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期,魯家峙大橋有時要堵20分鐘!海底隧道能否早日通車?

2021-01-09 騰訊網

普陀魯家峙大橋

近日,不少市民反映上班通勤高峰期,普陀魯家峙大橋擁堵異常,排隊車輛佔滿了整座橋,嚴重影響出行,記者為此作了一番調查。

//車多路窄矛盾突出

1月5日傍晚5點30分,正值下班高峰期,東海中路與魯家峙大橋引橋的交叉路口早已排起了長隊。

東西方向,等待的車輛有四五百米長,最遠已經排到了外河口路

南北方向更加誇張,整條魯家峙大橋的引橋和橋身上都是密密麻麻的車輛,在等待通行,一眼望不到頭,擁堵十分嚴重。

家住魯家峙的湯竹君已經在大橋上堵了20多分鐘,於她而言,這樣的堵車已經成了常態。

魯家峙大橋

「這幾年,魯家峙大橋慢慢變堵了,現在基本上天天堵成長龍,上下班高峰期過橋起碼要堵20分鐘,多的時候要40多分鐘,碰到趕時間真會急死人的。」湯竹君告訴記者,「現在早上上班,我跟老公都會提前15分鐘出門,爭取在7點半之前開上大橋,不然就會堵很長時間,平時沒急事的話,寧願開電動車出門。」

上班遇到堵車尚且能通過早出門克服,如果有突發事件卻遇堵車高峰,那就不知道會有什麼後果了

市民陳先生說,「上個月,我送家裡的老人去舟山醫院看急診,那天早上7點不到從魯家峙家裡出門,7點30分了還沒到沈家門,還好最後沒出大事,這要是遇到急救太耽誤事了!」

為何近年來魯家峙大橋不斷變堵了呢?

普陀交警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

「魯家峙大橋變堵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近幾年來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魯家峙島內的私家車保有量迅速上升,據我們初步統計目前超過2000輛,光這個數量就已經使大橋的通行能力接近飽和;

二是目前魯家峙大橋為雙向二車道通行,車多路窄的矛盾比較突出,且兩端下橋處都剛好有紅綠燈,這就導致高峰期容易擁堵。」

//交警多舉措提升通行效率

為了提升通勤高峰期魯家峙大橋及其附近路口的通行效率,普陀交警部門已經採取了多項措施。

一方面,每天通勤高峰期在魯家峙大橋及其附近路口進行交通疏導的警力得到了大幅增加

1月5日晚上,僅東海中路與魯家峙大橋引橋的交叉路口就有3名交警2名保安在進行管理,在路面交警的指揮下,當晚通行較為有序。

另據記者了解,在該路口附近的學校、幼兒園等交通壓力較大的區域,交警部門也安排了警力進行疏導和引流。

另一方面,普陀交警部門還為該路段主要交通信號燈設定了多套亮燈方案,根據車流量大小進行實時調整。

「在進出島高峰期,我們會增加進出島方向綠燈的時間,讓更多車輛儘快通過。」普陀交警大隊調度中心主任張洪江介紹,「我們還在不斷調整交通信號燈的亮燈方案,通過信號燈與地面執勤警力的配合,最大程度上緩解魯家峙大橋通勤高峰期的擁堵情況。」

//海底隧道建設完成總投資的74.5%

交警部門的及時介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魯家峙大橋同情高峰期的交通狀況,但市民更期待從根本上解決擁堵問題。

「有交警在路口指揮確實快了不少,他們也非常辛苦,但魯家峙的私家車只會越來越多,以後車多路窄的矛盾也就越來越突出。」湯竹君說,

「我認為還得從根本上規劃建設新的交通設施,現在我們魯家峙居民都非常期待魯家峙到東港海底隧道能快點貫通。這條隧道通車後去東港方向的車輛就能走海底隧道,魯家峙大橋的交通壓力會小不少。」

魯家峙至東港工程示意圖

魯家峙至東港海底隧道

記者從普陀區交通運輸局了解到,魯家峙到東港海底隧道正在全面加速建設,盾構機(全斷面隧道掘進機)24小時不間斷作業,目前已完成了總投資的74.5%,其中山嶺隧道部分今年將全部完工,海底隧道部分將於明年全部貫通,整條海底隧道將在明年通車

見習記者:陳逸麟 文/攝

編輯:曦曦

舟報集團新媒體

相關焦點

  • 廈漳海底隧道有望年底開工 雙魚島陸島大橋通車
    雙魚島陸島大橋今年通車 漳州開發區召開年度工作會議,透露廈漳海底隧道有望年底開工臺海網3月5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陳青松)漳州開發區雙魚島今年將實現陸島大橋通車,主幹道成型,具備臨時觀光旅遊體驗的進度目標。
  • 上建跨海大橋,下通海底隧道!
    自20世紀30年代人類開始著手修建海底隧道,到目前為止已經成功修建了上百條海底隧道,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國和歐洲,其中世界上第一條隧道是日本於1940年在關門海峽用盾構法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條海峽海底隧道;而最具有代表性的海底隧道是日本建設的青函海峽隧道(連接日本本州青森地區和北海道函館地區)和英法兩國建設的英吉利海峽隧道。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今日貫通:「海底呼吸順暢」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粵港澳大灣區(二)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今天,世界最長海底隧道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主體全線貫通。年底具備通車條件後,屆時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陸路車程由3.5小時縮短為半小時。
  • 澄邁道倫角或將用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連接大陸
    貨運列車每節車廂重達20噸,對橋梁撓度是個挑戰。事實上,懸索橋上迄今還不允許建設常規鐵路。就目前已公布的方案看,要建成公路、鐵路兩用橋,鐵路橋梁負載時向下撓度可達3.606米。  更多利弊考量  從理論上,目前所能設想到的工程技術難題都有解決辦法,但到底這些技術能否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尚存疑問。畢竟目前國內還沒有長達百年的公路、鐵路兩用大橋或者海底隧道。「因此從理論上很難衡量哪個方案更好。」石雪飛說。  國外大工程在修建時,工程師們想的是「百年大計」,美國工程師的理念走得更遠甚至以萬年計。
  • 中國大陸首條海底隧道——翔安隧道正式通車[組圖]
    當日,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建成通車。作為世界上斷面最大的海底隧道,翔安海底隧道全長8.695公裡,從廈門島到達對岸的大陸端,比原來節省了82分鐘。中國大陸首條海底公路隧道——翔安隧道於26日上午9時在廈門通車,這是大陸第一條由國內專家自行設計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第一條採用鑽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
  • 土耳其開通世界首條洲際海底隧道 歐洲到亞洲僅4分鐘
    法新深圳特區報訊一條連接歐洲與亞洲的海底鐵路隧道29日在土耳其通車,實現「百年夢想」,有望緩解最大城市伊斯坦堡的交通壓力。隧道位於海平面下60米當天是土耳其建國90周年國慶日。新開通的馬爾馬雷海底隧道位於伊斯坦堡市,穿越博斯普魯斯海峽,連通亞洲和歐洲。
  •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正式通車 創隧道建設奇蹟(圖)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右線洞口外景。廈門翔安隧道建成通車中廣網北京4月26日消息(記者陳庚)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9時38分報導,我國內地首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隧道今日(26日)正式建成通車。標誌著我國海底隧道自行設計、自行施工能力躍入世界先進行列,同時也為廈門乃至整個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翔安隧道海底部分長6000餘米,其中超過一半屬於風化土層、透水砂層和風化深槽,如何安全穿越,是隧道建設中的世界級難題,在距離海面70米下施工,稍有不慎,海水灌進隧道,不但整個工程毀於一旦,全部施工人員也將面臨滅頂之災。
  • 海南為何不建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這是解決大堵車的終極之道
    一句話:必須早日實現海南島和內陸公路和鐵路的直接聯網。要實現直接聯網,要麼修建跨海大橋,要麼修海底隧道,或者兩者一起上馬。就像青島和黃島市區之間,同時實現了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的連通。目前青島和黃島之間的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都是全國最長的。但將青島的經驗,照搬到瓊州海峽,卻未必合適。原因在於兩者的地理和氣候環境都不同。
  • 廈門第二條海底隧道獲批 預計2019年建成通車
    這條連接海滄與湖裡的海底隧道,項目總投資估算為57.05億元,計劃今年底開工建設,2019年建成通車。建成後,將有效緩解出入廈門島的交通壓力,為海滄大橋「減負」,完善海西區域路網。建6000多米長隧道據悉,連接廈門海滄區和廈門島的廈門第二西通道,是廈門「兩環八射」快速路系統中內環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 土耳其馬爾馬拉海底隧道通車 4分鐘橫跨歐亞大陸
    連接歐亞大陸的馬爾馬拉海底隧道,於當地時間29日,土耳其共和國成立90周年之際正式通車。馬爾馬拉海底地鐵隧道通車儀式,在位於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亞洲區的於斯庫達爾地鐵站的廣場前舉行。土耳其總統阿卜杜拉·居爾、總理埃爾多安、大國民議會議長傑米爾·奇切克、索馬利亞總統哈桑·謝赫·馬哈茂德、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羅馬尼亞總理維克多·彭塔等國政要出席了通車儀式。馬爾馬拉海底隧道工程被譽為是「世紀工程」。早在1860年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當時的蘇丹皇帝就設想打通馬爾馬拉海底隧道。如今153年過去了,土耳其人歷時9年的施工,終於實現了貫通兩大洲的夢想。
  • 泉州將建首條海底隧道:4分鐘從晉江直通東海
    按照規劃設想,東海通道擬按城市主幹道設計,無貨運車輛,大型車主要為大巴和公交車,雙向6車道,全程長約4.235公裡,按設計行車時速60公裡/小時來估算,穿越隧道大概只要4分鐘。海都記者從泉州交通發展集團了解到,當天專題會議只初步完成了技術方案比選,基本確定了線路走向、寬度以及採用海底隧道等核心課題。
  • 翔安隧道通車近七月 發生70餘起事故
    作為大陸首條海底隧道,翔安隧道的交通狀況牽動各方,它的管理經驗,是後繼者非常好的「教材」。目前,市政府已確定為隧道配備施救車輛,但最根本的還是要降低事故率。昨日,導報記者就翔安隧道的事故和歷次堵車進行分析,並採訪相關人員,解讀它的「事故模本」。
  •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開通 單程只需要8分鐘
    李鸞漢攝2010年4月26日,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建成通車。過去,人們是這樣形容廈門翔安區的:「風頭水尾、土地貧瘠、交通閉塞。」島內外只有廈門大橋和廈門海堤兩條通道,乘坐班車單程就要兩個多小時。廈門翔安海底隧道開通後,單程只需要8分鐘。
  • 引入港珠澳大橋沉管工藝,車陂隧道預計明年底通車
    近日,隨著車陂隧道項目乾塢灌水系統一鍵啟動,重達6萬噸的兩艘「車陂航母」順利開展灌水作業。歷經6天的乾塢灌水,國內首座全斷面澆築內河沉管隧道首批沉管已順利完成起浮作業。此次沉管的成功起浮,標誌著車陂隧道工程項目施工進度將進入「快車道」,港珠澳大橋沉管技術的突破升級。
  • 首個「八車道」海底隧道,難度超過港珠澳大橋
    首個「八車道」海底隧道,難度超過港珠澳大橋。長約6.8公裡、雙向8車道、時速100公裡、設計使用壽命100年,又一座超級隧道正在伶仃洋形成。這是正在建設的超級大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也是世界首次使用的雙向八車道超寬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比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長1.2公裡,寬兩車道。
  • 中國大陸首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建成通車
    新華社廈門4月26日電(記者 齊中熙、胡蘇)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26日上午建成通車。作為世界上斷面最大的海底隧道,翔安海底隧道全長8.695公裡,從廈門島到達對岸的大陸端,比原來節省了82分鐘。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是國家「863」計劃專題項目的重點工程,由我國自主設計、施工建設。
  • 2分鐘揭秘全世界最長海底隧道
    2分鐘揭秘全世界最長海底隧道 2020-12-22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南澳大橋將接入全國高速公路網 汕頭灣海底隧道建設進展順利...
    (來源:中新網)  02  合肥至六安高速G40江淮運河大橋開始拆除  1月6日,合肥至六安高速改擴項目再傳捷報,G40江淮運河大橋正式開始進行拆除升級重建,這是繼該段保通線順利實現通車後,又一重大工程節點突破。
  • 組圖:國內首條海底隧道正式通車
    國內首條海底隧道福建廈門翔安隧道正式通車。 (圖1) 中國大陸首條海底公路隧道——翔安隧道於26日上午9時在廈門通車,這是大陸第一條由國內專家自行設計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第一條採用鑽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