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與西人工島實現「海底初吻」

2020-12-01 人民交通網

6月17日11:45分,歷經約34個小時的出塢、浮運、系泊、安裝度達,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順利實現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完成了首次「海底初吻」。這標誌著深中通道首節沉管對接順利完成,也標誌深中通道項目關鍵線路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進展,更標誌著中國在沉管隧道建設領域登上了新的技術高峰。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長約6.8公裡,由32個管節「搭積木」般連接而成,每個管節的尺寸比港珠澳大橋雙向六車道鋼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斷面要寬9-18.5米,是世界上最長、最寬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

深中通道首個管節(E1)尺寸為123.8×46×10.6米,重達約6萬噸,排水量如同一艘中型航空母艦。要完成首節沉管對接,要克服複雜航路長時間浮運、基槽長距離橫拖、複雜風浪流以及極端天氣等難題。

穿越50公里海域浮運

從珠海桂山島的預製工廠到西人工島的沉放安裝區域,浮運距離長約50公裡,途經7次航道變換,其中經過日均通航船舶超4000艘的伶仃航道,水運航道交通安全管控難度很大。同時,颱風季、汛期等不可預測惡劣天氣隨時會帶來新風險,需要科學預判作業窗口期才能進行安全浮運以及精準安裝和對接。

為了攻克難關,順利完成節點目標,深中通道項目建設期黨委以「開路先鋒」工程為抓手,他們科學部署施工計劃,統籌制訂「路線圖」,把每步施工計劃精確到小時乃至分鐘,帶領著200餘名建設者經過34小時不間斷作業,終於迎來首節沉管圓滿對接的歷史時刻。

不超5釐米深海精準對接

如何在暗流洶湧的深海之中實現誤差不超過5釐米的精準對接安裝,這是建設者們面臨的最為嚴峻的考驗。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比港珠澳大橋雙向六車道鋼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斷面還要寬,單孔跨度超過18米,沉放最大水深達到40米,沉管結構的受力非常複雜,是目前世界上最寬的海底沉管隧道。」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的工程規模和技術難度前所未有,要攻克這些難關核心裝備和核心技術是必不可少的。」

在海底隧道施工過程中,基槽碎石整平是沉管基礎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之一。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聯合多家單位自主研發創新,建造了世界最大自升式碎石鋪設整平船「一航津平2」。此外,為了實現沉管水下的精準沉放與毫米級對接,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聯合中交一航局等單位自主研發了又一國之重器—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一航津安1」。 「 一航津安1"是世界上第一艘集沉管浮運、定位、沉放和安裝等功能於一體的、具有DP定位和循跡功能的專用船舶,可有效克服繁忙複雜航路、基槽長距離橫拖、深水沉放、複雜風浪流等不利建設條件。

6月17日10:00時,隨著一體船對E1管節緩慢下放和水平絞移,不斷調整管節坡度,首節沉管成功著床於基底,完成沉放作業。期間,潛水員不斷下水進行探摸,檢查管節艏艉位置,以確認沉管對接端無異物。

管節沉放著床後,拉合作業迅速啟動,通過其液壓裝置使管節E1與西人工島隧道暗埋段首次「初吻」。作業人員首先進行千斤頂搭接,並進行拉合。拉合完成後,工作人員開啟閥門排出結合腔內海水,海水巨大的壓力推動沉管前壓,經過潛水員多番水下檢查確認,向管內壓載水箱注水,保證沉管一定的抗浮安全係數。

6月17日11:45時,明媚的陽光映射著海面,伶仃洋上熱潮湧動,在「沉管隧道先鋒隊」的帶領下,200餘名建設者齊心協力,順利完成出塢、浮運、系泊、安裝等環節,深中通道首節沉管對接順利完成。

項目連結:深中通道是國家「十三五」重大工程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過江通道。項目全長約24公裡,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深中通道建成後,將有效釋放廣東當前的區域交通路網壓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東西兩岸產業互聯互通以及各類要素的高效配置,提高粵港澳大灣區的「硬聯通」和「軟聯通」水平,推進大灣區城市群深度融合發展。

(新媒體責編:張鳳元)

聲明:

1、凡本網註明「人民交通雜誌」/人民交通網,所有自採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相關焦點

  • 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智能化!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成功安裝
    6月17日,歷經34小時的連續作業,由中交一航局承建的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沉管隧道——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西人工島在40米深海下實現「深情一吻」。此次安裝剛剛經歷颱風「鸚鵡」的幹擾,克服了技術首創、船舶首制、氣象多變、長距離浮運等多個困難挑戰,為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先行」助力加速。
  • 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海底安裝成功
    超級工程深中通道今天迎來了最新工程進展! 據廣東交通集團發布消息,6月17日11:45分,歷經約34個小時的出塢、浮運、系泊、安裝,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順利實現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完成了首次「海底初吻」。
  • 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成功安裝!世界首創自航式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亮相
    6月17日,歷經34個小時的連續作業,中交集團承建的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沉管隧道——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西人工島實現「海底初吻」。深中通道首節沉管對接安裝採用的是世界首創的自航式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作業方式,實現了世界海工領域的一次跨越,標誌著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正式進入智能化時代,也將世界跨海通道施工技術提升到新高度。
  • 聚焦深中:「智」造海底隧道
    日前,國家「十三五」重點項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工程深中通道已順利完成首節非標準沉管、首節標準沉管及首節深水區沉管等5個管節浮運安裝任務。深中通道每節沉管需航行47公裡,完成7次航道轉換。
  • 世界最寬海底沉管隧道首節沉管對接完成
    中新社深圳6月17日電 (蔡敏婕 嶽路建)17日11時45分,歷經約34個小時的出塢、浮運、系泊、安裝,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實現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這標誌著深中通道項目關鍵線路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取得進展。
  • 世界最寬海底沉管隧道首節沉管對接完成完成
    6月17日11時45分,歷經約34個小時的出塢、浮運、系泊、安裝,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實現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這標誌著深中通道項目關鍵線路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取得進展。(蔡敏婕 嶽路建)6月17日11時45分,歷經約34個小時的出塢、浮運、系泊、安裝,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實現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這標誌著深中通道項目關鍵線路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取得進展。
  • 海底沉管隧道如何做到「滴水不漏」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長約6.8公裡,設計使用壽命長達百年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24日表示,整個深中通道工程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目前,深中通道橋梁工程已經全線展開,西人工島順利完成築島,東人工島堰築段隧道圍堰工程及成島施工已展開。
  • 智造海底隧道
    日前,國家「十三五」重點項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工程深中通道已順利完成首節非標準沉管、首節標準沉管及首節深水區沉管等5個管節浮運安裝任務。深中通道每節沉管需航行47公裡,完成7次航道轉換。
  • 深中通道8萬噸沉管完成海底對接!
    深中通道8萬噸沉管完成海底對接!27日凌晨2點,世界首制運安一體船 「一航津安1」從桂山牛頭島啟航,帶E3管節逆流而上,經過近50公裡航道浮運,於下午2點抵達深中通道西人工島附近施工水域,並開展相關準備作業。晚上9點,E3管節開始沉放。
  • 世界上最寬的海底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下水
    央視網消息 :深中通道是連接廣東深圳和中山的跨海大橋。昨天(12日)上午,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工程的首節沉管成功下水。開始了出海安裝前的最後一道工序作業,海底隧道安裝進入倒計時。未來它將與其他31節沉管一起組成深中通道的海底隧道部分。這也將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底隧道。「沉管下水」也意味著它將第一次經歷在水中的密封性考驗。此前,它都是在陸地上進行施工建設。而密封性驗證不僅對沉管安裝至關重要,更是未來海底隧道安全運行的關鍵因素。
  • 深中通海底隧道首次完成30米深海安裝 創月均安裝1節沉管世界紀錄
    原標題:深中通海底隧道首次完成30米深海安裝 創下月均安裝1節沉管世界紀錄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經過28個小時的浮運安裝,今天(9月26日)凌晨5點左右,正在建設的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順利完成E4管節對接,這也是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首次進行30米深海對接
  • 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首節沉管成功安裝
    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首節沉管正在浮運對接(中交一航局供圖)央廣網大連12月9日消息(記者賈鐵生)12月9日,歷經17小時的連續作業,由中交一航局負責施工的我國北方首條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北岸暗埋段實現精準對接
  • 最長海底沉管隧道
    在大橋即將正式通車之際,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餘烈向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介紹,回顧大橋8年建設歷程,如果把大橋主體工程建設看作主戰場的話,這個主戰場可以表述為三條戰線,其中第一條戰線就是港珠澳大橋的控制性工程——島隧工程。6.7公裡長的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按工序可分為東西人工島工程、基礎處理、管節製造、浮運沉放和最終接頭五大戰役。
  • 安貝斯 | 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首節沉...
    北岸圍堰堵口沉箱具備拆除條件,大連灣海底隧道即將迎來首節沉管安裝施工。  長135米、重達4.1萬噸的首節沉管在19臺卷揚機、43臺導纜器、25個系纜柱協同作業下從塢內慢慢絞移。  由於大連城區的交通路線基本沿著大連灣展開,其貫穿南北的主幹道僅有兩條路,而大連灣逐漸成為了阻礙大連南北聯繫的海域,為了加強南北之間的交通聯繫,響應我國實行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計劃,大連灣海底隧道開始被提上建造日程。
  • 粵港澳大灣區重大交通工程、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建設...
    央廣網北京12月10日消息(記者郭翔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今天(10日),粵港澳大灣區重大交通工程——深中通道首個鋼殼管節順利完成澆築並縱移進行下一步作業,標誌著這一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 深中通道東人工島及主線堰築段主體結構首段頂板澆築完成
    近日,深中通道東人工島及主線堰築段主體結構首段頂板順利澆築完成。李孟波 攝11月19日,記者從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獲悉,深中通道東人工島及主線堰築段主體結構首段頂板已於近日順利澆築完成。這標誌著全線施工關鍵線路中的控制性工程實現了重大工序轉換,頂板施工的全面鋪開也為按期提供E32節沉管對接端施工條件奠定了堅實基礎。深中通道主線堰築段隧道工程位於深圳寶安機場南側、東人工島西側,緊鄰福永碼頭,西端與沉管段對接,由中鐵隧道局集團承建。
  • 港珠澳海底沉管隧道世界難題的中國解法
    、180米長的標準管節、40多米的海底埋深、120年的使用壽命……一串串關鍵數字,在珠江入海口註定了建造海底沉管隧道將會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作為世界矚目的重大項目,港珠澳大橋是我國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京滬高鐵之後又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其中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綜合技術難度最大的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全長5664米。獨立自主挑戰世界難題    先鋪法海底沉管隧道只有建成的丹麥厄勒海峽和在建的韓國釜山二個沉管隧道工程,沉管的浮運安裝均由荷蘭公司實施。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與東人工島成功對接——首個曲線段沉管精準安裝
    這裡,是水下14米,位於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島頭。2016年10月8日早上7點20分,通過一年的科研,接近兩年的籌劃,半年多的施工準備,以及持續26個小時的施工作業,島隧工程建設者順利完成E33沉管安裝,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實現了與東人工島的成功對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由33節巨型沉管拼接而成,全長5664米,E1沉管與西人工島相連接,E33沉管接東人工島。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和最長沉管隧道,是這樣建成的!
    一、港珠澳大橋整體情況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公裡,其中海底隧道長約6.75公裡,橋梁長約29公裡,是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包括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以及香港、珠海、澳門三地口岸和連接線。
  • ...制沉管隧道浮運安裝一體船「一航津安1」成功交付 海底沉管隧道...
    9月26日,由中交一航局研發並投資建造的世界首艘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一航津安1」在廣州舉行交船儀式。這標誌著世界上安裝能力最大、沉放精度最高、施工作業最高效、性能最先進的海底隧道沉管施工專用船舶建造完畢,具備施工作業能力。該船由上海振華重工進行船體設計、廣州黃埔文衝船廠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