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正在推進

2020-12-05 國際在線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

深中通道建設總體進展順利,目前正在建設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以及世界最大跨徑離岸海上懸索橋。7月5日下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五長』說交通,共話70年 」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交通運輸部邀請的「五長」之一——深中通道總工程師「指揮長」代表宋神友說。

隧道效果圖

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簡稱「深中通道」)距港珠澳大橋38公裡,全長24公裡,是粵港澳大灣區連接珠江東西兩岸的交通脊梁,集「隧-島-橋-水下樞紐互通」於一體,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又一世界級超大「隧、島、橋」集群工程,其中8車道特長海底沉管隧道將開創世界先例。

深度跟蹤了珠江黃埔大橋、港珠澳大橋和南沙大橋建設全過程的宋神友對記者透露,深中通道已攻克多項世界難題。

「為適應深中通道超寬、深埋、變寬、大回淤等技術特點,國內首次採用、國際首次大規模應用了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新結構。」宋神友說,歷經三年研發,攻克了長距離浮運等難題,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項目專用技術標準以及成套技術,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

伶仃洋大橋效果圖

深中通道有座伶仃洋大橋,橋面達到三十層樓高。「這是因為要滿足通航需求,設計採用了世界最大跨徑離岸海中懸索橋。」宋神友說,伶仃洋大橋處在珠江口開闊水域、強颱風頻發區。

橋高風大,主橋如何抗風是最大的難題。為攻克這一難關,伶仃洋大橋項目組織了國內具有大型風洞實驗室的四個大學進行平行研究,研發了新型組合氣動控制技術,攻克了超大跨徑整體鋼箱懸索橋在強颱風區域的災變控制難題;採用築島加地連牆集成創新技術,攻克了海域超大錨碇的建設難題。

宋神友還透露,深中通道創新的突出亮點還有跨海工程智能建造,誕生了一個又一個世界和國內首創。「研發了國內首條鋼殼沉管智能製造生產線,國內首次實現了塊體智能焊接和智能塗裝,在國際上首次研發了鋼殼混凝土智能澆注系統,研發和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運安一體船,降低了長距離浮運風險,並且打造了國內一流的智慧梁廠。

同時在世界上首次採用十二錘聯動震沉技術以及DSM地基預處理技術,創造了57個28米直徑大圓筒四個半月成島的世界記錄等。」歷數這些成就,宋神友十分自豪。

深中通道2016年12月29日開工建設,計劃2024年全線通車,屆時珠江兩岸可以半小時對接。

相關焦點

  • 世界首例特長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開工
    世界首例特長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開工 2018-06-28 17 嶽路建 攝   中新網廣州6月28日電(蔡敏婕 嶽路建) 深中通道項目組28日籤訂沉管隧道施工承包合同,世界首例特長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深中通道項目沉管隧道,當日隨即開工。
  • 粵港澳大灣區重大交通工程、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建設...
    央廣網北京12月10日消息(記者郭翔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今天(10日),粵港澳大灣區重大交通工程——深中通道首個鋼殼管節順利完成澆築並縱移進行下一步作業,標誌著這一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 首個「八車道」海底隧道,難度超過港珠澳大橋
    首個「八車道」海底隧道,難度超過港珠澳大橋。長約6.8公裡、雙向8車道、時速100公裡、設計使用壽命100年,又一座超級隧道正在伶仃洋形成。這是正在建設的超級大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也是世界首次使用的雙向八車道超寬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比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長1.2公裡,寬兩車道。
  • 世界最寬海底沉管隧道首節沉管對接完成完成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長約6.8公裡,由32個管節「搭積木」般連接而成,其斷面寬度達46至55.46米,比港珠澳大橋雙向六車道鋼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斷面要寬9至18.5米,是世界上最長、最寬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過江通道。項目全長約24公裡,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
  • 世界最寬海底沉管隧道首節沉管對接完成
    6月17日,歷經約34個小時的出塢、浮運、系泊、安裝,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實現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無人機航拍) 中新社發 嶽路建 攝深中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過江通道。項目全長約24公裡,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建成後,將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東西兩岸產業互聯互通以及各類要素的高效配置,推進大灣區城市群融合發展。
  • 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智能化!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成功安裝
    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智能化!6月17日,歷經34小時的連續作業,由中交一航局承建的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沉管隧道——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西人工島在40米深海下實現「深情一吻」。此次安裝剛剛經歷颱風「鸚鵡」的幹擾,克服了技術首創、船舶首制、氣象多變、長距離浮運等多個困難挑戰,為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先行」助力加速。
  • ...制沉管隧道浮運安裝一體船「一航津安1」成功交付 海底沉管隧道...
    9月26日,由中交一航局研發並投資建造的世界首艘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一航津安1」在廣州舉行交船儀式。這標誌著世界上安裝能力最大、沉放精度最高、施工作業最高效、性能最先進的海底隧道沉管施工專用船舶建造完畢,具備施工作業能力。該船由上海振華重工進行船體設計、廣州黃埔文衝船廠建造。
  •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與西人工島實現「海底初吻」
    6月17日11:45分,歷經約34個小時的出塢、浮運、系泊、安裝度達,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順利實現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完成了首次「海底初吻」。這標誌著深中通道首節沉管對接順利完成,也標誌深中通道項目關鍵線路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進展,更標誌著中國在沉管隧道建設領域登上了新的技術高峰。
  • 特長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深中通道開創世界先例
    它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正在創造多個「世界第一」、「世界之最」:其中的伶仃洋大橋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海中塔高最高、跨度最大的鋼箱梁懸索橋;8車道特長海底沉管隧道,將開創世界先例……
  • 最長海底沉管隧道
    更多精彩內容,掃碼關注「大灣區頭條」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 通訊員唐麗娟6.7公裡長的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按工序可分為東西人工島工程、基礎處理、管節製造、浮運沉放和最終接頭五大戰役。7個月築兩個10萬平方米人工島從2011年5月15日在西人工島打下第一個鋼圓筒,到2011年12月7日東人工島第120個鋼圓筒振沉完畢,用時不足7個月,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成島」建設目標。
  • 海底沉管隧道如何做到「滴水不漏」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長約6.8公裡,設計使用壽命長達百年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24日表示,整個深中通道工程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目前,深中通道橋梁工程已經全線展開,西人工島順利完成築島,東人工島堰築段隧道圍堰工程及成島施工已展開。
  • 世界首創自航式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亮相
    歷經34個小時的連續作業,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承建的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沉管隧道——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深中通道首節沉管對接安裝採用的是世界首創的自航式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作業方式,實現了世界海工領域的一次跨越,標誌著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正式進入智能化時代,也將世界跨海通道施工技術提升到新高度。
  • 世界首創自航式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亮相
    6月17日,歷經34個小時的連續作業,中交集團承建的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沉管隧道——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西人工島實現「海底初吻」。深中通道首節沉管對接安裝採用的是世界首創的自航式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作業方式,實現了世界海工領域的一次跨越,標誌著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正式進入智能化時代,也將世界跨海通道施工技術提升到新高度。
  • 世界創舉!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海底安裝成功
    此次取得重大進展的沉管隧道工程,為何被稱為世界創舉呢? 深中通道作為繼港珠澳大橋後,又一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是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寬的海底沉管隧道,項目共由32個管節組成,每個管節重量約8萬噸,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巨無霸」。
  • 港珠澳海底沉管隧道世界難題的中國解法
    、40多米的海底埋深、120年的使用壽命……一串串關鍵數字,在珠江入海口註定了建造海底沉管隧道將會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作為世界矚目的重大項目,港珠澳大橋是我國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京滬高鐵之後又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其中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綜合技術難度最大的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全長5664米。獨立自主挑戰世界難題    先鋪法海底沉管隧道只有建成的丹麥厄勒海峽和在建的韓國釜山二個沉管隧道工程,沉管的浮運安裝均由荷蘭公司實施。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和最長沉管隧道,是這樣建成的!
    港珠澳大橋按時速100公裡,雙向六車道設計,大橋建成後,往來珠海與香港國際機場時間將由4小時縮減至約30分鐘,並將珠三角西部納入香港3小時車程範圍內。珠三角將形成世界矚目的超級城市群。▲港珠澳大橋示意圖。
  • 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是我國北方開建的首條海底沉管隧道,建成後將...
    去年以來,面對疫情衝擊,全省各地區各部門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緊盯國家政策謀劃項目,嚴謹務實推進項目,形成了以大連灣海底隧道、大連恆力石化、寶來巴賽爾、華晨寶馬鐵西工廠、沈白高鐵、清原抽水蓄能等為代表的重大項目梯隊。即日起,遼寧日報推出「開局2021·重大項目進行時」系列報導,記者深入全省各地,在火熱的項目建設現場,感受開局之年起步之時的「遼寧熱度」與「遼寧信心」。
  • 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首節沉管成功安裝
    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首節沉管正在浮運對接(中交一航局供圖)央廣網大連12月9日消息(記者賈鐵生)12月9日,歷經17小時的連續作業,由中交一航局負責施工的我國北方首條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北岸暗埋段實現精準對接
  • 安貝斯 | 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首節沉...
    北岸圍堰堵口沉箱具備拆除條件,大連灣海底隧道即將迎來首節沉管安裝施工。    大連灣海底隧道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工程又一項技術條件複雜、環保要求高、建設要求及標準極高的跨海交通工程。  由於大連城區的交通路線基本沿著大連灣展開,其貫穿南北的主幹道僅有兩條路,而大連灣逐漸成為了阻礙大連南北聯繫的海域,為了加強南北之間的交通聯繫,響應我國實行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計劃,大連灣海底隧道開始被提上建造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作為中國在北方開建的首條海底沉管隧道,是承接港珠澳大橋後又一大跨海交通項目,而且其建築團隊基本包括港珠澳大橋的原班人馬。
  • 解決世界最寬海底沉管隧道基槽「整平難」 水下3D碎石整平清淤船...
    該船預計於2020年建成投產,將用於解決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所有超寬變寬沉管管節基槽碎石鋪設難題。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長約6.8公裡,沉管段長約5.035公裡,將由32節深埋在伶仃洋海底40多米深基槽內的沉管組成。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採用鋼殼混凝土組合結構形式,也是該結構在世界範圍內的首次大規模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