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今日貫通:「海底呼吸順暢」

2020-11-30 騰訊網

即將建成通車的港珠澳大橋。

海底隧道內部。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

粵港澳大灣區(二)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

今天,世界最長海底隧道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主體全線貫通。年底具備通車條件後,屆時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陸路車程由3.5小時縮短為半小時。

2017年上半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橫空出世,受港珠澳大橋主體7月全線貫通和香港回歸20周年雙重利好刺激,「珠海港」四個月內收穫9個漲停,一舉成為灣區概念股龍頭。隨著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越來越近,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經濟「灣」呼之欲出,而作為橋頭堡的珠海,更是將進入珠港澳半小時生活圈。

跨海大橋創「世界奇蹟」

「一橋飛架三地,大海變通途」,這個港珠澳三地人民共同的夢想不久就要實現了。今天,世界最長海底隧道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主體實現全線貫通。

然而,這個夢想從提出到即將實現,三地人民足足等了34年。早在1983年,香港商人胡應湘率先提出了興建連接香港與珠海跨境跨海大橋的大膽方案。但幾經挫折,從立項到冷卻、再立項,直到2009年12月,在中央的支持下,中央以及粵港澳共同出資正式推動港珠澳大橋開建。

建成後的港珠澳大橋,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中國新的地標性建築之一,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英國《衛報》稱之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大灣區城市群內全部城市都有望實現一小時內通達,極大提高通勤效率,促進經濟要素的更高效流轉和更集約配置。」 曾多次參與港珠澳大橋項目論證的中山大學鄭天祥教授表示。

「1小時經濟灣」呼之欲出

香港與內地交通運輸聯繫越來越密切,粵港澳地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不斷完善,這是近年三地人民有目共睹的事實。

港珠澳大橋開建1個月後,在珠江口東岸,廣深港高鐵香港段也破土動工,預計2018年建成。按照列車200公裡/小時的設計時速;從廣州南站出發到西九龍總站僅需48分鐘。

珠江口西岸,早在2012年12月31日,廣珠城際全線通車。自此,廣州市民乘坐動車最快1個小時到珠海站,再步行不到5分鐘便可直達拱北口岸,去到對岸的澳門。數據顯示,目前每日逾3萬人、單日最高峰超過10萬人經此線往來沿途各市。廣珠鐵路投入運營後,承擔廣州鐵路樞紐西部通道的功能,改變珠江口西岸無貨運鐵路的狀況。待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沿線居民坐廣珠城際1小時左右來在珠澳口岸,登上粵港直通巴士,馳騁在港珠澳大橋上,可以一邊欣賞無敵海景,一邊嘆世界奇蹟,半小時後,便來到對岸的香港。繼港珠澳大橋後,目前深中通道、虎門二橋等灣區內重點基礎設施也已啟動。

廣珠城軌、廣珠鐵路雙軌通車,已讓廣珠澳納入1小時生活圈,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和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車,廣佛以及珠江口西岸城市與香港空間距離進一步拉近,大灣區城市群基本實現「一小時」經濟灣目標。

「大橋時代」先行效應已經開始顯現,近年,珠海機場被香港機場託管後,吞吐量連年遞增,2016年珠海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運輸起降架次均創下珠海機場歷史新高,其中旅客吞吐量增幅在中南地區機場排名第一。珠港機場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丘昌賢說:「香港機場的吞吐量將達到飽和,珠港機場可以做香港機場的另一條跑道」。

「橋頭堡」經濟凸顯

2017年上半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概念的提出,受港珠澳大橋7月全線貫通和香港回歸20周年利好刺激,「珠海港」一舉成為灣區概念股龍頭,從今年2月最低5塊多,到6月股價最高漲到14元。「珠海港」之所以能夠成為大灣區概念股的龍頭,反映了資本市場對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大灣區建設提速的認可。這只是珠海作為「橋頭堡」經濟開始凸顯的一個縮影。

8年前,珠海國際會展中心所在地只是一片荒蕪,在當年大橋動工之際,為承接港珠澳大橋帶來的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珠海同步在大橋連接線登陸點附近開工建設珠海首個中央商務區。如今,珠海國際會展中心、珠澳第一高樓以及多個總部大廈在這裡落成使用。

同樣,8年前,橫琴仍是一片蕉林遍野待開發的處女地,然而就在大橋開工後不久,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破土動工,掀開橫琴新區建設的大幕。截至今年6月,橫琴自貿片區商事主體註冊數量超過2.5萬家,目前已引進和在談的世界500強企業63家,國內500強投資項目98個,僅目前在建的82個重點項目總投資就超過3200億元。

珠三角西岸「親上加親」

隨著珠海「一步入豪門」的大橋時代來臨,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珠江口西岸的中山、江門、肇慶等城市也將直接受益,這些城市也將同時接納廣州、香港兩個國際化大都市的雙重輻射。

據了解,港珠澳大橋開工不久,大橋兩岸各地競相「大動作」。澳門擬建第四條澳氹跨海通道接駁人工島;中山將通過與港珠澳大橋的交通銜接,提升交通地位,加快促進中山經濟轉型升級和中山整個城市品質的提升;大橋動工同期,江門已和香港物流商會籤署了合作備忘錄;肇慶「十三五」期間將謀劃連接珠中江通道和港珠澳大橋的快速通道……

在珠江口西岸沿岸城市群中,佛、珠、中、江、肇、陽以及順德「六市一區」是廣東裝備製造業的高度聚集區。2015年,廣東省出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帶布局和項目規劃(2015-2020年)》,珠西也因此成為國內首個以發展某個產業而提出的跨城經濟帶。而早在此之前,為了推動城市區域合作,珠江西岸早已經啟動了廣佛肇、珠中江兩個一體化經濟圈,而去年省政府也批准陽江正式納入珠中江經濟圈。這一切,實際上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方向不謀而合。

珠海市將依託港口、機場、跨海大橋等交通配套優勢,打造成對內對外連接的橋梁。目前香港已成為珠海第一大外商投資來源地,也是珠海對外直接投資的第一大目的地,這一系列優勢為珠海參與大灣區建設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基礎,未來珠海將聯合澳門成為大灣區創新高地。

中山大學教授鄭天祥表示,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能夠增強珠三角區域經濟競爭力,可形成新型的「前店後廠」關係,讓珠三角西岸城市間「親上加親」,大橋的建成可使珠江西岸與港澳三地率先形成統一市場,提高三地的經濟結合度,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區域之一。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包括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三地連接線及口岸,是目前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最長鋼鐵大橋:港珠澳大橋有15公裡為全鋼結構鋼箱梁,是目前世界最長鋼鐵大橋。

最長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全長6.7公裡。

最大沉管隧道:沉管隧道標準管節,每一節長180米,排水量超過75000噸。

最精準深海之吻: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8米不等海底無人對接,對接誤差控制在2釐米以內。

最深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最深處在海底48米,而目前世界沉管隧道最深很少有超過45米的。

觀點

熊曉鴿(IDG資本全球董事長):隨著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珠海將成為唯一同時連接港澳的內陸城市,吸引中外資本的到來。

梁剛銳(香港運輸物流學會前會長):港珠澳大橋不僅使香港通往內地更加便捷,還擴大了香港的發展空間,結束了香港與珠三角西翼的交通難題。

故事

為建大橋自降職級晚退休5年

中國著名橋梁專家、中鐵大橋局原總經理譚國順趕在退休之前參加了這個世紀工程的建設。為了參與這個世紀工程,他甘願「官越當越小」,辭去中鐵大橋局總經理的職務,成為港珠澳大橋一個標段的經理。而且本該早退休的他,在港珠澳大橋工地上一待又是四年,直到65歲才退休。

海底呼吸順暢 手機通話正常

另據廣州日報7月6日報導,值得一提的還有隧道裡的通風標準,高標準保證海底隧道行車人感覺舒服。「在40多米深全長6.7公裡的海底隧道裡行車,司機和乘客是否感到不適?遇到緊急情況是否能打通電話?」這可能是建成通車後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王強說,對於現在的通風設備和通信運營商來說,這些都不是很難解決的問題。相對於在深海完成沉管精準對接的難度,這些是小兒科。

沉管隧道兩個行車洞,空氣流通方向按照車流方向由洞頂上的多組大型懸掛式射流風機呈送,該風機既可以吸入洞外的空氣,也可以排出洞內的汽車尾氣。記者乘坐電瓶車進入海底隧道駛完全程,沒有任何不適,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經過通風處理,隧道內溫度一般維持在26攝氏度左右,涼風習習,行駛其中與公路上任何一個過山隧道行車無異。

至於網絡通信信號的保障,目前已經在中間服務管廊的管線通道開始了通信管線的安裝,因為管線安裝尚未完成,儘管目前進入隧道裡仍無法接收手機信號,但是等到通車前,通信運營商在服務管廊裡安裝好通信網線,這一問題就將迎刃而解。即使司機忘記攜帶手機,緊急遇險需要求助,隨時可以下車使用隧道內壁設置的一鍵緊急求助設備。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今日貫通 提前穿越「海底巨龍」

全長6.7公裡的海底隧道到底長啥樣?

發布君提前為你揭曉:

目前,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工程已經和島隧工程的橋梁部分打通連為一體,發布君驅車經由珠澳口岸人工島進入主體橋梁,然後一路往東向海底隧道進發。

(▲圖/陳新年資料圖)

天公作美,前一天還是瓢潑大雨,昨日上午已是豔陽高照,海天一色。全長22.9公裡的主體橋梁猶如一條柔軟的彩帶,在大海上舒展開來。

(▲圖/陳新年 資料圖)

橋面鋪裝工程已進入尾聲,黑黝黝的瀝青路面安靜舒適。一路迤邐而行,穿過九洲航道橋的「風帆」主塔……

穿過江海直達船航道橋的「海豚」主塔,再穿過青州航道橋的「中國結」主塔,一座蠔貝形的人工島猶如明珠綴在海面上。這就是港珠澳大橋的西人工島。

(▲西人工島效果圖)

為了給珠江口這條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讓出通道,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中6.7公裡採用海底隧道。這是國內首條外海沉管隧道,也是當今世界上埋深最大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沉管隧道。兩個面積各為十萬平方米的人工島,承擔著橋隧轉換的功能。

(▲正在建設中的西人工島)

換乘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部的電瓶車,我們來到西人工島東頭,這裡是海底隧道暗埋段,也即海底隧道的西側起點。沿著暗埋段繼續前行,緩緩下降,我們便進入了海平面以下四五十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內部。

一進入隧道內部頓覺涼爽。想起置身伶仃洋海底,四周被各種魚類乃至中華白海豚包圍,一瞬間有一種夢幻感。儘管身處海底,但隧道內部感覺不到一絲潮溼氣息。這是建設者們最引以自豪的地方:這條世界上難度最高的海底沉管隧道,建設者們做到了「滴水不漏」。

因為有送風系統,車輛繼續前行,也不覺得憋悶。這和隧道雙向六車道的寬敞空間頗有關係。建設者告訴我們,此前國內外的海底隧道,大部分是雙向四車道,在複雜海況和深埋條件下,建設雙向六車道的巨型沉管隧道,這是港珠澳大橋的又一創舉。

沿著海底隧道一路向東,33節巨型沉管之間的鋼封門已全部拆除,一路暢通無阻。不過沿路都是建設者們忙碌的身影。他們正在加緊鋪設路面瀝青,同時安裝防火板、中管廊、支架、蓋板、裝飾板等。別看如今隧道裡光線不好,顏色單調,等裝飾工程完成後可是非常高大上。

僅用時不到十分鐘,我們便驅車走完了海底隧道全程,從東人工島上的暗埋段穿出。

(▲正在建設中的東人工島)

同樣是一個蠔貝形的島嶼,東人工島和西人工島的功能定位不同:西島以橋梁的養護服務及辦公為主東島則擬建設集交通、管理、服務、救援和觀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運營中心,且開放遊客觀景攬勝功能

(▲東人工島效果圖)

「我們正在建設的島上建築上面三層,都是留作商業用途。」建設者告訴發布君,不久的將來,旅客乘車經過此處,不僅能在東島停下車駐足欣賞360度無敵海景,甚至有可能在島上的咖啡廳裡來上一杯咖啡,「運氣好的話,還能邂逅『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呢!」

(網絡圖)

文/珠海發布 廖明山 陳新年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結構貫通!世界級偉大工程將橫空出世!
    近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永久結構勝利貫通。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介紹過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沉管的製造、浮運、下沉,安裝,以及最終接頭的製造、浮運、下沉等關鍵環節。今天,超級建築再給大家說說就在這幾天進行的、剛剛結束的,海底隧道沉管最終接頭的焊接和注漿施工,這也是沉管隧道施工最後環節的倒數第三和倒數第二個關鍵工序。海底隧道正式貫通只差最後一步。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工程採用我國自主研發製造的12000噸全迴轉浮吊「振華30」,創下6000噸級最終接頭一天內完成安裝貫通的世界工程記錄,毫米級對接、滴水不漏。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合龍 系世界上最長公路沉管隧道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在三十多米深的海底,港珠澳大橋5.6公裡長的海底隧道中,最後12米也就是最終接頭的安裝,5月2日完成對接。對接成功代表海底隧道全線合龍貫通。香港東方日報網2日稱,港珠澳大橋東連香港、西接珠海、澳門,是集橋、島、隧道為一體的超級跨海通道。
  • 第78集 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
    作為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在2018年10月24號順利通車運營。它是我國第一條集橋梁、人工島和海底隧道為一體的跨海通道,同時也是全球總體跨度最長、世界上沉管最重、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如今,港珠澳大橋的美麗、雄偉令人們讚嘆不已,但在實現這份美麗的過程中,建設者們執著奮鬥的精神,卻鮮為人知。
  • 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已建成三分之二(圖)
    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已建成三分之二(圖) 2015-11-06 13:36:446日對外宣布,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工人施工 鄧媛雯 攝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6日對外宣布,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沉管出塢 鄧媛雯 攝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6日對外宣布,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沉管安裝水域 鄧媛雯 攝  中新網珠海11月6日電
  • 今天,世界最長大橋的海底隧道工程貫通了
    5月2日13時許,伶仃洋上,重達6000噸的最後接頭像「楔子」一樣將海底隧道連為一體,這意味著迄今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即將全線貫通。如一條巨龍,港珠澳大橋已騰躍在伶仃洋上空。從左至右分別是港珠澳大橋位於青州航道的「中國結」橋塔、江海航道的海豚橋塔和九洲航道的風帆橋塔(4月28、29日攝)。
  • 大橋6.7公里海底沉管隧道全線貫通
    大公網5月26日訊 (記者方俊明珠海報導)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建設又有新突破。大橋沉管隧道「最終接頭」與兩端的E29、E30沉管的焊接,歷經20個日夜終於合龍完成,標誌著港珠澳大橋6.7公裡長的海底沉管隧道永久結構貫通;下一步,將進行剛接頭注漿施工,預計本月底完工。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與東人工島成功對接——首個曲線段沉管精準安裝
    「咕嚕嚕」隨著一陣低促的「呼吸」,水泡猛地竄向頭頂遙遠的光亮處。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滴水不漏震驚香港橋王,全球漏水率10%
    (本文原標題:《怕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漏水,香港毒舌「橋王」:要不帶雨傘雨鞋?結果出乎意料!》)10月24日上午9時,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香港段新華社圖14.5公里海底隧道滴水不漏2015年12月,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工地上有位特殊客人來訪——曾擔任香港土木工程署署長的劉正光,他曾主持設計建造了香港青馬大橋、汲水門大橋和汀九大橋,這三座橋梁都被譽為世界級大橋。
  • 40米水壓下「滴水不漏」,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是如何防水的?
    出品| 網易新聞作者| 鶴運,土木工程博士萬眾矚目的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提到這項超級工程,想必許多人現在已經知道,它的海底隧道是建設難度最高的部分。沉管隧道一般是由一節節的鋼筋混凝土管子拼接起來的。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是先把8個22.5米長的小段(專業術語叫「節段」)拼接成180米的大段(「管節」),然後在工廠把8個節段用鋼筋串成一個整體的管節,再拖到海面上,在預定的沉放位置使下沉,最終33個管節在海底連成一個整體。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港珠澳隧道首末兩端的管節只有6個節段。
  • 港珠澳海底沉管隧道世界難題的中國解法
    作為世界矚目的重大項目,港珠澳大橋是我國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京滬高鐵之後又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其中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綜合技術難度最大的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全長5664米。獨立自主挑戰世界難題    先鋪法海底沉管隧道只有建成的丹麥厄勒海峽和在建的韓國釜山二個沉管隧道工程,沉管的浮運安裝均由荷蘭公司實施。
  • 首個「八車道」海底隧道,難度超過港珠澳大橋
    首個「八車道」海底隧道,難度超過港珠澳大橋。長約6.8公裡、雙向8車道、時速100公裡、設計使用壽命100年,又一座超級隧道正在伶仃洋形成。這是正在建設的超級大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也是世界首次使用的雙向八車道超寬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比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長1.2公裡,寬兩車道。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 於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沉管隧道——最長+埋深最深+滴水不漏港珠澳大橋主體採用「橋—島—隧」方案建設,島隧工程為港珠澳大橋核心控制性工程,包括兩個面積為十萬平方米的人工島和一條長達6.7公裡的海底沉管隧道,為國內首條外海沉管隧道,也是當今世界上最長、埋深最深、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全長約6.7公裡,最深處位於48米深的海底。
  • 堪比海底穿針!「山東智慧」貫通世界最長海底沉管隧道
    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在香港視察了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建設工地。港珠澳大橋,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水下幾十米深處的海底隧道,也是世界最大海底沉管隧道工程。像「海底穿針」一樣,把這條隧道精確沉放並無縫連接起來的,是一支由200名山東工程師組成的施工團隊。2017年5月2日,總長度5664米的港珠澳跨海大橋沉管隧道,在40米的海底實現全線貫通。
  • 建在海底46米之下的港珠澳大橋隧道,萬一漏水怎麼辦?看完很佩服
    港珠澳大橋建設被譽為是我國近代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在平均水深達到37米的地方建設一條55千米長的跨海大橋,其工程建造難度是很多人都無法想像的,在建橋時,為了增加殼體穩定性,也採用了一部分海底隧道,但港珠澳大橋的隧道足足有46米深,萬一漏水又該怎麼逃生呢?
  • 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那麼長,它是怎麼防水的?
    港珠澳大橋近期正式開通。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而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那麼問題就來了,海底隧道是怎麼防水的呢?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抗7級地震、壽命120年
    「港珠澳大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科技大橋,在這些世界級挑戰的背後,是一系列創新攻堅和科技支撐的強力驅動。」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表示,自2003年前期籌備工作開始至今,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研究為主線,200多家科研單位、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圍繞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共開展科研專題研究300餘項,終於託舉起這座世界級工程。  目前,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已全線貫通。
  • 港珠澳大橋原班人馬再次出手,北方首條深海隧道開建,打通大連灣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港珠澳橋大橋的誕生,讓每一個中國人自豪,這次原班人馬再次出手,將在北方建設新的海底隧道,跨黃海直通大連,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工程呢?本期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我們在建設港珠澳大橋的時候,可以說經歷了重重磨難,國外的先進技術不但不提供給我們,甚至看都不讓我們看,最終經過科研人員的刻苦專研另闢蹊徑,我們不僅掌握了相關製造工藝,還獨創了很多的工藝技巧,最終完成了這一個難度極大的工程,足夠讓世人眼前一亮。
  • 港珠澳大橋:「中國製造」撐起超級工程「世界之最」
    這是鳥瞰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西人工島(4月28日攝)。創下多項世界之最,橋島隧合一的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工程部門最終接頭於5月2日正式吊裝沉放,它的對接成功將標誌著全長5664米的海底隧道全線合龍。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新華社廣州6月11日電  題:港珠澳大橋:「中國製造」撐起超級工程「世界之最」  新華社記者 周強  這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55公裡。  這是擁有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的大橋,隧道全長6.7公裡,全部採用沉箱預製搭建。
  • 快來看看港珠澳大橋的人工島,驚豔世界、無與倫比!
    2017年6月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北車道鋼封門拆除完成,標誌著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實現了單向貫通。由於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已於2016年9月27日貫通了,因此從整個大橋看,北車道已基本貫通。待本月底,海底隧道南車道的鋼封門拆除後,港珠澳大橋就全面貫通了。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介紹過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建設、沉管隧道建設以及最終接頭施工的有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