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令海峽大橋僅長80公裡,卻能連接50億人口,為什麼不建?
歐亞大陸和美洲住著50億以上人口,佔全球的90%,但一直苦於沒有直接連接的通道,只能橫跨遙遠漫長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損耗巨大。
若有一條通道能直接連接兩塊大陸,無疑是重大利好消息。世界地圖上這麼一找,還真找到了,那就是白令海峽。
白令海峽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和俄國遠東之間,距離只有80公裡。因此有專家設想,如果在這裡興建一座跨海大橋,兩座大陸不就連通了?
可是如此天才的設想,一百年多年都沒有實現,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是因為惡劣的氣候條件,白令海峽位於太平洋和北冰洋之間,巨大的溫差令海水產生劇烈的水流,波浪很大,施工條件較差。此處冬季溫度低至零下50度,整個海峽浮冰千裡,難以通行的同時,浮冰也容易撞上海峽大橋。
但也因為低溫的關係,遠古人才得以踏上冰川,橫跨80公裡到達美洲,建立了燦爛的印第安文明。後來到來的歐洲人得以在印第安人開發的基礎上,建立起現代文明。
其次是政治問題。早在冷戰時期,蘇聯苦於沒有不凍港,便提議美國在白令海峽上建造一個大壩,然後把北冰洋的海水往太平洋抽送。這邊抽送,那邊大西洋的溫暖的海水就會隨挪威海岸補充進來,蘇聯就能獲得一個不凍港。
當然,蘇聯是打著貿易和共同開發的藉口和美國商議了。美國看出了蘇聯的陰謀詭計,拒絕了蘇聯的提議。
看來,海峽相通的方法,似乎只有和平開發一條路了。早在1858年,就做過了電報電纜的嘗試。當時,歐洲和美國鋪設了大西洋電纜,用來傳遞電報,但深埋海洋,效果很差。於是歐洲設想從白令海峽,通過陸地輸送電報,效果就會好一些。但後來,隨著技術進步,大西洋電纜的訊息輸送問題得到解決,白令電纜計劃又遭到了擱淺。
如今,隨著中國遠東經濟的崛起,白令海峽大橋的開發又提上了議程。如果海峽建成,中美兩國的貨物貿易不必跨越太平洋,實現陸地互通,世界上50億人口的公路網和鐵路網將會連在一起,無疑是天大的好消息。但唯一的大問題在於俄羅斯,俄羅斯遠東經濟不發達,又不願意成為中國經濟的依附。如果大橋建成,遠東將進一步和中國聯結,很可能產生領土危機,這顯然是俄羅斯不願意看到的。100多年沙俄在中國土地建鐵路,掠奪經濟,如今將要倒過來,俄羅斯恐怕也不能答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