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籌劃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項目建設

2020-11-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海口一月二十八日電 (記者 莫成雄)乘渡輪過海不過癮,「得寸進尺」的海南人開始謀劃跨海大橋或隧道項目了。二00五年,海南省將開始啟動二十二點五公裡寬的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項目的前期研究和準備工作,天塹變「坦途」將不再遙遠。

  海南省發展與改革廳廳長許曉民今天在此間舉行的海南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表示,海南省今年將開展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據悉,該項目的前期研究和準備工作需要五至十年時間,項目會在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海南省自身發展條件時啟動。

  二00三年一月七日,總投資四十五億元人民幣的粵海鐵路通道正式開通,火車乘鐵輪穿過瓊州海峽隆隆駛上了瓊州大地。祖國第二大島——海南島從此結束了與大陸不通鐵路的歷史,海南苦心構築的海陸空「立體大交通」基本建成。

  不過,此間有關專家指出,火車渡輪並不是瓊州海峽的最佳交通工具。它應該只是暫時採用的運輸方式,一旦國家有足夠的財力,海南同大陸的經濟發展有充分的需要,將採用跨海大橋或過海隧道這一方式,以適應大流量的運能發展。將來,汽車和火車兩用海底隧道將是最方便快捷的運輸方式。

  據介紹,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士王夢恕最早提出在瓊州海峽建設海底隧道的建議。從長遠發展來看,雖然海底隧道投資高,但方便、快捷、省時省力,火車渡輪只能是一種暫時的運輸方式,因為它不僅運輸能力有限,而且舒適程度和抗風能力也都不及海底隧道。

  有關專家稱,瓊州海峽目前不採用海底隧道主要原因:一是由於目前的粵海線還沒有這樣的運輸需要,二是國家正在建設青藏鐵路,財政較緊,而修建海底隧道每公裡要花費近七億元,在瓊州海峽修建海底隧道花費將達近二百億多元,以目前的財力而言確實不大可能。  

  與海南相海相望的廣東省對瓊州海峽建設海底隧道也很關注。據悉,廣東省有關方面已擬就投資五百億元建設瓊州海峽跨海工程的方案,供專家論證。(完)

相關焦點

  • 海南有可能建跨海大橋或者海底隧道嗎?
    瓊州海峽地理位置特殊,來往大型船隻多,且海底結構複雜,水深最深處達114米,周邊的氣候環境也是十分複雜。因此,建造跨海大橋的可能性非常之小。瓊州海峽建設跨海大橋基本上可能性不大,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方案,並上報發改,最後被打回來的原因就是瓊州海峽的地理環境複雜需要重新進行評估,也確實在這種惡劣危機和吃水深度太高的情況下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不像世界最長大橋港珠澳大橋,吃水深度才30多米,而瓊州海峽卻是超過了100米,這種環境和深水下橋梁建設和隧道建設都是一種史無前例的挑戰。
  • 海南學者鍾一首次向本報記者披露———建設瓊州海峽海底隧道是...
    本報海口6月2日訊(記者曾苗)「在第三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上,衛留成省長將就推進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工程建設,全方位融入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圈發表精彩演講,這是我省今年參會的最大亮點。」在今天上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新聞辦負責人透露了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
  • 澄邁道倫角或將用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連接大陸
    今年初,這項投資大、技術難度大的跨海工程已被寫進「十二五」規劃。海南省瓊州海峽跨海工程前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曾對媒體聲稱,工程將在「十二五」期間開工建設,工期預計八年。  但據《財經》記者了解,受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鐵路工程項目滯緩,目前,隧道與大橋兩種方案仍處於實質性對比階段。
  • 海南為何不建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這是解決大堵車的終極之道
    要實現直接聯網,要麼修建跨海大橋,要麼修海底隧道,或者兩者一起上馬。就像青島和黃島市區之間,同時實現了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的連通。目前青島和黃島之間的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都是全國最長的。但將青島的經驗,照搬到瓊州海峽,卻未必合適。原因在於兩者的地理和氣候環境都不同。
  • 上建跨海大橋,下通海底隧道!
    常言道,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這是在陸地上;在海峽、海灣或河口,除了我們在海面能看到的跨海大橋,在一些地方還建設有海底隧道,實現了「一道連通兩岸,天塹變通途」,縮短了距離,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自20世紀30年代人類開始著手修建海底隧道,到目前為止已經成功修建了上百條海底隧道,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國和歐洲,其中世界上第一條隧道是日本於1940年在關門海峽用盾構法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條海峽海底隧道;而最具有代表性的海底隧道是日本建設的青函海峽隧道(連接日本本州青森地區和北海道函館地區)和英法兩國建設的英吉利海峽隧道。
  • 瓊州海峽公路鐵路合修跨海通道還遠嗎
    說到橋梁方面建設中國稱第二,可以說目前全球也沒有那個國家敢稱第一,中國有杭州灣跨海大橋,還有最近通車的港珠澳跨海大橋都是讓全球震驚的超級工程。 瓊州海峽處於雷州半島和海南省之間,西接北部灣,東部連接南海北部,是我國的三大海峽之一被譽為黃金水道。
  • 興致高漲 廣東論證500億元建粵海海底隧道
    新華網海南頻道訊:據亞太經濟時報報導,海南上月底傳出消息,將在今年展開投資近2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日在海南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表示,海南省今年將開展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項目的可行性研究。
  • 海南到廣東僅9公裡,為何不造一座跨海大橋?
    然而在當時,廣東省與海南省聯合建造「瓊州海峽跨海大橋」,只是彼此的一個共同設想而已。或者說是廣東省和海南省的一個共同的美好願望而已,當時「瓊州海峽跨海大橋」只是僅僅停留在謀劃而已,充其量就是設想而已,連設計環節都沒有進入。因而在當時「瓊州海峽跨海大橋」只是提提而已,然後就不了了之了。
  • 瓊州海峽、渤海海峽和臺灣海峽,三個跨海工程哪個最應優先建設?
    杭州灣跨海大橋3、舟山跨海大橋:同樣位於浙江省境內,西連浙江寧波市,東接浙江舟山市,橫跨寧波至舟山之間海域,是一條全橋跨海通道,項目全長48公裡,寬22.5米,雙向四車道,設計行車速度為100千米/小時,於2009年12
  • 一座北方城市有望擁有兩座海底隧道,一個在建設一個正規劃
    跨海隧道是連接海峽兩岸的重要交通通道。相對於海上運輸和航空運輸性價比更高。被譽為"基建狂魔"的中國,現在有幾座跨海隧道呢?大連灣海底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是連接大連東港商務區和鑽石灣的城市快速路,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工程技術條件複雜、環保要求高、建設要求及標準極高的跨海交通工程。
  • 瓊州海峽跨海隧道方案初定 專家稱5年可建成
    據澎湃新聞12月12日報導,近日,廣東省政府發布的《廣東省高速公路2015年至2017年建設計劃及中遠期規劃》中提及,2018年以後開工建設瀋海高速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全長30公裡,預計投資1400億元。 12月10日,南海網援引海南省跨海辦相關負責人的話稱,國家有關部委仍在對瓊州海峽跨海工程進行前期的調研階段,項目還未立項,何時開工更未可知。
  • 高鐵有望直通海南島 瓊州海峽跨海隧道有望開建
    廣東和海南之間即將新建一座跨海通道——瓊州海峽跨海隧道。
  • 架橋還是挖隧道?瓊州海峽通道2020年動工?
    新華網海南頻道訊:據商旅報報導,《海南省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已經省政府第6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規劃》指出,儘快制定《海南省海島開發保護管理辦法》,堅持適度開發原則,申請利用海島的單位和個人,須向受理機關提交《利用海島的生態保護方案》。
  • 大連和煙臺隔著渤海海峽,有沒有必要修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
    所以如果在兩地之間搭建一座跨海大橋或者開鑿一條海底隧道,那便可以直接將兩座城市連接起來,甚至輻射帶動整個東三省的經濟發展。 圖-環渤海地區地形圖 然而遍觀世界,目前最長的跨海大橋也不及大連和煙臺之間距離的一半
  • 海底電纜如何穿越瓊州海峽?
    但是隔著一灣瓊州海峽電又如何傳輸?這就要通過海底電纜。海上施工較陸地有特殊性水下壓力大過往船隻多潮水漲退洋流大小  都會影響海底電纜的敷設---4根500千伏海底電纜如何穿越瓊州海峽?由於瓊州海峽海況複雜,風急浪高,平均水深44米,最深達到110米,要一次性把沒有接頭的電纜安全地敷設到海底,難度非常大。在敷設前,要做好電纜路由勘察清理,進行漁網漁具及殘留物清理,海船溝道開挖,海上導航信息發布,安全警戒措施等各項工作。
  • 蓬長跨海大橋將浮出水面 蓬萊旅順建海底隧道
    而根據剛剛在北京通過驗收的「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前瞻性研究」項目,蓬萊至旅順之間最終將修建一條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   2006年11月6日,煙大鐵路輪渡正式投入試運營。   當滿載著49節火車車廂的「中鐵渤海1號」橫穿渤海海峽,抵達煙臺港四突堤碼頭時,魯東大學一位學者的臉上露出了發自心底的微笑。
  • 我國三大海峽均有跨海隧道工程,規劃論證近30年仍未動工
    就我國的三大海峽來說,跨海通道的規劃與論證已經進行了近30年時間,但至今都未能開工建設。本期文章就為大家梳理這三大海峽隧道的規劃。渤海海峽海底隧道渤海海峽位於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之間,東連黃海、西接渤海,同時也是渤海的唯一出口,南北相距約109公裡,海峽中、南部有廟島群島縱向分布,把海峽分成十幾條水道。
  • 臺灣海峽的寬度,能修建跨海大橋麼?專家:不存在技術問題
    眾所周知,臺灣和大陸隔著臺灣海峽,這讓兩岸的人民往來並不方便,大多數都是乘坐飛機,那麼有沒有其它的方式,讓這種來往更方便呢?有些腦洞大開的網友說,可以通過人工填海的方式,讓來往變得更方便,如果真這樣做的話,是非常不合適的,因為會破壞該海域的生態環境,之前香港填海造陸,就飽受不少人的詬病。所以最合適的方式就是架跨海大橋了,那麼臺灣海峽的寬度,能否允許建造跨海大橋呢?
  • 清華教授羅永章:建議加快建設煙大海底隧道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張蕊)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羅永章帶來的提案是《關於加快建設煙臺至大連海底高速隧道的建議》。設計全長123公裡的海底隧道的兩端,分別是遼寧大連和山東煙臺。
  • 福建風雲丨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正式通航 臺灣海峽大橋還會遠嗎?
    我國第一座「爭氣橋」,南京長江大橋平潭跨海大橋作為我國首座跨海峽公鐵大橋,它的建成再次刷新了我國造橋史的新紀錄。而在這座宏偉壯觀的大橋背後,暗藏著多少艱辛,有幾人懂?氣象環境:平潭海峽號稱中國的「百慕達」,一年有8-9個月的時間刮著6級以上的大風,平均一年要經過3,4次的颱風正面影響。因此留給造橋團隊的施工時間是少之又少。海底環境:海峽的大風帶動海流的湧動,而海流的湧動則帶走了海底鬆散的巖層和泥沙,留下的都是堅硬的光板巖。這樣的海底環境,給橋墩的建設造成了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