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電纜如何穿越瓊州海峽?

2021-01-19 海南電網公司


陸地上輸電已經是

習以為常的事。

但是隔著一灣瓊州海峽

電又如何傳輸?

這就要通過海底電纜。


2月9日,

我國第二條500千伏

超高壓、長距離、大容量的

「南方主網與海南電網

第二回聯網工程」

首根海底電纜在

海南澄邁500千伏林詩島

終端站登陸。


4根海底電纜通過架空線路最終接入500千伏福山變電站。(宋印官 攝)


俯視海纜敷設施工船。(蔡勇 攝)


2018年11月15日,在瓊州海峽廣東側海域,水陸兩棲挖溝船開始對海南聯網二回工程路由段進行預挖溝,標誌著海南聯網二回工程海上部分施工正式實施。(李品 龐燚)


在海纜敷設施工船上等待下海的海底電纜。(朱玉 攝)


整整齊齊的電纜

像一條盤踞的

黑色大蟒蛇,

從海底敷設船上

緩慢入水。

最終在岸上登陸。



海底電纜在海南澄邁登陸。(宋印官 攝)


水+電

聽起來是

一個危險的組合。

敷設海底電纜

 要如何操作?

什麼是海底電纜?


海底電纜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電纜,鋪設在海底,主要用於水下傳輸大功率電能,與地下電力電纜的作用等同,只不過應用的場合和敷設的方式不同。


本項目的海底電纜採用500kV充油紙絕緣電纜,單根連續長度約32千米,直徑14釐米,中間沒有接頭,是目前世界上單根長度最長的500千伏交流海底電纜。


國內暫無生產能力和施工能力,全球只有3條生產線具備生產能力,也只有2條船能滿足施工需要。


海上施工較陸地有特殊性

水下壓力大

過往船隻多

潮水漲退

洋流大小

  都會影響海底電纜

的敷設

---

4根500千伏海底電纜

如何穿越瓊州海峽?


由於瓊州海峽海況複雜,風急浪高,平均水深44米,最深達到110米,要一次性把沒有接頭的電纜安全地敷設到海底,難度非常大。


在敷設前,要做好電纜路由勘察清理,進行漁網漁具及殘留物清理,海船溝道開挖,海上導航信息發布,安全警戒措施等各項工作。


2月3日,首根海底電纜從廣東徐聞500千伏南嶺終端站開始敷設。



海纜敷設施工船

滿載海底電纜

抵達距離南嶺終端站5.5公裡左右的

指定敷設海域。

海纜敷設施工船與

另一艘輔助施工船對接,

開始倒纜,

將部分電纜轉移到

輔助施工船上。



倒纜完成後

兩艘船分別

向南嶺終端站和

林詩島終端站方向

開始敷設海纜。


深海部分海纜敷設

通過動力定位船隻,

配備水下遙控機器人、

自動定位等全自動化施工設備,

準確將海纜敷設

到指定路由位置,


通過水下機器人進行敷設。


海底電纜正在敷設,準備登陸。(宋印官 蔡勇 攝)


海纜登陸段的敷設作業

敷設船停在

距岸邊1公裡左右的地方

將綁紮好浮體的海纜

從船尾「吐」出。


                 綁著浮體的海纜。



海纜被數艘小船拉出「歐米伽彎」。(宋印官 蔡勇 攝)



接下來海纜

被數艘小船拉出「歐米伽彎」。

釋放出約980米的海纜後,

在船上完成海纜

切割、封堵及牽引頭的製作

並將電纜全部釋放至水中,

由小船牽引至登陸段

再通過岸上的牽引機

牽引上岸。


裝有電纜的大型敷設船吃水太深,到淺海區域就會擱淺。還需要另一艘小型駁船做淺海敷設。(李品 宋印官 攝)


隨後拆除浮體

使電纜下沉到

電纜溝槽裡進行填埋。


在沙地及淤泥區,用高壓衝水衝出一條約2米深的溝槽。


在珊瑚礁及黏土區,用切割機切割一條海底溝槽。


待電纜敷設好後進行埋蓋。


後期再由衝埋船

對海纜進行衝埋

和拋石保護,

好比給海底電纜穿上「防護衣」。


在敷設的過程中,

要重點監視船隻的

航行速度,

電纜釋放速度,

電纜釋放位置,

並控制電纜的入水角度

以及敷設張力,

避免由於彎曲半徑過小

或張力過大而損傷電纜。


特別是林詩島終端站登陸點,

轉彎角度達120度,

要始終保持控制

彎曲半徑不小於5米,

通過優化施工工序,

合理調配施工船隻,

使電纜按照預定方案登陸。



敷設船抵達登陸點

近岸段約1公裡處

通過浮包放下剩餘海底電纜

通過牽引小艇緩緩駛向登陸點


歷經6個小時施工後

海底電纜在海南澄邁林詩島登陸。


在2009年6月30日

隨著跨海聯網一回工程投運

海南由此結束了自1914年通電

以來漫漫的「電力孤島」的歷史


2009年3月29日,最後一根海纜上岸。(鍾巍巍 攝)


2009年3月17日聯網一回首根海底電纜上岸。截至目前,南方電網主網與海南電網聯網一回工程已安全穩定運行近十年。


自2009年6月海南聯網一回工程投運後,海南徹底結束了電力孤島運行的歷史。


隨著海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海南核電二期工程建設,特別是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快速推進,原有的單回聯網已不能滿足海南省內的電力供應及電網系統需要。



海南聯網二回工程預計今年4月建成投運,屆時海南島與大陸將實現雙回線路聯網,進一步提高海南全島供電可靠性。

海南聯網二回工程建成後,將實現海南電網與南方主網間雙回線路聯網,電力輸送能力將由60萬千瓦增加至120萬千瓦,將進一步提高聯網工程的可靠性,為海南省電網安全、核電穩定運行提供「雙重保障」,助力海南建設綠色能源島,為海南自貿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提供堅強的電力支撐。



2月11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晚間新聞」欄目對南方主網與海南聯網二回工程首根海底電纜登陸海南澄邁進行報導。



海底電纜在海南澄邁登陸,電力施工人員通宵作業。(宋印官 攝) 


這次春節期間

300餘名電力建設工作者

放棄休假與家人團聚的機會

連續堅守在施工一線,

積極推進

海南聯網二回工程

海纜敷設施工工作。


瓊州海峽船務航行繁忙,

漁業繁榮,

為保護海底電纜不受錨害,

漁業作業等威脅,

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

日常要對海底電纜進行巡視維護,

確保海底電纜的穩定可靠運行。



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  海南電網公司 

編輯:伍昭靜

圖文:李品 宋印官 張力元 朱玉

相關焦點

  • 500kV海底電纜如何鋪設?看完本文就懂了!
    (蔡勇 攝)連接南方主網與海南電網的500千伏海底電纜穿越瓊州海峽就靠它!現場作業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帶動力定位船隻,配備水下遙控機器人、自動定位等全自動化施工設備,監視船隻的航行速度、電纜釋放速度。(朱玉 攝)工程建設最關鍵的環節是敷設4根穿越瓊州海峽的超高壓海底電纜,海纜採用500千伏充油紙絕緣電纜,單根長度達32千米,直徑14釐米,中間沒有接頭,是目前世界上單根最長的500千伏交流海底電纜。一直以來,南方電網公司大力服務海南自貿區(港)建設,推動海南電源多元發展,推進海南主網架結構建設。
  • 揭秘世界最長海底電纜 32公里海纜如何敷設(圖)
    該工程中的3根電纜是目前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個長距離、較大容量的超高壓海底電纜,需要跨越瓊州海峽作業,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但自從2005年10月,經國家發改委正式核准開工建設後,海底電纜供貨成為工程建設瓶頸。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工程處有關負責人介紹,超高壓海底電纜,需要從海底穿越瓊州海峽作業,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 海南省籌劃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項目建設
    二00五年,海南省將開始啟動二十二點五公裡寬的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項目的前期研究和準備工作,天塹變「坦途」將不再遙遠。  二00三年一月七日,總投資四十五億元人民幣的粵海鐵路通道正式開通,火車乘鐵輪穿過瓊州海峽隆隆駛上了瓊州大地。祖國第二大島——海南島從此結束了與大陸不通鐵路的歷史,海南苦心構築的海陸空「立體大交通」基本建成。  不過,此間有關專家指出,火車渡輪並不是瓊州海峽的最佳交通工具。
  • 航拍丨海南聯網二回工程海底電纜開始敷設,長達32公裡
    (宋印官朱玉李品攝)海底電纜敷設船有啥能耐?俯瞰海纜敷設施工船。(蔡勇攝)連接南方主網與海南電網的500千伏海底電纜穿越瓊州海峽就靠它!現場作業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帶動力定位船隻,配備水下遙控機器人、自動定位等全自動化施工設備,監視船隻的航行速度、電纜釋放速度。
  • 海南學者鍾一首次向本報記者披露———建設瓊州海峽海底隧道是...
    本報海口6月2日訊(記者曾苗)「在第三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上,衛留成省長將就推進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工程建設,全方位融入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圈發表精彩演講,這是我省今年參會的最大亮點。」在今天上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新聞辦負責人透露了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
  • 瓊州海峽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地形地貌  瓊州海峽東西向長約80公裡,南北寬16~30公裡。東、西部峽口水深較淺;中部水深大於50米,呈寬約10公裡、長約70公裡的深水槽谷,槽谷中軸線為80~120米的深水槽。東部峽口為淺灘與衝槽相間,西部峽口為一巨大的水下三角洲。海峽南北兩側分布有陡坎,最大高差70米,最大坡度22~24°。峽底分布有珊瑚礁、沙坡、沙壟、海丘、窪地、火山錐等波鱗狀地形。
  • 一條直達海南的海底「超高速通道」開通!
    單根海底電纜長32公裡創世界紀錄在海纜敷設施工船上等待下海的海底電纜。(朱玉 攝)工程建設最關鍵的環節是敷設4根穿越瓊州海峽的超高壓海底電纜,海纜採用500千伏充油紙絕緣電纜,單根長度達32千米,直徑14釐米,中間沒有接頭,是目前世界上單根最長的500千伏交流海底電纜。該工程到底有多重要?
  • 瓊州海峽公路鐵路合修跨海通道還遠嗎
    瓊州海峽處於雷州半島和海南省之間,西接北部灣,東部連接南海北部,是我國的三大海峽之一被譽為黃金水道。3小時左右,而輪渡效率太低,如果兩地之間有公路或鐵路直達同行世界將縮短至20分鐘,所以修建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的呼聲就日益高漲。
  • 中國三大內海,渤海、瓊州海峽、西沙內水
    海底地形大致自南向北,自岸向海傾斜,沉積物主要為細顆粒的粉砂與淤泥。 渤海灣中有豐富的石油儲藏。其北部是著名的旅遊和度假區,西部塘沽是重要港口。渤海灣,在薊運河河口,由於河口輸沙量少和受潮流的衝刷,形成一條從西北伸向東南的水下河谷,至渤海中央盆地消失。平均潮差(塘沽)2.5米,最大可能潮差5.1 米。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冬寒夏熱,四季分明。冬季結冰,冰厚20~25釐米。
  • 瓊州海峽預計運送旅客400萬人次
    人民網廣州1月23日電(記者 賀林平)春運大幕拉開,作為粵海水上交通大動脈,瓊州海峽一直是我國水上春運主戰場。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瓊州海峽今年預計運送旅客達400萬人次,同比增加9.59%。
  • 「森拉克」離去 瓊州海峽復航
    新華社海口8月2日電(記者嚴鈺景、劉博)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持續向越南方向移動,對海南影響減弱,瓊州海峽風力減弱至8級。記者從海口海事局獲悉,8月2日10時起,瓊州海峽恢復通航。  海南省氣象臺2日7時20分降低颱風預警至四級。
  • 瓊州海峽耗資8億渡輪被指閒置 官方稱運力飽和
    新華社海口10月28日電 近日,一篇題為《瓊州海峽耗資8億元輪渡長期閒置 有關部門不審批》的網帖引起廣泛關注。網帖稱:「由於有關部門採取強制行政手段,國家斥資8億元打造的粵海鐵3號、4號渡輪不能投入瓊州海峽客貨汽車運輸,造成國家投資大量浪費。」  真相到底如何?
  • 中國熱氣球首次飄越瓊州海峽,1990年
    馬揮攝,下同1990年4月15日,中國熱氣球飛行員張福太、楊貴元、龐利亞乘坐3隻16米高的熱氣球,從海南島海口市起飛,飄越29.6公裡寬的瓊州海峽,創下中國熱氣球首次飄越海峽的紀錄。4月15日上午,兩隻熱氣球自海南島飛越瓊州海峽上空
  • 高鐵有望直通海南島 瓊州海峽跨海隧道有望開建
    沉寂數年之後,在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大背景下,擱置的瓊州海峽跨海交通工程問題又被重新提及。8月23日,21世紀經濟報導注意,瓊州海峽跨海隧道有望開建的消息,在市場發酵。
  • 海南和我國大陸第二條海底電力通道建成投運
    新華社發(李品 攝)新華社廣州5月30日電(記者吳濤)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30日宣布,南方主網與海南電網二回聯網工程建成投運,海南島和我國大陸第二條海底電力通道建成。工程建成後,將給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顯著電力支持。
  • 全面換新:瓊州海峽156座航標完成北鬥設備升級
    9月28日上午,新的北鬥航標遙測遙控設備被交通運輸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海口航標處的工作人員安裝在嶄新的航標上,更換至瓊州海峽船舶定線制原有的中8號和北9號燈浮標位置上。 隨著瓊州海峽定線制「中8」號燈浮標成功投放,由交通運輸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海口航標處實施的覆蓋瓊州海峽航標北鬥遠程監控設備更新升級全面完成。至此,瓊州海峽156座航標遠程監控設備全部被更換為北鬥設備,監測數據傳輸抗幹擾性顯著增強,為管理服務過往船舶提供更精準保障。
  • 瓊州海峽跨海隧道方案初定 專家稱5年可建成
    據澎湃新聞12月12日報導,近日,廣東省政府發布的《廣東省高速公路2015年至2017年建設計劃及中遠期規劃》中提及,2018年以後開工建設瀋海高速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全長30公裡,預計投資1400億元。 12月10日,南海網援引海南省跨海辦相關負責人的話稱,國家有關部委仍在對瓊州海峽跨海工程進行前期的調研階段,項目還未立項,何時開工更未可知。
  • 瓊州海峽、渤海海峽和臺灣海峽,三個跨海工程哪個最應優先建設?
    舟山跨海大橋二、待建跨海通道1、瓊州海峽大橋:位於廣東省雷州半島與海南島之間,橫跨瓊州海峽,項目全長約80公裡,設計時速100公裡/小時,建設時間及方案未定(隧道方案初步勝出),原計劃整體投資約1500多億元
  • 瓊州海峽有幾十隻海豚組團嬉水
    3月10日11時20分,海南海口海警局某艇在瓊州海峽海域開展日常海上巡邏過程中發現,在艇艏正前方5米處,有大量海豚躍出海面,艇指揮員立即命令降低航速,並組織人員密切觀察。瓊州海峽有幾十隻海豚組團嬉水
  • 新海港徐聞港正式通航:瓊州海峽過海航程由24海裡縮短至12海裡
    26日上午9時28分,以「對接自貿港 共享新未來」為主題的湛江徐聞港開港活動在該港停車場上隆重舉行,新海港徐聞港這條讓人們期盼多年的瓊州海峽滾裝客船新航線正式開通。徐聞港瓊州海峽是連接大陸和海南島的交通咽喉,作為人員進出、海南生產生活物資供應的主要滾裝運輸通道,是最繁忙的海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