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建跨海大橋,下通海底隧道!

2020-12-05 一起認識海洋吧

常言道,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這是在陸地上;在海峽、海灣或河口,除了我們在海面能看到的跨海大橋,在一些地方還建設有海底隧道,實現了「一道連通兩岸,天塹變通途」,縮短了距離,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在這裡我們就了解一下將「天塹變通途」的海底隧道。

海底隧道(submarine tunnel)即在海底建設的供行人和車輛通行的地下海洋建築物。

在世界上有許多地方,由於狹窄的海峽、海灣、河口等將大陸之間、大陸與海島或海島與海島之間形成「一水之隔」,給人們帶來諸多不便。為了解決交通困難,又不影響海中船舶的正常通行,工程師們便在海底建設了人工通道,即海底隧道。

海底隧道與海上橋梁相比,海底隧道的優點體現在不佔地、不妨礙航行、不影響海洋生態環境,而且縮短路程節省時間、不受大風大霧影響,是一種非常安全的全天候的海峽通道。

海底隧道開鑿的方法有多種類型,不過通常採用以下4種方法:鑽爆法、沉管法、掘進機法、盾構法。

與陸地隧道相比,海底隧道具有技術要求高、投資大、周期長、風險大的特點。建造海底隧道需要突破兩大技術難題:一是確保施工期間海水不侵入;二是抗禦海水對結構物的腐蝕。因此,構建海底隧道必須做到;避開富水性地層,加強排水設計,提高結構抗腐蝕性,以及充分利用服務隧道,因服務隧道具有排水、通風排煙、避難、火災救援、對外通道等功能。

自20世紀30年代人類開始著手修建海底隧道,到目前為止已經成功修建了上百條海底隧道,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國和歐洲,其中世界上第一條隧道是日本於1940年在關門海峽用盾構法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條海峽海底隧道;而最具有代表性的海底隧道是日本建設的青函海峽隧道(連接日本本州青森地區和北海道函館地區)和英法兩國建設的英吉利海峽隧道。

其中,青函海峽隧道是1964年開工建設,採用的是盾構法,歷時24年的時間的施工,到1988年正式建成通車,橫越津輕海峽,隧道全長約54千米(其中海底部分23千米),耗資約27億美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長的海峽隧道。

青函海峽隧道建成後,世界各國都陸續開始修建海底隧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英吉利海峽隧道。英吉利海峽隧道是英法兩國在1994年在英吉利海峽海底用盾構法和硬巖掘進機法建成通車的,歷時8年,耗資約150億美元,隧道全長50.5千米(海底部分37千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二長海底隧道。

我國海底隧道建設相對西方國家晚了近幾十年。中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是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廈門島到翔安),於2005年4月30日開工建設,工程全長8.695千米,其中隧道長6.05千米,歷經近5年,於2009年3月11日成功貫通,2010年4月26日建成通車。

我國建成第二條海底隧道是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連接黃島區和市南區,隧道全長7.797千米(其中海底部分4.095千米),從2007年8月開工建設,到2011年6月30歷時5年半正式通車。項目通車後使得青島和黃島由高速公路通行的90分鐘、輪渡通行的40分鐘縮短到5分鐘。

隨著我國海洋工程技術的提高及海洋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海底隧道建設如雨後春筍,近10年已建成和計劃建設的海底隧道有10多條,其中香港的三條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膠州灣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海底部分3.950千米)已經通車外,汕頭蘇海灣海底隧道、深中大橋(深圳到中山)海底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廈門海滄海底隧道等都在施工建設。另外,還有遠景規劃的渤海海峽隧道、瓊州海峽隧道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相信越來越多的海底隧道將在世界各地建成。

參考資料

1.錢文勝.穿越海底的來來往往[J].建築.2009.

2.劉國楨等.中國海洋資源空間.2019.

3.金翔龍,陸儒德.圖說海洋強國夢.2016.

……

相關焦點

  • 海南有可能建跨海大橋或者海底隧道嗎?
    瓊州海峽地理位置特殊,來往大型船隻多,且海底結構複雜,水深最深處達114米,周邊的氣候環境也是十分複雜。因此,建造跨海大橋的可能性非常之小。瓊州海峽建設跨海大橋基本上可能性不大,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方案,並上報發改,最後被打回來的原因就是瓊州海峽的地理環境複雜需要重新進行評估,也確實在這種惡劣危機和吃水深度太高的情況下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不像世界最長大橋港珠澳大橋,吃水深度才30多米,而瓊州海峽卻是超過了100米,這種環境和深水下橋梁建設和隧道建設都是一種史無前例的挑戰。
  • 海南為何不建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這是解決大堵車的終極之道
    要實現直接聯網,要麼修建跨海大橋,要麼修海底隧道,或者兩者一起上馬。就像青島和黃島市區之間,同時實現了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的連通。目前青島和黃島之間的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都是全國最長的。但將青島的經驗,照搬到瓊州海峽,卻未必合適。原因在於兩者的地理和氣候環境都不同。
  • 海南省籌劃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項目建設
    中新社海口一月二十八日電 (記者 莫成雄)乘渡輪過海不過癮,「得寸進尺」的海南人開始謀劃跨海大橋或隧道項目了。二00五年,海南省將開始啟動二十二點五公裡寬的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項目的前期研究和準備工作,天塹變「坦途」將不再遙遠。
  • 澄邁道倫角或將用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連接大陸
    未來幾年,在道倫角或將實施一項偉大工程用一座跨海大橋,或是一個超遠距離海底隧道,將海南島與大陸連接,此工程被稱為瓊州海峽工程。  道倫村居民少,村裡尚未通柏油路,僅有一條小土路蜿蜒穿村向海濱伸展。但這個小村子看起來並不貧窮,有多座兩層居民小樓面朝大海坐落。中午時分,海灣處密布停歇的漁船,一家漁場中,多位工人在清理漁網。
  • 蓬長跨海大橋將浮出水面 蓬萊旅順建海底隧道
    這項研究的核心內容,是修建一條蓬萊至旅順的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 「作為跨越渤海海峽『三部曲』的第一部,煙大鐵路輪渡投入試運營僅僅是開始。」柳新華說。   不經意間誕生的「世紀夢想」   四個人聚在一間屋裡,討論未來的煙臺交通定位。這時,一人向地圖走去,站定,指著圖上的渤海海峽說:如果能建一座大橋或隧道,煙臺不就成了連接南北、貫通亞歐的交通樞紐城市?!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和最長沉管隧道,是這樣建成的!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海中橋隧主體貫通。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橫空出世。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先後介紹過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建設、沉管隧道建設、最終接頭施工、東西人工島建設等有關情況。今天,在港珠澳大橋海中橋隧主體貫通的喜人時刻,超級建築帶大家回顧下這項超級工程是怎樣建成的!下面是港珠澳大橋的航拍,只有這個高度才能看到全景!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今日貫通:「海底呼吸順暢」
    跨海大橋創「世界奇蹟」「一橋飛架三地,大海變通途」,這個港珠澳三地人民共同的夢想不久就要實現了。今天,世界最長海底隧道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主體實現全線貫通。然而,這個夢想從提出到即將實現,三地人民足足等了34年。早在1983年,香港商人胡應湘率先提出了興建連接香港與珠海跨境跨海大橋的大膽方案。
  • 中國建全球最長跨海大橋和兩人工島 再次震驚世界
    作為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從研究、設計、施工到最終接近完成,港珠澳大橋歷經十餘年的漫長的歲月。  最終,港珠澳大橋以64項創新技術,貢獻予世界沉管隧道工程。中國是沉管隧道工程的後來者,然而,「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這背後是中國工程人員的勤奮、智慧和不屈的鬥志。
  • 今天,世界最長大橋的海底隧道工程貫通了
    5月2日13時許,伶仃洋上,重達6000噸的最後接頭像「楔子」一樣將海底隧道連為一體,這意味著迄今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即將全線貫通。如一條巨龍,港珠澳大橋已騰躍在伶仃洋上空。從左至右分別是港珠澳大橋位於青州航道的「中國結」橋塔、江海航道的海豚橋塔和九洲航道的風帆橋塔(4月28、29日攝)。
  • 大連和煙臺隔著渤海海峽,有沒有必要修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
    所以如果在兩地之間搭建一座跨海大橋或者開鑿一條海底隧道,那便可以直接將兩座城市連接起來,甚至輻射帶動整個東三省的經濟發展。 圖-環渤海地區地形圖 然而遍觀世界,目前最長的跨海大橋也不及大連和煙臺之間距離的一半
  •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時間:2018-10-24 07:10   來源:中國新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 央視網消息: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
  • 煙大海底隧道何時建?
    煙大海底隧道(以下簡稱「煙大隧道」或「隧道」)的建議已經提了近三十年,但一直只是偶有雷聲,不見一絲雨落下來,熱心的大連市民可以說是心心念念、望眼欲穿。那麼,煙大隧道究竟何時才能立項開工,小編認為,情況很不樂觀,但是,在一種情況下開建的可能性最大,那就是朝韓統一。
  • 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已建成三分之二(圖)
    6日對外宣布,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工人施工 鄧媛雯 攝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6日對外宣布,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沉管出塢 鄧媛雯 攝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6日對外宣布,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沉管安裝水域 鄧媛雯 攝  中新網珠海11月6日電
  • 記者手記:建大橋·修水壩·挖隧道——人類在白令海峽的宏大設想
    新華社「天健」輪9月10日電 記者手記:建大橋·修水壩·挖隧道——人類在白令海峽的宏大設想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從連雲港出發的中國貨輪「天健」輪,目前正行駛在白令海上,將於北京時間11日凌晨進入白令海峽,經北極東北航道前往丹麥埃斯比約港。
  • 【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原標題:【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2018年底,經過6年籌備、9年建設,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這一超級工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其建設難度之大,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它的建成,不僅標誌著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也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駛入快車道。
  • 甬舟鐵路正式上馬 將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高鐵隧道
    海底隧道比港珠澳大橋還長10公裡  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除了是世界最長的公路跨海大橋外,其「橋梁+隧道」的設計模式也是一大亮點。同港珠澳大橋一樣,全長77公裡的甬舟鐵路主體工程也採用「橋+隧」組合方式,並將在這兩個領域更進一步刷新世界之最:全長16.2公裡的金塘海底隧道,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高鐵隧道;主跨1488米的西堠門特大橋,將成為世界同類項目中跨度最大的公鐵合建大橋。  也就是說,這座跨海鐵路通道又將刷新多項世界鐵路、橋隧史的多項紀錄。
  • 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首節沉管成功安裝
    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首節沉管正在浮運對接(中交一航局供圖)央廣網大連12月9日消息(記者賈鐵生)12月9日,歷經17小時的連續作業,由中交一航局負責施工的我國北方首條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北岸暗埋段實現精準對接
  • 安貝斯 | 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首節沉...
    北岸圍堰堵口沉箱具備拆除條件,大連灣海底隧道即將迎來首節沉管安裝施工。    大連灣海底隧道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工程又一項技術條件複雜、環保要求高、建設要求及標準極高的跨海交通工程。長135米、重達4.1萬噸的首節沉管在19臺卷揚機、43臺導纜器、25個系纜柱協同作業下從塢內慢慢絞移。  由於大連城區的交通路線基本沿著大連灣展開,其貫穿南北的主幹道僅有兩條路,而大連灣逐漸成為了阻礙大連南北聯繫的海域,為了加強南北之間的交通聯繫,響應我國實行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計劃,大連灣海底隧道開始被提上建造日程。
  • 在沒有橋沒有海底隧道的情況下,火車是怎樣進入海南的?
    在我們的印象中火車都是要有軌道才能夠正常運行的,那我們應該也知道軌道要麼就是通過高架橋修建的,要麼就是在地面的,另外一種就是通過修建海底隧道而的隧道。那麼不知道各位是否曾想過,如果在沒有橋沒有海底隧道也不是陸地的情況下,火車他是怎樣進入海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