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是我國北方開建的首條海底沉管隧道,建成後將...

2021-01-15 東北新聞網

開欄的話

重大項目牽引有效投資、穩定經濟增長,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去年以來,面對疫情衝擊,全省各地區各部門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緊盯國家政策謀劃項目,嚴謹務實推進項目,形成了以大連灣海底隧道、大連恆力石化、寶來巴賽爾、華晨寶馬鐵西工廠、沈白高鐵、清原抽水蓄能等為代表的重大項目梯隊。

即日起,遼寧日報推出「開局2021·重大項目進行時」系列報導,記者深入全省各地,在火熱的項目建設現場,感受開局之年起步之時的「遼寧熱度」與「遼寧信心」。

海上,抓斗船、長臂挖掘機、伸縮臂挖掘機等設備聯合作業,歡暢轟鳴;

陸上,200多名工人在保溫棚內熟練完成綁紮鋼筋、混凝土澆築等工序,鋼板上那條寫有「北方首條海底隧道獻禮大連市民」的標語,耀眼醒目。

1月12日,在我省重點項目——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現場,冬日的寒風擋不住建設者的熱情,伴著機器的轟鳴聲,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呈現在記者眼前。

南有港珠澳,北有大連灣。

大連灣海底隧道,借鑑港珠澳大橋沉管施工的成熟技術,是我國北方開建的首條海底沉管隧道,其建築團隊基本包括港珠澳大橋建設的原班人馬,整個工程預計2023年竣工通車。

「整個工程進展順利。一個多月前,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實現了我國寒冷地區首條海底沉管隧道建設零的突破,目前我們正在為第二批沉管安裝打基礎。」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項目總經理部總工程師張海英說。

沉管工程,是大連灣海底隧道核心控制性工程,難度極高。首先要將在陸地上預製的重達數萬噸的沉管密封管口後依靠浮力一節節運到海中,再沉入海底,對接成為隧道。在這一過程中,施工需要面對複雜的海底地形和水文條件,藉助海洋氣象預報找到精確的窗口期。大連灣海底隧道全長5.1公裡,共由18節沉管組成,單節沉管最大重量約6萬噸,相當一艘航空母艦的排水量。

為確保沉管安裝萬無一失,研發團隊歷時三年攻關,科研立項25個,完成專項施工方案140項,克服了對接端水域狹窄、帶纜方式繁瑣、沉管縱坡大、安裝精度要求高等諸多技術難題。

首節沉管安裝當天,歷經17小時連續作業,長135米、寬33.4米、高9.7米、重約4.1萬噸的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北岸暗埋段實現精準對接。

張海英信心滿滿地說,萬事開頭難,邁出了第一步,後期的沉管作業一定會越來越熟練、越來越順暢。今年預計完成9節沉管安裝,佔整個工程量的50%左右。

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進入2021年,工程按照時間節點有序推進,陸上施工最繁忙的當屬沉管預製。

記者在現場看到,戴著棉帽、身著棉衣的工人將一根根鋼筋綁紮成一個個鋼筋籠。經過混凝土澆筑後,這些火柴盒形狀的巨型管節將連接成一個重達數萬噸的標準沉管。

冬季澆築管節在國內尚屬首次。受嚴寒天氣影響,如何保證混凝土澆築質量成為最大難點。為此,施工方重新制定了混凝土配合比,定製專用減水劑,做好混凝土溫度控制及後期蒸養等工作,確保冬季施工正常進行。

「任務艱巨,很辛苦,但十分光榮!」項目總經理部第三工區總工程師張超告訴記者,這個項目意義重大,工人們對冬季不停工沒有任何怨言,大家都卯足了勁兒,盡最大努力,堅決完成建設任務,為遼寧振興發展貢獻力量。

據介紹,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建成後,大連市將新增一條縱貫南北的快速通道,從而緩解大連主城區南北交通的瓶頸問題,拓展大連城市發展空間。

相關焦點

  • 安貝斯 | 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首節沉...
    大連灣海底隧道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工程又一項技術條件複雜、環保要求高、建設要求及標準極高的跨海交通工程。  由於大連城區的交通路線基本沿著大連灣展開,其貫穿南北的主幹道僅有兩條路,而大連灣逐漸成為了阻礙大連南北聯繫的海域,為了加強南北之間的交通聯繫,響應我國實行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計劃,大連灣海底隧道開始被提上建造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作為中國在北方開建的首條海底沉管隧道,是承接港珠澳大橋後又一大跨海交通項目,而且其建築團隊基本包括港珠澳大橋的原班人馬。
  • 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首節沉管成功安裝
    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首節沉管正在浮運對接(中交一航局供圖)央廣網大連12月9日消息(記者賈鐵生)12月9日,歷經17小時的連續作業,由中交一航局負責施工的我國北方首條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北岸暗埋段實現精準對接
  • 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蛟龍」潛底 海灣變通途
    海上,抓斗船、長臂挖掘機、伸縮臂挖掘機等設備聯合作業,歡暢轟鳴;陸上,200多名工人在保溫棚內熟練完成綁紮鋼筋、混凝土澆築等工序,鋼板上那條寫有「北方首條海底隧道獻禮大連市民」的標語,耀眼醒目。1月12日,在遼寧省重點項目——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現場,冬日的寒風擋不住建設者的熱情,伴著機器的轟鳴聲,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呈現在記者眼前。南有港珠澳,北有大連灣。大連灣海底隧道,借鑑港珠澳大橋沉管施工的成熟技術,是我國北方開建的首條海底沉管隧道,其建築團隊基本包括港珠澳大橋建設的原班人馬,整個工程預計2023年竣工通車。
  • 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有了重大進展
    文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畢重偉圖 據大連發布本報訊 12月9日凌晨3點45分,大連灣海底隧道北岸施工現場燈火通明。歷經17個小時的連續作業,由中交一航局負責施工的我國北方首條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北岸暗埋段實現精準對接。這標誌著我國寒冷地區首條海底沉管隧道建設實現零的突破。
  • 大連灣海底隧道首個單項工程投入使用
    4月20日大連灣海底隧道乾塢子項工程臨時圍堰開始拆除標誌著乾塢子項工程全面具備沉管預製條件大連灣海底隧道首個單項工程正式全面投入使用乾塢子項工程是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的沉管預製場,是國內最大的沉管「為確保乾塢子項工程早日投入使用,中交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總經理部第一工區通過增配破碎錘、劈裂棒設備替代傳統爆破開挖工藝,對乾塢南側溶洞、溶槽進行針對性處理,優化咬合樁成孔工藝,調整塢口施工安排、優化沉箱模板配置,精細化處理塢口複雜止水體系,先後克服了乾塢北側基坑開挖效率低、乾塢南側地基處理難度大、塢壁咬合樁垂直度和精度要求高、塢口現澆沉箱設計使用功能多、塢口止水體系結構複雜等一系列困難。
  • 點讚丨超級工程!海底隧道重大進展!
    12月9日凌晨3:45,歷經17小時連續作業,由中交一航局施工的我國北方首條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
  • 大連灣海底隧道傳來新消息
    9月10日大連灣海底隧道沉管浮運演練順利完成據悉,本次演練歷時11小時,主要演練了E1和E18兩個管節的浮運施工,包括拖輪編隊、浮運支航道浮運、迴旋水域轉向、浮運主航道浮運、應急演練(拖輪故障、航道偏離)、E1/E18系泊位置基槽穩船演練等,為年內大連灣海底隧道建設工程首節沉管浮運安裝打下堅實基礎。
  • 港珠澳大橋原班人馬再次出手,北方首條深海隧道開建,打通大連灣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港珠澳橋大橋的誕生,讓每一個中國人自豪,這次原班人馬再次出手,將在北方建設新的海底隧道,跨黃海直通大連,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工程呢?本期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有了這樣一個先例,中國也有了底氣,打算在北方也建設一個舉世矚目的海底工程,而這個施工地點就位於大連灣,大連灣南北兩側的甘井子區和東港商務區被黃海給阻隔了,本來兩地相隔很近,由於需要繞路變得異常的遠,而這項工程就是為了將兩地連接起來,這個總投資超過115億的大連灣海底沉管隧道,工期也超過了50個月,不出意外將在2024年正式通車。
  • 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最新進展!
    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最新進展!首節沉管E5S6節段開始澆築標誌著項目沉管預製進入全面生產階段今年年底首節沉管將進行安放 大連灣海底隧道由18節沉管管節組成,沉管標準管節長180米,寬33.4米,高9.7米,重約六萬噸,相當於一艘中型航空母艦的排水量。
  • 一座北方城市有望擁有兩座海底隧道,一個在建設一個正規劃
    採用外海沉管隧道設計,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是連接大連東港商務區和鑽石灣的城市快速路,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工程技術條件複雜、環保要求高、建設要求及標準極高的跨海交通工程。
  • 最長海底沉管隧道
    在大橋即將正式通車之際,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餘烈向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介紹,回顧大橋8年建設歷程,如果把大橋主體工程建設看作主戰場的話,這個主戰場可以表述為三條戰線,其中第一條戰線就是港珠澳大橋的控制性工程——島隧工程。6.7公裡長的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按工序可分為東西人工島工程、基礎處理、管節製造、浮運沉放和最終接頭五大戰役。
  • 世界上最炫酷的27條海底隧道!日本最長、挪威最多、中國最……
    一期工程已於2015年12月28日跨海段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年底運營。5、大連灣海底隧道(在建)大連灣跨海交通工程穿越黃海側大連灣,連接大連市核心區與金州新區,大連灣海底隧道是跨海交通工程項目中的控制性工程。
  • 港珠澳海底沉管隧道世界難題的中國解法
    作為世界矚目的重大項目,港珠澳大橋是我國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京滬高鐵之後又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其中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綜合技術難度最大的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全長5664米。獨立自主挑戰世界難題    先鋪法海底沉管隧道只有建成的丹麥厄勒海峽和在建的韓國釜山二個沉管隧道工程,沉管的浮運安裝均由荷蘭公司實施。
  • 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技術方案準備就緒!甬舟鐵路有望年底開建
    繼港珠澳大橋後,又一項挑戰世界難題、突破科技壁壘的超級跨海工程——甬(寧波)舟(舟山)鐵路項目準備開建。金塘海底隧道海上鑽探平臺「海勘8號」全景(2020年3月20日 新華社記者攝)。據《寧波晚報》8月1日報導,中國首條連接浙江舟山島和大陸的跨海高鐵工程——甬(寧波)舟(舟山)鐵路項目的技術方案已經完成。【單詞講解】高鐵是high-speed railway,而海底高鐵隧道就是undersea high-speed railway tunnel。
  • 大連灣海底隧道最新消息!
    順接大連灣海底隧道道路、橋梁、隧道相結合第三條南北走向的重要通道……作為全新城市快速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光明路延伸工程進展備受社會關注3月15日,隨著第一股泥漿噴湧而出,由中交一航局負責施工的光明路延伸工程三標段首根灌注樁開鑽,
  • 大連灣海底隧道迎重大節點
    10月27日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首節沉管E1管節順利出塢標誌著首批沉管管節出塢開始創造了國內跨海沉管隧道單批出塢管節數量之最此三個管節在預製及一次舾裝完成後,塢內進行了65萬立方米灌水作業,待塢內、外水平面一致後,在19臺卷揚機、43臺導纜器、25個系纜柱的協同作業下,沉管管節絞移至系泊存放區存儲並進行二次舾裝作業。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
  • 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已建成三分之二(圖)
    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已建成三分之二(圖) 2015-11-06 13:36:44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工人施工 鄧媛雯 攝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6日對外宣布,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沉管出塢 鄧媛雯 攝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6日對外宣布,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沉管安裝水域 鄧媛雯 攝  中新網珠海11月6日電(鄧媛雯 陳彥儒)港珠澳大橋管理局6
  • 【2010年】中國大陸首條海底隧道建成通車
    2010年4月26日 中國大陸首條海底隧道建成通車 2010年4月26日,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央企參建的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建成通車,這是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也是世界上斷面最大的海底隧道。
  • 中國打造世界最長海底隧道,跨海連接大連、煙臺
    但因投資巨大、技術要求極高,縱觀全世界範圍,已建成的數量也僅僅只有幾十條。世界上第一長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位於日本,全長53.85公裡;世界上海底段最長的隧道英法海底隧道,耗資100億英鎊。隨著世界各國的科技和技術進步,好像都在努力建設海底隧道。當然我國也不例外,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斥資2600億,中國基建再次出手,打造世界最長海底隧道,跨海連接大連、煙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