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分鐘,就能從歐洲到亞洲
土耳其總統居爾(中)、總理埃爾多安(左起四)和運輸部長等官員29日在首班通車地鐵駕駛艙。法新
深圳特區報訊一條連接歐洲與亞洲的海底鐵路隧道29日在土耳其通車,實現「百年夢想」,有望緩解最大城市伊斯坦堡的交通壓力。
隧道位於海平面下60米
當天是土耳其建國90周年國慶日。新開通的馬爾馬雷海底隧道位於伊斯坦堡市,穿越博斯普魯斯海峽,連通亞洲和歐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這是世界第一條跨越歐亞大陸的海底鐵路隧道。
隧道全長13.6公裡,其中1.4公裡位於海峽下。隧道使用沉管法的施工方法,即將若干個預製段分別浮運到海面上,並將其一個接一個地沉放海底進行安裝。
隧道位於海床下4.6米處,深度為海平面以下60米。按土耳其政府的說法,整條隧道是「世紀項目」,而其中的海底隧道深度為世界之最。
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29日在開通典禮上表示,海底隧道的開通大大縮短了亞歐兩端的距離,具有重要的意義。
埃爾多安說:「從今天開始,連接歐亞大陸的路程縮短為4分鐘。單程每小時就會有7萬5千名乘客從一個大洲到另外一個大洲。」
據透露,地鐵票價為1.95裡拉,約合1美元,開始運營的前15天對民眾免票。
北京和倫敦將通過這裡連接起來
馬爾馬雷海底隧道的建設總耗資30億歐元(約合41億美元),是馬爾馬雷城鐵的一部分。按計劃,伊斯坦堡市亞歐兩個部分既有城鐵升級改造後,將分別與海底隧道相接,最終連成一條長約76公裡的跨洲鐵路。
埃爾多安說:「雙向通車後,乘客登上了從錫瓦斯、安卡拉、孔亞和埃斯基謝希爾駛出的高速鐵路,數小時內就會到達伊斯坦堡,幾分鐘就可以穿過海峽,到達歐洲。」
不久前,土耳其總統居爾在訪問中亞時提出了建設新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馬爾馬雷海底隧道開通意味著連接東西的絲綢之路在今天得到了延伸,被譽為是「現代絲綢之路」。
埃爾多安表示,馬爾馬雷海底隧道的開通,標誌著北京和倫敦將通過這裡連接起來。
運力達150萬人次 能抗9級地震
伊斯坦堡有約1400萬人口,交通擁堵嚴重。每天,大約200萬人次跨越博斯普魯斯海峽上的兩座跨海大橋,橋上擁擠不堪。
伊斯坦堡市長卡迪爾·託普巴斯說:「在連接伊斯坦堡城亞歐兩大部分的同時,我相信它能緩解交通問題……最大運力將達每日150萬人次。」
馬爾馬雷海底隧道也招致爭議,安全首當其衝。博斯普魯斯海峽處於地震多發區,一些人憂慮海底隧道能否抗震。
按土耳其運輸部長比納勒·耶爾德勒姆的說法,隧道能抵禦9級地震,是「土耳其最安全的地方」。
為緩解伊斯坦堡的交通擁堵,埃爾多安於2004年提出數個大項目,包括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下修建汽車專用隧道,在海峽上修建第三座歐亞大橋,建設第三座機場、第三座跨洲大橋以及開通一條能繞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巨大運河等。
圓了連接海峽兩岸的百年夢想
媒體將這條隧道稱作「蘇丹阿卜杜勒-馬吉德之夢」。
1860年,奧斯曼帝國蘇丹阿卜杜勒-馬吉德提出建設海底隧道、連接伊斯坦堡亞歐兩部分的設想,但那時的技術條件不成熟。1891年,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統治奧斯曼帝國時,有建築師提交建設方案,但最終未能實施。
20世紀80年代,研究顯示,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建設海底隧道可行。
馬爾馬雷海底隧道2005年開工,本計劃用4年時間完成,後因重大考古發現而延緩建設。(欣華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