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世界最長大橋的海底隧道工程貫通了

2020-12-05 環球網

5月2日13時許,伶仃洋上,重達6000噸的最後接頭像「楔子」一樣將海底隧道連為一體,這意味著迄今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即將全線貫通。

如一條巨龍,港珠澳大橋已騰躍在伶仃洋上空。

從左至右分別是港珠澳大橋位於青州航道的「中國結」橋塔、江海航道的海豚橋塔和九洲航道的風帆橋塔(4月28、29日攝)。

隨著一橋飛架三地,粵港澳半小時超級城市群經濟圈加快形成,世界級大灣區加速起航。

6000噸巨無霸「海底穿針」

不同於許多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一座橋—島—隧一體的大橋。主體工程由長22.9公裡的橋梁和6.7公裡的海底隧道組成,隧道兩端建有東、西兩個人工島。去年9月,主體橋梁合龍;技術和施工難度更大的海底隧道工程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海底隧道是國內首條於外海建設的超大型沉管隧道,由33個巨型沉管組成。每節管道長180米,寬37.95米,高11.4米,單節重約8萬噸。

港珠澳大橋的東人工島(左圖)和西人工島(右圖)(4月28日、5月2日攝)。

2013年5月6日,首節沉管順利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完成「海底初吻」。歷時近四年,今年3月7日,隨著第30節沉管沉入海底,全部33節沉管安裝成功,隧道工程貫通只差「最後一步」:安裝接頭。

「行百裡者半九十,最後一個接頭完成了,才能真正變成一個隧道。一個隧道只有一個接頭,而且只能做一次,必須一次成功,最終接頭的方案搞了兩年時間。」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總工辦主任陳越說。

根據設計方案,接頭處在海底約28米深處的第29節和第30節沉管之間,留有12米長的空間。

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副總工程師高紀兵說,最終接頭是一個巨大的楔形鋼筋混凝土結構,頂板長12米,重達6000噸。

5月2日,晨曦中的「振華30」起重船靜臥在伶仃洋海域,等待起吊海底隧道的最後接頭。

這個相當於25架空客A380飛機的「巨無霸」如何精準安裝到海底,又正好「楔入」沉管之間?

「考慮風力、洋流、浮力等多種因素,誤差只允許在1.5釐米以內。」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總工程師林鳴說,「這在世界交通領域是史無前例的,無異於『海底穿針』」。

在伶仃洋上,一艘30萬噸油輪被改造為世界最大單臂全旋迴起重船「振華30」,其「臂力」達到12000噸,是隧道接頭重量的兩倍。

隨著現場總指揮的一聲令下,接頭被吊起後平移,達到海底預定安裝處的上方,徐徐下沉,直到完全淹沒於海面。從纜繩的滑動可以看到,龐然大物仍在繼續下沉。

「振華30」起重船從「振駁28」駁船上吊起重約6000噸的最後接頭,準備放置到預定位置。

從6點開始,歷時10多個小時,安裝對接成功。

最終接頭「楔入」水下接頭處後,兩側的頂推系統將止水帶頂出壓縮,以保證接頭臨時止水,而且是「滴水不漏」,臨時止水只有30天有效。

隨後,施工人員將進入深海的隧道內部將最終接頭焊接到位。預計今年6月焊接完成、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5月2日,「振華30」起重船吊起重約6000噸的最終接頭,準備放置到預定位置。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說,港珠澳大橋建設已進入最後收官階段,預計今年底大橋將全線通車,屆時香港至珠海的陸路通行時間將由3小時變成半小時。

「中國製造」撐起超級工程「世界之最」

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世界上最長的鋼結構橋梁……

「作為全球最重要貿易通道上的超大型橋梁,她是中國橋梁工程界創新和攻堅能力的集中體現。」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說。

1971年起就在中鐵大橋局、參與指揮建設東海大橋、杭州灣大橋、膠州灣大橋等多所跨海大橋的老橋梁專家譚國順用「集大成者」來形容港珠澳大橋。他說,「世界之最」的背後,是在建設管理、工程技術、施工安全和環境保護等領域填補諸多空白,進而形成一系列「中國標準」的艱苦努力。

港珠澳大橋打破了國內通常的「百年慣例」,制定了120年使用壽命的設計標準。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引領下,科研人員攻克技術難題,結合伶仃洋實際,提出了「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海洋防腐抗震技術措施,從而保障「120年」這一指標的實現。

港珠澳大橋位於九洲航道的風帆橋塔(4月29日攝)。

和其他跨海大橋不同的是,港珠澳大橋是像「搭積木」一樣「搭建」出來的。大橋建設方先在中山、東莞等地的工廠裡把橋墩、橋面、鋼箱梁、鋼管樁統統做好,再等到伶仃洋風平浪靜時一塊塊、一層層、一段段的組裝起來——這就是港珠澳大橋首次實現的「工廠化、標準化、裝配化」建設理念。

全新的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化的板單元組裝和焊接機器人系統,先進的超聲波相控陣檢測設備,代替了過去以手工操作為主的生產模式,大大提高了成品的質量和穩定性,使港珠澳大橋鋼結構製造技術總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進而推動了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

「建造」由此變成「製造」。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總工程師鍾輝虹說,如果沒有國產的大型施工裝備、大型浮吊、大型船舶,參建企業就不可能完成這一艱巨挑戰。中國裝備製造的長足進步,是『拼積木』得以實現的根本原因。以工程中大量使用的浮吊船為例,上世紀90年代,國內浮吊船只有百噸左右的承載量,如今中國浮吊船已達萬噸級承載量,中國企業已躋身全球最頂尖的浮吊船製造者行列。

正在鋪設瀝青的港珠澳大橋江海航段橋面,紅色是鋪設瀝青前的保護塗層(4月29日攝)。

「港珠澳大橋的示範效應和標杆效應已經顯現,一些國外項目方考察港珠澳大橋後認為,中國建設企業完全具備高質量、高標準的施工能力,意味著我國的橋梁建設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蘇權科說。

一橋飛架三地粵港澳大灣區起航

如長虹臥波,又似蛟龍出水,在雲捲雲舒的海天之間,一橋飛架粵港澳三地。

歷經30多年的發展,世界級城市群崛起於珠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升級,粵港澳大灣區雛形顯現。

國家正在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粵港澳大灣區由此「上升」為國家戰略,從學者、民間倡議到國家行動逐步落地。

4月28日,一位工人在港珠澳大橋青州航道橋面上行走。

3月以來,粵港澳三地政府不斷就規劃徵求意見,集納智慧。港珠澳大橋在內一系列基礎設施被認為是支撐大灣區的「脊梁」。

「港澳現代服務業高度發達,三地經濟融合不斷加深,珠三角已經形成超級城市群。」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鄭天祥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精氣神已足,港珠澳大橋等重點基礎設施將打通三地互聯互通的「任督二脈」。

「內強腹地,外接東協。」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不僅推動廣西、雲南、貴州、湖南、江西等地的產業梯度轉移加快,而且其產業要素將加速通達北部灣區域,形成面向東協的海陸大通道,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

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管理區建設現場(4月29日攝)。

灣區經濟是當今國際經濟版圖的突出亮點,國際一流灣區如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等,由於具有開放的經濟結構、的資源配置能力、強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

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思康表示,隨著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通關便利化的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粵港澳乃至中國開放的一個「新門戶」。

相關焦點

  • 堪比海底穿針!「山東智慧」貫通世界最長海底沉管隧道
    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在香港視察了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建設工地。港珠澳大橋,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水下幾十米深處的海底隧道,也是世界最大海底沉管隧道工程。像「海底穿針」一樣,把這條隧道精確沉放並無縫連接起來的,是一支由200名山東工程師組成的施工團隊。2017年5月2日,總長度5664米的港珠澳跨海大橋沉管隧道,在40米的海底實現全線貫通。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今日貫通:「海底呼吸順暢」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粵港澳大灣區(二)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今天,世界最長海底隧道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主體全線貫通。年底具備通車條件後,屆時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陸路車程由3.5小時縮短為半小時。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合龍 系世界上最長公路沉管隧道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在三十多米深的海底,港珠澳大橋5.6公裡長的海底隧道中,最後12米也就是最終接頭的安裝,5月2日完成對接。對接成功代表海底隧道全線合龍貫通。香港東方日報網2日稱,港珠澳大橋東連香港、西接珠海、澳門,是集橋、島、隧道為一體的超級跨海通道。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和最長沉管隧道,是這樣建成的!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海中橋隧主體貫通。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橫空出世。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先後介紹過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建設、沉管隧道建設、最終接頭施工、東西人工島建設等有關情況。今天,在港珠澳大橋海中橋隧主體貫通的喜人時刻,超級建築帶大家回顧下這項超級工程是怎樣建成的!下面是港珠澳大橋的航拍,只有這個高度才能看到全景!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結構貫通!世界級偉大工程將橫空出世!
    近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永久結構勝利貫通。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介紹過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沉管的製造、浮運、下沉,安裝,以及最終接頭的製造、浮運、下沉等關鍵環節。今天,超級建築再給大家說說就在這幾天進行的、剛剛結束的,海底隧道沉管最終接頭的焊接和注漿施工,這也是沉管隧道施工最後環節的倒數第三和倒數第二個關鍵工序。海底隧道正式貫通只差最後一步。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工程採用我國自主研發製造的12000噸全迴轉浮吊「振華30」,創下6000噸級最終接頭一天內完成安裝貫通的世界工程記錄,毫米級對接、滴水不漏。
  • 大橋6.7公里海底沉管隧道全線貫通
    大公網5月26日訊 (記者方俊明珠海報導)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建設又有新突破。大橋沉管隧道「最終接頭」與兩端的E29、E30沉管的焊接,歷經20個日夜終於合龍完成,標誌著港珠澳大橋6.7公裡長的海底沉管隧道永久結構貫通;下一步,將進行剛接頭注漿施工,預計本月底完工。
  • 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技術方案出爐
    非火災工況金塘海底隧道內停車疏散效果圖。受訪者供圖繼港珠澳大橋後,又一項挑戰世界難題、突破科技壁壘的超級跨海工程——甬(寧波)舟(舟山)鐵路項目準備開建。「全線控制性工程——金塘海底隧道,全長16.2公裡,海底盾構段長10.87公裡,最大埋深78米,直徑14米。建成後將刷新世界紀錄。」中國鐵建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鐵四院)金塘海底隧道項目負責人唐雄俊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廈門海滄海底隧道風化深槽貫通
    9月10日中午,廈門第二西通道(海滄隧道)海底風化深槽段貫通,海底隧道施工最大的安全風險得以消除,也為海滄隧道工程通車目標的實現打下了基礎。而海滄隧道,就是廈門市「兩環八射」快速路網中內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繼海滄大橋後連接本島至海滄的第二條通道,建成後將極大緩解海滄大橋的交通擁堵情況,將成為國內第三條公路海底隧道,同時也將超過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翔安隧道(6000米),成為福建省最長的海底隧道。海滄隧道全長7.1公裡,其中隧道長6.3公裡,跨海域寬度2公裡,隧道最深處位於海平面下約70米。
  • 最長海底沉管隧道
    更多精彩內容,掃碼關注「大灣區頭條」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 通訊員唐麗娟在大橋即將正式通車之際,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餘烈向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介紹,回顧大橋8年建設歷程,如果把大橋主體工程建設看作主戰場的話,這個主戰場可以表述為三條戰線,其中第一條戰線就是港珠澳大橋的控制性工程——島隧工程。6.7公裡長的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按工序可分為東西人工島工程、基礎處理、管節製造、浮運沉放和最終接頭五大戰役。
  • 國內首條地鐵海底隧道在山東青島貫通
    6日上午,青島地鐵1號線海底隧道順利貫通,這是國內首條地鐵海底隧道,也是國內最深的海底隧道和最長的地鐵海底隧道,是繼膠州灣大橋、膠州灣公路隧道之後又一條連接青島西海岸新區和主城區的過海大通道。青島地鐵1號線海底隧道是目前國內最深的海底隧道,隧道海底區間線路縱坡呈「V」字形,最深處距離海平面約88米,隧道上方每平方釐米至少承受8.8公斤水壓,相當於隧道每延米承受300輛小汽車的壓力。它也是國內最長的地鐵海底隧道,全長8.1公裡。
  • 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施工有多難?
    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施工有多難?按照設計方案,全線新建橋梁33座、隧道17座,其中長3.1公裡的西堠門公鐵大橋主跨長度1488米,建成後將是世界上同類項目中跨度最大的公鐵合建橋梁;全長16.18公裡的金塘海底隧道,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兩項關鍵控制性工程計劃2021年6月啟動主體工程建設,力爭「十四五」期間全線貫通。
  • 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高速鐵路隧道技術方案發布
    非火災條件下金堂海底隧道停車疏散效果圖。照片由受訪者提供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另一個挑戰世界難題、突破科技壁壘的超級跨海工程————寧波-舟山鐵路即將竣工。「全線控制工程為——金塘海底隧道,全長16.2公裡,海底盾構長度10.87公裡,最大埋深78米,直徑14米。建成後將創造新的世界紀錄。」中國鐵路建設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鐵路四院)金堂過海隧道工程項目負責人唐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廈門海滄海底隧道雙線貫通
    新華社廈門1月18日電(記者齊中熙)18日,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爆破按鈕啟動,由中鐵隧道局承建的廈門市第二西通道海滄海底隧道左右線實現雙線貫通。  海滄隧道全長7.1公裡,跨海域寬度2公裡,建成後將成為國內第三條公路海底隧道,同時也將超過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翔安隧道(6公裡),成為福建省最長的海底隧道。
  • 最長海底高鐵隧道,最大跨公鐵兩用橋,77公裡鐵路誕生兩個「世界之...
    四天之內,全線控制性工程——金塘海底隧道和西堠門及桃夭門跨海大橋初步設計方案,分別通過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陳政清領銜的專家組評審。這意味著,這條目前世界控制因素最複雜、越海橋隧工程技術難度最大的鐵路,離開工又近了一大步。甬舟鐵路走向圖。
  • 世界上最炫酷的27條海底隧道!日本最長、挪威最多、中國最……
    隧道於1971年9月28日動工,於1988年3月13日正式通車。2、[世界上海底段最長的隧道]英法海底隧道1990年12月1日,英法海底隧道開通,它是海底段世界最長,建設耗資約100億英鎊。英法海底隧道橫穿英吉利海峽最窄處,西起英國東南部港口城市多佛爾附近的福克斯通,東至法國北部港口城市加來。
  • 世界最長十大隧道
    今天小編帶領大家認識一下世界上最長的十大隧道。(不包括地鐵和輸水隧洞)1、瑞士聖哥達基線隧道 聖哥達基線隧道位於瑞士南部,也是世界最長的隧道(包含鐵路隧道與公路隧道),全線貫穿阿爾卑斯山脈,主隧道為兩條平行的單線隧道,長度超過57公裡,東線和西線隧道加上其他輔助豎井和連接通道,整套隧道系統總長度達到151.8公裡。由於工程浩大,整座隧道耗時17年才完工。
  • 世界最長海底公路隧道在青島開工! 是否收費?何時完工?你關心...
    世界最長海底公路隧道在青島開工! 是否收費?何時完工?長度最長!青島膠州灣第二隧道今天開工!10月29日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開工儀式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膠州灣第二隧道為什麼是世界之最將是海底隧道建設規模最大、海底公路隧道長度最長、隧道領域施工複雜程度最高的超級工程。將突破超特長隧道通風防災,大斷面隧道穿越大規模斷裂,超大直徑盾構與鑽爆法隧道海中對接,超大直徑盾構承受超高水壓等世界級難題。
  • 上建跨海大橋,下通海底隧道!
    自20世紀30年代人類開始著手修建海底隧道,到目前為止已經成功修建了上百條海底隧道,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國和歐洲,其中世界上第一條隧道是日本於1940年在關門海峽用盾構法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條海峽海底隧道;而最具有代表性的海底隧道是日本建設的青函海峽隧道(連接日本本州青森地區和北海道函館地區)和英法兩國建設的英吉利海峽隧道。
  • [分享]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工程資料下載
    「巨龍」橫亙,「長虹」跨海。作為國內首條跨海地鐵,地鐵1號線連接青島的西海岸與中心城區,其建設進度也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