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沃田明志」,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有關農村的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臺灣海峽最窄的地方有多寬?土地可以填海造橋嗎?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這是偉大的詩人余光中在他的詩《鄉愁》中寫下的詩句。由於一些歷史因素,中國和臺灣僅隔一片海,但海峽兩岸的遊子卻充滿了無限的思鄉之情。
如今,隨著海峽兩岸人民的交流日益密切,我們對臺灣的了解也越來越多,臺灣優美的風土人情也吸引著大陸遊客。臺灣海峽的平均水深在60到88米之間。除了沿海島嶼,海峽中最大的是澎湖群島和臺灣屏東縣附近的小琉球群島。
除了空中旅行,從海上到臺灣的唯一交通工具是輪船。我相信很多來自福建的人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通過臺灣海峽去臺灣旅遊不是太遠。你知道臺灣海峽最窄部分的寬度嗎?
臺灣海峽的整體形狀似乎從北向南縮小,東西寬約230公裡。230公裡的寬度似乎很長,但它不是最短的距離,臺灣和福建省之間已經測量了三條約130公裡的路線!
這樣的寬度可以用來建造陸地或跨海大橋嗎?也許很多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年會上,著名的橋梁工程設計師林元培表示,用中國現有的科學技術和基礎設施,有可能在福建和臺灣之間建造一座跨海大橋。
作為連接中國大陸和臺灣最重要的海上通道,如果能在臺灣海峽上建造一座跨海大橋,必將促進兩岸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特別是在這樣一個旅遊業蓬勃發展的時代,一座連接臺灣和大陸的橋梁肯定能拉近海峽兩岸人民的關係。我一直認為愛在於互動。
既然建造這樣一座跨海大橋是可能的,有什麼實際的藍圖嗎?提出了三種方案供參考,本文以北線為例。北線是從福建省福清市到平潭島,再從平潭島到臺灣新竹的橋梁。我們之所以選擇這個方案,主要是因為這部分海域屬於淺海區域。為了有效抵禦臺灣海峽頻繁遭遇的颱風、地震等自然災害,我們不能使用傳統的牆體設計。
在第二個方案中,莆田的芴石將直接經南母島到達臺灣苗慄。第三個計劃是從福建廈門到金門,然後到澎湖,最後到臺灣嘉義。雖然這些只是我們大膽的想法,但我相信在未來,我們完全有能力建造這樣一座全天候、低能耗的跨海大橋。當然,有一些朋友認為我們可以做土地復墾,但我個人不同意這個選擇。
土地復墾耗資巨大,最重要的是不利於生態發展。福建和臺灣沿海居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是水產養殖。如果選擇圍海造地,生態環境的變化會導致大量海洋生物向更遠的地方遷移,在生物鏈上留下嚴重的缺口。最直接的經濟影響是海峽兩岸的漁民失去了他們的收入來源。這種不利的局面,不是我們在建設跨海大橋時所希望看到的。
2018年,港珠澳大橋通車,中國基礎設施水平震驚世界。我想如果我們將來能在福建和臺灣之間建一座跨海大橋,我們一定會引起全世界的注意。作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相信臺灣人民與我們緊密相連,小小的臺灣海峽不能阻擋我們之間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