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填海造陸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2021-01-15 前瞻網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造就(ID: xingshu100),演講者:仲偉東 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 研究員

類逐水而居,而大海似乎包含了我們對於美好生活的終極幻想——「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近些年,中國大力開展海洋工程的建設、港口建設、石油開採等等,我們對於海洋的開發也不會僅限於此。那麼,未來的海洋生活是怎樣的?當下中國海洋裝備的研發和使用是什麼情況?

本期講者仲偉東將為我們講述中國海洋工程以及海洋工程裝備的發展。

大家好,我是來自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的仲偉東,是一名船舶設計師。

最近可能大家聽得多的一艘中國的挖泥船,叫做「天鯤」號。這艘船是我們對標國際先進標準進行自主研發的一艘現代化的疏浚裝備,我的工作主要是跟這些疏浚裝備密切相關。

那麼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叫做疏浚?

疏浚這個詞聽起來很陌生,感覺離我們很遠,其實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疏浚就是疏導浚通的意思,從字面上來看,是一個和水、土打交道的行業。

我們人類面水而居,自古就有很多跟水利打交道的工程。我們中華民族就是伴著大禹治水的故事而來。我們也有像京杭大運河這種偉大的歷史工程建設。

洋山深水港

我今天要介紹的疏浚工程有哪些呢?這張照片是我們的洋山港,洋山港建在上海的東南部,在大小洋山島嶼之間造了這樣的一片陸地。

這片陸地的面積大概相當於一千個足球場那麼大,使得上海的港口的吞吐量從一個小港變成了世界第一大港。

滴水湖

這是臨港新城的一個地方,像一滴美麗的湖水滴到了大海當中,叫做滴水湖。

它是一個人工建造的湖泊,面積大概相當於杭州西湖,疏浚它的土方量大概相當於15座金茂大廈的規模。

棕櫚島

國外也有很多這種疏浚工程,比如杜拜,可能我們很多人旅遊到過這裡,它有一個人工填海的島嶼叫棕櫚島,就像一片棕櫚樹葉鋪展在海中,非常美麗。

世界上這麼多的疏浚工程都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荷蘭是一個大部分陸地在海平面以下的國家。為了自己人民的生存安全,他們不斷地和海水作鬥爭,經過800多年的發展,他們的疏浚業已經達到了世界上最強的狀態。

當然,疏浚工程很多都是用在工業化發展上的,像日本,陸地面積非常小,沿海的城市很多土地都是靠疏浚、填海造陸而形成的。

還有一些城市、國家的發展,都是依託填海造陸的工程來完成,像美國,像我們的香港、澳門,像新加坡,都是通過填海造陸來擴充他們的生存空間,來擴充它城市化的規模。

疏浚與大眾生活有什麼關係?

疏浚最初的設想,是用來挖掘水中的泥土,保證航運的暢通。

長江是我們國內一條重要的航運航線,而長江的泥沙含量是非常高的,在世界上居第四位。每年有將近6000萬方的泥沙沉澱在江底,在長江航道上形成了很多礙航點,這些礙航點會阻礙我們的船舶向上遊行進。

國家在這方面做了重大決定——整治長江河道,用六年的時間,大概到今年的5月份完成了從南京向下遊到入海口12.5米深水航道的疏浚工程,從而保障了我們水運的暢通。

保障航道暢通跟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可能還是覺得有點遠,其實更多的是疏浚我們的港口,保證我們能高效地通過港口來提供能源供應。

通程號

在去年年底的時候,華北地區燃氣供應告急,我們國家就迫切急需疏浚天津的南港航道,把這條航道打通,保障我們的天然氣船能夠停靠在天津港,來供應華北地區。

這條挖泥船叫「通程」號,是我們中國的第一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方量是18000方。通過這條船一個月的搶修,保障了華北地區老百姓過冬取暖所需要的能源,解了燃眉之急。

「無中生有」

港珠澳大橋、洋山深水港的填海造陸工程

其實我們更關心的可能是它挖出來的土怎麼辦?

挖出來的土有很多的用途。港珠澳大橋是由橋梁和隧道兩大部分組成的,隧道部分就用到了我們的挖泥船。

隧道建設開挖基槽是需要挖泥船的。精確的定點、定位,在珠江底部開一個溝槽來保證隧道沉管的下放。

隧道和橋梁連接,隧道和陸地連接,還有幾個人工島的建設,我們以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為例,介紹一下一種典型的建島過程。

人工島的建設其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複雜,在挖泥船疏浚好一塊區域以後,我們把一個個圓筒型的鋼樁插到水下,把它進行連接,裡邊再灌注泥沙。

連接處通過連接片把它們連在一起,最終形成一個島嶼的形狀。

接下來,將它裡邊的水抽空排掉,然後灌注下面的巖石或者是一些硬質的底質,在灌注的過程中不斷地排水,不斷地放入一些泥沙,然後把它填充成島。

成島以後,再進行整平工作,最後我們灌注混凝土把它建成這樣美麗的一個島嶼。

港珠澳大橋的人工島是在珠江口靠近外海的區域,我們國家還有一些重大的工程,比如說上海洋山港的建設。這個港口則完全是在外海進行建設的。

上海本身是長江衝積出來的一個港口城市,港口的天然條件不是特別的好。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江海直達以及發揮上海輻射整個東亞的作用。

經過多次的論證,在大、小洋山島的位置準備建這樣一個人工的碼頭。通過人工碼頭,再經過東海大橋就可以和陸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一條交通線就可以盤活整個區域。

洋山是處於長江入海口的一個偏僻位置,可以躲避一定的泥沙淤積。我們就制定了整個洋山深水港的建港的原則——

包括需要封堵一些汊道,然後把水流歸順。通過衛星遙感技術、長期水文觀測技術來知道它的流向、水文地質情況,然後規劃了這樣一個島嶼以後,再來進行施工建設。

這樣可以減少泥沙淤積,保障航行安全。

填海造陸利器——挖泥船

那麼疏浚船舶到底是怎樣工作的呢?疏浚作業船主要有兩大類,一類叫做耙吸挖泥船,一類叫做絞吸挖泥船。

我們先簡單認識一下耙吸挖泥船,它將兩隻耙臂像手臂一樣地伸在海底,比如通途號,最大的深度可以挖到90米,將泥沙從海底通過泥泵及耙臂上的一套水下泵把泥沙吸到泥艙裡。

這艘船一個小時可以疏浚兩萬方的泥土,航行到指定的區域以後,可以通過吹填管線的連接方式,把它送到我們需要填海造陸或者造島的區域。

天鯤號

我們開篇說到的「天鯤號」,屬於自航式絞吸挖泥船。它工作時先將兩根鋼樁插到水下,將船牢牢固定在需要施工的水域,然後將艏部的一套三纜定位系統和艏部的鉸刀頭進行配合,可以實現精準的水下挖掘。

這條船的挖掘效率非常高,像這艘船,每小時可以挖掘6000方的泥土,這些泥土相當於——如果是假設一米深的深度——一個足球場的量級。然後通過長距離的管系輸送,把它輸送到需要吹填的島嶼之上。

填海建島到底需要哪些能力呢?

前面我們說過了,「通途號」的挖深可以達到90米,所以水深是在填海建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只有水深足夠,我們才能夠到更遠的地方去取海沙,找到填海建島的原材料,這是我們保證建島的基礎條件。

當然,建造的過程高不高效,規模效應能不能體現出來,就需要有大規模的挖泥船隊來進行疏浚,來進行填海造島。

我們在整個疏浚的過程中也關注著環保的要求,爭取把環保的影響降到最低。

在2000年之前,我們的大型挖泥船主要是通過歐洲進口,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缺少核心設備,國外進行了一些技術封鎖,所以我們只能整船進口,花重金從國外去引進這些裝備。

新海龍號

像這張照片,是2002年從荷蘭整船引進的新海龍號,這艘船的方量是一萬多方,它的施工效率和能力都是非常高的。在當時,算是現代化挖泥裝備裡比較先進的一艘,這艘船也是洋山港建設中的核心主力裝備。

國家很快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我們的經濟發展需要這樣大型的裝備來支撐。在國家政策和各大航道局的支持之下,國內的各大科研院所開始研究這些疏浚船的整船設計技術、核心裝備的設計技術。

剛才說到的那幾項專項裝備,在設計過程中都一一進行數學建模和模型試驗。

我們也研發了很多耐磨材料,都是用來滿足整個疏浚裝備系統的發展的。

我們已經在很多領域取得了突破,所以在2000年以後,國內建造了大量的大型耙吸挖泥船、絞吸挖泥船,並且這個規模已經做到了世界最大!

這幾張照片其實是我職業生涯裡所參與的一些項目,包括了我國自主研發設計的最大型兩萬方耙吸挖泥船「通途」,也包括我們長江口航道專用的一些船型。在疏浚和填海造陸的各項工程裡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其實我們還要意識到,我們與疏浚強國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雖然我們的規模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但是我們技術的發展還有很多的路要走。

我們要從原來的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去邁進。我們要攻克的問題包括技術儲備不足、創新能力不足、關鍵設備研發、設備可靠性以及基礎研究和智能化等。

這些才能提高我們整個疏浚裝備在國際行業中的地位。挖泥船隻是海洋工程的一個縮影,我們的海洋工程也是走過了一條從無到有的路。

海洋是一個巨大的寶庫,人類對它的認識和開發還遠遠沒有達到很深的程度。像波浪能、潮汐能等等,有很多的科學團隊都在開展這方面的前沿科學研究,努力將這些清潔能源轉化為我們生活所需要的電能。

人類未來能不能實現在海上生活?這是我們團隊做過的一些設想,它利用了很多清潔能源,集成在一個「奇幻星球」裡邊,將來有可能會實現在上面的生活、工作、居住甚至消費娛樂等等。

面對大海,我們確實還有很多的路要走,我們不能固步自封,希望我們能夠自強不息、堅定勇敢地走下去。

謝謝大家。

本文來源造就,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有關填海造陸的是是非非
    與韓國上下的喜慶氣氛不同,眾多國際環保組織對如此大手筆的海堤工程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表示擔憂,有關填海造陸的是是非非走進了人們的視野。除了填海造陸,其他幾種常見的造陸方式還包括圍湖造田、攔河圈地等。地球上海洋面積巨大(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可用於造陸的近海面積相當可觀,使得填海成為一種最主要的造陸方式。  在全球人口膨脹,工業、生活用地不足的背景下,很多國家將目光投向了海洋。
  • 從精衛填海看圍海、填海造陸的差異
    這個神話故事裡蘊含著地理學中的海岸地貌成因原理,即河流和海水侵蝕、搬運、沉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自然造陸。同時精衛鳥用自己的行動也告訴了我們:人工填海造陸的過程。       由於人口數量越來越多,很多國家都在向海洋要地,通常的做法有圍海造陸和填海造陸,那麼它們的區別是什麼呢?
  • 歐洲一小國填海造陸面積比中國還大,原因讓人費解
    大家都知道,由於很多國家因為領土面積狹小,或者是自己的領土部分不適合人類居住,而適合人類居住的土地面積少之又少,因此都想方設法的通過其他方式進行擴大領土面積,特別是沿海的一些國家,通過填海造陸的方式使得領土面積不斷增長,中國的填海造陸面積在世界上能夠排到世界第三名,這個是非常出乎意料的事情,但是有一個國家更填海造陸更加的驚人
  • 這座中國城市,經濟發達,三分之二的面積靠填海造陸
    進入和平時代後,擴大土地的方式變成了向海要地,比如荷蘭,荷蘭整個國家有6000平方千米,都是靠填海造陸得到的。為此還專門修築了一條圍海大堤。再比如我們的鄰國日本,這些年來也通過填海造陸擴大了不少面積。我們國家也有一個城市,靠著填海造陸擴大了三分之二的土地,這座城市非常發達,2018年的人均GDP達到了8.6萬美元,比瑞士的8.2萬美元高出一截。這座城市就是澳門。
  • 日本政府填海造陸 民眾雨中苦喊:別殺死大海
    據日本琉球新報報導,日本政府向衝繩縣邊野古地區沿岸填海造陸已過去1個月時間。17日一早,當地民眾在邊野古營地的大門前繼續抗議。當時氣溫只有14度,還下著雨,是今年當地最冷的一個早上。2018年12月14日,日本政府開始向邊野古地區沿岸的預定區域投入沙土,填海造陸,推進美軍普天間基地搬遷的建設工程。隨著海中沙土不斷累積,這片區域內本來碧藍色的海水變得渾濁骯髒,引起了許多民眾的強烈抗議。
  • 臺灣海峽是「修建跨海大橋」,還是「填海造陸」呢?看完就明白了
    能不能填海造路呢?能不能修建一條跨海大橋,縮短臺灣與內地的距離呢?臺灣海峽的寬度,現有技術完全可以修建跨海大橋大陸距離臺灣海峽最近的地區應該是福建的福州,相距約有130千米左右。在中國現有技術條件下,修建這樣一條跨海大橋完全沒有困難,特別是在完成修建港珠澳大橋且正常運營之後,我國對於修建跨海大橋技術的掌握已是十分嫻熟了。
  • 衝繩海邊發現儒艮屍體 日本前首相怒稱:被填海造陸害死的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對此憤怒表示「是被邊野古當地的填海造陸工程害死的」。儒艮在中國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日本也被稱為「天然紀念物」。據衝繩當地漁業協會介紹,當地時間18日下午5點左右,在衝繩縣北部的漁港防潮堤附近,漁民發現了一具浮在海面上的海洋生物死屍。19日上午,當地水族館工作人員調查後,發現是一頭儒艮的屍體。
  • 美國學者:摸不透中國人,明知填海造陸的危害卻又想造出一個新區
    ,但是就針對與填海造陸這一方面,其實在世界上有很大的爭議,就有美國學者表示:摸不透中國人,明知填海造陸的危害卻又想造出一個新區。我們要知道填海造陸有什麼弊端,其實最大的壞處可能就是對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畢竟填海造陸就是對原有的海洋環境進行改造,以及各種各樣的汙染、海水倒灌甚至是地表沉降等系列問題。
  • 中國首例填海造陸項目,斥資6500萬造機場,每年接待千萬遊客
    人們常常用滄海桑田來形容滄海變遷,在自然環境中,這種變遷的周期都是以億年為單位,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填海造陸,成為解決許多地區土地問題的好辦法,尤其是中東石油豪國,經常開墾油田,我國在90年代初建立了第一個填埋機場。
  • 中國南海一項超級工程,填海造陸發生巨變,網友:打造海上城嗎?
    所以我們中國現在致力於填海造陸計劃,爭取增加我們中國的國土面積,陸地面積,這樣才能夠讓人們有了更廣闊的生存空間。而中國近期在南海有一項超級工程,就是填海造陸計劃。因為在中國的南海有很多的群島,宣德群島就是其中的一個,宣德群島中有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島嶼,這些島嶼有著西沙七連嶼,這幾個島嶼可以完全連起來填海造陸成陸地,讓我們中國人在陸地上生存。
  • 接連挖空兩座山「填海造陸」,大手筆令西方國家驚嘆
    為了擴大國內的土地資源面積,各國都是將目標放在了海洋中,開始了一系列的填海造陸工程,目前來講向海洋發展已經成為了人類未來生存發展的主要方向,可是海洋之中所蘊含的豐富資源又讓人眼紅不已,我國近些年所進行的填海造陸工程也非常的多,其中的南海七連嶼就是最重要的一個工程。
  • 我國填海造陸打造景區,引來90多國阻攔,聯合國:中國合理合法
    01使用填海造陸技術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國家,每個國家的生活方式不同以外,國家佔地面積也大不相同,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領土面積大概960萬平方公裡,在世界上也是前三,但由於中國的人口數量多,每年也都在持續增加,可能會在以後的日子裡出現土地不夠用的問題,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國也是想盡辦法去解決
  • 南海3000億填海工程被叫停,女博士一妙計變廢為寶,省下大筆錢
    填海造陸是各國一個解決天地不足的手段之一,中國也不例外。中國3000億填海項目因為環境問題被意外叫停,在危急時刻,一位女博士的一個奇招直接變廢為寶,為我們省下大筆錢,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一、精衛填海《山海經》裡面就曾有「精衛填海」這一神話傳說,沒想到如今已經變成現實。
  • 外交部回應「在南海填海造陸」:與菲律賓無關
    第二,菲律賓方面近日稱中方正加緊在南海填海造陸,中方對此有何回應?答:關於第一個問題,越南的做法是企圖倒打一耙。我在昨天的記者會上已經向大家介紹,中方有關船隻是在中建南鑽井作業平臺附近執行護航安保任務,處於防守狀態,是越方船隻奔襲一百多海裡進入有關海域,企圖強行衝撞中方守衛船隻,嚴重危害中方船隻和人員安全。到底是誰在現場發起進攻,是誰處於防守一方,是誰在製造緊張,這是非常清楚的。
  • 國外討論:中國是如何做到如此快速的在南中國海填海造陸的?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它歸結為以下幾點:在關鍵項目的決策過程中,效率在於沒有繁文縟節的監督管理,當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時,它們就會迅速完成。與此同時,在菲律賓將建造人工島的預算削減到一定程度,並任命一家私營公司來承擔合同的時候,中國已經建成了這些島嶼。案例1:2005年,中國決定對其金融體系進行全面改革,改革規模涉及到6200億美元,即GDP的28%。
  • 美國衛星鎖定上海40年:通過填海造陸,土地增幅面積「驚人「!
    近些年我國來為了給人們帶來更加多的便利,也是不斷地基建,像我國高鐵的全面普及就是為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於土地資源的需求量可謂是越發重要,而我們也在積極實現填海造陸工程,就連美國衛星都鎖定上海40年:通過填海造陸,土地增幅面積「驚人」!在眾多的城市當中,以上海這個城市填海造陸最為厲害,前不久美國NASA發表的一篇報告就充分地證明了這個事實。
  • 中國在黃巖島填海造陸被美國成功勸阻?中方回應
    (原標題:中國在黃巖島填海造陸被美國成功勸阻?問: 據報導,菲律賓防長洛倫扎納3月9日稱,中國原本打算在黃巖島填海造地
  • 中國填海造陸,建全球最大廣場,比17個萬達廣場還大,有特殊意義
    填海造陸是大工程,既耗財又費力,稍微不注意還容易破壞環境,如果不是特殊原因,不會有國家這麼幹。世界上填海造陸最著名國家是荷蘭,該國具有全國四分之一土地低於海平面的隱患,和人口過於密集的迫切需求,所以只好向天要地,近百年硬生生造出一個省來。
  • 填海造陸很不錯,還有其他建議嗎?
    有人說填海造陸很不錯,那還有其他的建議嗎?當看向西歐地區時我們會發現有殘忍的三角貿易,他們的領土不僅被佔領,同時還要充當他人的奴隸,沒有人權的日子讓他們百般忍受,只為有朝一日可以報仇雪恨。再翻開中國的歷史,同樣會發現中國土地曾被嚴重侵佔過,並且眾多土地如今仍未能回歸祖國的懷抱,相對於日本來說,中國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寶地。
  • 南沙群島實際控制現狀,中國填海造陸真厲害,1年內造出南海3大島
    南沙群島中最大的自然島嶼是太平島,面積為0.44平方公裡,如今被臺灣實際控制。第二大島嶼是中業島,面積為0.33平方公裡,如今被菲律賓佔領。第三大島是西月島,面積為0.16平方公裡,如今也被菲律賓佔領。第四大島是南威島,面積為0.15平方公裡,如今被越南佔領,越南不斷在島上填海造陸,擴大面積。