,能頂住30萬噸巨輪撞擊,堪稱世界最堅強的跨海大橋。在抗風能力方面,港珠澳大橋設計最高抗風能力為16級,也就是說能夠抵抗16級颱風。自2009年港珠澳大橋開建以來,該海域每年都會有颱風襲擊。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抗7級地震、壽命120年
    從珠海景色最美的濱海道路——情侶路上向東遠眺,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宛若蛟龍,蜿蜒騰越於蔚藍色的海面上。這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橋梁工程,也是綜合建設難度最大、最具挑戰性的超級工程:在風大浪急的外海搭建使用壽命120年的鋼鐵巨橋、在海底40多米深處建造最長的沉管隧道、穿越30萬噸級航道和白海豚保護區的施工現場……可以說,每一項挑戰都前所未有。
  • 快來看看港珠澳大橋的人工島,驚豔世界、無與倫比!
    2017年6月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北車道鋼封門拆除完成,標誌著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實現了單向貫通。由於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已於2016年9月27日貫通了,因此從整個大橋看,北車道已基本貫通。待本月底,海底隧道南車道的鋼封門拆除後,港珠澳大橋就全面貫通了。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介紹過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建設、沉管隧道建設以及最終接頭施工的有關情況。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橋建設紀實
    同年,公規院華傑工程諮詢有限公司開展港珠澳大橋跨界通行政策研究。歷經14年奮戰,如今,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55公裡,這是一個標註歷史的長度!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空前」是不容置疑的。14年,這是一個逐夢、圓夢的跨度。公規院向中國乃至世界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港珠澳大橋超級工程。
  • 卡特彼勒為港珠澳大橋提供CAT®(卡特)發電機組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播放視頻 工作中的CAT發電機組中國裡程碑之作,港珠澳大橋已於2018年正式開通,它是超級跨海工程,主體工程集橋、島、隧於一體,它也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總長約55公裡,120年設計使用壽命。
  • 震撼大片揭秘:港珠澳大橋的六個「世界之最」!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一起來了解一下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結構貫通!世界級偉大工程將橫空出世!
    近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永久結構勝利貫通。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介紹過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沉管的製造、浮運、下沉,安裝,以及最終接頭的製造、浮運、下沉等關鍵環節。今天,超級建築再給大家說說就在這幾天進行的、剛剛結束的,海底隧道沉管最終接頭的焊接和注漿施工,這也是沉管隧道施工最後環節的倒數第三和倒數第二個關鍵工序。海底隧道正式貫通只差最後一步。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工程採用我國自主研發製造的12000噸全迴轉浮吊「振華30」,創下6000噸級最終接頭一天內完成安裝貫通的世界工程記錄,毫米級對接、滴水不漏。
  • 港珠澳大橋背後故事:「水中大熊貓」中華白海豚倒逼方案優化
    從設計到建設前後歷時14年,當今世界裡程最長、施工難度最大的港珠澳大橋將於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世界級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是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複雜、建設要求及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譽為是我國由橋梁大國向橋梁強國邁進的裡程碑之作。
  • 又一超級工程創先例!6萬噸巨無霸沉入海底,難度超越港珠澳大橋
    在高鐵、橋梁建設方面非常出眾,港珠澳大橋就是非常有名的代表,但是今天我們要看的深中通道工程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又一國家級重點工程,該工程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超級工程。又一超級工程創先例!6萬噸巨無霸沉入海底,難度超越港珠澳大橋。
  • 《港珠澳大橋》新書發布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港珠澳大橋是當今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英國《衛報》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2017年六七月間,電視紀錄片《港珠澳大橋》先後在中央電視臺和中國國際電視臺播出,以國際視角解密大橋為何能成為21世紀的「超級工程」,受到國內外高度評價。不久,美國Discovery探索頻道也同版進行了播出。
  • 港珠澳大橋建設都攻克了哪些世界性難題?
    海上巨龍昭示的科技自信■劉曉東 黃 浩 解放軍報記者 郭 晨人工島,打造超級工程的海上「基座」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是我國首條外海沉管隧道。隧道建設的第一戰,就是要以最快速度在海中建起兩個離岸人工島,實現海中橋隧轉換銜接。在港珠澳大橋建設之前,我國建造外海人工島的技術積累幾乎是空白。在水深10餘米且軟土層厚達幾十米的深海中,如何打下這個超級工程的「基座」,成為大橋島隧工程項目部團隊面臨的難題。在外海造人工島,既要解決工程技術難題,也要兼顧保護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需要平衡的因素很多。
  • 港珠澳大橋創下多項第一 「兩島一隧」鑄就世界工程奇蹟
    海上搭積木 海底穿針線   港珠澳大橋創下多項第一 「兩島一隧」鑄就世界工程奇蹟  陳治家、李妍工人們在入海隧道的路面上進行防水作業。一個個這樣的工程奇蹟,造就了港珠澳大橋的順利完工。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李妍(署名除外)  港珠澳大橋究竟是怎樣建成的?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餘烈將其簡潔形象地概括為「海上搭積木」。由於大橋主體工程集橋、島、隧於一體,面臨諸多世界級技術挑戰,包括海中快速成島、隧道基礎處理與沉降控制、隧道管節沉放對接、大規模工廠化製造、海上埋置式承臺施工、水下結構止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