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為何不建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這是解決大堵車的終極之道

2020-11-22 騰訊網

作者:瀚海狼山

聲明:瀚海狼山授權發布,未經作者許可請勿轉載

春節收假這些天,海南大堵車上了全國各大媒體的頭條。雨霧天氣嚴重影響了瓊州海峽的輪渡,導致大量汽車滯留海島。

隨著國內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到海南島旅遊、置業逐漸成為不少地方的時尚,而交通運輸成了制約海南發展的最大瓶頸。節假日往返內陸各大城市高檔機票的價格,甚至比往返歐美的機票還貴。雖然天氣加重了海南交通瓶頸的暴露,但在全國高鐵和高速公路日益形成網絡,一日千裡生活圈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海南島若仍然只靠空運和渡輪,顯然不是長久之計。一句話:必須早日實現海南島和內陸公路和鐵路的直接聯網。

要實現直接聯網,要麼修建跨海大橋,要麼修海底隧道,或者兩者一起上馬。就像青島和黃島市區之間,同時實現了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的連通。目前青島和黃島之間的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都是全國最長的。但將青島的經驗,照搬到瓊州海峽,卻未必合適。原因在於兩者的地理和氣候環境都不同。

青島跨海大橋又名膠州灣跨海大橋,雖然目前全國最長,但這個大橋其實是修建在膠州灣北部的淺海和灘涂之上,海水深度最大不超過20米,而且橋下並無主要航道,沒有大型海輪通過。這樣一來,無論橋墩的樁基、橋面的離水高度和大橋的主跨,都不需要建的非常高大,整體造價可以控制。

而瓊州海峽的平均海水深度超過50米,中間最大水深超過100米。海峽整體寬度也達到了接近20公裡。瓊州海峽東西方向,是重要的航運通道,常年通行十幾萬噸級的海輪,在如此水深流急的天然海峽上,還要為巨輪留出高達40米以上的主跨橋洞,工程規模和造價是十分驚人的。因為主要橋墩的水下水上合計高度需要達到120到150米,而且這種橋墩需要數百個。這樣的跨海大橋,在全世界還沒有先例。

瓊州海峽還有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夏秋季節颱風高頻率光顧,即使不惜代價建成了超級跨海大橋,在颱風帶來的狂風暴雨中,橋面上照樣不能通行汽車和火車,這樣的大橋,在一定程度上就失去了建設的意義。

以瓊州海峽的寬度、水深、地質和氣候條件,建設海底隧道更為現實。

瓊州海峽海底隧道的長度、深度、工程量和投資規模,遠遠超過僅僅7公裡長的青島海底隧道。而且通過方式也不適合用青島海底隧道的汽車隧道,更適宜採用日本青函隧道和英法英吉利海峽的電氣火車隧道。

我們來看看青函隧道和英吉利海峽隧道的基本情況:

1,青函隧道。北海道地處日本列島的北方,面積佔日本全國總面積的20%,而人口僅佔日本全國人口的5%,在地少人稠的日本,是一塊很有發展潛力的地區。然而北海道與本州島隔著津輕海峽,日本本州的青森市與北海道的函館市兩地隔海相望,中間橫著水深流急的津輕海峽。

海峽水深最大超過140米,寬度超過20公裡,常年風大浪高,水深流急,只能靠渡輪運輸,交通十分不便。而且這個海峽經常有氣旋和風暴,到了颱風季節,每年至少要中斷海運80天。可見津輕海峽和瓊州海峽,無論從寬度、深度還是氣候上,都是非常相似的。

1954年,津輕海峽渡輪「洞爺丸」號遇颱風翻沉,當場溺斃1155人。經此沉船慘劇後,修建青函隧道的方案終於引起重視。但由於耗資巨大,計劃又被擱置。直到10年後的1964年5月,隨著日本經濟起飛,青函隧道才正式破土動工。

經過12年的施工,1983年1月27日,青函隧道的先導坑道打通。1988年3月13日,青函隧道正式通車,從而結束了日本本州與北海道之間只靠海上運輸的歷史。

建成後的青函隧道,成為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全長54公裡,其中海底部分23公裡。採取雙軌雙線電氣化鐵路通過,設計速度140 km/h,隧道內部最低海拔-240 米。

青函隧道由3條隧道組成。主隧道全長53.9公裡,其中海底部分23.3公裡,陸上部分本州一側為13.55公裡,北海道一側為17公裡。主坑道寬11.9米,高9米,斷面80平方米。除主隧道外,還有兩條輔助坑道:一是調查海底地質用的先導坑道;二是搬運器材和運出砂石的作業坑道。這兩條坑道高4米、寬5米,均處在海底。滲漏到隧道內的海水,會被引到先導坑道的水槽,然後再用高壓泵排出地面。作業坑道則用作軌道維修的通道。

2,英吉利海峽隧道,又稱英法海底隧道、歐洲隧道。1994年5月6日開通。是一條英國通往法國的鐵路隧道,位於英國多佛港與法國加來港之間。

英吉利海峽隧道由三條長51公裡的平行隧洞組成,其中海底段長達39公裡,是海底段世界最長的鐵路隧道。工程歷時8年多,耗資約100億英鎊(約150億美元),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利用私人資本建造的工程項目。

隧道橫跨英吉利海峽,使得歐洲往返英國的時間大大縮短。隧道總長度僅次於日本青函隧道。單程僅需35分鐘。每天通過隧道的火車有長途旅客高鐵、專載公路貨車的區間火車、載運其他公路車輛,包括大客車、一般家用轎車、摩託車、甚至自行車的區間火車。隧道由歐洲隧道技術公司經營。

由以上的數據可見,青函隧道和英吉利海底隧道的總長度都達到了50公裡以上,其中海底部分都超過了20公裡,兩者都採取電氣化火車軌道通過,而沒有採取汽車公路自行通過的方式。

原因在於海底隧道一旦超過20公裡,內部的通風、抽水、防火、防交通事故都是大問題。特別是通風困難。若大量汽車自行進入隧道,汽車內燃機吸收燃燒氧氣,排出大量廢氣,將造成隧道內部供氧不足,會造成車輛缺氧熄火、甚至人員呼吸困難。而且天天大量汽車通過,一旦其中少量汽車出現故障拋錨,或者交通事故,那麼整條隧道就會被瞬間堵塞。

更可怕是隧道內部出現火災,若有大量汽車和人員聚集在幾十公裡長的隧道內,一旦有火災,後果不堪設想。

採用電氣火車軌道通過的方式,普通客貨火車和高鐵直接自行通過,而公路行駛的一切車輛,可以先用平板列車裝載,然後通過隧道。避免汽車內燃機消耗隧道內的氧氣,更避免了隧道內汽車故障和碰撞事故的發生。

正是因為採取了電氣火車運輸通過的方式,繁忙的英吉利海峽隧道開通運行24年來,雖然已經發生過多起重大火災,但基本無人員死亡的報告。若採用汽車自由通過,同樣的火災下,早就不可收拾。鑑於瓊州海峽隧道的長度,採取鐵路隧道將是必然方案。

建設瓊州海峽隧道,技術上已經沒有太大的問題,現在國內盾構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設備實現了完全國產化。施工掘進速度,將比當年日本人修建青函隧道時快好幾倍。海南的經濟發展和交通流量,也完全支持的起隧道建設的資金和利息的償還。

早日建成瓊州海峽海底隧道,還可以鞏固國防,為將來建設臺海超級海底隧道積累經驗。海南島大堵車,將永遠成為歷史!

相關焦點

  • 海南有可能建跨海大橋或者海底隧道嗎?
    瓊州海峽地理位置特殊,來往大型船隻多,且海底結構複雜,水深最深處達114米,周邊的氣候環境也是十分複雜。因此,建造跨海大橋的可能性非常之小。瓊州海峽建設跨海大橋基本上可能性不大,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方案,並上報發改,最後被打回來的原因就是瓊州海峽的地理環境複雜需要重新進行評估,也確實在這種惡劣危機和吃水深度太高的情況下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不像世界最長大橋港珠澳大橋,吃水深度才30多米,而瓊州海峽卻是超過了100米,這種環境和深水下橋梁建設和隧道建設都是一種史無前例的挑戰。
  • 海南省籌劃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項目建設
    中新社海口一月二十八日電 (記者 莫成雄)乘渡輪過海不過癮,「得寸進尺」的海南人開始謀劃跨海大橋或隧道項目了。二00五年,海南省將開始啟動二十二點五公裡寬的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項目的前期研究和準備工作,天塹變「坦途」將不再遙遠。
  • 上建跨海大橋,下通海底隧道!
    常言道,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這是在陸地上;在海峽、海灣或河口,除了我們在海面能看到的跨海大橋,在一些地方還建設有海底隧道,實現了「一道連通兩岸,天塹變通途」,縮短了距離,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在世界上有許多地方,由於狹窄的海峽、海灣、河口等將大陸之間、大陸與海島或海島與海島之間形成「一水之隔」,給人們帶來諸多不便。為了解決交通困難,又不影響海中船舶的正常通行,工程師們便在海底建設了人工通道,即海底隧道。
  • 澄邁道倫角或將用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連接大陸
    未來幾年,在道倫角或將實施一項偉大工程用一座跨海大橋,或是一個超遠距離海底隧道,將海南島與大陸連接,此工程被稱為瓊州海峽工程。  道倫村居民少,村裡尚未通柏油路,僅有一條小土路蜿蜒穿村向海濱伸展。但這個小村子看起來並不貧窮,有多座兩層居民小樓面朝大海坐落。中午時分,海灣處密布停歇的漁船,一家漁場中,多位工人在清理漁網。
  • 在沒有橋沒有海底隧道的情況下,火車是怎樣進入海南的?
    在我們的印象中火車都是要有軌道才能夠正常運行的,那我們應該也知道軌道要麼就是通過高架橋修建的,要麼就是在地面的,另外一種就是通過修建海底隧道而的隧道。那麼不知道各位是否曾想過,如果在沒有橋沒有海底隧道也不是陸地的情況下,火車他是怎樣進入海南的?
  • 蓬長跨海大橋將浮出水面 蓬萊旅順建海底隧道
    這項研究的核心內容,是修建一條蓬萊至旅順的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 「作為跨越渤海海峽『三部曲』的第一部,煙大鐵路輪渡投入試運營僅僅是開始。」柳新華說。   不經意間誕生的「世紀夢想」   四個人聚在一間屋裡,討論未來的煙臺交通定位。這時,一人向地圖走去,站定,指著圖上的渤海海峽說:如果能建一座大橋或隧道,煙臺不就成了連接南北、貫通亞歐的交通樞紐城市?!
  • 興致高漲 廣東論證500億元建粵海海底隧道
    新華網海南頻道訊:據亞太經濟時報報導,海南上月底傳出消息,將在今年展開投資近2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項目的可行性研究。     海南省發展與改革廳廳長許曉民上月28日在海南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表示,海南省今年將開展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項目的可行性研究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今日貫通:「海底呼吸順暢」
    這一切,實際上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方向不謀而合。珠海市將依託港口、機場、跨海大橋等交通配套優勢,打造成對內對外連接的橋梁。目前香港已成為珠海第一大外商投資來源地,也是珠海對外直接投資的第一大目的地,這一系列優勢為珠海參與大灣區建設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基礎,未來珠海將聯合澳門成為大灣區創新高地。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和最長沉管隧道,是這樣建成的!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海中橋隧主體貫通。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橫空出世。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先後介紹過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建設、沉管隧道建設、最終接頭施工、東西人工島建設等有關情況。今天,在港珠澳大橋海中橋隧主體貫通的喜人時刻,超級建築帶大家回顧下這項超級工程是怎樣建成的!下面是港珠澳大橋的航拍,只有這個高度才能看到全景!
  •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時間:2018-10-24 07:10   來源:中國新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 央視網消息: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
  • 中國建全球最長跨海大橋和兩人工島 再次震驚世界
    編者註:港珠澳大橋隧道滴水不漏背後:64項創新打造超級工程  6月29日凌晨,被英國《衛報》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宣告成功合龍。這意味著,離港珠澳大橋最終「蛟龍出海」已為時不遠。
  • 沒有跨海大橋也沒有海底隧道,如何乘坐火車到海南?原來竟是這樣
    可以說現在的鐵路網遍布全國,但是一部分鐵路的運行路線有點讓人吃驚,例如,從內陸到海南的列車在這條路上沒有海大橋和海底隧道,火車到底怎麼去海南?我們都知道,海南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從內陸到海南島怎麼過海?與飛機和船這樣的交通方式相比,列車不能直接越過大海,內陸和海洋之間沒有海底隧道和渡海大橋的建設,怎麼去海南?這種情況下,列車怎麼越過大海?
  • 今天,世界最長大橋的海底隧道工程貫通了
    5月2日13時許,伶仃洋上,重達6000噸的最後接頭像「楔子」一樣將海底隧道連為一體,這意味著迄今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即將全線貫通。如一條巨龍,港珠澳大橋已騰躍在伶仃洋上空。從左至右分別是港珠澳大橋位於青州航道的「中國結」橋塔、江海航道的海豚橋塔和九洲航道的風帆橋塔(4月28、29日攝)。
  • 大連和煙臺隔著渤海海峽,有沒有必要修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
    一旦出現敵情,白天放煙、夜間舉火,久而久之這一地區便有了「煙臺」這個名字。煙臺南接滬寧杭經濟帶,如果向北能夠與東北地區連成一體,對於該地區經濟的騰飛必然是大有益處的。所以如果在兩地之間搭建一座跨海大橋或者開鑿一條海底隧道,那便可以直接將兩座城市連接起來,甚至輻射帶動整個東三省的經濟發展。
  • 海南學者鍾一首次向本報記者披露———建設瓊州海峽海底隧道是...
    本報海口6月2日訊(記者曾苗)「在第三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上,衛留成省長將就推進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工程建設,全方位融入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圈發表精彩演講,這是我省今年參會的最大亮點。」在今天上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新聞辦負責人透露了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
  • 院士王夢恕詳解「煙大海底隧道」項目 回應五大爭議
    在接受由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與人民網強國論壇承辦的「科技強國論壇」之「熱點·科技·前沿」院士專家領軍人才系列談第四場訪談時,身為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即煙大海底隧道)戰略規劃研究項目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針對外界對該項目的五大爭議話題,分享了自己的見解。爭議一:地處地震帶適不適合建設?
  • 高峰期,魯家峙大橋有時要堵20分鐘!海底隧道能否早日通車?
    湯竹君告訴記者,「現在早上上班,我跟老公都會提前15分鐘出門,爭取在7點半之前開上大橋,不然就會堵很長時間,平時沒急事的話,寧願開電動車出門。」 上班遇到堵車尚且能通過早出門克服,如果有突發事件卻遇堵車高峰,那就不知道會有什麼後果了。
  • ...沉管隧道E3管節順利對接 廣西最大跨海大橋龍門大橋動工 錢塘江...
    01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3管節順利對接首次以北鬥系統為主定位8月28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20米以下深水區迎來首個管節——沉管隧道E3管節的安裝。這次,為順利完成E3管節「深海之吻」,保障管節在深水區順利對接,項目首次以北鬥系統為主,以GPS系統為輔,通過測量塔數據實時計算沉管三維動態,指揮人員可精準掌握沉管在海底的具體位置,更好地完成作業。此次E3管節的成功安裝,再次驗證了沉管浮運安裝工藝方案的合理性,也驗證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跨海通道工程中的實際效用,其精確度和可靠性均達到工程使用需求。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核心部件用了24萬噸河北鋼
    港珠澳大橋橋梁基礎使用的高強鋼全部來自河鋼(資料圖)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記者當天從有關部門獲悉,這座我國建設史上又一裡程碑、世界最長跨海大橋不乏「河北元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用於海底隧道、橋梁基礎、鋼箱梁承重等核心部件的24萬噸高強鋼,它們全部來自河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