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三大海峽均有跨海隧道工程,規劃論證近30年仍未動工

2021-01-09 呆丸刺史

圖文/呆丸刺史

眾所周知,我國有三大海峽,即渤海海峽、臺灣海峽和瓊州海峽。海峽是一個地理概念,是指夾在兩片陸地之間,聯繫兩個海或洋的水區,由自然形成,一般深度較大,水流較急。

大多數海峽在經濟、戰略上都是重要的地區,而海峽交通更是十分重要,很多海峽有「黃金水道」「海上生命線」的稱呼。

就我國的三大海峽來說,跨海通道的規劃與論證已經進行了近30年時間,但至今都未能開工建設。本期文章就為大家梳理這三大海峽隧道的規劃。

渤海海峽海底隧道

渤海海峽位於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之間,東連黃海、西接渤海,同時也是渤海的唯一出口,南北相距約109公裡,海峽中、南部有廟島群島縱向分布,把海峽分成十幾條水道。

渤海海峽位置圖

根據規劃,渤海灣跨海通道連接山東煙臺與遼寧大連,路線走向為從山東蓬萊經廟島群島至大連旅順,以海底隧道或隧、橋結合的方式,建設公路和鐵路結合的跨越渤海的直達快捷通道。

實際上,海峽通道形式有全隧道、全橋梁、南橋北隧三種方案。「南橋北隧」方案規劃為,南段的「蓬萊-長島」一線,由於有廟島群島為過渡,且水深較淺,可修建橋梁;向北的主體大段海域,因水深加大,又基本沒有小島嶼作過渡,可行方案為海底高速鐵路隧道。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示意圖

而若採取「全隧道」方案,那麼渤海海峽海底隧道全長將達到125公裡左右,這一跨度也將使得渤海海峽海底隧道超過日本青函海底隧道(約54公裡)、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約51公裡),成為目前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一旦建成,將現有的繞行山海關的鐵路運輸由1500多公裡縮短為跨海通道的100多公裡,煙大水路運輸由6-8小時縮短為1個小時。

渤海灣跨海通道自1992年啟動研究與論證以來,至今已經28年,但由於這項工程投資高、技術難度大、生態風險高等因素,仍然處於規劃階段,尚未實際開工。

不過,目前渤海灣跨海通道方案的戰略性規劃研究報告在近年已上報國家,初步估算項目資金3000億元。此外,蓬萊-長島的跨海試驗工程有望提前啟動。

臺灣海峽隧道

臺灣海峽北起臺灣島富貴角與福建平潭島連線,南至福建漳州東山島與臺灣島鵝鑾鼻連線,北窄南寬,北口寬約200公裡,南口寬約410公裡。最窄處在臺灣島白沙岬與福建海壇平潭島之間,約130公裡。平均水深約60米,最大深度達88米。

臺灣海峽示意圖

早在1998年,臺灣海峽隧道工程的探討與論證工作就已經開始了,規劃中的臺灣海峽隧道將會是世界上最長、建設難度最大的海峽通道。

儘管目前臺灣海峽通道工程仍處於探討論證階段,但已經有三條「線路」方案設想:

北線方案:福清-平潭島-臺灣新竹線,長約 122 公裡,該線由福清半島小山東-平潭娘宮跨海橋梁及平潭島至臺灣新竹海底隧道組成。

中線方案:(1)莆田笏石-南日島-臺灣苗粟,長約128公裡。(2)泉州惠安崇武-臺中彰化,長約127公裡。

南線方案:廈門-金門-澎湖-嘉義,長約174公裡。

臺灣海峽隧道方案示意圖

「中線方案」的「莆田-苗粟」線路地質不穩定,有5-6級中強地震風險,「泉州-彰化」線路地帶由於臺灣山脈的阻擋,颱風比較少,泉州灣在明朝1604年大地震以來已經是400多年的低活躍,地質也比較穩定,水深在40-70米左右,橋隧都很好。「南線方案」不僅路線長,而且沿途地質也不穩,有5-6級地震風險。

因此,普遍認為「北線」海峽寬度最窄、線路最短,海洋地質、水文條件較好,地震影響較小,歷史上在該路線尚未有超過7級的大地震,現今地震活動性一般,僅5級左右中等地震,頻度較低。因此,北線方案最具科學合理性與工程可行性。

目前,從福州到平潭的鐵路正在建設中,特別是平潭海峽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將於2020年年底建成。而且,港珠澳大橋的建成,也為未來臺灣海峽海底隧道的建設提供更多寶貴的經驗。

瓊州海峽跨海隧道

瓊州海峽位於雷州半島與海南島之間,東西長約80公裡,南北平均寬度29.5公裡,最寬處直線距離33.5公裡,最窄處直線距離約18公裡。平均水深44米,最大深度為114米。

瓊州海峽示意圖

就目前來說,往來於海南和廣東之間的火車只能通過輪渡來完成。火車從北方開至雷州半島後要拆成數節,然後裝上輪船,等越過瓊州海峽之後再在海南的碼頭重新組裝,最後開往目的地。

規劃中的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將連接廣東雷州半島和海南島,西連北部灣、東接南海北部,是一條公路和鐵路兩用的跨海通道,預計總投資額將超過1500億元。

目前,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已有西線公鐵合建橋梁方案、中線公鐵合建橋梁方案、中線鐵路隧道與西線公路橋梁組合方案等三個方案供選。

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示意圖

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工程有水深、風大、浪高、流急、地質構造複雜、火山與地震活動頻繁、航運繁忙、環境影響等各種需要考慮的因素,因此自1994年以來,這項工程的研究與論證工作就一直在進行,雖然該工程已在2018年向國家申請立項,但並未有後續消息傳出,至今也尚未進入實質性開工階段。

相關焦點

  • 瓊州海峽跨海隧道方案初定 專家稱5年可建成
    據澎湃新聞12月12日報導,近日,廣東省政府發布的《廣東省高速公路2015年至2017年建設計劃及中遠期規劃》中提及,2018年以後開工建設瀋海高速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全長30公裡,預計投資1400億元。 12月10日,南海網援引海南省跨海辦相關負責人的話稱,國家有關部委仍在對瓊州海峽跨海工程進行前期的調研階段,項目還未立項,何時開工更未可知。
  • 架橋還是挖隧道?瓊州海峽通道2020年動工?
    新華網海南頻道訊:據商旅報報導,《海南省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已經省政府第6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規劃》指出,儘快制定《海南省海島開發保護管理辦法》,堅持適度開發原則,申請利用海島的單位和個人,須向受理機關提交《利用海島的生態保護方案》。
  • 高鐵有望直通海南島 瓊州海峽跨海隧道有望開建
    這也意味著,我國的公路網、高鐵網將可直接與海南連通,而不必像現在這樣藉助輪渡。 沉寂數年之後,在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大背景下,擱置的瓊州海峽跨海交通工程問題又被重新提及。
  • 臺灣海峽建隧道意義深遠
    ■香港 林友樹  交通部出臺的《海峽兩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指導意見》中提出,擬建一條北京至臺北的高速公路,這條高速公路將在兩岸實現「三通」之後,用穿越臺灣海峽的海底隧道或其他方式連接臺灣的公路網,這是保證國家高速公路網完整性的需要,也是今後福建省高速公路網絡的一部分
  •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方案引發爭議 曾獲副總理認可
    1993年11月,鄒家華批示,「先研究大連到煙臺的鐵路輪渡方案,再研究隧道或橋梁方案。」  在此期間,煙大鐵路輪渡項目於2006年11月建成運營。  嗣後,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課題組的參與者也擴大到國務院研究室、原國家科委、海軍工程技術研究院、鐵道部、山東省、遼寧省等有關單位,課題先後獲得國家軟科學重點滾動項目、國家科技攻關計劃支持。
  • 渤海海峽有望10年內變通途 2600億打造世界最長海底隧道
    2004年,煙臺魯東大學成立了由何益壽、董國賢、柳新華等近30名專家組成的「環渤海發展研究中心」,為實現跨越渤海海峽的夢想提供人才支撐。2009年,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鐵道部等部門聯合成立「渤海海峽跨海通道論證領導小組」。2011年1月4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 澄邁道倫角或將用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連接大陸
    今年初,這項投資大、技術難度大的跨海工程已被寫進「十二五」規劃。海南省瓊州海峽跨海工程前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曾對媒體聲稱,工程將在「十二五」期間開工建設,工期預計八年。  但據《財經》記者了解,受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鐵路工程項目滯緩,目前,隧道與大橋兩種方案仍處於實質性對比階段。
  • 瓊州海峽公路鐵路合修跨海通道還遠嗎
    說到橋梁方面建設中國稱第二,可以說目前全球也沒有那個國家敢稱第一,中國有杭州灣跨海大橋,還有最近通車的港珠澳跨海大橋都是讓全球震驚的超級工程。 瓊州海峽處於雷州半島和海南省之間,西接北部灣,東部連接南海北部,是我國的三大海峽之一被譽為黃金水道。
  • 跨臺灣海峽海底隧道建設或提前啟動!全長125公裡
    ▲臺灣海峽地圖今天,超級建築就給大家介紹下北京至臺灣高速鐵路和跨臺灣海峽通道這一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2016年3月5日,中國對外公布「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2016年到2020年),正式提出建設北京至臺北的高鐵路線,決定把高鐵從首都北京一直修到臺灣省。▲八縱八橫高鐵網規劃在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也對建設京臺高鐵有所規劃。
  • 煙大海底隧道20年
    作為會議文件的起草者,時任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的柳新華和三位同事提出在渤海海峽建一條跨海通道。事與願違,如今跨海通道項目已經經過了21年,不少人從當年的風華正茂已經逐漸地蒼老。 海底鐵路隧道基本意見形成 有專家認為,如果說20世紀是大型橋梁工程的時代,21世紀將是隧道工程大發展的時代
  • 中國打造世界最長海底隧道,跨海連接大連、煙臺
    世界上第一長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位於日本,全長53.85公裡;世界上海底段最長的隧道英法海底隧道,耗資100億英鎊。隨著世界各國的科技和技術進步,好像都在努力建設海底隧道。當然我國也不例外,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斥資2600億,中國基建再次出手,打造世界最長海底隧道,跨海連接大連、煙臺。
  • 煙大海底隧道方案將上報國務院 耗資堪比三峽 連續6年全國「兩會...
    這主要是源於8月19日國務院公布的《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中的一句表述:「下一步要加快推進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   從大連到煙臺直線距離165公裡,按公裡數來算就是不到2小時的車程;但由於渤海海峽,目前往來於山東和東北之間的鐵路、公路只能繞行山海關,路程均在1600公裡以上。
  • 跨海通道要論證建設
    此前已被多次討論的渤海海峽跨海通道、中韓跨國海上火車輪渡項目、中韓海底隧道三條對外跨海通道建設項目,在《山東省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年—2030年)》中被著重提及,該規劃提出要加快這三條跨海通道的前期論證工作並儘快啟動項目建設。同時,在山東省內還將構建「三橫五縱」的城市群3小時交通圈。
  • 臺海隧道可連接中國大陸與臺灣 世紀夢想將實現
    2005年初,交通部公布的中遠期(今後20年內)國家高速公路網建設規劃中已包括了從北京到臺北的高速公路一線,首度表明臺灣海峽通道建設已列入國家長遠交通規劃。專家認為,儘管由於種種原因和諸多條件的制約,臺海通道工程的具體實施尚待時日,但目前有必要開展一定的前期調研、籌劃和論證工作。那麼,「十三五」期間,這條臺海隧道能成形嗎?
  • 渤海海峽擬建世界最長海底隧道 或花費逾2600億
    發改委1月29日公布的2014年交通發展改革工作重點中,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項目被再次提上日程,將結合「十三五」重大交通問題進行前期研究。據項目參與人士透露,經過前期實地調研,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戰略規劃研究項目報告將於近期上報國務院,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有望十年內正式建成通車。
  • 送別「高鐵院士」:逝世前仍牽掛三大海峽隧道建設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 圖「高鐵院士」王夢恕的告別儀式9月22日上午10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數百人來到現場送別老先生,直到一個多小時後告別儀式將近結束,還有不少人留在禮堂前要再「陪陪他」。當天上午11時,王夢恕院士的兒子王磊告訴澎湃新聞,父親逝世前夕,「最牽掛的仍是瓊州海峽跨海隧道、渤海灣海底隧道、臺灣海峽隧道等三大海峽隧道的建設。
  • 臺灣海峽隧道
    目前,臺海通道還只停留在專家研討階段,勘探資料還很貧乏,不足以為選線提供充分依據,中國大陸專家多傾向於北線方案,而很多臺灣專家卻傾向於南線方案,在橋隧選擇上也各有傾向。規劃:臺灣海峽隧道列國家規劃 將成世界最長隧道。為期三天的第五屆臺灣海峽通道工程學術研討會,來自兩岸的32名專家學者出席。
  • 送別「高鐵院士」王夢恕:逝世前仍在牽掛三大海峽隧道建設
    當天上午11時,王夢恕院士的兒子王磊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父親逝世前夕,「最牽掛的仍是瓊州海峽跨海隧道、渤海灣海底隧道、臺灣海峽隧道等三大海峽隧道的建設。曾與其共事的老同事向澎湃新聞回憶,王夢恕院士工作起來常常「熬夜」,為中國隧道事業貢獻了一生,令人欽佩。
  • 煙大海底隧道有了新進展 有望列入「十三五」規劃
    原標題:煙大海底隧道有了新進展 有望列入「十三五」規劃 (記者唐壽銳)備受煙臺市民關注的煙大渤海海底隧道有了新消息。渤海跨海通道將打破半島交通「瓶頸」張務鋒介紹,國務院領導同志在聽取「十三五」規劃編制情況匯報時明確指出,今後重大項目未列入規劃的一律不予審批。由此可見,如果能夠順利納入「十三五」規劃,這對煙臺市民持續關注的渤海跨海通道,無疑有特別的意義。
  • 前瞻「十三五」:臺灣海峽隧道將照進現實?
    臺海隧道建成後,兩岸民眾往來將極為便利。新華社    2015,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規劃之年。哪些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和重大政策將寫進「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的新動力是什麼?我們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又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