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海峽最窄的地方多寬?能不能填海造陸,或是修建跨海大橋嗎?

2021-03-04 沃田明志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沃田明志」,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有關農村的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臺灣海峽最窄的地方有多寬?土地可以填海造橋嗎?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這是偉大的詩人余光中在他的詩《鄉愁》中寫下的詩句。由於一些歷史因素,中國和臺灣僅隔一片海,但海峽兩岸的遊子卻充滿了無限的思鄉之情。

如今,隨著海峽兩岸人民的交流日益密切,我們對臺灣的了解也越來越多,臺灣優美的風土人情也吸引著大陸遊客。臺灣海峽的平均水深在60到88米之間。除了沿海島嶼,海峽中最大的是澎湖群島和臺灣屏東縣附近的小琉球群島。

除了空中旅行,從海上到臺灣的唯一交通工具是輪船。我相信很多來自福建的人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通過臺灣海峽去臺灣旅遊不是太遠。你知道臺灣海峽最窄部分的寬度嗎?

臺灣海峽的整體形狀似乎從北向南縮小,東西寬約230公裡。230公裡的寬度似乎很長,但它不是最短的距離,臺灣和福建省之間已經測量了三條約130公裡的路線!

這樣的寬度可以用來建造陸地或跨海大橋嗎?也許很多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年會上,著名的橋梁工程設計師林元培表示,用中國現有的科學技術和基礎設施,有可能在福建和臺灣之間建造一座跨海大橋。

作為連接中國大陸和臺灣最重要的海上通道,如果能在臺灣海峽上建造一座跨海大橋,必將促進兩岸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特別是在這樣一個旅遊業蓬勃發展的時代,一座連接臺灣和大陸的橋梁肯定能拉近海峽兩岸人民的關係。我一直認為愛在於互動。

既然建造這樣一座跨海大橋是可能的,有什麼實際的藍圖嗎?提出了三種方案供參考,本文以北線為例。北線是從福建省福清市到平潭島,再從平潭島到臺灣新竹的橋梁。我們之所以選擇這個方案,主要是因為這部分海域屬於淺海區域。為了有效抵禦臺灣海峽頻繁遭遇的颱風、地震等自然災害,我們不能使用傳統的牆體設計。

在第二個方案中,莆田的芴石將直接經南母島到達臺灣苗慄。第三個計劃是從福建廈門到金門,然後到澎湖,最後到臺灣嘉義。雖然這些只是我們大膽的想法,但我相信在未來,我們完全有能力建造這樣一座全天候、低能耗的跨海大橋。當然,有一些朋友認為我們可以做土地復墾,但我個人不同意這個選擇。

土地復墾耗資巨大,最重要的是不利於生態發展。福建和臺灣沿海居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是水產養殖。如果選擇圍海造地,生態環境的變化會導致大量海洋生物向更遠的地方遷移,在生物鏈上留下嚴重的缺口。最直接的經濟影響是海峽兩岸的漁民失去了他們的收入來源。這種不利的局面,不是我們在建設跨海大橋時所希望看到的。

2018年,港珠澳大橋通車,中國基礎設施水平震驚世界。我想如果我們將來能在福建和臺灣之間建一座跨海大橋,我們一定會引起全世界的注意。作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相信臺灣人民與我們緊密相連,小小的臺灣海峽不能阻擋我們之間的友誼。

相關焦點

  • 臺灣海峽是「修建跨海大橋」,還是「填海造陸」呢?看完就明白了
    眾所周知臺灣與內地之間隔著一條臺灣海峽,它是大陸與臺灣之間往來的重要交通要道。多年來一直都有人好奇,這條臺灣海峽到底有多寬呢?能不能填海造路呢?能不能修建一條跨海大橋,縮短臺灣與內地的距離呢?臺灣海峽的寬度,現有技術完全可以修建跨海大橋大陸距離臺灣海峽最近的地區應該是福建的福州,相距約有130千米左右。
  • 臺灣海峽有多麼寬,能不能修建跨海大橋呢?專家給出這樣的回答
    現在很多的人都會在工作之餘走出家門,看看外面的世界,放鬆自己的心情,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把目光轉向了和大陸隔著一條海峽的寶島臺灣。說到臺灣,我想大家也對臺灣很了解, 以前臺灣發展迅速,所以也有很多臺灣明星,很受中國大陸遊客歡迎, 臺灣回來後,很多人選擇去臺灣旅行, 臺灣確實也是個好地方, 除了風景美麗,當地還有很多獨特的風情, 最重要的是臺灣的小吃也非常有名, 比如螃蟹和炸魷魚等,聽起來很好吃, 所以,對一些吃食物的人來說,來臺灣是很好的選擇。
  • 話說,你知道臺灣海峽到底有多寬嗎?答案絕對出人意料
    無可爭議,臺灣自古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學過初中地理,我們都知道臺灣和大陸中間只隔著個臺灣海峽,在天氣比較好的時候,在廈門的鼓浪嶼就能看到對岸的金門。那麼,臺灣海峽究竟有多寬呢?
  • 臺灣海峽的寬度,能修建跨海大橋麼?專家:不存在技術問題
    眾所周知,臺灣和大陸隔著臺灣海峽,這讓兩岸的人民往來並不方便,大多數都是乘坐飛機,那麼有沒有其它的方式,讓這種來往更方便呢?有些腦洞大開的網友說,可以通過人工填海的方式,讓來往變得更方便,如果真這樣做的話,是非常不合適的,因為會破壞該海域的生態環境,之前香港填海造陸,就飽受不少人的詬病。所以最合適的方式就是架跨海大橋了,那麼臺灣海峽的寬度,能否允許建造跨海大橋呢?
  • 臺灣海峽最窄只有約130公裡,未來能修跨海大橋直通嗎?
    如今我國的經濟總量已達到了全世界第二名,隨著我國的經濟快速增長,我國科技技術方面的進步更是讓世界震驚,各種如港珠澳大橋、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等世紀工程建設完畢,引起全世界驚嘆,而我國也得一雅號「基建狂魔」。 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後,網上就有網友提出,我國的寶島臺灣能否也修建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進行連接呢?
  • 中國臺灣海峽並不寬,有沒有填平的可能性?工程師給出答案
    比如三峽水利樞紐,珠港澳大橋等。未來還將實現哪些工程,我們現在完全預料不到。最近,網上有人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臺灣海峽其實也不寬,能不能也修一座跨海大橋,或者乾脆填海造陸,直接填平臺灣海峽呢?
  • 臺灣距離大陸有多遠?未來修建跨海大橋是否可以?中國沒有問題
    眾所周知,臺灣位於大陸東南海域,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因為臺灣距離大陸很近,為此也有人提出這樣的疑惑,未來臺灣海峽修建跨海大橋是否可以?中國沒有問題。畢竟修建跨海大橋之後,兩地之間的來往就更加方便了,據了解,臺灣海峽東西寬為230千米,而距離臺灣最近的大陸是福州,與臺灣之間相距約130千米,因此想要修建跨海大橋是完全可行的。而港珠澳大橋的正式通車,因為修建跨海大橋定的一些經驗,最後想要在臺灣海峽修建一個跨海大橋,也不是不可能,為此又有人表示,希望可以通過填埋落地的方式來縮小兩岸之間的距離。
  • 馬六甲海峽最窄處只有17公裡,為何不修建一座跨海峽的大橋呢
    馬六甲海峽因為其能縮短中東,歐洲甚至非洲地區的船隻前往東亞各國的航行距離,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航線之一。馬六甲海峽是一個從西往東逐漸變窄的海峽,是一個漏鬥狀的海域。在安達曼海的寬度可達370公裡以上,而到了海峽東部的出口附近,寬度只有十幾公裡。
  • 白令海峽最窄處僅寬35千米,美俄為何不在白令海峽建跨海通道?
    白令海峽是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是連接北冰洋和太平洋的通道,白令海峽位於亞歐大陸最東端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傑日尼奧夫角和北美大陸最西端美國阿拉斯加的威爾斯王子角之間,經緯度位置大約為西經170°和北緯65.5°。
  • 4萬人奔赴臺灣海峽,又一座難度巨大的跨海大橋火速完工,來看看
    原來為了加快平潭海峽兩用大橋的建成我國派出4萬名工人趕赴臺灣海峽,12月26日9時43分世界上最長的海峽兩岸雙用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正式通車了。平潭跨海大橋全長雖然僅有16.34公裡,其施工條件遠不如已經完工的東海大橋,杭州灣大橋和港珠澳大橋惡劣,但卻是我國目前修建過難度最大的跨海通道。為了修建這座橋不僅要克服風大水深,高浪急流,海底裸露,巖面傾斜等難題,但還是被我國一一攻克了。
  • 中國南海一項超級工程,填海造陸發生巨變,網友:打造海上城嗎?
    現在我們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強,基礎建設也是享譽世界的,無論是經濟軍事還是各方面的實力都比起一些發達國家絲毫不呈多讓,而且現在我們中國成為了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人民的水平也越來越高,所以說在平常的時候,我們生活質量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 海南省籌劃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項目建設
    中新社海口一月二十八日電 (記者 莫成雄)乘渡輪過海不過癮,「得寸進尺」的海南人開始謀劃跨海大橋或隧道項目了。二00五年,海南省將開始啟動二十二點五公裡寬的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項目的前期研究和準備工作,天塹變「坦途」將不再遙遠。
  • 臺灣海峽大通道的設想,為啥線路不是直線而是曲線
    臺灣海峽的地理概況臺灣海峽是我國最大的島嶼臺灣島同大陸之間連接東海和南海的狹長的海域通道。臺灣海峽全長約370公裡,海峽呈倒喇叭狀,北部窄南部寬,根據測量,北端寬約200公裡,南段有410公裡。其中最窄的地方位於臺灣的白沙岬和福建的平潭島之間,寬度只有124公裡左右。臺灣海峽在冰河時期是一整塊露出水面的陸地,也就是說在冰河時期臺灣島是大陸的一部分。
  • 渤海灣人工島鏈和跨海大橋計劃,也許是東北振興最靠譜的方案
    一、渤海灣人工島鏈和跨海大橋計劃 短期內,東北振興計劃無法像一帶一路那樣走出國門,唯一的突破口還是大連和山東之間的渤海海峽。渤海海峽全長105公裡,有些人提議修建跨海隧道,但因為工程難度太大,造價太高,一直處於擱置狀態。
  • 有關填海造陸的是是非非
    與韓國上下的喜慶氣氛不同,眾多國際環保組織對如此大手筆的海堤工程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表示擔憂,有關填海造陸的是是非非走進了人們的視野。除了填海造陸,其他幾種常見的造陸方式還包括圍湖造田、攔河圈地等。地球上海洋面積巨大(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可用於造陸的近海面積相當可觀,使得填海成為一種最主要的造陸方式。  在全球人口膨脹,工業、生活用地不足的背景下,很多國家將目光投向了海洋。
  • 繼港珠澳大橋後,我國3個世界級跨海通道就要來了!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超級工程拔地而起,屢屢創造世界奇蹟,中國也因此被國外譽為基建狂魔。2018年,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再一次為國人贏得了驕傲。然而你知道嗎?中國未來還將建設三個跨海通道,其中一座已被列入十三五規劃,其工程規模和施工難度都遠超港珠澳大橋。你知道這三個跨海通道都在哪裡嗎?
  • 福建風雲丨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正式通航 臺灣海峽大橋還會遠嗎?
    我國第一座「爭氣橋」,南京長江大橋平潭跨海大橋作為我國首座跨海峽公鐵大橋,它的建成再次刷新了我國造橋史的新紀錄。而在這座宏偉壯觀的大橋背後,暗藏著多少艱辛,有幾人懂?那麼,第二座跨海峽大橋會是在哪裡呢?很多網友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而呼聲最高的就是「臺灣海峽大橋」。是啊,近在咫尺的中國兒女,卻遲遲未能回到祖國的懷抱,網友有如此呼聲,也是對臺灣回歸祖國的迫切期望。
  • 臺灣海峽隧道
    臺灣海峽隧道是一項連接臺灣海峽東西兩側中國大陸與臺灣的工程設想,目前尚未進入實質性階段。探討中的臺灣海峽通道全長約125公裡至150公裡,將是世界上最長、建設難度最大的海峽通道。目前,臺海通道還只停留在專家研討階段,勘探資料還很貧乏,不足以為選線提供充分依據,中國大陸專家多傾向於北線方案,而很多臺灣專家卻傾向於南線方案,在橋隧選擇上也各有傾向。
  • 傳說中的填海造陸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還有一些城市、國家的發展,都是依託填海造陸的工程來完成,像美國,像我們的香港、澳門,像新加坡,都是通過填海造陸來擴充他們的生存空間,來擴充它城市化的規模。疏浚與大眾生活有什麼關係?「無中生有」港珠澳大橋、洋山深水港的填海造陸工程其實我們更關心的可能是它挖出來的土怎麼辦?挖出來的土有很多的用途。港珠澳大橋是由橋梁和隧道兩大部分組成的,隧道部分就用到了我們的挖泥船。隧道建設開挖基槽是需要挖泥船的。
  • 從精衛填海看圍海、填海造陸的差異
    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自然造陸。同時精衛鳥用自己的行動也告訴了我們:人工填海造陸的過程。       由於人口數量越來越多,很多國家都在向海洋要地,通常的做法有圍海造陸和填海造陸,那麼它們的區別是什麼呢?       圍海造陸和填海造陸都是指通過人工的辦法,將原有的海域變成陸地,緩解地少人多帶來的諸多問題,那麼圍海造陸和填海造陸的區別是什麼呢?下面帶您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