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建大橋·修水壩·挖隧道——人類在白令海峽的宏大設想

2020-11-22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天健」輪9月10日電 記者手記:建大橋·修水壩·挖隧道——人類在白令海峽的宏大設想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從連雲港出發的中國貨輪「天健」輪,目前正行駛在白令海上,將於北京時間11日凌晨進入白令海峽,經北極東北航道前往丹麥埃斯比約港。

  白令海峽位於歐亞大陸最東端的傑日尼奧夫角和美洲最西端的威爾斯親王角之間,最窄處有80餘公裡寬,深度為30米至50米。這是溝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航道,也亞洲和北美洲大陸間最短的海上通道。

  人類在持續探索北極航道的同時,也在設想如何通過改變白令海峽來改變生存環境。在白令海峽建大橋、修水壩、挖隧道,便是眾多宏大設想的一部分。

  自19世紀90年代開始,就不時有人提出在白令海峽上建一座橋將亞洲和北美洲連起來的想法,在威爾斯親王角、傑日尼奧夫角等地選址建橋的設想和提議並不鮮見。還有人建議利用中間的島嶼建造由三座橋梁組成的系列橋梁,總長為88公裡。

  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曾列出歷史上人類提出的七大有可能改變世界面貌的特大工程,建造白令海峽大橋就名列其中。不過,白令海峽大橋不只是在長度上將創造歷史,還要面對可怕的冰山、不羈的海水和零下40攝氏度的嚴寒,惡劣的環境讓建造這座大橋「難於上青天」。

  建大橋還不是最大膽的想法。20世紀50年代後期,蘇聯工程師曾認真地考慮過在白令海峽建水壩來改善北半球氣候,讓冰天雪地的北極凍土帶變成綠野千裡。

  蘇聯工程師舒米林曾提出在白令海峽修一座堤壩,在堤壩上建核電站,造成一股由太平洋經北冰洋流向大西洋的暖流,這種暖流每年帶來的熱量將比世界全部石油儲量的發熱量還要大兩三倍。

  後來,蘇聯工程師波裡索夫主張,在白令海峽修壩建核電站,將大西洋暖流引向北極,因為大西洋的暖流比太平洋更接近北極圈,流向北極地帶的暖流更多,這更容易摧毀北冰洋的堅冰。

  他稱,如果讓北極積冰完全融化,將使阿拉斯加70%的土地、加拿大60%的土地和蘇聯47%的土地更適於工農業發展,北極航線則可以全年通航。

  在白令海峽上建大壩,技術上或許可以實現,但如果北極海冰和格陵蘭冰川全部融化,世界將「天翻地覆」。事實上,海平面上升就會使阿拉斯加、加拿大和蘇聯的很多陸地沉入洋底,更別說全球氣候也將因此巨變。

  在白令海峽挖海底隧道的構想近年來也引起人們關注。2007年,俄羅斯有專家提出挖一條穿過白令海峽的海底隧道,建一條鐵路將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和美國的阿拉斯加連通。

  記者曾就高鐵相關問題採訪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他說,他的夢想是用高鐵將世界連接起來,其中高鐵經過俄羅斯西伯利亞,在白令海峽建隧道,穿越隧道進入美國阿拉斯加。

  建橋梁、修隧道,都反映了人類加強洲際聯繫的願望。世界最長跨海大橋——中國港珠澳大橋就是橋梁和隧道相結合。用橋隧結合的辦法,通過白令海峽將亞洲和美洲連接起來,近年來也成為一些專家的主張。

相關焦點

  • 白令海峽大橋僅長80公裡,卻能連接50億人口,為什麼不建?
    白令海峽大橋僅長80公裡,卻能連接50億人口,為什麼不建?歐亞大陸和美洲住著50億以上人口,佔全球的90%,但一直苦於沒有直接連接的通道,只能橫跨遙遠漫長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損耗巨大。若有一條通道能直接連接兩塊大陸,無疑是重大利好消息。
  • 白令海峽最窄處僅寬35千米,美俄為何不在白令海峽建跨海通道?
    白令海峽位置圖此外,從世界大陸的分布來看,除了澳大利亞大陸和南極大陸距離其他大陸十分遙遠,陸地交通難以到達,亞歐大陸和非洲大陸通過西奈半島相連,北美大陸和南美大陸通過中美地峽相連,而這上述四個大陸相距最近的位置就是白令海峽。如果白令海峽能夠通過橋梁或者隧道相連,那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能通過陸地交通到達了。
  • 中國乘坐高鐵去美國線路:白令海峽修隧道穿太平洋(圖)
    中俄加美高鐵線路:  從東北出發一路往北,經西伯利亞抵達白令海峽,以修建隧道的方式穿過太平洋,抵達阿拉斯加,再從阿拉斯加去往加拿大,最終抵達美國。而在更遠的未來,中方有意與俄加美合作,建設一條橫跨白令海峽,長達上萬公裡的高鐵,連接亞美兩個大洲。  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鐵路專家王夢恕接受記者專訪,介紹了這些跨境高鐵線路的進展情況。  建設進程泛亞高鐵下月動工建設2009年,中國正式提出高鐵「走出去」戰略。次年,鐵道部針對不同國家成立了十幾個工作小組,這一戰略正式開始運作。
  • 蓬長跨海大橋將浮出水面 蓬萊旅順建海底隧道
    這項研究的核心內容,是修建一條蓬萊至旅順的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 「作為跨越渤海海峽『三部曲』的第一部,煙大鐵路輪渡投入試運營僅僅是開始。」柳新華說。   不經意間誕生的「世紀夢想」   四個人聚在一間屋裡,討論未來的煙臺交通定位。這時,一人向地圖走去,站定,指著圖上的渤海海峽說:如果能建一座大橋或隧道,煙臺不就成了連接南北、貫通亞歐的交通樞紐城市?!
  • 海南有可能建跨海大橋或者海底隧道嗎?
    最近,海南方面也是提出了跨海通高鐵的設想和規劃,只是這個通高鐵辦法讓人哭笑不得,是準備在海口和湛江兩端建設高鐵碼頭,在高鐵到達碼頭之後,就用專用的巨輪把高鐵車廂通過巨輪用送過去,這樣就可以實行開通瓊州海峽的高鐵直通機會。
  • 從平潭島挖海底隧道至臺灣
    N本報記者 關永輝  本報訊從平潭島挖海底隧道到臺灣新竹,這是建造臺灣海峽隧道最經濟、可能的方案。昨日,「第五屆臺灣海峽通道工程學術研討會」在福州召開,多數專家在對比了「南、北、中」三條線路後下了這樣的結論。
  • 臺灣海峽隧道
    臺灣海峽隧道是一項連接臺灣海峽東西兩側中國大陸與臺灣的工程設想,目前尚未進入實質性階段。探討中的臺灣海峽通道全長約125公裡至150公裡,將是世界上最長、建設難度最大的海峽通道。目前,臺海通道還只停留在專家研討階段,勘探資料還很貧乏,不足以為選線提供充分依據,中國大陸專家多傾向於北線方案,而很多臺灣專家卻傾向於南線方案,在橋隧選擇上也各有傾向。
  • 俄羅斯距離美國只隔白令海峽,最窄處僅3.9公裡,曾想修隧道連接
    美俄最近距離僅有3.9公裡,白令海峽對美俄兩國有多重要,圍繞白令海峽的兩大計劃能實現嗎?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聊聊連接俄羅斯和美國的白令海峽。而在1853年俄國陷入了克裡米亞戰爭中,一方面為了防止阿拉斯加被英國搶走,另一方面也是俄國打這場仗弄得很缺錢,當時還不能賣石油來賺錢,於是俄國只能賣點領土了,於是不被重視的阿拉斯加就被美國以720萬美元的價格給買了回來,美國買來之後阿拉斯加就發現了金礦,而且隨著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阿拉斯加的價值也不斷提高,這也形成了如今俄羅斯和美國隔著白令海峽為鄰的局面。
  • 海南省籌劃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項目建設
    中新社海口一月二十八日電 (記者 莫成雄)乘渡輪過海不過癮,「得寸進尺」的海南人開始謀劃跨海大橋或隧道項目了。二00五年,海南省將開始啟動二十二點五公裡寬的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項目的前期研究和準備工作,天塹變「坦途」將不再遙遠。
  • 臺灣海峽大通道的設想,為啥線路不是直線而是曲線
    下面我們單從科學地理角度,來簡單闡述一下臺灣海峽大通道的設想。有人認為這是天方夜譚,但是筆者認為還是可行的。臺灣海峽的地理概況臺灣海峽是我國最大的島嶼臺灣島同大陸之間連接東海和南海的狹長的海域通道。臺灣海峽全長約370公裡,海峽呈倒喇叭狀,北部窄南部寬,根據測量,北端寬約200公裡,南段有410公裡。
  • 海南學者鍾一首次向本報記者披露———建設瓊州海峽海底隧道是...
    本報海口6月2日訊(記者曾苗)「在第三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上,衛留成省長將就推進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工程建設,全方位融入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圈發表精彩演講,這是我省今年參會的最大亮點。」在今天上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新聞辦負責人透露了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
  • 世界上最炫酷的27條海底隧道!日本最長、挪威最多、中國最……
    6、[世界上技術最難精度最高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集橋、島、隧於一體,主體工程由海底沉管隧道和橋梁工程組成,隧道兩端建有東、西兩個人工島。二、在建和規劃中的海底隧道國內:1、深中海底隧道(在建)深中通道北距虎門大橋約30km,南距港珠澳大橋約38km。
  • 澄邁道倫角或將用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連接大陸
    1985年前後,中國引進了兩臺硬巖掘進機,用於打通18公裡的秦嶺隧道。這兩臺掘進機相當昂貴,當年花了7億元人民幣,其使用壽命可以達到每臺掘進40公裡。  「兩臺掘進機還富餘60公裡左右的掘進長度,而當時瓊州海峽是否建通道的問題已在(專業領域)爭論了很多次,所以我向孫永福部長(鐵道部原副部長)建議可以考慮去打瓊州海峽海底隧道。」中國工程院院士、隧道專家王夢恕對《財經》記者說。
  • 上建跨海大橋,下通海底隧道!
    常言道,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這是在陸地上;在海峽、海灣或河口,除了我們在海面能看到的跨海大橋,在一些地方還建設有海底隧道,實現了「一道連通兩岸,天塹變通途」,縮短了距離,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自20世紀30年代人類開始著手修建海底隧道,到目前為止已經成功修建了上百條海底隧道,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國和歐洲,其中世界上第一條隧道是日本於1940年在關門海峽用盾構法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條海峽海底隧道;而最具有代表性的海底隧道是日本建設的青函海峽隧道(連接日本本州青森地區和北海道函館地區)和英法兩國建設的英吉利海峽隧道。
  • 世界在建難度最大的海峽大橋即將合龍貫通
    據國務院國資委網站9月18日消息,福建平潭海峽。在碧波萬頃的海面上,一座鋼鐵巨龍凌空飛躍。9月15日,從中國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世界在建難度最大的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中國首座跨海公鐵兩用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將於9月底合龍貫通。
  • 臺灣海峽建隧道意義深遠
    最佳選址方案趨共識  福建與臺灣一衣帶水、隔海相望,建設臺灣海峽隧道的設想,最早是由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臺灣海峽隧道論證中心主任吳之明於1996年提出的。1998年至2005年底,兩岸專家學者舉行過5次關於建設臺灣海峽隧道的學術研討會,提出三種供選擇的線路方案。
  • 【地理探究】海底隧道是怎麼建的?來看看英吉利海峽隧道的故事,附...
    如果是深海隧道,管道很可能會抵禦不住高壓而漏水,比如全長5664米的港珠澳橋隧道,為了規避高壓風險,隧道鋪設採用了沉管法,由人工測量所有管道的尺寸,將管道做成兩邊有塞的箱子,再一個一個沉到海裡。 這條耗時6年,海底部分37.9公裡的隧道的確是人類工程史上重要的一筆,但其實早在隧道開挖的186年前,工程師們就在這裡嘗試著讓天塹變通途的辦法。
  • 跨臺灣海峽海底隧道建設或提前啟動!全長125公裡
    近日,正在召開的全國會議傳來重磅消息,吳志明聯合呂培榕、曹暉、蔡金釵、陳建華、江爾雄、馬國湘、楊培君等多名全國委員,擬向會議聯名提交《關於儘快啟動京臺高速鐵路海峽西段建設的提案》,建議國家加快北京至臺灣高速鐵路海峽通道西段的建設,打通平潭到臺灣本島的海底隧道,把海峽兩岸連接起來。
  • 泉州將建首條海底隧道:4分鐘從晉江直通東海
    泉州將建首條海底隧道:東海通道4分鐘從晉江直通東海,項目如何開建、開工時間等課題待定>東南網12月25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建輝)泉州將建首條海底隧道——東海通道,連接晉江市東部片區與泉州市行政中心東海片區。
  • 海南為何不建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這是解決大堵車的終極之道
    要實現直接聯網,要麼修建跨海大橋,要麼修海底隧道,或者兩者一起上馬。就像青島和黃島市區之間,同時實現了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的連通。目前青島和黃島之間的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都是全國最長的。但將青島的經驗,照搬到瓊州海峽,卻未必合適。原因在於兩者的地理和氣候環境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